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腹泻(diarrhea)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因多种疾病而引起。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排出粪便的量约200~400g。也有少数人每天虽排便2~3次,但粪便性状正常,则不能称为腹泻。腹泻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数增加或排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脓血,或者还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内容物。一般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类,前者是指腹泻呈急性发病,历时短暂,而后者一般是指腹泻超过2个月者,腹泻对健康的损害显而易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肤刺激性低,易于渗透皮肤发挥药效的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药物贴片由药物、辅料及溶剂组成,所述药物的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如下,丁香5~10份,小茴香5~10份,肉桂25~30份,吴茱萸25~30份,花椒25~30份。
进一步地,所述辅料为黄原胶,魔芋精粉,冰片和司盘60。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水,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和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的药物的各组分重量份配比称取各组分,混合粉碎成粗粉,加粗粉重量的30倍的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热回流的提取液并浓缩至固含量为60%,形成药物提取液;
(2)确定药物提取液、辅料与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的重量份配比,如下,药物提取液50~100份,黄原胶3~5份,魔芋精粉1~2份,冰片0.5份,司盘60 1份,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50份;
(3)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黄原胶,加黄原胶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一溶液;
(4)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魔芋精粉,加魔芋精粉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二溶液;
(5)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冰片、司盘60、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药物提取液,在药物提取液中加入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冰片溶解后再加司盘60搅拌均匀,形成第三溶液;
(6)将上述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第三溶液混合搅拌,搅拌转速为每分钟50~100转,搅拌均匀后加热至60℃,即制成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
(7)将所配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涂布于预先涂布压敏胶的TPU膜上,呈岛形涂于中间,四周留出涂布压敏胶的TPU膜,TPU膜另一面覆有Pe膜,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冷却即固化为凝胶膜,其上覆盖离型膜即制成药物贴片。
进一步地,步骤(7)中所述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涂布,其涂布量为每100cm2的TPU膜上涂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的量为5~10g。
进一步地,步骤(7)中所述的压敏胶为硅酮压敏胶。
本发明采用的各种原料药的性能:
丁香:姚金良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功能与主治: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小茴香: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果实。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功能与主治: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痛。
吴茱萸: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干燥成熟果实。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花椒:芸香科植物青椒和花椒的干燥成熟种皮。功能与主治: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症骚痒。
冰片:又名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是近乎于纯粹的右旋龙脑。亦有用化学方法合成。其可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同时是优秀的透皮促进剂。
本发明的药物治疗以温阳暖中焦,散寒止泻,以丁香、茴香温中散寒为君药;以肉桂、吴茱萸、花椒助阳止泻为臣药,冰片则辅佐各药入里,调脏腑助阳止泻。全方以升阳健脾,和胃燥湿,辛温,散寒而止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 TPU膜柔软、有弹性、透气、透湿,涂布的硅酮压敏胶粘贴力柔和,与皮肤相容性好,对皮肤无刺激,贴敷舒适。
2. 药剂部分使用热敏型凝胶作药物载体,有效成份在乙醇、冰片透皮促进剂作用下易于高效渗透皮肤发挥药效,比丙烯酸类凝胶剂适于连续高效生产。
3.与橡胶膏相比,本贴片致敏性、皮肤刺激性低;与热熔胶、丙烯酸类贴膏相比,本贴片载药量大,透皮效率高,生物利用度更好;与水凝胶巴布膏贴膏相比,本贴片的皮肤附着性好不易脱落。
本发明治疗腹泻的临床观察实验如下:患者选择标准依据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编制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关于婴幼儿腹泻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患有贫血、重度营养不良、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及传染性疾病者。选择年龄1~5岁,男28人,女32人,均分两组,实验组以本发明药物贴片贴肚脐,每帖贴24h;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加维生素。
疗效评判标准:治疗72h,大便形态、次数及身体症状均无好转为无效;治疗72h,大便有形、次数减少,身体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治疗72h 内大便外形、次数恢复正常,身体症状正常为显效。
两组患者儿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 30 17 10 3 90.0
对照组 30 15 10 5 8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临床实验效果比较表明,本药物贴片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所述药物贴片由药物、辅料及溶剂组成,所述药物的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如下,丁香5份,小茴香5份,肉桂25份,吴茱萸30份,花椒30份。
所述辅料为黄原胶,魔芋精粉,冰片和司盘60。
所述溶剂为水,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和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的药物的各组分重量份数配比称取各组分,混合粉碎成粗粉,加粗粉重量的30倍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热回流的提取液并浓缩至固含量为60%,形成药物提取液;
(2)确定药物提取液、辅料与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的重量份配比,如下,药物提取液50份,黄原胶3份,魔芋精粉1份,冰片0.5份,司盘60 1份,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50份;
(3)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黄原胶,加黄原胶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一溶液;
(4)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魔芋精粉,加魔芋精粉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二溶液;
(5)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冰片、司盘60、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药物提取液,在药物提取液中加入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冰片溶解后再加司盘60搅拌均匀,形成第三溶液;
(6)将上述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第三溶液混合搅拌,搅拌转速为每分钟50转,搅拌均匀后加热至60℃,即制成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
(7)将所配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涂布于预先涂布硅酮压敏胶的TPU膜上,呈岛形涂于中间,涂布量为每100cm2的TPU膜上涂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的量为5g,四周留出涂布压敏胶的TPU膜,TPU膜另一面覆有Pe膜,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冷却即固化为凝胶膜,其上覆盖离型膜即制成药物贴片。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所述药物贴片由药物、辅料及溶剂组成,所述药物的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如下,丁香10份,小茴香10份,肉桂30份,吴茱萸25份,花椒25份。
所述辅料为黄原胶,魔芋精粉,冰片和司盘60。
所述溶剂为水,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和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的药物的各组分重量份数配比称取各组分,混合粉碎成粗粉,加粗粉重量的30倍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热回流的提取液并浓缩至固含量为60%,形成药物提取液;
(2)确定药物提取液、辅料与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的重量份配比,如下,药物提取液100份,黄原胶5份,魔芋精粉2份,冰片0.5份,司盘60 1份,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50份;
(3)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黄原胶,加黄原胶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一溶液;
(4)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魔芋精粉,加魔芋精粉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二溶液;
(5)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冰片、司盘60、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药物提取液,在药物提取液中加入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冰片溶解后再加司盘60搅拌均匀,形成第三溶液;
(6)将上述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第三溶液混合搅拌,搅拌转速每分钟为100转,搅拌均匀后加热至60℃,即制成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
(7)将所配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涂布于预先涂布压敏胶的TPU膜上,呈岛形涂于中间,涂布量为每100cm2的TPU膜上涂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的量为10g,四周留出涂布压敏胶的TPU膜,TPU膜另一面覆有Pe膜,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冷却即固化为凝胶膜,其上覆盖离型膜即制成药物贴片。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所述药物贴片由药物、辅料及溶剂组成,所述药物的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如下,丁香7份,小茴香8份,肉桂27份,吴茱萸28份,花椒28份。
所述辅料为黄原胶,魔芋精粉,冰片和司盘60。
所述溶剂为水,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和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的药物的各组分重量份数配比称取各组分,混合粉碎成粗粉,加粗粉重量的30倍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热回流的提取液并浓缩至固含量为60%,形成药物提取液;
(2)确定药物提取液、辅料与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的重量份配比,如下,药物提取液75份,黄原胶4份,魔芋精粉1.5份,冰片0.5份,司盘60 1份,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50份;
(3)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黄原胶,加黄原胶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一溶液;
(4)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魔芋精粉,加魔芋精粉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二溶液;
(5)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冰片、司盘60、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药物提取液,在药物提取液中加入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冰片溶解后再加司盘60搅拌均匀,形成第三溶液;
(6)将上述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第三溶液混合搅拌,搅拌转速为每分钟75转,搅拌均匀后加热至60℃,即制成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
(7)将所配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涂布于预先涂布硅酮压敏胶的TPU膜上,呈岛形涂于中间,涂布量为每100cm2的TPU膜上涂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的量为7g,四周留出涂布压敏胶的TPU膜,TPU膜另一面覆有Pe膜,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冷却即固化为凝胶膜,其上覆盖离型膜即制成药物贴片。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所述药物贴片由药物、辅料及溶剂组成,所述药物的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如下,丁香9份,小茴香6份,肉桂26份,吴茱萸26份,花椒29份。
所述辅料为黄原胶,魔芋精粉,冰片和司盘60。
所述溶剂为水,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和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的药物的各组分重量份数配比称取各组分,混合粉碎成粗粉,加粗粉重量的30倍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热回流的提取液并浓缩至固含量为60%,形成药物提取液;
(2)确定药物提取液、辅料与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的重量份配比,如下,药物提取液60份,黄原胶5份,魔芋精粉1份,冰片0.5份,司盘60 1份,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50份;
(3)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黄原胶,加黄原胶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一溶液;
(4)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魔芋精粉,加魔芋精粉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二溶液;
(5)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冰片、司盘60、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药物提取液,在药物提取液中加入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冰片溶解后再加司盘60搅拌均匀,形成第三溶液;
(6)将上述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第三溶液混合搅拌,搅拌转速为每分钟88转,搅拌均匀后加热至60℃,即制成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
(7)将所配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涂布于预先涂布硅酮压敏胶的TPU膜上,呈岛形涂于中间,涂布量为每100cm2的TPU膜上涂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的量为6g,四周留出涂布压敏胶的TPU膜,TPU膜另一面覆有Pe膜,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冷却即固化为凝胶膜,其上覆盖离型膜即制成药物贴片。
实施例5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所述药物贴片由药物、辅料及溶剂组成,所述药物的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如下,丁香8份,小茴香7份,肉桂29份,吴茱萸27份,花椒26份。
所述辅料为黄原胶,魔芋精粉,冰片和司盘60。
所述溶剂为水,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和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的药物的各组分重量份数配比称取各组分,混合粉碎成粗粉,加粗粉重量的30倍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热回流的提取液并浓缩至固含量为60%,得药物提取液;
(2)确定药物提取液、辅料与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的重量份配比,如下,药物提取液90份,黄原胶5份,魔芋精粉1份,冰片0.5份,司盘60 1份,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50份;
(3)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黄原胶,加黄原胶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一溶液;
(4)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魔芋精粉,加魔芋精粉重量的40倍的水,搅拌溶解,形成第二溶液;
(5)按步骤(2)的配比称取冰片、司盘60、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药物提取液,在药物提取液中加入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冰片溶解后再加司盘60搅拌均匀,形成第三溶液;
(6)将上述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第三溶液混合搅拌,搅拌转速为每分钟63转,搅拌均匀后加热至60℃,即制成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
(7)将所配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涂布于预先涂布硅酮压敏胶的TPU膜上,呈岛形涂于中间,涂布量为每100cm2的TPU膜上涂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的量为9g,四周留出涂布压敏胶的TPU膜,TPU膜另一面覆有Pe膜,热敏型凝胶透皮制剂冷却即固化为凝胶膜,其上覆盖离型膜即制成药物贴片。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述技术方案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