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所致,该病毒有亲神经性,人体感染后可持久地以一种潜伏的形式存在于脊神经和颅神经感觉神经的神经元中,之后在某种诱因作用下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或坏死,产生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指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疼痛持续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也是最难治的并发症,常表现为原发疱疹皮损区出现持续的自发痛、轻触痛和(或)感觉异常,其持续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十几年,甚至有长达终身的患者。20%-5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痛,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之一。带状疱疹后遗痛多为持续性,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①持续性自发痛;②间断性锐痛或射击样疼痛,患者主诉电击样急剧、密集性针刺状疼痛;③异常性疼痛,患者表现为痛觉超敏,如皮肤接触到衣服时也会疼痛,临床有80%~90%的患者出现痛觉异常。部分患者伴有难忍性瘙痒。疼痛发作时患者常寝食难安,或有焦虑和抑郁,个别患者甚至有自杀倾向,生活质量低下。带状疱疹后遗痛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根据带状疱疹发病期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研究,大致可理解为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病变。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西医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最常用的口服药物为美国神经学会指南(theAmericanAcademyofNeurologyguideline)推荐的单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antidep-ressants,TCAs)阿米替林,或联合其他药物如抗癫病药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或阿片类药物。然而,TCA、抗癫病药和阿片类药物对重度疼痛的效果不佳,还会引起各种的副反应,不宜长期使用,并且停药后易复发。因此,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痛而言,目前临床上需要更为有效、副作用更小的治疗药物。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中药组合物,它是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桃仁15-20份,红花10-15份,延胡索15-20份,银柴胡15-20份,牡丹皮15-20份,白鲜皮15-20份,白花蛇舌草15-20份,僵蚕15-20份,当归15-20份,生地黄20-25份,甘草20-25份,没药15-20份,南沙参30-35份,生黄芪30-35份,蜈蚣3-5份,首乌藤20-25份,鸡血藤20-25份,川楝子15-20份,栀子15-20份,川芎15-20份。进一步地,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桃仁15-20份,红花10-15份,延胡索15-20份,银柴胡15-20份,牡丹皮15-20份,白鲜皮15-20份,白花蛇舌草15-20份,僵蚕15-20份,当归15-20份,生地黄20-25份,甘草20-25份,没药15-20份,南沙参30-35份,生黄芪30-35份,蜈蚣3-5份,首乌藤20-25份,鸡血藤20-25份,川楝子15-20份,栀子15-20份,川芎15-20份。进一步地,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桃仁15份,红花10份,延胡索15份,银柴胡15份,牡丹皮15份,白鲜皮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僵蚕15份,当归15份,生地黄20份,甘草20份,没药15份,南沙参30份,生黄芪30份,蜈蚣5份,首乌藤20份,鸡血藤20份,川楝子15份,栀子15份,川芎15份。进一步地,它是由原料药的药粉、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品中常用的辅料或者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剂为汤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或颗粒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前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2)将所述原料加水提取,取水提液。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提取方法选自水煎。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药物中的用途。进一步地,所述带状疱疹后遗痛为余毒未清型带状疱疹后遗痛、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痛或阴虚气弱型带状疱疹后遗痛。临床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病情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的制备1、处方:桃仁15g,红花10g,延胡索15g,银柴胡15g,牡丹皮15g,白鲜皮15g,白花蛇舌草15g,僵蚕15g,当归15g,生地黄20g,甘草20g,没药15g,南沙参30g,生黄芪30g,蜈蚣一条(3g),首乌藤20g,鸡血藤20g,川楝子15g,栀子15g,川芎15g。2、取处方量的各原料,煎煮前先加清水1000mL搅拌后浸泡30分钟左右,煎煮2次,先以武火(急火)煮沸后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状态,从沸腾时开始计时煎煮30分钟,第二煎20分钟,取汁约300mL。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的制备1、处方:桃仁20g,红花15g,延胡索20g,银柴胡20g,牡丹皮20g,白鲜皮20g,白花蛇舌草20g,僵蚕20g,当归20g,生地黄25g,甘草25g,没药20g,南沙参35g,生黄芪35g,蜈蚣一条(5g),首乌藤25g,鸡血藤25g,川楝子20g,栀子20g,川芎20g。2、取处方量的各原料,煎煮前先加清水1000mL搅拌后浸泡30分钟左右,煎煮2次,先以武火(急火)煮沸后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状态,从沸腾时开始计时煎煮30分钟,第二煎20分钟,取汁约300mL。以下通过具体试验例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试验例1临床病例统计(一)收治患者标准(或诊断标准)患者性别及年龄范围:患者150例,年龄10-75岁,女性83例,男性例,67总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年,治疗时间最短2月,最长半年。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拟定如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西医诊断标准:①既往有带状疱疹病史,皮损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3个月以上者;②局部痛觉、触觉异常,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局部可有色素沉着;③疼痛呈自发性刀割样、闪电样发作痛,或呈持续性烧灼、紧束样痛;④患区皮损有明显的神经受损后遗症状,如痒、蚁行感、紧束感、抽动或其他感觉异常;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情绪抑郁、睡眠障碍等表现;⑥根据疼痛性质和临床表现可进行临床亚型诊断:激惹触痛型:以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的疼痛;痹痛型:以浅感觉减退和痛觉敏感为特征,常伴有触痛;中枢整合痛型:以中枢继发性的敏感化异常改变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可兼有以上两型的部分或主要的表现。(二)治疗标准临床疫愈:疼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100%。临床显效: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90%。临床有效:疼痛症状有所好转,疗效指数>30%~<70%。临床无效数: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0%~<30%。总有效率=(疫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X100%(三)治疗方法给药方法:明确诊断后,150例患者均采用如下药物:桃仁15g,红花10g,延胡索15g,银柴胡15g,牡丹皮15g,白鲜皮15g,白花蛇舌草15g,僵蚕15g,当归15g,生地黄20g,甘草20g,没药15g,南沙参30g,生黄芪30g,蜈蚣一条(3g),首乌藤20g,鸡血藤20g,川楝子15g,栀子15g,川芎15g。每日1剂,水煎3次,取汁约300mL。早中晚分3次服,连用4周,据患儿年龄调整剂量即可。治疗期间,不配有其它西药和其它疗法。治疗期间饮食清淡,忌肥甘厚味,忌甜食、海鲜食物及热性水果,嘱多食蔬菜。2、无明显用药禁忌、无敏感性皮肤者。(四)治疗结果治疗时间:12周。疗效判定: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150例患者经过12周治疗后的疗效治疗结果病例数(例)有效率(%)痊愈3120.6%显效2315.3%有效6744.7%无效2919.3%总计15080.7%可见,本发明的药物有效率高,可以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偶见部分患者治疗后期微有腹泻,经调整药剂后,得到缓解、控制。部分患者查血象、肝肾功能无异常。方中桃仁善于活血祛瘀,红花活血祛瘀兼有止痛之功,二药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痛之主症。延胡索、没药助桃仁红花活血止痛。当归、川芎、生黄芪,补血养气行血,使得补而不滞,更防止散瘀之药耗伤气血。生地黄、南沙参养血滋阴,补足带状疱疹后期阴血枯竭之虚证。蜈蚣、僵蚕,二味虫药能入络搜剔日久之顽瘀。牡丹皮、白鲜皮、栀子、白花蛇舌草凉血祛瘀,清除残留之邪热余毒。首乌藤专职益精血,鸡血藤行血补血,川楝子行气止痛,甘草清热而调和诸药。(五)典型病例患者王某,女性,34岁。患者2月前眼周起疱疹,来我处就诊,四证合参诊断为带状疱疹气滞血瘀型。给予桃红四物汤合柴胡舒肝散,半月后,疱疹几近去除。继续服药月余,疼痛虽有所减轻,但始终无法根治。故遂当带状疱疹后遗痛诊治。病人因病情绪低落,胸闷,舌暗红,左侧有散在瘀点,少苔,脉涩。经诊断为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补血。使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建议患者饮食清淡,忌肥甘厚味,忌甜食、海鲜食物及热性水果。按上述治疗1疗程,疼痛减轻,继续服用本方2疗程后,痛疼消失。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病情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