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4492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410045921.X、申请日为2014年2月8日、发明名称为美容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用于实现美丽肌肤的按摩(massage)用的辊(roller)的美容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这种美容器,例如提出有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结构中,在主体上,三个不锈钢球(stainlessball)以隔开等间隔的状态,经由球座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且,通过将这些不锈钢球压贴于肌肤上并进行移动,从而对肌肤进行按摩。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结构中,在手柄(handle)的前端支承有两个球体状的辊,该两个球体状的辊以能够以随着趋向前端侧而间隔变大的一对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5159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外观设计登录第142657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这些现有的美容器中存在如下的问题。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美容器仅仅是由各不锈钢球按压肌肤或者在肌肤上进行滚动,因而难以得到有效的按摩效果。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美容器能够利用两个球体状的辊得到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按摩效果。而且,专利文献2的美容器在两辊被压贴于肌肤上的状态下,在沿一个方向旋转并移动时能够得到在两辊间捏起肌肤的这种按摩效果。然而,由于肌肤的捏起只能在辊沿一个方向旋转时得到,因此如果想要同时得到按压肌肤的按摩效果和捏起肌肤的按摩效果,需要使美容器小幅地往返移动,从而操作比较麻烦。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自由且无障碍地向所需的方向移动,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和按摩效果的美容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美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四根支承轴,其以分别从所述主体起呈前端展宽状而延伸的方式,从所述主体突出设置;按摩用的旋转体,其以能够围绕所述四根支承轴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手柄,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此外,本发明的美容器可以具有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相对于所述主体而对所述手柄的旋转进行限制并对所述手柄进行保持。发明效果本发明的美容器能够自由且无障碍地向所需的方向移动,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和按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一种实施方式的美容器的立体图。图2为从底面侧观察图1的美容器时所示的立体图。图3为该美容器的俯视图。图4(a)以及图4(b)为表示该美容器的不同的作用状态的主视图。图5(a)以及图5(b)为表示该美容器的不同的作用状态的侧视图。图6为图3的6-6线的放大剖视图。图7为图6的7-7线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8为表示辊的支承结构的剖视图。图9为表示辊的支承结构的改变例的剖视图。图10为表示辊的支承结构的其他改变例的剖视图。图11为表示辊的形状的改变例的侧视图。图12为表示辊的形状的其他改变例的侧视图。图13为表示辊的形状的另一其他改变例的侧视图。图14为表示辊的形状的另一其他改变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美容器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美容器11具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主体12。如图2以及图6所示,主体12在四处角落部突出形成有四根脚部121。这些脚部121位于长方形的顶点部。共计四根支承轴13、14、15、16从各脚部121突出设置。如图4以及图5所示,各支承轴13~16以相对于水平面而设置的状态,相对于铅垂线呈倾斜状延伸,形成前端展宽的倾斜状,并且位于长方形的角部(corner)上。即,如图4(a)(b)所示,位于长方形的短边的两端且夹着该短边的两对支承轴13、14以及支承轴15、16在侧面投影中形成前端展宽的倾斜状,且轴间间隔L1被较窄地形成。另外,如图5(a)(b)所示,位于长方形的长边的两端且夹着该长边的两对支承轴13、15以及支承轴14、16在与上述侧面投影相差90度的侧面投影中形成前端展宽的倾斜状,且轴间间隔L2比上述间隔L1宽。因此,四根各支承轴13、14、15、16在从一个方向的侧面投影中两对为前端展宽的倾斜状,并且在从相差90度的另一方向的侧面投影中其他组合的两对为前端展宽的倾斜状。如图2以及图8所示,各支承轴13~16分别经由轴承40而将按摩用的辊17、18、19、20可旋转地支承在前端部上。成为各辊17~20的旋转中心的轴线101与支承轴13~16的轴线100一致。各辊17~20由合成树脂以整体大致为球体状的方式形成。各辊17~20在外表面上形成有可带给肌肤的表面及组织适度刺激的多个三角状的小平面171、181、191、201。各辊17~20在外表面上被施加了构成导电材料的导电金属电镀层。如图6所示,上述主体12在中央部形成有突起部(boss)21。通过在该突起部21中插穿在手柄22的下表面中央处突出设置的支轴23,从而使手柄22被支承在主体12上。该手柄22能够在各辊17~20的配置平面内旋转,并且能够在图6中上下移动。如图3所示,手柄22为覆盖主体12的上表面整体的大小,并以使平面呈大致砝码形状的方式而由合成树脂形成。手柄22于两侧部形成有圆弧凹状的把持部221。手柄22在外表面被施加了构成导电材料的导电金属电镀层。手柄22的导电金属电镀层与辊17~20的导电金属电镀层之间被电绝缘。在固定于支轴23的下端部上的弹簧座24与突起部21的下端缘之间,安装有沿着使手柄22朝向图6的下方移动的方向附加弹力的弹簧25。如图6以及图7所示,上述手柄22在下表面中央处以埋设状态而固定有金属制的垫圈(collar)26。垫圈26在下表面上形成一对半球状的卡合突起27,该对半球状的卡合突起27在以支轴23的轴心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隔开180度的间隔。在主体12中,将能够与卡合突起27卡合的多对半球状的卡合凹部28、29、30、31形成在突起部21的上表面中央。各对卡合凹部28~31在以支轴23的轴心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隔开45度的间隔而形成。此外,当相对于主体12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手柄22时,卡合突起27将与各卡合凹部28~31卡合。由此,手柄22的转动位置每隔45度将被限制,例如如图3中实线以及虚线所示,手柄22的朝向能够以45度为单位在360度的范围内被任意调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变更卡合凹部的数目或排列间距,从而能够任意地设定手柄22的调节角度或角度范围。如此,通过卡合突起27以及卡合凹部28~31,从而构成了将手柄22在多个朝向上进行保持的保持机构。如图1、图3以及图6所示,上述手柄22在上表面形成有一对凹部32。该手柄22在各凹部32内设置有太阳能电池面板33。太阳能电池面板33的输出经由未图示的供电线而被供给至上述各辊17~20的导电金属电镀层以及手柄22的导电金属电镀层。因此,各导电金属电镀层构成太阳能电池面板33的输出端子。因此,在太阳能电池面板33发电的电力被供给至各辊17~20以及手柄22的导电金属电镀层。此外,在使用美容器11时,形成有使人体介于上述导电部间的电路,在辊17~20与手柄22之间向包括皮肤在内的身体流过微弱电流,从而通过增进对身体的刺激来提高美容的效果。接下来,对如上所述构成的美容器11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使用该美容器11对身体的手臂、脚、头等曲率大且平面度低的较细部位进行按摩的情况下,把持手柄22的把持部221,并如图4(a)中虚线所示,将各辊17~20压贴在想要进行按摩的部位的肌肤34上。然后,沿与以狭小间隔配置的辊17、18以及辊19、20的各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图2以及图3中的箭头标记P1方向、或者与箭头标记P1相反的方向中的某一方向进行移动。如此,当使美容器11在图2以及图3中沿例如箭头标记P1方向移动时,如圆弧箭头标记Q1、Q2所示,在移动方向上在先的一对辊17、18将朝向移动方向的前方侧展宽并且以交叉的轴线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由此,如图4(a)所示,在各辊17、18处以使肌肤34被按压的方式而进行按摩。与此同时,如图2以及图3中箭头标记Q3,Q4所示,在移动方向上在后的一对辊19、20的前部侧朝向移动方向的后部侧缩窄并且以交叉的轴线为中心而朝内进行旋转。由此,如图4(b)所示,在两辊19、20间,肌肤34在被捏起的同时被进行按摩。换句话说,通过主体12的朝一个方向的移动,从而同时获得了对于肌肤34的按压与捏起的不同种类的按摩效果。另外,在通过手柄22使主体12朝向图2以及图3的箭头标记P1的相反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在与上述的情况相反的辊17~20中,进行按压与捏起的按摩。即,如图4(a)所示,于在先的一对辊19、20处肌肤34以被按压的方式而被进行按摩。与此同时,如图4(b)所示,于在后的一对辊17、18间肌肤34在被捏起的同时被进行按摩。因此,只要使主体12沿图2以及图3的箭头标记P1方向以及相反方向往返移动,就能够在双方向移动中连续地获得对于肌肤34的按压以及捏起的按摩效果。另外,支承一对辊17、18以及一对辊19、20的支承轴13、14以及支承轴15、16的轴间间隔L1变小。因此,如上所述,能够使身体的手臂或脚踝等曲率大的部位在两对辊17、18以及辊19、20处得到有效地按摩。特别是,如图4(b)所示,对于美容,捏起肌肤34而进行按摩的作用是有效的。接下来,在对身体的腿、腰等曲率小的平面的部位进行按摩的情况下,把持手柄22的把持部221,将各辊17~20按压于腿或腰等肌肤34。然后,使辊17、19以及辊18、20例如沿图3的箭头标记P2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如图5(a)所示,于在先的一对辊17、19处肌肤34以被按压的方式而被进行按摩。与此同时,如图5(b)所示,于在后的一对辊18、20间肌肤34以被捏起的方式而被进行按摩。另外,在使主体12朝与图3的箭头标记P2相反的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在与上述的情况相反的辊17~20处,进行按压与捏起的按摩。即,如图5(a)所示,于在先的一对辊18、20处使肌肤34被按压,同时如图5(b)所示,于在后的一对辊17、19间使肌肤34被捏起。由此,与上述方式相同地,在每次主体12朝一个方向移动时,均可同时获得对于肌肤34的按压与捏起的不同的按摩效果,并且通过使主体12沿图3的箭头标记P2方向以及相反方向往返移动,从而能够连续地获得上述的按摩效果。此外,在这些情况下,支承一对辊17、19以及一对辊18、20的支承轴13、15以及支承轴14、16的轴间间隔L2变大。因此,能够将身体的腿、腰等曲率小的部位在两对辊17、19以及辊18、20处有效地按摩。另外,无论在对身体的曲率大的部位以及曲率小的部位的哪个部位进行按摩的情况下,都能够将手柄22的角度以45度为单位在360度的范围内任意调节。因此,通过根据按摩的部位等将手柄22选择为合适角度,能够容易地把持手柄22。因此,能够轻松容易地进行按摩。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1)在该美容器11中,在主体12上,以呈前端展宽的倾斜状而延伸的方式突出地设置四根支承轴13~16。各支承轴13~16对按摩用的辊17~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因此,在该美容器11中,于在先的相邻状态下的一对辊17~20处,获得了按压肌肤34的这种按摩效果。与此相对,于在后的相邻状态下的一对辊17~20处,获得了在两辊17~20间捏起肌肤34的这种按摩效果。因此,无需使主体12往返移动而仅通过朝向一个方向进行移动,就能够同时获得对肌肤34以及肌肉的按压与捏起的不同种类的按摩效果。(2)在该美容器11中,上述支承轴13~16被设置为两对四根,且与两对支承轴13、14以及支承轴15、16的轴间间隔L1相比其他两对支承轴13、15以及支承轴14、16的轴间间隔L2更大。因此,当对手臂或脚踝等较细部位进行按摩的情况下,以支承于轴间间隔L1较小的两对支承轴13、14以及支承轴15、16上的辊17、18以及辊19、20为移动方向的前方以及后方的状态来使主体12移动。由此,能够使两对辊17~20发挥对于手臂等曲率大的较细部位的按压与捏起的不同的按摩效果。与此相对,在对腿或腰等曲率小的较粗部位进行按摩的情况下,以支承于轴间间隔L2较大的两对支承轴13、15以及支承轴14、16上的辊17、19以及辊18、20为前方以及后方的状态来使主体12移动。由此,能够使两对辊17~20发挥对于较粗部位的按压与捏起的不同的按摩效果。因此,能够根据按摩的部位合适地分配辊17~20,从而能够在身体的希望的部分得到良好的按摩效果。(3)在该美容器11中,在上述主体12上设置有手柄22。因此,能够把持手柄22而容易地移动主体12,从而能够适当地进行按摩。(4)在该美容器11中,上述手柄22的朝向能够变更,并且以所希望的角度被保持。因此,例如通过根据按摩的部位来变更手柄22的朝向,由此能使主体12朝向所希望的方向自由并且容易地移动,进而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性与按摩效果。(改变例)此外,本实施方式还能够进行如下变更而具体化。·手柄22的朝向可以以不同于上述的结构的角度、例如30度为单位进行变更。·作为手柄22,形成为棒状、球状、环状等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将主体12由合成树脂以外的材料、例如金属、木或石、陶瓷等形成。·将手柄22由合成树脂以外的材料,例如金属、木或石、陶瓷等形成。·省略主体12、手柄22、辊17~20的导电金属电镀层。在这种情况下,将太阳能电池面板33的例如埋入型的输出端子设置在主体12、手柄22、辊17~20等表面,使使用者的皮肤能够接触输出端子。·将太阳能电池面板33的数目设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省略太阳能电池面板33。·对于其他辊,至少设置一个直径不同的辊。因此,也可考虑全部的辊的直径不同的情况。·如图9所示,使支承轴13~16的中心轴线100与至少一个辊17~20的中心轴线101不一致,将它们配置在不同位置,使辊17~20的中心轴线101相对于支承轴13~16的中心轴线100而倾斜。在这种情况下,辊17~20的中心轴线101可以相对于支承轴13~16的中心轴线100交叉,也可以不交叉。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如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辊17~20将伴随其旋转而摆动,因此能够增强或减弱对于皮肤的抵接压力。·如图10所示,使至少一个辊17~20的中心轴线101相对于支承轴13~16的中心轴线100偏心。在这种情况下,辊17~20的中心轴线101相对于支承轴13~16的中心轴线100平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如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辊17~20将偏心旋转,因此能够增强或减弱对于皮肤的抵接压力。·在至少一个辊17~20处,使支承轴13~16经由轴承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主体12上,并且将辊17~20固定在该支承轴13~16上。因此,在该结构中,支承轴13~16与辊17~20一体地旋转。另外,在该结构中,在至少一个辊17~20中,在支承轴13~16的支承在脚部121上的部分与对辊17~20进行支承的部分之间,使支承轴13~16折弯或者弯曲,对此未进行图示。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支承轴13~16作为整体形成为く字状或曲柄状。因此,辊17~20在摆动的同时进行旋转、或者进行偏心旋转,因此能够增强或减弱对于皮肤的抵接压力。·如图11~14所示,对辊17~20的形状进行变更。在图11中,辊17~20被形成为球形,在图12中被形成为椭圆球形或橄榄球形状,在图13中形成为两端为半球状的圆筒状,在图14中被形成为一端侧为半球状的气球形状。而且,例如被形成为切除两端的平面状,并且被形成为外周面具有圆筒面的筒形状、即鼓状或桶状,或者被形成为多边形的筒形状(10棱筒、12棱筒等)。此外,如上所述在被形成为气球形状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以曲率大的前端侧的部分捏起肌肤,而以曲率小的部分保持捏起状态,因此能够提高捏起效果。·对辊17~20的表面的小平面171、181、191、201的形状进行变更。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被形成为四角形,或如图12所示被形成为细长形状,或如图14所示形成为被圆形形状。此外,在图12中,对辊17~20的最大径部实施环状的线103。图13的辊17~20表面平滑,未形成有小平面171、181、191、201,但也可以将其表面形成为梨皮状或具有多个小孔的微凹状。·作为辊17~20,形成为在表面具有多个疙瘩状的突起的形状。·在至少一个辊17~20中,使大致为球状或橄榄球形状等各种形状的辊17~20的与皮肤接触的部分的外周的一部分或者多个部分凹进或突出。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伴随着辊17~20的旋转,辊17~20间的间隔将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增强或减弱对于皮肤的抵接压力。·在长边上相邻或对角线上相邻的辊17~20间形成电位差。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通过朝向辊17~20间供给交流电流或脉冲电流,从而能够对辊17~20间的皮肤或肌肉实施电按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形成电位差的辊17~20间设置电绝缘结构。符号说明11…美容器12…主体13~16…支承轴17~20…辊22…手柄33…太阳能电池面板100…轴线101…轴线L1、L2…轴间间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