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负压末稍血样采集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133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末稍血样采集容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抽血化验是医院诊治患者经常采用的医疗措施,成人抽血时现大部分采用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静脉抽血,而婴幼儿和老年人因血管较细或活动不便往往采集末稍血,目前大多数医院在进行这些工作时有三种方法:1、采用抗凝试管刮取血液法;2、采用重力粗塑料管引流法;3、两步法采集,先用一次性玻璃微量采血管吸取血液后加入抗凝管或杯中。采用第1种方法时操作繁琐,操作人员需频繁打开、关闭试管帽,而且刮取时血液会沾染试管口、壁造成检验结果的误差,且易沾染医护人员。采用第二种方法因采用重力法,其对位置的要求较高,采血时储血管必须置于采血部位的下面5厘米处,对于住院或卧床病人则较难采集,而且如采血时管中有气泡则无法采集。第3种方法使用两步法,操作更繁琐,而且一次性玻璃微量采血管很容易断裂,易造成采血的失败和污染。国家卫生部也有关于预防院内感染的指示,明确提出末稍采血时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这里的“一管”就是指每人使用一支采血管或采血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负压末稍 血样采集容器,它既能方便医务人员正常使用,又无菌卫生,并且成本极其低廉,给患者创造文明卫生的医疗环境,达到卫生部关于“一管”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新型负压末稍血样采集容器,包括储血管和胶塞和插入胶塞的毛细管及套在储血管外面的弹性套管,所述储血管选用硬质透明聚丙烯塑料制成,且该储血管内壁根据用途不同预先喷涂了不同的抗凝剂,下端为锥底设计,便于观察采血量,储血管内壁根据用途预先喷涂上不同的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且该储血管侧壁上开有一微型小孔,该储血管上端盖有密封胶塞,且该密封胶塞中间部分较薄便于毛细管的插入,该毛细管选用透明硬质塑料制成,便于采集血液;储血管外面套有弹性套管,该弹性套管选用软质透明弹性塑料制成,管壁较薄,且底部开有微型小孔。

采用该方案后,由于套管采用弹性塑料制成、且管壁设计较薄,用手轻轻挤压后空气可从弹性套管的微型小孔排出,此时如将微型小孔堵住并同时将手轻轻松开即可形成负压,此时将毛细管对着病人挤出的血液即可轻松吸入,而吸入的血液很快就和储血管壁预先喷涂的抗凝剂接触、反应,保证抗凝的效果和检验的结果;而且吸取血液不受仍何体位和方向的限制;将储血管正立起来可以观察采血量的多少,如不足可以重复上述操作再次吸取血液,直至采血量达到要求,此时可将毛细管拔出作医疗垃圾处理,胶塞因弹性回缩作用而将毛细管原先的部位充满使储血管内的血液处于一相对密封的状态,此时将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后可放置于试管架上编号等待检验,检验时可直接将血液血析仪的采样针从原毛细管孔处插入或将胶塞拔出吸取血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有新型的储血管、胶塞、毛细管、弹性套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储血管(1)采用硬质透明聚丙烯塑料制成、且该管在上端口部直径较粗,向下逐渐变细,底部采用锥底设置,便于观察血液,该储血管(1)内壁根据用途预先喷涂上不同的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且该储血管(1)侧壁在直径刚刚从粗变细处开有一微型小孔(2),该储血管(1)上端盖有密封胶塞(3),且该密封胶塞中间部分较薄并插有毛细管(4),该毛细管(4)选用透明硬质塑料制成,便于采集血液,储血管(1)的外面套有弹性套管(5),该套管采用软质透明弹性塑料制成,且管壁设计较薄,同时该弹性套管的底部开有微型小孔(6)。

本实施例中,用手轻轻挤压弹性套管(5),使套管内的空气通过微型小孔(6)出管外,此时用手指堵住微型小孔(6)轻轻松开挤压的外力,弹性套管(6)复原而形成负压,此时可从毛细管(4)轻松吸入血液,而吸入的血液很快就和管壁预先喷涂的抗凝剂接触、反应;吸取血液不受任何体位和方向的限制;将储血管直立起来可以观察采血的量,如不足可以重复上述操作再次吸入血液,直至采血量达到要求。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负压末稍血样采集容器较好的实施方式之一,其中储血管的形状并不仅仅局限于锥底设计,也可以是锥平底、圆底或平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