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1861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由于热、光、电、化学物质以及放射线等因素所引起的组织损害,损伤部位主要在皮肤和黏膜,严重者可伤及皮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伤及内脏,它是一种复杂的外科疾病。在烧烫伤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四大难题,即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易感染、瘢痕愈合。针对各种烧烫伤现有的处理技术是外部涂抹药物,还要进行包扎,定期还要换药更换纱布,在此过程中会让伤者加重疼痛,恢复时间慢。西医治疗严重者还需要植皮,此过程产生剧痛。恢复时间慢,容易留下疤痕。

目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多种多样,一般使用具有消炎、止痛、生肌功能的药物,如消炎粉、药膏、药散或抗生素等药物,或进行打针、滴注等治疗,这种治疗周期较长,对于大面积烧烫伤和重度烧烫伤的情况需要注意预防创伤面的感染,有时需要植皮,治疗操作繁杂,患者极容易感染,导致患者极为痛苦,并且疗程长,费用高,经济负担重,治愈后皮肤表面经常留疤痕,使患者精神受到压抑。国际上常用的磺胺嘧啶银,主要用于治疗烧伤干燥创面,择机植皮,无生肌功能,西医治疗烧烫伤时常采用封闭疗法,即用纱布包扎,这样使创面不透气,特别是闷热的夏天,更容易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朱砂50g,硼砂100g,冰片150g,槐米50g;并通过以下工艺制成:对槐米进行炒制,然后与朱砂、硼砂、冰片一并研磨制成粉末,并通过芝麻油调合均匀。

朱砂,甘,微寒,归心经,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功用主治:镇心安神,治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常,见心悸,失眠,狂躁及癫痫等。解毒,外用治疮疡肿毒,咽肿,口舌生疮。

硼砂,甘、咸,凉,归肺、胃经,外用清热解毒,消肿,防腐;内服清肺化痰。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腔炎,齿龈炎,中耳炎,目赤肿痛,汗斑,有报告指出,硼砂为一弱碱,其与硼酸一样有弱的抑菌作用。用平板法使培养基中含10%的硼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用纸片法证明,硼砂还能抑制白喉杆菌、牛型布氏杆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硼砂尚有防腐及保护皮肤黏膜的作用,临床可以用本品冲洗溃疡、脓肿,特别是黏膜发炎,如结膜炎、胃炎等,因其为碱性,可使黏膜去垢。《本草纲目》:硼砂,味甘微威而气凉,色白而质轻,故能去胸膈上焦之热。《素问》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以甘缓之是也。其性能柔五金而去垢腻,故治噎膈积聚,骨哽结核。恶肉阴溃用之者,取其柔物也;治痰热,眼目障翳用之者,取其去垢也。《本草经疏》:硼砂,色白而体轻,能解上焦胸膈肺分之痰热。辛能散,苦能泄,咸能软,故主消痰,止嗽,喉痹及破症结也。其性柔五金,去垢腻,克削为用,消 散为能。《本草汇言》:硼砂,化结痰,通喉切,去目中翳障之药也。此剂淡渗清化,如请病属气闭而呼吸不利,痰结火结者,用此立清。《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症结喉痹。《本草衍义》:含化咽津,治喉中肿痛,膈上痰热。《本草纲目》:治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积块结瘀肉,阴溃,骨硬恶疮及口齿诸病。《本草通玄》:杀劳虫。《本草求原》:生则化腐,煅枯则生肌。

冰片,辛苦,凉,入心、肝经,醒脑开窍,清热止痛,防腐生肌,消肿解毒,《医林纂要》中有记载:“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槐米,性寒凉,味甘平,入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止血,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

以上配方的烧烫伤药,活血生肌,具有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汤火烫伤,芝麻油有强力杀菌作用,对伤口,微菌感染均有疗效。

将以上配方的糊状药敷于烧烫伤处即可立即减轻疼痛,最快七天即可痊愈。皮肤无变异,无副作用,无疤痕。

本发明烧烫伤药,经甘肃、青海等地众多烧烫伤病人使用,均已痊愈,未留疤痕,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取50g槐米进行炒制,然后与50g朱砂、100g硼砂、150g冰片一并研磨制成粉末,并通过芝麻油调合均匀成糊状。

以上成分粉碎后可以用玻璃瓶或者塑料瓶分开存放在密封干燥的环境下,可以保存5年。在用的时候直接将以上粉碎的成分取相应的克数与芝麻油调合 均匀直接涂抹患处,用多少调合多少,调合好没有用完的保存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星期。

将以上配方烧烫伤药,敷于烧烫伤处即可立即减轻疼痛,最快7天即可全部恢复,使用时换药周期为3天左右,换药不需要对患处清洗,直接涂抹就可以,涂抹之后不需要对患处进行包扎,结痂后,待其自然脱落即可,在用药期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酒。

临床典型病例:

病例1、周某,甘肃人,女,5岁,不慎左手伸入滚烫的汤锅内,肘前被烫伤,烫伤面积达到5%,腕部达到Ⅱ度。经本发明的药物治疗11天后,脱痂愈合,且无疤痕。

病例2、李某,甘肃人,男,25岁,农民,因施工时不慎被电烧伤右手,皮肤焦黑、已有感染,系Ⅲ度烧伤。经清创、剪去坏死痂皮,外用本发明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进行治疗,20天后肉生齐结痂,31天脱痂愈合。一年后回访,手功能正常,无疤痕。

病例3、唐某,青海人,男,11岁,元宵节期间因拾残炮余药集中点燃导致火药爆燃,伤及面部,右手Ⅲ度烧伤,治疗9天,脱痂愈合,无疤痕。

病例4、王某,甘肃人,男,70岁,农民,因不慎被滚油烧伤面部、双手及右下肢大腿,患者疼痛难忍,呼吸困难,经确诊面部及左耳为Ⅲ度烧伤。经清创、抗感染、抗休克及补液处理,外用本发明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进行治疗,4小时后疼痛大幅度减轻,2天后肿胀消除,7天后结痂,30天脱痂,40天痊愈回家,嘱其注意创面保护。一年后回访,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无疤痕。

病例5、王某,青海人,女,45岁,农民,因不慎被开水烫伤双下肢,脱 衣时大面积脱皮,患者疼痛难忍,其双下肢表皮剥脱、渗出明显,系深Ⅱ度烫伤。经创面清理、抗感染、抗休克及补液处理,外用本发明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进行治疗,采用包扎管理,3小时后止痛,一周后结痂,25天脱痂,32天痊愈回家。一年后回访,皮肤颜色正常,无疤痕。

病例6、马某,青海人,女,4岁,因不慎被汽油烧伤左耳、面部以及前臂,达到Ⅲ度烧伤,经治疗25天脱痂愈合,无疤痕。

病例7、朱某,青海人,男,3岁,因开水烫伤手脚,使用本发明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进行治疗,涂敷烧伤处,3天明显好转,7天痊愈,未留疤痕。

病例8、陈某,宁夏人,女,50岁,因电弧烧伤手臂,整个手表面烧焦,使用本发明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进行治疗,涂敷烧伤处,当天明显好转,疼痛减轻,4天结痂,15天痊愈,未留疤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