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内窥镜灭菌方法、密封箱式灭菌方法、环氧乙烷灭菌袋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58876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内窥镜灭菌方法、密封箱式灭菌方法、环氧乙烷灭菌袋。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设置在操作部前端的插入部、弯曲部和前端部组成,其中插入部、弯曲部和前端部合称为插入管。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的插入管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

内窥镜是一种娇贵的医疗器械,国内医用内窥镜市场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有,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每次用后要进行复杂且高成本的消毒、维护,有可能因消毒工序不规范导致交叉感染。传统的内窥镜插入管内设置有送气、送水通道、吸引通道和活检通道及控制线缆、信号电缆和导光纤维。细长的通道彻底消毒非常困难,但由于目前内窥镜的制作成本昂贵,必须重复使用。

现有的内窥镜灭菌,是采用整体浸泡或者包覆,内窥镜结构复杂,前期杀菌好,但是存放一段实际后,细菌仍然超标。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问题,亟需提供一种灭菌效果好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灭菌效果好的医用内窥镜灭菌方法、密封箱式灭菌方法、环氧乙烷灭菌袋。

提供一种医用内窥镜灭菌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内窥镜的插入人体的部分置入环氧乙烷灭菌袋内,并进行充气灭菌;

步骤二、对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中至少一个充气灭菌。

其中,步骤二中,充气灭菌具体为:

对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将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出端、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分别封闭。

其中,步骤二中,充气灭菌具体为:

对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出端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将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分别封闭。

其中,步骤二中,充气灭菌具体为:

对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打开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出端任意一个,另一个封闭。

其中,步骤二中,充气灭菌具体为:

对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出端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封闭。

其中,步骤二中,充气灭菌具体为:

对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出端、内窥镜的器械管道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其中,所述环氧乙烷气体浓度为300~1000mg/l。

一种密封箱式医用内窥镜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内窥镜置入密封箱内,关闭箱门密封;

步骤二、加温,对箱体内进行加温,使箱体内的温度达到45~55℃后,保温60分钟;

步骤三、对箱体内抽真空,真空度为-(20kpa±5kpa);

步骤四、使箱体内的湿度保持在30%~80%;

步骤五、对箱体内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时间为500~600min;

步骤六,对箱体进行换气,打开箱门。

一种环氧乙烷灭菌袋,包括管架和透气袋,所述管架设置有与医用内窥镜工作管路匹配的通孔,所述透气袋的开口部与所述管架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通孔与所述工作管路间隙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种医用内窥镜灭菌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内窥镜的插入人体的部分置入环氧乙烷灭菌袋内,并进行充气灭菌;

步骤二、对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中至少一个充气灭菌。

本发明采用局部灭菌的方式,将内窥镜插入内体的部分的外表面和内壁面进行灭菌,另外在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前端和后端都进行灭菌,使通道内灭菌彻底,并避开了容易积存细菌的手轮控制部,其螺丝、阻气角落等部位都不会被涉及,灭菌完成后全程处于密封状态,当使用时才拿出,确保了细菌不会滋生到与人体相关的部位,使用便利,灭菌效果好,净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环氧乙烷灭菌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医用内窥镜灭菌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内窥镜的插入人体的部分置入环氧乙烷灭菌袋内,并进行充气灭菌;

步骤二、对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中至少一个充气灭菌。

其中,步骤二中,充气灭菌具体为:

对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将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出端、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分别封闭。

其中,步骤二中,充气灭菌具体为:

对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出端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将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分别封闭。

其中,步骤二中,充气灭菌具体为:

对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打开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出端任意一个,另一个封闭。

其中,步骤二中,充气灭菌具体为:

对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出端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内 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封闭。

其中,步骤二中,充气灭菌具体为:

对内窥镜的器械管道的输入端、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输出端、内窥镜的器械管道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其中,所述环氧乙烷气体浓度为300~1000mg/l。

本发明采用局部灭菌的方式,将内窥镜插入内体的部分的外表面和内壁面进行灭菌,另外在内窥镜的工作管道的前端和后端都进行灭菌,使通道内灭菌彻底,并避开了容易积存细菌的手轮控制部,其螺丝、阻气角落等部位都不会被涉及,灭菌完成后全程处于密封状态,当使用时才拿出,确保了细菌不会滋生到与人体相关的部位,使用便利,灭菌效果好,净化程度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一种密封箱式医用内窥镜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内窥镜置入密封箱内,关闭箱门密封;

步骤二、加温,对箱体内进行加温,使箱体内的温度达到45~55℃后,保温60分钟;

步骤三、对箱体内抽真空,真空度为-(20kpa±5kpa);

步骤四、使箱体内的湿度保持在30%~80%;

步骤五、对箱体内充入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时间为500~600min;

步骤六,对箱体进行换气,打开箱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一种环氧乙烷灭菌袋,包括管架1和透气袋3,所述管架1设置有与医用内窥镜工作管路匹配的通孔2,所述透气袋3的开口部与所述管架1密封连接。

所述通孔2与所述工作管路间隙密封。

通过管架1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固定工作管路,避免捆扎包覆带来的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