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485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



背景技术: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现在西药治疗为主,但是副作用较大,且容易复发,不能根治,对患者经济和生理造成一定的负担。而目前的一些中药的治疗效率也不甚理想,治疗周期长,且疗效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痛经的药物。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附子15,干姜15,肉苁蓉15,茯苓15,白术15,桃仁15,白芍15。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可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具体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入5-10倍原料药总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后文火煮60分钟,过滤去渣,即得。

服用方法:每日服用2-3次,每次150-250毫升,一般3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见效,病情严重者可视病情加疗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如下: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本发明治痛经的药物,选取7种天然中药科学配伍,配方简单,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活血止痛,益气补血的效果,见效快,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成本低。

经临床应用1000例。口服本发明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一定改善,其中治愈940例,显效4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95%。

疗效判定以症状消失为主,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均为正常。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及效果明显改善。

有效:症状及效果有一定改善。

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效果不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附子15g,干姜15g,肉苁蓉15g,茯苓15g,白术15g,桃仁15g,白芍15g。

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具体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入800克的水,用大火煮沸后文火煮60分钟,过滤去渣,即得。

服用方法:每日服用2次,每次150毫升,一般3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见效,病情严重者可视病情加疗程。

应用实例:

病例1:姜××,女,25岁,每次月经来潮,腹痛难忍,脸色惨白,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一剂,服用2个疗程后,完全治愈。

病例2:韦×,女,30岁,每次月经来潮,下腹赘涨,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一剂,服用1个疗程后,完全治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