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456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出。女性发病年龄常较男性要早。损害主要发生于面部,尤其是前额、双颊部、颏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初起为粉刺,有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两种,内含角质素及皮脂。白头粉刺亦称封闭性粉刺,为皮色丘疹,钟头大小,毛囊开口下明显,不易挤出脂栓。黑头粉刺亦称开放性粉刺,丘疹中央为明显扩大的毛孔,脂栓阻塞于毛囊口,表面呈黑色系皮脂氧化及黑素所致,较易挤出黄白色脂栓。粉刺可发展为炎性丘疹、脓丘疹或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炎性丘疹一般为米粒至绿豆大小,有的因炎症较重或人为的抠剥,继发化脓感染,中心有脓头成为脓丘疹或脓疱。结节呈紫红或暗红色,可高出皮面呈半球形,亦可较深在而仅能扪及,以后可逐渐吸收。囊肿呈正常皮色或暗红色,呈半球形高出皮面,触之有波动感。结节性痤疮及囊肿性痤疮多见于男性,不易消退。当继发细菌感染时皮损红肿著明,有明显压痛。愈后遗留萎缩性或增生性的瘢痕。临床上常数种损害同时存在,并以其中一二种为主。寻常性痤疮的病程慢性,时轻时重,女性常在每次月经前呈周期性的加重。本病有自限性,一般皮损持续数年或至二十四五岁时逐渐缓解而自愈。临床上仅以局部外用治疗,常用的有内含硫磺、雷锁辛等具有去脂及溶解角质作用的制剂如复方硫磺洗剂;抗生素制剂如1%林可霉素醑、2%一4%红霉素酒精。外用后对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如潮红、脱屑等。以上外用药对皮肤均有刺激作用,对皮肤损坏较重,病情易反复,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中医认为,痤疮是血中有血热存在,血中之毒是由五脏蕴热,注入血脉。另外经络中血气不和,外来湿邪、热邪损伤人体血液,导致痤疮。中医在临床上将痤疮分:湿热症,内毒血热症、血虚风燥症。中医建议,湿热症一般油性、丘疹型建议使用中药配合治疗。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痤疮的发病机理,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中痤疮患者对西药存在着只能暂时症状及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桑皮10-30份、当归2-25份、生地5-25份、丹皮5-25份、赤芍5-25份、黄芩20-40份、桃仁4-18份、红花4-18份、茜草4-18份。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桑皮20份、当归15份、生地15份、丹皮15份、赤芍15份、黄芩30份、桃仁10份、红花10份、茜草1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水牛角丝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痛调经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丹皮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效;紫草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红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的功效;玄参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丝瓜络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钩藤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泻火解毒、疏散风热、止痛调经、清热利尿、散结消肿之功效,从而对痤疮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和冲服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0%,治愈率达5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桑皮20g、当归15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5g、黄芩30g、桃仁10g、红花10g、茜草10g。实施例2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桑皮10g、当归20g、生地10g、丹皮25g、赤芍5g、黄芩25g、桃仁14g、红花7g、茜草18g。实施例3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桑皮25g、当归5g、生地25g、丹皮10g、赤芍20g、黄芩20g、桃仁7g、红花14g、茜草4g。实施例4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桑皮30g、当归10g、生地20g、丹皮5g、赤芍25g、黄芩25g、桃仁18g、红花4g、茜草7g。实施例5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桑皮15g、当归25g、生地5g、丹皮20g、赤芍10g、黄芩40g、桃仁4g、红花18g、茜草14g。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均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6~26岁。二、诊断标准:患者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包,好发于颜面、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对称分布,严重病例可形成硬结性囊肿,多发于男女青春期、饮食不节、妇女月经不调等。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将本发明组合物中的组分采用水煎两遍取药汁约250ml,分早、晚两次服用,琥珀粉根据药汁剂量分成等同份,每次与药汁一起服用。一日一剂,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之品。四、疗效标准:(1)治愈: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有色素沉着、无新疹发生;;(2)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新起皮疹少于5个;(3)有效:皮疹消退30%~70%,新起皮疹少于l0个;(4)无效:皮疹消退30%以下或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1-6个疗程,痊愈33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六、典型病例:病例1:患者,王XX,女,l8岁,2013年3月2日就诊,痤疮已1年余,诊时表现为前额及双颊出现多个鲜红色血疹,或突出皮肤或隐于皮下,伴有多个小脓疱及多个米粒大小黑白粉刺,皮肤瘙痒。同时有心烦,发热等症,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确诊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4个疗程后,皮疹消退,仅有色素沉着,两个月后复查,无复发。病例2:患者,张XX,男,17岁,学生。2013年2月20日初诊。近两月面部始起疹,前额、面部可见炎性小丘疹,白色粉刺,小脓疱,大便秘结,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微数。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一个疗程后,部分皮损消退,未见新疹。继服2个疗程,原皮损明显消退。再服3个疗程后,巩固疗效,病已告愈。随访6个月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