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贴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9493发布日期:2019-06-11 22:04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物理降温领域,具体的是冰敷贴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冷敷是临床上常用的疾病辅助治疗手段。冷敷可促使病灶局部血管收缩,控制小血管的出血和减轻张力较大肿块的疼痛,达到消肿止痛之功效;同时,冷敷高热病人的头额或颈后有助于降低体温和改善不适感。

目前,冷敷的主要方式有:直接使用冰水、冰块、酒精进行冷敷,但此类方式,操作不方便,制冷时间短,使用时人员需保持固定姿态,不能活动;或者利用冰袋,用水、复合高分子材料等作为冰袋内部蓄冷剂,冰冻处理,使用时置于需要冷敷的部位,但是冰袋冰冻蓄冷处理后质地坚硬,固定不方便,使用不舒适,冷敷效果不均匀,引起局部冻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冰敷贴,以提高冷敷效果的均匀性和持久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冰敷贴,包括柔性基层、所述基层包括外端面和内端面,在基层上均设有贯通基层内端面的多个盲孔,在盲孔内填充有蓄冷剂;包括覆盖在基层内端面的柔性表面层。

进一步的,所述盲孔的体积总和与冰敷贴总体积减去盲孔的体积总和之比为体积比,所述体积比大于或者等于50%,且小于或者等于75%。

进一步的,所述盲孔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4.5mm,且小于或者等于7.5mm。

进一步的,所述盲孔的孔底到基层的外端面的距离小于或者大于表面层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和表面层均为加成型液体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加成型液体硅胶里面含有纳米银。

进一步的,所述蓄冷剂为高分子聚合物蓄冷材料。

冰敷贴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模具;所述模具包括箱体,在箱体内设有底板,底板与箱体的箱壁围成在箱体顶端开口的第一腔体,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均布多个立柱,所述立柱一端固定于底板,另一端低于箱体的顶端;所述底板到箱体顶端的垂直距离大于或者小于底板到箱体底端的垂直距离;

2)制备加成型液体硅胶;

3)制成带有盲孔的基层:将加成型液体硅胶注入模具的第一腔体,加成型液体硅胶的注入量满足覆盖整个立柱;对加成型液体硅胶进行加热固化处理;

4)填充蓄冷剂;将基层脱模,使盲孔的孔口朝上,向盲孔内注满高分子聚合物蓄冷材料;

5)封闭盲孔;盲孔的孔口朝上,将基层放入第一腔体,向第一腔体注入加成型液体硅胶,对加成型液体硅胶进行加热固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与箱体的箱壁围成在箱体底端开口的第二腔体,所述底板到箱体顶端的垂直距离大于或者小于底板到箱体底端的垂直距离;在步骤5)中,还可将模具翻转180°,使第二腔体在上,将盲孔的孔口朝上放入第二腔体,向第二腔体注入加成型液体硅胶,对加成型液体硅胶进行加热固化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冰敷贴,通过柔性表面层覆盖在基层的内端面,从而使多个盲孔相互独立封闭,从而将蓄冷剂封闭在相互独立的盲孔内,提高了冰敷贴冷敷效果的均匀性。并且,基层和表面层均为柔性,使用舒服,固定方便。而通过模具制备该冰敷贴,其工艺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冰敷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制作冰敷贴的模具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中,基层1,外端面11,内端面12,盲孔2,表面层3,箱体4,底板5,立柱6、第一腔体7、第二腔体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冰敷贴,如图1所示,包括柔性基层1、所述基层1包括外端面11和内端面12,在基层1上均设有贯通基层1内端面的多个盲孔2,在盲孔2内填充有蓄冷剂;包括覆盖在基层1内端面的柔性表面层3。

该冰敷贴,通过柔性表面层3覆盖在基层1的内端面,从而使多个盲孔2相互独立封闭,而填充于盲孔2内的蓄冷剂不会相互流动,避免了因蓄冷剂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冷敷效果不均的后果,柔性表面层3将蓄冷剂封闭在相互独立的盲孔2内,提高了冰敷贴冷敷效果的均匀性。蓄冷剂被封闭,又延长了蓄冷剂的制冷时间。并且,基层1和表面层3均为柔性,使用舒服,固定方便。

为了在保持冰敷贴高柔软度和良好的抗拉性,作为优选,所述盲孔2的体积总和与冰敷贴总体积减去盲孔2的体积总和之比为体积比,所述体积比大于或者等于50%,且小于或者等于75%。在此体积比的范围内,冰敷贴的柔软度高,抗拉性能好。

为了在保持冰敷贴高柔软度、高抗拉性的同时,实现填充蓄冷剂的最大化,作为优选,所述盲孔2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4.5mm,且小于或者等于7.5mm。

由于冰敷贴使用时,一面要贴合散热面,需要快速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另一面与空气接触,需要尽量避免外部热气进入,以提高保持冷敷效果的时间。作为优选,所述盲孔2的孔底到基层1的外端面11的距离小于或者大于表面层3的厚度。盲孔2两侧的厚度不一致,使用时,将薄的一侧贴合散热面,能够快速的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另一侧较厚,与空气接触,能减少外部热量进入,冷敷效果更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层1和表面层3可以的材质可以为PVC软胶,但是,PVC产品较粗糙,体感舒适度低。作为优选,所述基层1和表面层3均为加成型液体硅胶。加成型液体硅胶,品分为A、B两组份,使用时按一定1:1将两组份充分混合均匀,在一定温度下,即可硫化成弹性体。其硫化机理是,生胶端基上的乙烯基的聚二有机硅氧烷作为基础聚合物,以低分子量的含氢硅油作为交联剂,在铂催化剂存在下与交联剂分子上的硅氢键加热交联成网状结构。所述加成型液体硅胶的结构式为所述A组分的结构式为

所述B组分的结构式为

反应式为

为了能优选持久的杀灭细菌,优选的,所述加成型液体硅胶里面含有纳米银。纳米银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冷剂可以为水、复合高分子材料或者水凝胶。但是,以水或者复合高分子材料为蓄冷剂,冷冻处理,使用时置于需要冷敷的部位,但是冰袋冰冻蓄冷处理后质地坚硬,固定不方便,使用不舒适,且冷敷效果不均匀,引起局部冻伤。而水凝胶不能重复使用,价格高,冷敷降温效果有待提高。作为优选,所述蓄冷剂为高分子聚合物蓄冷材料。高分子聚合物蓄冷材料蓄冷效果好,释冷缓慢,能实现长时间的冷敷,且反复使用不影响蓄冷效果。

上述冰敷贴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模具;所述模具包括箱体4,在箱体4内设有底板5,底板5与箱体4的箱壁围成在箱体4顶端开口的第一腔体7,在所述第一腔体7内均布多个立柱6,所述立柱6一端固定于底板5,另一端低于箱体4的顶端;所述底板5到箱体4顶端的垂直距离大于或者小于底板5到箱体4底端的垂直距离;

2)制备加成型液体硅胶;

3)制成带有盲孔2的基层1:将加成型液体硅胶注入模具的第一腔体7,加成型液体硅胶的注入量满足覆盖整个立柱6;对加成型液体硅胶进行加热固化处理;

4)填充蓄冷剂;将基层1脱模,使盲孔2的孔口朝上,向盲孔2内注满高分子聚合物蓄冷材料;

5)封闭盲孔2;盲孔2的孔口朝上,将基层1放入第一腔体7,向第一腔体7注入加成型液体硅胶,对加成型液体硅胶进行加热固化处理。

表面层3也可以在第一腔体7内成型,但是,要求第一腔体7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冰敷贴的厚度,而且,不便于控制每次注入加成型液体硅胶的量。因此,作为优选,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底板5与箱体4的箱壁围成在箱体4底端开口的第二腔体8,所述底板5到箱体4顶端的垂直距离大于或者小于底板5到箱体4底端的垂直距离;在步骤5中,还可将模具翻转180°,使第二腔体8在上,将盲孔2的孔口朝上放入第二腔体8,向第二腔体8注入加成型液体硅胶,对加成型液体硅胶进行加热固化处理。向第一腔体7加入加成型液体硅胶直到与箱体4顶端平齐,向第二腔体8加入加成型液体硅胶直到与箱体4底端平齐便可,更便于控制加成型液体硅胶的加入量。

对该冰敷贴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条件为:室温25摄氏度,以人体小臂皮肤为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温度为32℃,在冰箱冷冻,冷冻温度为-20℃,使用时从冰箱中取出放置1分钟,使用时间3分钟。得到如表1所示的实验数据:

表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