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8736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是因尿酸盐在软骨、关节囊等织中的大量聚集,进而导致组织产生病损与炎性反应所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男性居多,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最高;较为常见的病变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疾病发作后患处会产生剧烈疼痛,活动功能出现障碍;临床常表现为跖趾关节、踝、跗和膝关节剧烈疼痛,多为单关节炎,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皮肤潮红、甚或发亮,活动受限;目前西医临床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多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不宜根除,经常反复发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30-40、五倍子15-20、黄柏5-10、元胡2-4、牡丹皮5-10、威灵仙6-8、泽泻3-5、茯苓5-7、桑寄生3-4、石菖蒲5-7、胆南星2-4、马钱子5-8、丝瓜络6-10、生甘草6-8、覆盆子2-4、紫花地丁4-6、制半夏3-4、冰片6-10、绿豆粉20-25、排风藤5-7、鸡血藤3-4、花酸苔2-4、粉绿藤4-6。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35、五倍子18、黄柏8、元胡3、牡丹皮8、威灵仙7、泽泻4、茯苓6、桑寄生3.5、石菖蒲6、胆南星3、马钱子6、丝瓜络8、生甘草7、覆盆子3、紫花地丁5、制半夏3.5、冰片8、绿豆粉22、排风藤6、鸡血藤3、花酸苔3、粉绿藤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切碎,然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水煎1-2小时,过滤取煎煮液,然后继续文火熬制成膏,涂覆于患处,每日2-3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五倍子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之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威灵仙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用于风 寒湿痹,腰膝重痛,可镇痛、镇静、抗炎;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桑寄生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排风藤、鸡血藤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石菖蒲,味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温经通络,助阳化气,有镇痛、镇静作用;生甘草,味甘、 平,入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药物之间达到相须、相使、相畏的作用,以达到补益气血,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之特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外用与患处,对皮肤无毒副作用,其配伍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诸药合用,具有温经散寒,除湿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本发明对痛风性关节炎标本兼治,且不易复发,有效率达9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生地黄35、五倍子18、黄柏8、元胡3、牡丹皮8、威灵仙7、泽泻4、茯苓6、桑寄生3.5、石菖蒲6、胆南星3、马钱子6、丝瓜络8、生甘草7、覆盆子3、紫花地丁5、制半夏3.5、冰片8、绿豆粉22、排风藤6、鸡血藤3、花酸苔3、粉绿藤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切碎,然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水煎1-2小时,过滤取煎煮液,然后继续文火熬制成膏,涂覆于患处,每日2-3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黄某,女,65岁,膝关节患痛风性关节炎三余年,伴关节红、肿、热和压痛,全身无力、发热、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活动受限,舌质淡,苔微黄腻,脉缓,长期服用西药以减缓病情,但不得根治,后涂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涂覆于患处,每日3次,连续涂覆两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处明显好转,后续涂覆一疗程,诸症消失而痊愈。

病例2,崔某某,男,43岁,患痛风性关节炎一年,发作时足踝部红肿、疼痛,活动受限,多方治疗后效果不佳,后经人介绍,涂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2次,连续涂覆十余天,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后续涂覆是三个疗程,诸症消失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