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027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药治疗盆腔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发病原因主要为机体免疫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人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而引发,如流产后感染、宫腔术后感染等,现在治疗时多采用西药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严重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但是上述治疗方法副作用大、费用高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的药物,该药物由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活血痛经、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盆腔炎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不反复的优点。本发明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当归8~12、川芎8~12、赤芍9~15、白术9~15、山药9~15、败酱草9~15、丹参8~12、三棱8~12、莪术8~12、红藤9~15、路路通8~12、黄柏8~12、茯苓8~12、柴胡8~12、香附8~12、甘草4~8。优选地,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盆腔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当归10、川芎10、赤芍12、白术12、山药12、败酱草12、丹参10、三棱10、莪术10、红藤12、路路通10、黄柏10、茯苓10、柴胡10、香附10、甘草6。本发明药物可以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口服剂型,本发明优选散剂。本发明药物散剂产品的制备方法是,取当归、川芎、赤芍、白术、山药、败酱草、丹参、三棱、莪术、红藤、路路通、黄柏、茯苓、柴胡、香附、甘草,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粉碎成120目的药粉即得。中医认为盆腔炎主要是由于人体湿热瘀结、寒凝气滞、身体虚弱所致,本发明组方中,川芎、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升阳理气;赤芍、败酱草、黄柏、当归,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山药、三棱、茯苓、白术,益气健脾、化瘀止痛;丹参、莪术、红藤、路路通,活血祛瘀、痛经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活血痛经、益气健脾的功效,对盆腔炎症治疗效果显著。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散剂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160例盆腔炎患者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160例病例为年龄20~56岁女性患者,病程3~24月。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中盆腔炎诊断标准制定,主要症状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有的患者有月经不调或不孕史;妇科检查见子宫后位,活动差,有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有压痛或呈条索状增粗,或有包块、压痛;经B超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盆腔恶性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采用本发明散剂药物,一日三次,每次10g。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全部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统计结果如下:病例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1601162315696.2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取当归8g、川芎8g、赤芍9g、白术9g、山药9g、败酱草9g、丹参8g、三棱8g、莪术8g、红藤9g、路路通8g、黄柏8g、茯苓8g、柴胡8g、香附8g、甘草4g混合均匀,粉碎成120目的药粉,得到散剂药物。实施例2取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2g、白术12g、山药12g、败酱草12g、丹参10g、三棱10g、莪术10g、红藤12g、路路通10g、黄柏10g、茯苓10g、柴胡10g、香附10g、甘草6g混合均匀,粉碎成120目的药粉,得到散剂药物。实施例3取当归12g、川芎12g、赤芍15g、白术15g、山药15g、败酱草15g、丹参12g、三棱12g、莪术12g、红藤15g、路路通12g、黄柏12g、茯苓12g、柴胡12g、香附12g、甘草8g混合均匀,粉碎成120目的药粉,得到散剂药物。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