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褐素在抗衰老中的应用,尤其涉及茶褐素用于提高端粒酶的活性。
背景技术:
:茶褐素(TB)是茶叶中一类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褐色色素,是茶叶中茶色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公开号为CN10347833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活性茶色素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通过该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可提取出茶褐素含量百分比为50%-90%的茶色素。在本专利申请中将茶色素统称为茶褐素干粉。茶褐素通过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起到维护心脑血管系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概率。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氧化型的LDL-C浸润血管壁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关键环节,氧化型的LDL-C能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物质,严重损伤血管内膜,总胆固醇(TC)越高,LDL-C水平越高,血小板反应性也相应增高,这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AS),继而引发冠心病的重要机制之一。糖尿病(DM)除了高血糖也往往伴随高血脂、高血凝,造成微循环障碍,影响血流变,引起各种并发症。茶褐素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可显著降低服用者TC、TG、LDL-C,同时还有升高HDL-C的作用。(参考文献:[1]陈婷.普洱茶茶褐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1;[2]发明专利“茶褐素在制药中的应用”公开号:101474313)。衰老是生物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的综合现象。生物的机体由细胞构成,故生命的衰老起始于细胞的老化。1973年Olovfnikov博士首次提出端粒丢失与衰老关系的理论。他认为端粒的丢失可能是因为某种与端粒相关的基因发生了致死性的缺失。以后许多人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认为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将导致端粒的缩短,端粒一旦缩短到一定长度,就可能导致染色体双链的断裂甚至重排,最终行程细胞的死亡。如果细胞要维持正常分裂,就必须阻止端粒的进一步丢失,激活端粒酶,细胞才能进行正常染色体复制。目前,尚未发现茶褐素在抗衰老领域中的应用,尤其未涉及用于提高端粒酶的活性的相关技术方案。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茶褐素在抗衰老中的应用,用于提高端粒酶的活性。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茶褐素在抗衰老中的应用,用于制成食品、饮品、药品、准药品或化妆品。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茶褐素在抗衰老中的应用,用于制成食品、饮品、药品、准药品或化妆品的添加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茶褐素在抗衰老中的应用,茶褐素用于提高端粒酶的活性。其中,端粒酶活性测试方法:1选取相应人体细胞株培养2用多种浓度梯度下的茶褐素和白藜芦醇对培养细胞进行处理3使用罗氏公司(Roche)的端粒酶活性检测试剂盒(TRAP-ELISA)对培养细胞中的端粒酶测活性。3.1此试剂盒原理是利用TRAP法处理细胞,对端粒酶反应产物进行PCR扩增,引物TS用生物素标记,扩增产物与地高辛标记的探针杂交,并与包被有亲和素的微孔板结合3.2再用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检测并显色,酶标仪测定结果。具体地,所述茶褐素浓度为0.15-30μg/mL时,其提高端粒酶活性百分比为5%-75%。一种茶褐素在抗衰老中的应用,所述茶褐素的浓度测试方法为:1)定性检测:配制茶褐素溶液后,使用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茶褐素溶液的吸光度,得到茶褐素的特征峰型;2)定量检测:配制已知浓度茶褐素溶液,使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茶褐素溶液在特定波长273nm下的吸收峰,并通过吸收峰峰面积或峰高绘制标准曲线及公式;然后检测待测茶褐素溶液,对照标准曲线计算得到待测茶褐素含量。一种茶褐素在抗衰老中的应用,所述茶褐素用于制成食品、饮品、药品、准药品或化妆品。一种茶褐素在抗衰老中的应用,所述茶褐素用于制成食品、饮品、药品、准药品或化妆品的添加剂。一种茶褐素在抗衰老中的应用,所述茶褐素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得:A、取茶叶,用水浸提并过滤;B、用溶剂萃取水浸提出的有效成分,其中溶剂为乙酸乙酯和/或正丁醇;C、将萃取的有效成分进行浓缩、干燥,得到茶褐素;一种茶褐素在抗衰老中的应用,所述茶褐素按如下方法制得:A、将葡萄糖氧化酶交联至纳米级Fe3O4,平铺在容器底部,加入CO2和惰性材料Al2O3形成酶混合物,密封,备用;B、将茶叶粉碎,加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冷却后过滤,形成茶汤;C、将酶混合物与茶汤混合,进行循环加热-冷却;D、循环加热-冷却12-48小时后,将磁铁放入容器,吸取上清液并过滤;E、将滤液蒸发得到茶色素粗提物,再用酒精水溶液溶解茶色素粗提物,得到的溶液经浓缩干燥后即得高活性茶褐素。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茶褐素经测定,具有提高端粒酶的活性和稳定端粒长度的作用,进而达到抗衰老的功效;单位质量下茶褐素的抗衰老效果比其他抗衰老物质(如白藜芦醇)高;无毒副作用,可用于制成食品、饮品、药品、准药品或化妆品;进一步也可以用于制成食品、饮品、药品、准药品或化妆品的添加剂。本发明的茶褐素可作用在器官细胞,达到减缓器官老化的效果;本发明的茶褐素可作用在器官细胞,达到调节能量代谢的效果;本发明的茶褐素可作用在皮肤细胞,达到皮肤弹性保持和色斑祛除的效果;本发明的茶褐素可以在皮肤细胞,保护DNA,在DNA损伤发生时(如紫外线引起的),对DNA损伤进行修复;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R=H)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所用的茶褐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葡萄糖氧化酶交联至纳米级Fe3O4,平铺在容器底部,加入CO2和惰性材料Al2O3形成酶混合物,密封,备用;B、将茶叶粉碎,加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冷却后过滤,形成茶汤;C、将酶混合物与茶汤混合,进行循环加热-冷却;D、循环加热-冷却12-48小时后,将磁铁放入容器,吸取上清液并过滤;E、将滤液蒸发得到茶色素粗提物,再用酒精水溶液溶解茶色素粗提物,得到的溶液经浓缩干燥后即得高活性茶褐素。本发明用于测试端粒酶活性的方法为:1选取相应人体细胞株培养;2用多种浓度梯度下的茶褐素和白藜芦醇对培养细胞进行处理;3使用罗氏公司(Roche)的端粒酶活性检测试剂盒(TRAP-ELISA)对培养细胞中的端粒酶测活性;3.1此试剂盒原理是利用TRAP法处理细胞,对端粒酶反应产物进行PCR扩增,引物TS用生物素标记,扩增产物与地高辛标记的探针杂交,并与包被有亲和素的微孔板结合;3.2再用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检测并显色,酶标仪测定结果。实施例1样品描述:端粒酶增强百分比:以上数据说明在同样质量下,本申请方法制备的茶褐素在端粒酶活性增强水平上优于白藜芦醇。实施例2样品描述端粒酶增强百分比:浓度茶褐素0.3μg/mL9.31%1.2μg/mL18.01%4.8μg/mL32.59%19.2μg/mL67.21%以上数据说明在茶褐素达到同样的端粒酶活性增强水平下,本申请方法制备的茶褐素所需样品质量少于通用方法制备的茶褐素。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