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肺阴亏虚证型虚火喉痹的中药。
背景技术:
虚火喉痹是指由于脏腑虚损,虚火上炎,熏灼咽喉所致的咽喉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本病为喉科常见病之一,多发于成年人,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且易反复发作。咽干微痛为主要症状,常有"吭"、"喀"的动作。因咽痒而引起咳嗽,易受刺激而致恶心、干呕,且多于早晨轻,午后及入夜加重。检查见咽部暗红,或喉底有颗粒突起,颗粒可融合成片,甚则咽部干燥,光亮、有污物附着。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理以肺肾亏损,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循经上蒸,熏蒸咽喉而致病者为多见;但也往往与职业因素有关,如长期受化学气体,粉尘等刺激,以及嗜食烟酒辛辣,也是造成虚性喉痹的诱因之一。因此虚火喉痹证型主要有肺阴亏虚、肾阴虚损等多种类型。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肺阴亏虚证型虚火喉痹病。中医认为虚火上炎,阴虚津少,故咽中不适,微痛,干痒,灼热感,异物感;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则咳嗽,易引起恶心干呕;虚火炼津,兼以气郁不舒,疏泄不畅,出现连珠状颗粒,甚则成片;虚火久灼肌膜,气血滞流,咽喉失于濡养,故粘膜干燥而萎缩。阴虚肺燥津少,则口咽干燥,颧红,手足心热,精神疲乏,讲话乏力;舌质红或干,脉细数,为肺阴不足之象。目前,西医治疗该病采用抗生素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对身体副作用大,而且容易复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养阴清肺”的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肺阴亏虚证型虚火喉痹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能起到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患者身体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肺阴亏虚证型虚火喉痹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核桃树皮10—15份;夜牵牛9—15份;兔耳风9—15份;盘龙参9—15份;穿破石6—9份;一碗水 9—15份;石斛10—15份;黄芪15—20份;黄精15—20份;甘草6—9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部服下,一日三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室内空气流通,冷暖适中,但病者不可直接吹风,以预防感冒;注意咽喉部卫生,常用含漱药含漱。减少烟酒及其他粉尘刺激。避免过食辛辣刺激、肥腻、炙煿食物。饮食宜选择易于消化、清淡之食物。平日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调节情志。
本发明所采用的核桃树皮具有补肺益肾,滋阴助阳,止咳定喘功效;夜牵牛具有补虚下气,消痰止咳功效;兔耳风采用养阴清肺功效;盘龙参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补气壮阳功效;穿破石引药入肺,又有止咳之功;一碗水具有补肺润肺,止咳化痰功效;石斛补中有清,以养胃肾之阴为长;黄芪采用补肺健脾,排脓止痛功效;黄精具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功效;甘草清热又调和诸药。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肺阴亏虚证型虚火喉痹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2%。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表一: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表二:疗效情况
下面举出三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王某,女,1993年出生,咽中不适,微痛,干痒,异物感,可见连珠状颗粒成片;偶有咳嗽,口咽干燥,乏力懒言,舌质红,脉细数,来我处就诊,诊断为肺阴亏虚证型虚火喉痹病,服用本方7天,咽部症状明显减轻,继服7天,症状完全消失。
2、宫某,女,1973年出生,1年前咽炎发作一次,口服抗生素治愈。3天前再次出现咽中不适,微痛,干痒,咳嗽,口咽干燥,乏力懒言,舌质红,脉细数,来我处就诊,诊断为肺阴亏虚证型虚火喉痹病,服用本方7天,症状完全消失,继续服用7天后,未再复发。
3、张某,女,1981年出生,既往慢性咽炎,时轻时重。5天前再次出现咽中不适,微痛,干痒,异物感,可见连珠状颗粒成片;偶有咳嗽干呕,口咽干燥,咽部黏膜轻度萎缩,手足心热,乏力懒言,舌质红,脉细数,来我处就诊,诊断为肺阴亏虚证型虚火喉痹病,服用本方7天,症状消失,但仍有乏力懒言,继续服用本方15天,症状完全消失,继续服用15天后,慢性咽炎未再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核桃树皮15克;夜牵牛9克;兔耳风12克;盘龙参15克;穿破石6克;一碗水 9克;石斛10克;黄芪15克;黄精15克;甘草6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实施例2:核桃树皮10克;夜牵牛15克;兔耳风9克;盘龙参9克;穿破石9克;一碗水 15克;石斛15克;黄芪20克;黄精20克;甘草9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实施例3:核桃树皮12克;夜牵牛12克;兔耳风15克;盘龙参12克;穿破石6克;一碗水12克;石斛15克;黄芪15克;黄精15克;甘草6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