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液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768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设有加药孔的一种药液过滤器。

背景技术:
药液过滤器由壳体、过滤膜组成。采用N66(尼龙)、PES(聚醚砜)、MCE(混合纤维素)、PTFE(聚四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等材料制造。可为精密药液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精密药液过滤器滤除药液中5um以上微粒的滤除率不小于90%。空气过滤器滤除空气中0.5um以上微粒的滤除率不小于90%。在现有的技术中药液过滤器没有设有直接设有加药孔,需要另外设有加药装置,存在结构复杂,零件加工困难,生产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具有加药功能的药液过滤器,尤其适合应用于抢救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药液过滤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过滤膜,所述上壳体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上连接管、上锥头和上圆柱体,所述上锥头为圆锥台形侧壁,上锥头的小端与上连接管相连接,上锥头的大端与上圆柱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下壳体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下连接管、下锥头和下圆柱体,下锥头为圆锥台形侧壁,下锥头的大端与下圆柱体相连接,下锥头的小端与下连接管相连接,下圆柱体的内径与上圆柱体的外径相配合且上圆柱体的另一端插入下圆柱体内部,过滤膜位于上圆柱体的另一端端部,所述上锥头上设有加药孔,所述加药孔内设有密封垫。本发明加药孔直接设置在上锥头上,药液可加入到上锥体与过滤膜之间的空腔中,经过过滤后注射到人体中。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所述加药孔设有圆柱形的外孔侧壁,外孔侧壁的轴线与上连接管的轴线相平行,外孔侧壁的外侧壁与上连接管外侧壁相连接,外孔侧壁的一端设置在上锥头外侧壁上,所述密封垫与外孔侧壁过盈配合的设置在外孔侧壁内部。所述外孔侧壁的另一端向内突出设有压环,所述压环的直径小于密封垫的直径,所述压环的下侧与密封垫的上表面相接触。压环能够将密封垫固定在外孔侧壁内部,避免拔出针头时将密封垫从外孔侧壁内带出,污染药液。所述加药孔设有与外孔侧壁同轴的圆柱形内孔侧壁,所述内孔侧壁的一端设置在上锥头侧壁的上方,内孔侧壁的另一端设置在上锥头内部过滤膜上方,所述内孔侧壁的直径小于外孔侧壁的直径,所述密封垫包括与外孔侧壁相配合的密封垫本体和与内孔侧壁相配合的密封垫凸起,圆柱形密封垫凸起的上表面与密封垫本体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密封垫凸起设置在内孔侧壁内部,密封垫凸起的高度小于内孔侧壁的高度,内孔侧壁的一端端部与密封垫本体的下表面相接触。密封垫本体和密封垫凸起的设置,首先,通过内孔侧壁的上端与密封垫本体下表面之间的接触,将密封垫的位置卡死,避免插入针头时密封垫发生位移,进入到上锥头内部的空腔中,污染药液;其次,密封垫凸起的高度小于内孔侧壁的高度,这样能够在密封垫下方形成一个内孔侧壁围成的空腔,药液从空腔内流到上锥头内部过滤膜上方,药液的流动方向由竖直流动改变为水平流动,避免了直接注射流速过快而产生涡流从而产生气泡,影响过滤膜的工作效率。所述内孔侧壁的另一端端部设有与内孔侧壁截面相配合的挡板,所述挡板平行于过滤膜设置,所述挡板的边缘设有通孔。首先挡板能够避免针头直接插到过滤膜上,破坏过滤膜;其次,挡板能够改变药液的流动方向,加入药液过滤器中的药液流动方向由竖直向下,收到挡板阻挡后水平流动,经通孔竖直向下进入到上锥体空腔与过滤膜之间的空腔后在过滤膜表面水平流动,经过多次流动方向的改变,缓解了药液注射时候的流速,使药液的流动变得平缓,避免涡流产生从而产生气泡。所述通孔为开口端朝向内孔侧壁的半孔。所述通孔与上连接管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内孔侧壁轴线与上连接管轴线之间的距离。通孔靠近上连接管,能够使药液在加药时很好的混合进入到上连接管内的注射液中。所述密封垫凸起的下表面位于上锥头外侧壁的上方。密封垫凸起的下表面,内孔侧壁和挡板之间形成一个空间,药液注射后,在该空间内流速得到了缓和,避免了气泡生成。所述下连接管的外部设有与下连接管同轴的固定管,固定管的一端与下锥头的侧壁相连接,固定管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密封垫凸起的侧壁与密封垫本体的下表面之间为与内孔侧壁上端相配合的平滑过渡连接。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药液过滤器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具有加药功能,且加药及时迅速,可应用于抢救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过滤膜4、密封垫11、上连接管12、上锥头13、上圆柱体21、下连接管22、下锥头23、下圆柱体24、固定管25、内螺纹111、压环121、内孔侧壁122、环状凸起123、外孔侧壁131、挡板132、通孔41、密封垫本体42、密封垫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药液过滤器,包括设置在同一条轴线上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有过滤膜3。上壳体1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上连接管11、上锥头12和上圆柱体13,上锥头12为圆锥台形侧壁,上锥头12的小端与上连接管11相连接,上锥头12的大端与上圆柱体13的一端相连接。与之相对应的,下壳体2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下连接管21、下锥头22和下圆柱体23,下锥头22为圆锥台形侧壁,下锥头22的大端与下圆柱体23相连接,下锥头22的小端与下连接管21相连接,下圆柱体23的内径与上圆柱体13的外径相配合且上圆柱体13的另一端插入下圆柱体23内部,过滤膜3位于上圆柱体13的另一端端部,在上锥头12上设有加药孔,在加药孔的内部设有密封垫4。密封垫4可以为现有技术常用的与加药孔相配合的乳胶垫。加药孔上方可设有圆柱形的外孔侧壁123,外孔侧壁123的轴线与上连接管11的轴线相平行,外孔侧壁123的外侧壁与上连接管11外侧壁相连接,外孔侧壁123的一端设置在上锥头12外侧壁上,密封垫4与外孔侧壁123过盈配合的设置在外孔侧壁123内部。外孔侧壁123的另一端向内突出设有压环111,压环111的直径小于密封垫4的直径,压环111的下侧与密封垫4的上表面相接触。压环111将密封垫4固定在外孔侧壁123内部,避免密封垫4在针头拔出时与外孔侧壁123之间的过盈配合松动,随针头一块被拔出。进一步的,加药孔还可以设有与外孔侧壁123同轴的圆柱形内孔侧壁121,内孔侧壁121的一端设置在上锥头12侧壁的上方,形成环状凸起122,内孔侧壁121的另一端设置在上锥头12内部过滤膜3上方,内孔侧壁121的直径小于外孔侧壁123的直径,密封垫4包括与外孔侧壁123相配合的密封垫本体41和与内孔侧壁121相配合的密封垫凸起42,圆柱形密封垫凸起42的上表面与密封垫本体41的下表面相连接,密封垫凸起42设置在内孔侧壁121内部,密封垫凸起42的高度小于内孔侧壁121的高度,内孔侧壁121的一端端部与密封垫42本体的下表面相接触。密封垫凸起42的下表面位于上锥头12外侧壁的上方,也就是密封垫凸起42的下表面位于环状凸起122内部。密封垫凸起42的侧壁与密封垫本体41的下表面之间为与内孔侧壁121上端相配合的平滑过渡连接,也就是密封垫凸起42的侧壁与密封垫本体41的下表面之间的平滑过渡连接与环状凸起122的端部相配合。这样既能够提高密封垫4的密封效果,又能防止在插入针头的过程中密封垫4在外孔侧壁123内部发生位移。内孔侧壁121的另一端端部设有与内孔侧壁121截面相配合的挡板131,挡板131平行于过滤膜3设置,挡板131的边缘设有通孔132。通孔132设置在挡板131的边缘,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变药液的流动方向,避免气泡生成。通孔132可以为开口端朝向内孔侧壁121的半孔。进一步的,通孔132与上连接管11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内孔侧壁121轴线与上连接管11轴线之间的距离。挡板131能够多次改变加药时药液的流动方向,缓和药液的流速,避免产生气泡,同时,还能够避免针头直接插入过滤膜3上,破坏过滤膜3,影响药液过滤器的安全性。下连接管21的外部设有与下连接管21同轴的固定管24,固定管24的一端与下锥头22的侧壁相连接,固定管24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将注射针头插入到密封垫中,将药液加入到密封垫凸起42的下表面,内孔侧壁121和挡板131之间形成的空间中,药液流速得到缓解,从挡板131边缘的通孔132进入到上锥头12与过滤膜3之间的空腔中,经过过滤后注射到人体中,由于药液过滤器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较短,所以将加药孔设置在药液过滤器上能够加药及时迅速,满足抢救的要求。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