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型乳突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406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型乳突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乳突炎是乳突气房黏膜及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乳突炎性病变虽继续发展,而全身及局部症状却不明显,以致不被发现,称隐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如不能得到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病因:儿童多见。由于机体抵抗力弱,致病的毒力强,或治疗处理不当等,使中耳炎症继续发展,鼓窦入口被肿胀的黏膜堵塞,乳突内的脓液引流不畅,蓄积在乳突气房内,骨壁因受脓液压迫及自身炎性病变的影响,形成一大的脓腔,称融合性乳突炎或乳突蓄脓。若由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杆菌引起的急性乳突炎,称出血性乳突炎。急性中耳炎虽获治疗,但由于抗生素用量不足,乳突炎性病变虽继续发展,而全身及局部症状却不明显,以致不被发现,称隐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如不能得到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临床表现:1.乳突部皮肤肿胀、潮红,有明显压痛。2.外耳道骨部后上壁红肿、塌陷;鼓膜穿孔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脓量较多;有时脓液穿破乳突外壁,在骨膜下形成脓肿。3.乳突X线拍片显示早期可见鼓窦及乳突气房阴影混浊,呈云雾状。4.白细胞计数增多,多形核细胞增加。治疗:应早期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注射,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为尽快控制病情,开始时即用青霉素及链霉素联合注射,同时取耳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再换用敏感性药物。凡鼓膜穿孔小,排脓不畅,或鼓膜未穿孔,应行鼓膜切开术,以利引流。如耳后已经形成脓肿,可切开排脓。若引流不畅,感染未能控制,或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乳突切开术。中医认为,该病指因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特征的疾病。中医辨证为:肝胆火热型: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下降。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检查见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较多。舌红,苔黄,脉弦数。脾虚湿困型:耳内流脓,量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无力。肾阴亏虚型:耳内流脓,时多时少,混有豆渣样物,带秽臭味。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头晕头痛,腰酸乏力。X线乳突摄片见骨质破坏。舌质红,苔薄,脉细数。由于西医手术等方式对基体会造成一定损伤,也不会完全的治愈,因此中医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型乳突炎的药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型乳突炎的药物,在,由以下原料药材制得:粟芽、楤木根、独脚柑、草石蚕、苦荞头、假蒟叶、小芸木、小草寇、狗爪豆、心不干、牛羊草结、厚朴花、野料豆、川谷根、地耳草、南烛子、庵闾子、仙鹤草、萝芙木、云芝和女贞子。其中,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粟芽10-20重量份、楤木根3-5重量份、独脚柑13-18重量份、草石蚕5-10重量份、苦荞头2-4重量份、假蒟叶10-20重量份、小芸木15-18重量份、小草寇10-20重量份、狗爪豆10-16重量份、心不干12-18重量份、牛羊草结10-18重量份、厚朴花8-14重量份、野料豆10-15重量份、川谷根8-13重量份、地耳草8-14重量份、南烛子8-12重量份、庵闾子10-16重量份、仙鹤草8-14重量份、萝芙木2-4重量份、云芝10-16重量份和女贞子10-20重量份。其中,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得:粟芽16重量份、楤木根4重量份、独脚柑15重量份、草石蚕8重量份、苦荞头3重量份、假蒟叶15重量份、小芸木16重量份、小草寇16重量份、狗爪豆13重量份、心不干15重量份、牛羊草结15重量份、厚朴花10重量份、野料豆12重量份、川谷根9重量份、地耳草12重量份、南烛子9重量份、庵闾子13重量份、仙鹤草12重量份、萝芙木3重量份、云芝13重量份和女贞子15重量份。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药物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型乳突炎,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并且无毒副作用,适合小儿服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型乳突炎的药物,在,由以下原料药材制得:粟芽、楤木根、独脚柑、草石蚕、苦荞头、假蒟叶、小芸木、小草寇、狗爪豆、心不干、牛羊草结、厚朴花、野料豆、川谷根、地耳草、南烛子、庵闾子、仙鹤草、萝芙木、云芝和女贞子。各味药材科学配比,达到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型乳突炎,效果好。以下为各种原料药材的药理:粟芽:【性味】①《别录》:\味苦,无毒。\②《品汇精要》:\味苦甘,性微温,无毒。\【归经】《本草汇言》:\入脾、胃二经。\【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治食积胀满,不思饮食。楤木根:【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根或根皮。9~10月挖根,或剥取根皮晒干。【性味】辛,平。①《本草拾遗》:\辛,平。\②《草木便方》:\苦,微寒。\③《贵阳民间药草》:\甘,寒,无毒。\【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小便,散瘀血,消肿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胃痛,淋浊,血崩,跌打损伤,瘰疬,痈肿。独脚柑:【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独脚金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性味】味甘;微苦;性凉。【归经】归肝;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消积;清热杀虫。主小儿伤食;疳积黄肿;夜盲;夏季热;腹泻;肝炎。草石蚕:【来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或全草。全年可采。采后除去叶及须根,晒干。或鲜用。【性味】甘淡,凉。①《浙江民间草药》:\根茎:性凉,味酸辛。\②《泉州本草》:\根茎:味淡,性平。\③《闽东本草》:\根茎:性凉,味甘淡,无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风湿痹痛,湿热黄疸,咳嗽,哮喘,肺痈,乳痈,牙龈肿痛,白喉,淋病,带下,蛇伤。苦荞头:【来源】为蓼科植物苦养麦的根及根茎。8~10月采收。【性味】甘苦,平。①《纲目》:\甘苦,温。\②《贵阳民间药草》:\涩,平,无毒。\③《贵州草药》:\性平,味苦。\【功能主治】治胃痛,消化不良,痢疾,劳伤,腰腿痛。假蒟叶:【来源】为胡椒科植物假蒟的叶片。【性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温,无毒。\②《本草求原》:\苦辛,温。\【功能主治】温中,行气,祛风,消肿。治胃寒痛,腹痛气胀,风湿腰痛,产后气虚脚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小芸木:【来源】芸香科小苹果属植物金叶小柑,以根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叶阴干或鲜用。【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散瘀止痛。根:感冒咳嗽,胃痛,风湿骨痛;外用治跌打肿痛,骨折。小草寇:【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种植物小草寇的果实。【性状】性状鉴别,果实圆球形,直径1.5-2cm,表面土黄色至浅棕色,顶端有近圆柱形的罕萼,基部有果柄或果柄痕。果皮光滑,易破碎,内含种子团。气香,味辛凉。【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胃寒气滞;腹胀痛。狗爪豆:【来源】为豆科植物龙爪黎豆的种子或叶。秋季采收,打下种子,晒干。【性味】《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性温,味甘微苦。\【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温中益气。治腰脊酸痛。心不干:【来源】为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粗丝开口箭,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胃痛,跌打肿痛。牛羊草结:【来源】为牛或羊胃内的草结块。【功能主治】①《内蒙古中草药》:\镇静,降逆止呕。治噎膈反胃,晕车,晕船呕吐。\厚朴花:【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摘,稍蒸后,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苦,微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理气,化湿。用于胸脘痞闷胀满,纳谷不香。野料豆:【来源】为豆科植物崂豆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开果荚,收集种子,再晒至足干。【性味】甘,凉。①《本草汇言》:\味甘苦咸,气寒,无毒。\②《本草经解》:\气平,味甘,无毒。\③《上海常用中草药》:\甘,微寒。\【归经】①《本经逢原》:\入肾经血分。\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功能主治】补益肝肾,祛风解毒。治阴亏目昏,肾虚腰痛,盗汗,筋骨疼痛,产后风痉,小儿疳疾。川谷根:【来源】禾本科薏苡属植物川谷,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收根部,晒干。【性味】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用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水肿,脚气,蛔虫病,白带过多。地耳草:【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全草,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用于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结膜炎,扁桃体炎;外用治疮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南烛子:【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以干燥果实入药。【性味】微甘、酸。【功能主治】强筋骨,益肾气。用于身体虚弱,脾虚久泄,梦遗滑精,赤白带下。庵闾子:【来源】为菊科植物庵闾的果实。植物形态详\庵闾\条。冬季采收。【性味】苦辛,温。①《本经》:\味苦,微寒。\②《吴普本草》:\苦,小温,无毒。\③李当之《药录》:\温。\④《本草经疏》:\辛。\【归经】《纲目》:\入足厥阴经。\【功能主治】行瘀,祛湿。治妇女血瘀经闭,产后停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仙鹤草:【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性味】苦、涩,平。【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萝芙木:【来源】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萝芙木及云南萝芙木,以根入药。野生品全年可采,切段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镇静,降压,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用于高血压病,头痛,眩晕,失眠,高热不退;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云芝:【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彩绒革盖菌的子实体。【性味】甘;淡;微寒。【归经】肝;脾;肺经。【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抗肿瘤。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多种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女贞子:【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性味】甘、苦,凉。【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优选的本药物仅由以上原料药材构成。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实施例1组成:粟芽10g、楤木根3g、独脚柑13g、草石蚕5g、苦荞头2g、假蒟叶10g、小芸木15g、小草寇10g、狗爪豆10g、心不干12g、牛羊草结10g、厚朴花8g、野料豆10g、川谷根8g、地耳草8g、南烛子8g、庵闾子10g、仙鹤草8g、萝芙木2g、云芝10g和女贞子10g。制备方法:第一步,将所述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50目的超微细粉;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2倍的微晶纤维素、0.1倍乳糖、0.2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1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片剂。实施例2组成:粟芽20g、楤木根5g、独脚柑18g、草石蚕10g、苦荞头4g、假蒟叶20g、小芸木18g、小草寇20g、狗爪豆16g、心不干18g、牛羊草结18g、厚朴花14g、野料豆15g、川谷根13g、地耳草14g、南烛子12g、庵闾子16g、仙鹤草14g、萝芙木4g、云芝16g和女贞子20g。制备方法: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cm,浸泡8小时;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2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cm,浸泡8小时;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2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得到汤剂。实施例3组成:粟芽16g、楤木根4g、独脚柑15g、草石蚕8g、苦荞头3g、假蒟叶15g、小芸木16g、小草寇16g、狗爪豆13g、心不干15g、牛羊草结15g、厚朴花10g、野料豆12g、川谷根9g、地耳草12g、南烛子9g、庵闾子13g、仙鹤草12g、萝芙木3g、云芝13g和女贞子15g。制备方法:第一步,将所述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50目的超微细粉;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0.2:0.2,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药物的毒性试验①长期毒性试验:本发明实施例1的片剂对小鼠按10、20和35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②急性毒性试验:以本发明实施例1的汤剂为对象,临床日用量的150倍给白鼠大肠内投药,观察7日。结果所有动物健存,其活动、饮食、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对白鼠阴道和破损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未见有刺激性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毒性试验证明,该药物未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临床试验病例选择:选择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脾虚湿困型乳突炎的小儿共200例。其中,男102例,女98例,1-5岁的50例,6-10岁的90例,10岁以上60例。随机分为四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和对照组。四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并根据病情的轻重门诊治疗。诊断依据1.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发热及耳深部痛。2.急性脓耳发病急,病程短。滴情重或治疗不彻底者迁延成漫性脓耳,病程长。慢性脓耳在感冒、疲劳、耳内进水时常有急性发作。3.耳部检查:急性期初见鼓膜充血,色深红。继则穿孔,耳内流脓。慢性期鼓膜穿孔不愈合,长期或间歇性流脓。4.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慢性脓耳乳突X线摄片有阳性表现。若听力检查呈混合性耳聋,X线摄片见有骨质破坏腔,提示属重症,可出现颅内外并发症可能。5.小儿脓耳应与旋耳疮相鉴别。6.脾虚湿困:耳内流脓,量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无力。治疗方法实施例1组:本组50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片剂进行治疗。每次2.5g,每日两次,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2个疗程。随访三个月。实施例2组:本组50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汤剂进行治疗。每次15ml,每日两次,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2个疗程。随访三个月。实施例3组:本组50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胶囊剂进行治疗。每次1粒,每日两次,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2个疗程。随访三个月。西药对照组:对照组50人,使用头孢地尼胶囊治疗。一次0.1g,一日1次,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2个疗程。随访三个月。疗效评定治愈:耳内流脓停止,鼓膜穿孔愈合,听力明显改善。好转:耳内流脓减少,听力改善。未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治疗结果表1为疗效结果对比: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治愈和好转)实施例1组50473094%6%0%实施例2组50482096%4%0%实施例3组50482096%4%0%对照组502871556%14%30%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实施例组的治愈人数和好转人数都要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得知,本发明的药物,在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型乳突炎上,疗效好,疗效确切,有效率高。表2为各组的毒副作用和治愈后的复发情况对比:组别毒副作用复发实施例1组0(0%)0(0%)实施例2组0(0%)0(0%)实施例3组0(0%)0(0%)西药对照组7(14%)6(21.4%)由表2可以看出,三个实施例组的治愈和好转和对照组相比,毒副作用小,不复发。可以得知,本发明的药物,在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型乳突炎上,毒副作用小,不复发。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药物,在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型乳突炎具有疗效好,疗效确切的特点。再者,不具有毒性,没有副作用。典型病例:某儿童医院接受诊治过的一名小儿,5岁,出现乳突炎的症状。症状表现为耳内流脓,量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无力,经测定,确诊为脾虚湿困型乳突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胶囊剂进行治疗。每次1粒,每日两次,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治疗进行2个疗程,治愈。后期未复发。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