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1497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冷敷的敷贴,此敷贴可以方便的用于各部位的冷敷,可用于手术术中及术后,也可合并功能性物质以具有不同的临床效果。

背景技术:
冷敷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式之一。通过降低局部组织温度,可以达到收缩局部血管,镇痛,减轻炎性肿胀等多种效果。对于急性创伤,局部炎症等疾患,冷敷的应用广泛。伴随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冷敷的许多新用途也不断被发现,比如,已有研究提示,皮肤激光治疗中,术中术后的冷敷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再如,放射治疗过程中,周边组织冷敷能够明显的保护这些组织,降低非靶部位损伤,进而拓宽可选择剂量水平,降低副反应,提升患者依从性并提供更好的疗效。但是,技术进步对冷敷本身的实现形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对不同部位的有效贴附与固定、适宜的冷敷温度与持续时间、创伤表面接触适宜性、抗菌防感染、功能化与载药、冷敷完毕后的无残留去除等,而这些问题是现有常规冷敷手段难于解决的。现有冷敷介质包括外接冷源冷敷、冰块/冰晶、盐溶液、有机相变材料及凝胶体等。将冷敷体固定于冷敷部位的手段则有多种。外接冷源一般因有连接部而常需绑扎式或加压机械固定。冰块/冰晶、盐溶液、有机相变材料等多采用隔离袋包装并用胶布/带固定,这在体表平坦组织效果不错,但对于具有曲面的部位,难于保证冷敷体的均匀持续表面接触。针对柔性的盐溶液、有机相变材料及凝胶体有一些设计使用了边缘包围带粘合剂衬垫层进行固定的方式,这有助于更佳的组织贴附。但即使是这种固定方式,盐溶液与有机相变材料仍多采用封闭袋体包装,这对有效的热传导不利。对于凝胶体,封闭袋包装与完全不加阻隔,直接组织接触的固定方式均有,单纯的封闭包装不仅同样存在热传导的问题,而且不利于当凝胶体具有功能时的有效接触;而完全不加阻隔则在冷敷完毕之后防止凝胶成分的残留上尚有缺陷,且无法通过阻隔层的设计控制热传导,调控冷敷温度与持续时间。凝胶体较之其他蓄冷介质具有一些突出的优势。凝胶体一般比较柔软,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可以更好的贴附于组织表面;通过调整凝胶基质成分的浓度、交联程度、配比等可以连续性的调整其物理性质包括蓄冷容量;并且,无毒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凝胶可以作为药物或其他功能性物质的载体,在特殊应用中起到独特的效果。但是凝胶体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强度高的凝胶贴附性较弱且显僵硬;强度低的凝胶冷敷结束后可能会有粘附残留,而这些残留对组织,尤其是创伤与污染组织的修复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低强度柔性凝胶体的蓄冷容量相对于长时间冷敷的需要尚显不足。此外,功能性凝胶接触组织时湿性环境的抗菌问题;湿性环境以及与复杂创面接触时对适宜贴附的要求;整体敷贴体的透气吸水性;衬垫层皮肤固定的舒适度及与搭载物质功能性的控制等问题,以单纯调整凝胶体性质的方法难于完全解决,而这明显对于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不利。在具体临床应用中,对冷敷材料的要求往往是多方面的,需要考虑各种限制与需求。比如,在激光治疗术中使用,对敷贴整体透光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因激光器治疗头为平面光滑结构,敷贴如起伏不平,将影响其下组织获得的能量密度,影响治疗效果。再比如,在辐射防护性冷敷中,为了周围组织有效降温及靶部位的暴露,敷贴可能需要设计成非常规的形状,如同心圆环以保证有效靶向照射。一些凝胶可搭载辐射防护性物质以在照射时降低损伤及促进组织修复,但显然不应使其过多接触靶部位而又必须保证其在周围组织的接触与释放,这对凝胶体与机体的接触形式提出了要求。因此,临床应用的角度对凝胶体蓄冷剂型冷敷材料的需求,可能需要综合性的技术手段方有可能达到。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应用于凝胶冷敷体时的不足,本发明创造性的在冷敷敷贴的组织接触层上设计网孔结构,并保证一定面积的周边由网孔组织接触层与带粘合剂衬垫层直接接触构建的贴附粘合区。如此设计特别适宜于以凝胶作为蓄冷介质,可有效的在保证敷贴部位适宜接触的前提下对冷敷温度,持续时间进行的精确控制。组织接触层网孔为功能性冷敷凝胶体直接组织接触提供了条件,并且可明显减少凝胶体的组织残留。对网孔如形状、大小、分布等的调整,结合衬垫层的一些设计,可提供特异性的冷敷曲线,用于适应不同临床应用的需要。比如,衬垫层与组织接触层设计同样网孔,可提供兼具吸水,透气的整体效果,并且改善组织贴敷的强度,避免撕取时的不适,在创伤冷敷敷贴中提供更好表现。全透明设计及增厚的衬垫可适应激光术中透光的需要,并且,增厚衬垫层事实上还起到了控制冷敷持续时间的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敷贴共分为三层,从纵切面观自内向外可分为组织接触层,蓄冷凝胶层及带粘合剂的衬垫层,其中组织接触层为带网孔的高分子聚合物膜材料。从敷贴底面观蓄冷凝胶层周边为组织接触层直接结合衬垫层构成的边缘区,且敷贴上任一区域边缘区宽度不低于0.5cm。在这样的设计中,组织接触层事实上作为了隔离层,其材质的选择首先可起到调节热传导效果的作用。同时,因为医用凝胶蓄冷剂相对较佳的生物相容性,组织接触层无需采用全封闭结构,其上设计的网孔既可提供功能性凝胶体的组织接触以实现设计功能,又可进一步的按需调节热传导。而即使网孔较大,组织接触层依然能够在适应凝胶体模量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隔离能力,以利去除敷贴时尽量少的凝胶残留。另外,因为本技术方案中组织接触层可一直扩展至边缘区与衬垫层结合,这有利于避免周边的冷损失。在此情况下,可接触组织的粘合剂仅分布在网孔处,这有利于减少因粘接过牢而致的不适与去除不便。相应的,为平衡由之导致的粘接强度损失,要求边缘区须保证一定的宽度,也即敷贴上任一区域边缘区宽度不低于0.5cm。本发明技术方案特别适宜于功能性凝胶体,如聚乙烯醇凝胶作为蓄冷剂的冷敷敷贴。具有良好蓄冷能力与生物相容性的聚乙烯醇凝胶可采用多种方法构建,包括以含硼化合物如硼酸与硼砂进行交联等。因为含硼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这种凝胶体能够在抗菌,防感染方面具有独特效果。进一步,根据湿性愈合理论,由于适宜的保水透气性能,凝胶体在接触创伤组织时,可以促进创伤的修复。但是,由于创伤表面常伴渗出,尽管凝胶体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渗液,但渗液较多时凝胶体组织接触层部分会有丧失强度与软化等问题,并可能与组织发生一定的粘连。另一方面,虽然硼化合物在创面的释放有助于抗菌防感染,但长期留存的硼元素会具有一定的持续毒性,并且,当用于一些较为敏感的组织时,硼化合物的过快,过多释放有可能带来一定的组织刺激性,因此,控制此类凝胶体与组织接触与清除的过程对调整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均相当重要。无论是全封闭式包装或完全不加阻隔的与组织直接接触,都不能达到对以上需求的有效控制,阻碍了此类冷敷敷贴在特殊组织表面的应用。而以本技术方案构建的敷贴,组织接触层的存在起到了一定的隔离作用,网孔可以保证凝胶体组织接触,创造湿性修复环境并调节渗液吸收,硼化合物的接触与释放也可通过控制网孔而调整。组织隔离层上的网孔是技术方案中重要设计。如上所述,对网孔的调整可用于适应不同的热传导需求,动态调整透气透水性,控制接触面湿性环境及凝胶体吸收渗液的速度与容量。网孔还能用于控制凝胶中成分如硼化合物的释放速率及局部浓度。通常对网孔的调整是其大小,小尺度如微米级网孔使热传导速度减慢,提供有限的渗液吸收性与缓慢而持久的功能物质释放;大尺度如达厘米级的网孔则具有快的热传导,提供充分的湿性环境与渗液吸收性,以及较快的功能性物质释放。当需要达到综合性的特定效果时,非均匀性的孔尺度相搭配是较为简便的方法。当采用均匀网孔时,通过对孔尺度的精细调整也可能达到调整目的,但获取变化条件下某特定需求下准确的最佳孔尺度较为困难。而非均匀性的孔尺度搭配可提供更大的调整范围,并在应用中因微环境条件改变时通过不同孔径分别起效而提供相对动态的应对。比较极端的设计是网孔直径超过网孔间聚合物膜层宽度的2倍。此情况下,由于组织接触层完全呈大孔的网状,仅提供有限的隔离以帮助冷敷后的去除,但提供了较强的湿性修复环境、热传导速度以及功能性物质释放。还有一种设计为不仅组织接触层,在衬垫层上同样具有网孔,以提升整体敷贴的透气透水性。为保证阻隔菌性能,常规敷料将衬垫层设计为低透气透水的隔离结构,而在本方案中,凝胶蓄冷剂本身可含有杀菌性功能物质提升对需保护区域的阻隔菌,衬垫层无需完全隔离。甚至可以将衬垫层的网孔与组织隔离层相互对应,使贴附于机体时敷贴更加柔顺且轻巧。同样,网孔的存在为一些调节方式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在蓄冷凝胶层上可设计突起并通过网孔向组织接触面凸出。其好处是能够通过突起进一步控制蓄冷凝胶直接组织接触面积,获得单纯网孔结构不能提供的更宽的接触面范围从而在热传导性能、湿性环境、物质交换等方面更灵活的可调节性。本技术方案的一个目的是适应新型临床需求。在光治疗术冷敷中,为保证治疗介质-具能量的光的透过,敷贴整体的透明设计非常重要。适宜的蓄冷凝胶体可保证其透明性,衬垫层与组织接触层可采用高透明高分子材料,网孔对光能量分布的影响可忽略,而有助于凝胶层提供局部恢复性微环境的优势明显。进一步,如在衬垫层边缘区做适当的加厚以抵消蓄冷凝胶层的厚度损失,将可保证敷贴整体的均匀平整,以方便激光器治疗头平面光滑结构的工作。在辐射防护冷敷时,不同形状的冷敷体以保证射线集中于需治疗部位而对周围组织提供足够的降温保护是必要的。因为三层结构设计在工业实现上的便利性,本技术方案可以方便的构建为不同的形状以适应不同部位的需要。医用冷敷凝胶的特点即是可搭载不同的如抗菌性,促修复药物,硼化合物及抗氧化酶类辐射防护剂的功能性物质。但这些功能的实现及精密调整均依赖于网孔的存在。比如,在防辐射应用中,可进行非均匀网孔结构的设计,在同心圆式的形状中,靠近中心靶部位处可设计小尺度,低分布的网孔,周边需保护组织则设计大尺度,高分布的网孔,以帮助搭载有辐射防护剂的凝胶梯度性的接触需冷敷部位,避开靶部位。当然,以上仅是搭载使用的举例,并未排除其他功能性物质的搭载与使用。为使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技术内容,详见本发明附图和实施方式,然而所附图及实施方式举例仅供参考与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纵切面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底面观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改进的衬垫层与组织接触层细节图;图中,1-带网孔的组织接触层;2-蓄冷凝胶层;3-带粘合剂的衬垫层;4-蓄冷凝胶层所在区域;5-边缘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冷敷敷贴的组织接触层为聚氨酯膜,其上均匀的分布着直径约为2mm的网孔且网孔间聚氨酯膜宽度约为1mm。蓄冷剂采用以硼酸交联的聚乙烯醇凝胶,衬垫层为涂覆有医用粘合剂的复合无纺布材质,其上也具有均匀分布的直径约为2mm的网孔。敷贴整体呈矩形,蓄冷凝胶层位于敷贴中部,周围为由组织接触层直接结合衬垫层构成的边缘区且此区宽度为1cm。整体敷贴在经过预蓄冷后用于体表常规冷敷。实施例2:如图2所示,冷敷敷贴以医用聚氨酯膜作为组织接触层,其上均匀分布直径约3mm的网孔,并且网孔间膜宽度约1mm。蓄冷凝胶层采用以硼酸与硼砂混合交联的聚乙烯醇凝胶,衬垫层为涂覆有医用粘合剂的复合无纺布材质,蓄冷凝胶层构建为同心圆环形,其内外两侧均有宽度约1cm的边缘区,边缘区由组织接触层直接结合衬垫层组成,但蓄冷凝胶内侧边缘区之内为预留的环形孔。敷贴在经过预蓄冷处理后,将环形孔对准需辐照治疗的靶部位,敷贴主体均匀贴附于周边组织之后用于辐射治疗中的降温防护。实施例3:如图3所示,冷敷敷贴以医用聚氨酯膜作为组织接触层,其上非均匀的分布着直径从50um至0.5cm的网孔。敷贴整体呈圆形,组织接触层的大直径网孔分布于中间部分蓄冷凝胶层所在的部位。蓄冷凝胶层采用以物理方式交联且搭载过氧化物歧化酶的聚乙烯醇凝胶,并在组织接触层大网孔处以乳头状突出。衬垫层为涂覆有医用粘合剂的聚丙乙烯塑料,并且在与组织接触层直接结合的边缘区(宽约2cm)增厚,以保证整体敷贴的平整。敷贴在经过预蓄冷处理后用于颈面部冷敷。实施例4:冷敷敷贴以透明医用聚氨酯膜作为组织接触层,其上均匀分布着直径约3mm的网孔,并且网孔间膜宽度约1mm。蓄冷凝胶层采用辐照交联的透明聚乙烯醇凝胶,衬垫层为涂覆有医用粘合剂的透明医用聚乙烯膜并且在与组织接触层直接结合的边缘区(宽约3cm)增厚,以保证整体敷贴的平整。敷贴在经过预蓄冷处理后用于激光皮肤术中及术后冷敷。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举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