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功能鞋底及跑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9613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仿生功能鞋底及跑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具体涉及仿生功能鞋底及跑鞋。
【背景技术】
[0002]对运动鞋如何减少体能消耗的研究称之为能量回归,指的是鞋底在冲击地面之后,受压变形将动能吸收,并在它离地之前因形状的恢复而将能量返还给穿着者,使穿着者跑得更快、跳的更高。目前的运动鞋的鞋底一般会用几何形状的缓震块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起到缓震减压的作用,但是依次排列的缓震块在压力传导上没有明显优势,鞋底不能高效地将压力转化为弹性势能,那么运动员在落地就得不到有效的缓冲,离地时存储的弹性势能也不能快速传导给脚掌部位,使运动员在离地时得不到有效反弹。
[0003]由此可见,目前的运动鞋的鞋底存在压力传导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运动鞋鞋底存在压力传导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仿生功能鞋底,其上表面与内底固定,包括中底和下底,所述下底包括:
[0006]前缓震块,与所述中底的前缘平齐,
[0007]后缓震块,呈与鞋底后缘平齐的U型,所述后缓震块的上部与所述中底之间形成楔形口,
[0008]设置在鞋底两侧的多个减震圈,鞋底的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总压条,各所述减震圈向鞋底内部延伸,通过多个分压条与所述总压条交汇,
[0009]所述前缓震块或所述后缓震块与相邻的所述减震圈之间、两相邻所述减震圈之间都设有分隔槽,各所述分压条之间、所述分压条与所述总压条之间形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分隔腔。
[0010]在上述仿生功能鞋底中,所述后缓震块的U型开口中设有缓震腔,所述总压条由所述前缓震块向后延伸,止于所述缓震腔的前端。
[0011]在上述仿生功能鞋底中,所述分压条包括内分压条、外分压条和第二外分压条,所述内分压条和所述外分压条由所述总压条分别向内外两侧延伸,所述第二外分压条设置在所述总压条的外侧,向下延伸与所述外分压条汇合。
[0012]在上述仿生功能鞋底中,鞋底外侧从前到后依次设置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减震圈,所述外分压条分为脚掌外分压条和足弓外分压条,所述第二外分压条分成两支,分别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减震圈、所述脚掌分压条相接。
[0013]在上述仿生功能鞋底中,所述脚掌外分压条与所述第二分压条交汇后,向下分成三支,分别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减震圈、第三减震圈、所述总分压条相接;所述足弓外分压条由所述后缓震块的外侧自由端、所述第五减震圈、所述第四减震圈向上延伸并分别与所述总压条相接而成,且所述第四减震圈向上设有分支,延伸至所述脚掌外分压条与所述第二分压条的交汇处,所述第五减震圈向上设有分支,延伸至所述第四减震圈的分支处。
[0014]在上述仿生功能鞋底中,鞋底内侧从前到后依次设置为第六、第七、第八和第九减震圈,所述内分压条包括前掌内分压条和足弓内分压条,所述前掌内分压条向鞋底内侧延伸出三个分支,分别延伸至与所述第六、第七、第八减震圈相接,所述足弓内分压条由所述后缓震块的内侧自由端、所述第九减震圈向上延伸并分别与所述总压条相接而成,且第九减震圈有两个分支,位于鞋底前侧的分支向上延伸与所述第八减震圈相接。
[0015]在上述仿生功能鞋底中,所述前、后缓震块的两侧面、各所述减震圈的外侧面均设有内凹部。
[0016]在上述仿生功能鞋底中,所述后减震块的侧面设有中空的缓震孔。
[0017]在上述仿生功能鞋底中,所述前、后减震块的底部设有耐磨层。
[00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仿生功能跑鞋,包括上述结构的仿生功能鞋底和匹配固定的鞋面。
[0019]本实用新型中,鞋底采用仿生学功能设计,结合人体足底筋膜及猎豹足底功能垫的生理结构,使鞋底两侧的缓震圈通过分压条与总压条相接,足部落地后,分压条和总压条受到压力会向外张开,增大鞋底的受力面积,增强抓地性能,同时蓄能,足部离地后,分压条和总压条释放能量,提供反弹力的同时,鞋底收缩恢复原状,减少足部在空气中穿梭时的阻力,分压条和总压条的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压力传导效果,并提高了鞋底的减震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压条和总压条的走向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与图2的结合示意图。
[0024]注:图3中虚线表示足弓内分压条或足弓外分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仿生功能鞋底及跑鞋,具有良好的压力传导效果。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生功能鞋底,其上表面与内底固定,包括中底10和下底,下底固定在中底10的底面上。
[0027]下底包括前缓震块11、后缓震块12和设置在鞋底两侧的多个减震圈,前缓震块11与中底10的前缘平齐,后缓震块12呈与鞋底后缘平齐的U型,后缓震块12的上部与中底之间形成楔形口,楔形口可以在后跟着地的时候,受到压力后起到缓震作用。后减震块12的侧面设有中空的缓震孔121,具有缓冲减震及蓄能反弹功能。
[0028]前缓震块11、后缓震块12的两侧面、各减震圈的外侧面均设有内凹部,同样具有缓震作用。减震圈均向前倾斜,依次层叠排列,利于鞋底压力的传导。
[0029]前缓震块11、后减震块12的底部设有耐磨层,由于后跟和脚趾部分别是最先着地和最后离地的部位,耐磨层有助于提高鞋底的稳定性。
[0030]结合图3和图4所不,鞋底的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总压条20,各减震圈向鞋底内部延伸,通过多个分压条与总压条20交汇。前缓震块11或后缓震块12与相邻的减震圈之间、两相邻减震圈之间都设有分隔槽,各分压条之间、分压条与总压条20之间形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分隔腔。分隔腔的设置使得鞋底有受压向外延展的空间。
[0031]后缓震块12的U型开口中设有缓震腔,总压条20由前缓震块11向后延伸,止于缓震腔的前端。
[0032]分压条包括内分压条、夕卜分压条和第二外分压条23,内分压条和外分压条由总压条20分别向内外两侧延伸,第二外分压条23设置在总压条20的外侧,向下延伸与外分压条汇合。
[0033]鞋底外侧从前到后依次设置为第一减震圈1、第二减震圈2、第三减震圈3、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