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493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



背景技术:

高脂血症是体内脂类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疾病,并由此引发动脉粥

样硬化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与中风、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的发病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脂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呈现出“四高一多”的特点。“四高”是指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一多”是指并发症多,比如心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失眠、脑梗塞、脑中风、脑萎缩、痴呆、半身不遂、中风偏瘫、瘫痪、痛风等等。一般高血脂症的症状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这时候很容易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混淆。有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常常在体检化验血液时才发现自己是高脂血症。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等症状。原发性高血脂是由于摄入的热量和脂肪,有家族性胆固醇增多症的患者还有一部分遗传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高血脂的中药。

料制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成:

炒槐实13-17克,夏枯草13-17克,钩藤10-14克,清半夏10-14克,怀牛膝13-17克,天麻10-14克,茯苓10-14克,肉苁蓉8-12克,生地10-14克,桑寄生13-17克,白芥子8-12克,生龙齿10-14克,大黄8-12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炒槐实15克,夏枯草15克,

钩藤12克,清半夏12克,怀牛膝15克,天麻12克,茯苓12克,肉苁蓉10克,生地12克,桑寄生15克,白芥子10克,生龙齿12克,大黄10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炒槐实:清热,润肝,凉血,止血。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

夏枯草: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

钩藤:息风止痉, 清热平肝。主治肝风内动, 头痛, 眩晕, 惊痫抽搐, 妊娠子

痫, 小儿夜啼,高血压症。

清半夏: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淤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

天麻: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茯苓: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生地: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

白芥子: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生龙齿:镇惊安神,清热除烦。主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身热心烦。

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 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

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炒槐实13克,夏枯草13克,钩藤10克,清半夏10克,怀牛膝13克,天麻10克,茯苓10克,肉苁蓉8克,生地10克,桑寄生13克,白芥子8克,生龙齿10克,大黄8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炒槐实15克,夏枯草15克,钩藤12克,清半夏

12克,怀牛膝15克,天麻12克,茯苓12克,肉苁蓉10克,生地12克,桑寄生15克,白芥子10克,生龙齿12克,大黄10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炒槐实17克,夏枯草17克,钩藤14克,清半夏

14克,怀牛膝17克,天麻14克,茯苓14克,肉苁蓉12克,生地14克,桑寄生17克,白芥子12克,生龙齿14克,大黄12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