能量高效回归的运动鞋大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运动鞋鞋底,具体涉及能量高效回归的运动鞋大底。
【背景技术】
[0002]对运动鞋如何减少体能消耗的研宄称之为能量回归,指的是鞋底在冲击地面之后,受压变形将动能吸收,并在它离地之前因形状的回复而将能量返还给穿着者,使穿着者跑得更快、跳的更高。一般鞋子的抗扭、减震和能量回归的功能之间是相互牵制的,若要保证鞋子有足够的减震功能,鞋底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受压服从性,才能具有良好的减震能力,但同时减震能力的增强会降低能量回归的效率,无法为穿着者提供更大的反弹力;相反,若要保证鞋子具有很好的反弹力,一般会采用TPU材质,反弹力过大就会降低鞋子的平稳性,从而增加穿着者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
[0003]由此可见,目前的运动鞋鞋底存在平稳性和能量回归效率无法兼顾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运动鞋鞋底存在平稳性和能量回归效率无法兼顾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表面与内底固定,包括TPU支架和材质为发泡材料的内部填充物,所述TPU支架包括后跟片和多个支架环,所述支架环从后向前依次包括后支架环、中间支架环和前支架环,前后排列的两相邻所述支架环之间都设有分隔槽,
[0006]所述后支架环的后部、所述前支架环的前部分别与鞋底后缘、鞋底前缘形状相符,所述后支架环的底部向前延伸有凸出部,所述前支架环的后部设有内凹部,一纵向分界槽由所述凸出部延伸至所述内凹部,所述纵向分界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串联的所述中间支架环,所述中间支架环的底部由鞋底外缘依次向内再向前延伸形成之字形结构,
[0007]所述后支架环和中间支架环的侧面呈四边形状,且四边形的两侧边向前倾斜,所述后跟片的前端与所述后支架环的后端上部固定并形成楔形口,所述前支架环的侧面呈三角形状,且三角形的底边向上翘起,
[0008]所述楔形口、后支架环、中间支架环和所述前支架环内用所述填充物填充,且所述填充物的侧面留有横截面为椭圆的孔道,且椭圆的长轴与四边形的左侧边或三角形的底边平行。
[0009]在上述能量高效回归的运动鞋大底中,所述后跟片的后端上翘,且上翘角度为
5° ο
[0010]在上述能量高效回归的运动鞋大底中,在所述后支架环上,所述孔道的椭圆长轴与水平面夹角为15°?35°。
[0011]在上述能量高效回归的运动鞋大底中,鞋底分为后跟区、足弓区、脚掌区和脚趾区,在脚掌区,各所述支架环的底部平整,在后跟区、足弓区和脚趾区,所述孔道对应的底部区域最为凸出。
[0012]在上述能量高效回归的运动鞋大底中,从所述后跟区、足弓区至所述脚掌区,所述孔道的椭圆长轴与水平面夹角依次变小。
[0013]在上述能量高效回归的运动鞋大底中,所述中间支架环包括第一本体,所述孔道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内,所述第一本体的宽度与所述孔道的长度对应,所述第一本体依次向内再向前延伸分别形成连接部和第二本体。
[0014]在上述能量高效回归的运动鞋大底中,各所述第一本体的宽度与其所在位置的鞋底宽度成正比,各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从鞋底后端向前依次变小。
[0015]本发明中,TPU支架可以高效储存弹性势能,具有较高的能量回归效率,发泡材料则具有密度小、缓震好的特点,各个支架环层层串联,支架环独特的四边形结构和两侧的椭圆孔道为能量传递结构,与足部着地的运动特点一致,使足部压力转变为能量后,从后跟逐步向前传递,能量损耗很小,因此足部离地时鞋底能提供较大的反弹力,而支架环内部的发泡材料则保证了鞋底的平稳性,TPU支架与发泡材料的结合利用,使鞋子的平稳性和能量回归效率都能保持较高水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能量高效回归的运动鞋大底,安全轻便。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予以详细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能量高效回归的运动鞋大底,其上表面与内底10固定,包括TPU支架和材质为发泡材料的内部填充物,TPU支架包括后跟片11和多个支架环,支架环从后向前依次包括后支架环20、中间支架环30和前支架环40。
[0020]结合图2所示,后支架环20的后部、前支架环40的前部分别与鞋底后缘、鞋底前缘形状相符,后支架环20的底部向前延伸有凸出部21,前支架环40的后部设有内凹部。一纵向分界槽60由凸出部21延伸至内凹部,纵向分界槽60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串联的中间支架环30。纵向分界槽60的设计符合人体足部解剖学特点,将鞋底分为左右两侧,利于保持鞋底左右两侧的平衡,防止侧翻。
[0021]中间支架环30的底部由鞋底外缘依次向内再向前延伸形成之字形结构,中间支架环30包括第一本体31,第一本体31由鞋底外缘向内延伸形成连接部32,连接部32再向前延伸形成第二本体33。各第一本体31的宽度与其所在位置的鞋底宽度成正比,各第二本体33的长度从鞋底后端向前依次变小。
[0022]任意前后排列的两相邻支架环之间都设有分隔槽50,分隔槽50将各支架环连接起来,又保持各自的结构形变,使鞋底具有很好的绕曲性,提高舒适度。
[0023]后支架环20和中间支架环30的侧面为四边形,且四边形的两侧边向前倾斜,后跟片11的前端与后支架环20的后端上部固定并形成楔形口,前支架环40的侧面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底边向上翘起。
[0024]楔形口、后支架环20、中间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