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8168阅读:1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用,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它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的主要临床表现,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一倍,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截肢相关的全因死亡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升高倍以上。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千百万,糖尿病足发病率约为一。糖尿病足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了沉重负担。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足溃疡的花费为一美元例患者,截肢的医疗花费高达一美元例患者。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足耗费了约的卫生资源,我国尚无官方数据,根据我科糖尿病足住院患者平均测算,每例糖尿病足患者平均治疗费用约为一万人民币。然而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却一直缺少有效措施。

现代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属血痹“消渴脱疽”范畴,该病的病因病机系消渴日久、阴耗气耗而致气阴两伤,脏腑功能失调,进而气血运行受阻、气机阻滞、湿浊内停、淤血痹阻脉络,又因外感邪毒,局部热毒蕴结而发病,其中气虚血淤、淤血阻滞、脉络痹阻尤为关键。该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络脉,病理变化在气血。该病首先与脏腑、脉络及营卫气血密切相关,气血运行不畅,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肌肤失于荣养而致脱疽二是消渴日久、气滞血淤、脉络淤阻、淤久化热生毒,毒盛肉腐而致脱疽。总之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阴虚、阳虚内服中药标实为淤血内阻、寒凝经脉、湿热内生、热毒炽感。内热为该病的主要病因,外感湿热是其主要外因,血淤证贯穿了消渴足部病变始终的观点。

申请号为201410052627.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并具体公开了由科夭罗曲、车前草、仙鹤草、山银花四味药组成,在结合苗医长期临床运用的经验方的基础上,以辩病与辩证相结合,根据“从脾论治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和“两病两纲”的苗医理论,糖尿病并发症属内冷外热症,需热冷兼顾用药以确立治法,进行选药组方的。方中科夭罗曲碳为苗医特有,具益气健脾、生津消渴之效,调理脾胃,益液充盈为热药,入冷经,属主药;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车前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山银花疏风解毒,和胃生津;后三味均属冷药入热经,共为辅药;诸药伍用,共奏固本养阴、化浊通脉、生津止渴之功效。本发明由苗药秘方制成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降糖显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外用制剂一般包括膏剂、洗剂、喷雾剂,外用制剂能在长时间内紧贴、粘附或铺展在用药部位,利于药物在患处的吸收,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同时外用制剂还具有便于携带和使用,且性质稳定不易变质而且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然而,由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的独特化学和物理特性,采用常规的外用制剂的配方和工艺制备得到的产品在疗效、药物利用率、毒副作用、稳定性、缓释性均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不仅具有疗效显著,起效快,疗程短的特点,而且便于携带和使用,且性质稳定不易变质而且毒副作用小。此外,本发明具有优越的缓释作用,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减小了给药剂量,减小了副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按重量份计算,由以下原料制得:浸膏粉2~3份、冰片0.01~0.04份、硬脂酸2~3份、单硬脂酸甘油酯0.02~1份、蓖麻油2~4份、甘油1~2份、三乙醇胺0.1~0.3ml、尼泊金乙酯0.01~0.02份和水5~10ml;所述的浸膏粉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药科夭罗曲400~550份、车前草300~400份、仙鹤草300~400份、山银花300~400份提取所得。所述的科夭罗曲,按重量份计算,由药材新鲜瓜蒌2份、新鲜鸡血藤2份和新鲜垂盆草1份所组成的混合物经压榨取汁后,药渣的干燥细粉再与麦粉2份、麸皮1份混合,加入,药汁,经曲制进行酵解而成。

上述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中,按重量份计算,由以下原料制得:浸膏粉3份、冰片0.04份、硬脂酸2.4份、单硬脂酸甘油酯0.08份、蓖麻油4份、甘油2份、三乙醇胺0.3ml、尼泊金乙酯0.02份、水10ml。

前述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中,所述的浸膏粉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药科夭罗曲480份、车前草350份、仙鹤草335份、山银花335份。

前述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中,该外用中药复方制剂为膏剂、洗剂、喷雾剂等任一适宜的外用剂型。

前述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中,所述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为膏剂。

前述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中,所述的膏剂为乳膏剂。

前述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中药提取液:按重量份设定称取科夭罗曲、车前草、仙鹤草和山银花,加6~10倍量水,浸泡30~120分钟,煎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备用;药渣加6~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过,浓缩,干燥,粉碎,得浸膏粉备用;

(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蓖麻油、尼泊金乙酯加热至70~80℃混匀,得油相备用。

(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浸膏粉、三乙醇胺加热至70~80℃混匀,得水相备用。

(4)制备合相:将油相加入水相,边加入边搅拌,加完油相后停止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冰片,至室温停止。

前述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加8倍量水,浸泡30分钟,煎煮2小时,过滤,取滤液备用;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的清膏,于温度75℃减压干燥,干膏粉碎。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的中药组方,由科夭罗曲、车前草、仙鹤草、山银花四味药组成,是结合苗医长期临床运用的经验方的基础上,以辩病与辩证相结合,根据“从脾论治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和“两病两纲”的苗医理论,糖尿病并发症属内冷外热症,需热冷兼顾用药以确立治法,进行选药组方的。方中科夭罗曲碳为苗医特有,具益气健脾、生津消渴之效,调理脾胃,益液充盈为热药,入冷经,属主药;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车前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山银花疏风解毒,和胃生津;后三味均属冷药入热经,共为辅药;诸药伍用,共奏固本养阴、化浊通脉、生津止渴之功效。

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使病变组织的血管恢复弹性,由原来供血不足到趋于正常的缓慢过程,中药有效活性分子进入血液,直达病变部位,在平稳调节过程中,以滋肝补肾为主,修复人体受损的组织器官。从而使淤消络通,肢端气血畅通,肌肉营养充足,疮消肉长,有效治愈糖尿病引发的足溃疡。

在基质的选择过程中,申请人考虑到本发明软膏的主治病症为糖尿病足,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创面,而油脂性基质油腻性及疏水性大,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因此申请人筛选得到O/W型软膏剂,对本制剂适用,具有易清洗,更换药容易等优点。

一、本发明药物的软膏的制备及其经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1.仪器与试药

KQ—5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GL—20G—II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DV215CD型电子天平(美国Ohaus公司);磁力加热搅拌器(上海南汇电讯器材厂)。

本发明药物浸膏粉(自制,批号:20150725);单硬脂酸甘油酯[GMS,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蓖麻油(分析纯)西安惠安化工厂;尼泊金乙酯(武汉大华伟业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药用);三乙醇胺(分析纯)、甘油(分析纯)、硬脂酸(SA)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水为纯化水。

SPF级SD大鼠,体质量200~220g,雌雄各半,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豫)2012-0053。

2.方法与结果

2.1软膏基质类型的选择

软膏剂基质包括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首先,在基质的选择过程中,申请人考虑到本发明软膏的主治病症为糖尿病足,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创面,而油脂性基质油腻性及疏水性大,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因此不予考虑。其次,水溶性基质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组成,能吸收组织渗出液,无刺激性,对本制剂适用。但申请人以羧甲基纤维素类、聚乙二醇、甘油等水溶性基质进行多次试验后发现,由此制得的软膏普遍存在延展性较差、放置过程中易霉变、软膏表层易结硬皮、涂布于患处后不久也容易风干后硬化、结痂,因此也不适用。最后,考虑采用乳剂型基质,将本发明软膏制成乳膏剂。乳剂型基质是由水相、油相借乳化剂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乳化而成的半固体基质,分为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两类。由于乳化剂的表面活性作用,乳剂型基质对油、水均有一定的亲和力,软膏中药物的释放穿透性较好,能吸收创面渗出液,较油剂型基质易于涂布、清洗,对皮肤有保护作用;较水溶性基质稳定、易于贮存,辅料种类较多,选择更为灵活。乳剂型基质中,又以O/W型乳剂基质的软膏药物释放和穿透最快、易洗涤,因此将本发明软膏制成O/W型乳膏剂。

2.2基质制备工艺考察

2.2.1处方及基质选择

本发明药物由科夭罗曲480份,车前草350份,仙鹤草335份,山银花335份组成。加8倍量水,浸泡30分钟,煎煮2小时,过滤,取滤液备用;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的清膏,于温度75℃减压干燥,干膏粉碎,备用。

申请人基于上述活性药物的特性,经过反复筛选、比较、总结得到基质的配方为浸膏粉3份、冰片0.04份、硬脂酸2.4份、单硬脂酸甘油酯0.08份、蓖麻油4份、甘油2份、三乙醇胺0.3份、尼泊金乙酯0.02份、水10份。

2.2.2预试验

基质加入顺序考察:先将油相基质、水相基质分别加热,趁热混合、搅拌,加入适量浸膏粉。结果显示,制成的乳膏基质在浸膏粉加入后即破乳,后虽经长时间搅拌亦无法完全乳化。随后,改将油相基质加热至一定温度,加入适量浸膏粉,趁热搅拌均匀;水相基质置另一容器中,加热至相同温度,趁热将两相混合,不断搅拌至室温,制得的成品乳化完全、颜色均匀、外观细腻、软硬度适中。

浸膏粉粉与基质比例考察:浸膏粉与辅料比例1:6,制备软膏,结果乳膏过稠、细腻度稍差、涂布性不佳。适当增加基质比例至1:9,制备的成品稠度适中、均匀细腻、涂展性较好,因此,浸膏粉与基质按1:9加入,制成软膏剂较为适宜。

2.3乳化工艺考察

2.3.1试验方法与质量评价指标

(1)离心试验高度比Y1:按正交试验安排制备软膏,取样品20g,置于规格相同的离心管中,用电动搅拌器以4000r·min-1的转速离心30min,取出,分别测量离心管中分离出的油层、水层及总高度,计算高度比。计算公式:Y1=(油层高度+水层高度)/软膏总高度

(2)高温试验高度比Y2:按正交试验安排制备软膏,取样品5g,置于内径为1cm的试管中,于60℃静置5h,测量分离出的油层、水层及软膏总高度,计算油、水层高度之和与软膏总高度比。计算公式:Y2=(油层高度+水层高度)/软膏总高度

(3)综合评分(OD):将Y1、Y2归一化为评价指标Y进行综合评分。根据2个指标对软膏成品质量影响的重要性,设定权重均为0.5。综合评分计算公式:Y=(100+Y1min-Y1)×50%+(100+Y2min-Y2)×50%,公式中Y1、Y2值越小越好,因此将各试验组Y1min和Y2min均定为100分,其余各项按(100+Y2min-Y2)和(100+Y2min-Y2)计算分数。

(4)正交设计:对本发明药物软膏的乳化方式进行优化,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乳化温度、乳化时间、电动搅拌器转速3个因素进行考察,分别以OD值为指标,综合考虑离心试验和高温试验结果,并结合软膏的外观性状对质量进行评价,优选软膏的乳化工艺。

2.3.2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按

“2.3.1”项方法进行离心试验和高温试验方法进行,正交设计见表1,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1离心试验、高温试验因素水平表

表2正交试验结果

表3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

综合评分越高,表明软膏的质量稳定性越好,表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因素对离心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且C2<C3<C1,因此,C因素取第2水平,即搅拌速度为2000r·min-1;A因素和B因素3个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且A1<A2<A3,B1<B2<B3,故A因素取第1水平,即水、油两相分别加热至70℃混合、搅拌,但由于A因素3个水平无显著差异,同时考虑到大生产时温度控制无法做到十分精准,给A因素设定在70~80℃范围内较为适宜;B因素取第1水平,即乳化0.5h。由此得发明药物软膏为:浸膏粉3份、冰片0.04份、硬脂酸2.4份、单硬脂酸甘油酯0.08份、蓖麻油4份、甘油2份、三乙醇胺0.3ml、尼泊金乙酯0.02份、水10ml。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蓖麻油、尼泊金乙酯加热混匀,70~80℃备用。制备水相:将水、甘油、15%药粉、三乙醇胺加热混匀,70~80℃备用。制备合相:将油相加入水相,边加入边搅拌,加完油相后停止加热,边搅拌(转速2000r·min-1)边加入冰片,至室温停止。

2.4工艺验证

上述正交试验确定的方法平行制备3份复方五黄骨伤软膏样品,每份100g,并按“2.3.1”项方法采取离心试验和高温试验,从分层情况、外观(颜色均匀度、光泽度、软硬度、细腻度)等方面评价复方五黄骨伤软膏制备工艺的可行性。结果3份样品经高温、离心试验后均无分层,光泽度较好,软硬度适中,细腻无颗粒,色泽均匀为棕黄色。

上述验证试验表明,按本处方基质配比和制备工艺生产的样品外观性状良好,在放置过程中性质基本稳定。

3讨论

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药品以敷贴、搽擦、熏洗等外用剂型为主,普遍存在剂型传统,携带使用不便,容易污染衣物,躯干、关节等部位,不易包扎稳固等缺点,影响患者选用。相较于以上传统外用剂型,软膏剂便于患者携带,基质更为科学,使用简便、清洁,有利于杜绝微生物污染,提高制剂稳定性。相较于口服药,软膏剂属经皮给药,药物与皮肤接触后,大部可直接到达病灶,于患处局部发挥药效,几乎不受首过效应影响,药物利用率高,毒副作用小;避免了药物在肝脏或胃肠道内的降解或失活;血药浓度保持相对恒定,适于临床急、慢软组织损伤方面的运用,也适于口服给药依从性差、疗效欠佳的患者,在发挥疗效的同时,综合了同类药的优势,弥补了不足。

二、本发明软膏的体外释药研究

1.体外释药性质研究

采用半透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放的研究,在已选定的接收液中放入多个透析袋,透析袋内含有定量的相同接收液,37℃过夜,确保实验前透析袋内外渗透扩散达到平衡。由于软膏基质为O/W型基质,透析袋内外易产生质量浓度差,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再渗透出袋外,从而达到平衡。不同时间透析袋内药物质量浓度反映了溶液中药物的累积释放率,该方法使释放出的药物与软膏辅料成分分离,更易于进行定量测定。

2.透析袋对药物的影响

取本发明软膏1g加入100mL释放介质(生理盐水pH7.4)搅匀,取样20μL进样,HPLC法测定3次,得知1g软膏中含有2.89mg药量,将透析袋(截留量为3500)浸泡6h后,取出透析袋,控干,使接收液的体积仍保持不变,维持漏槽条件,再取样20μL,测定,含药量不变,因此认为透析膜本身对药物无吸附。

3.测定方法

采用反相透析法,取接收液(生理盐水pH 7.4)100mL于烧杯中,将内含1.0mL生理盐水的透析袋置于接收液中,37℃平衡过夜,在实验前透析袋内外渗透扩散达到平衡。精取被测软膏1g,磁力搅拌下加入释放介质中,分别2、4、6、8、12、18、24、28、30h各取出1mL,在取样过后补加1mL接收液,HPLC测定袋内药物质量浓度。另取一含有软膏的透析袋在接收液中浸泡36h后测定袋内药物质量浓度,即药物完全释放的总质量浓度。以每个时间点所测得的药物质量浓度与接收液中药物总质量浓度之比计算释放率,用HPLC法测定药物质量浓度。

4.软膏的释药

配制与软膏相同质量浓度的本发明药物过饱和水溶液(S)和不同基质类型的本发明药物软膏(M1:乳剂型,M2:水溶性,M3:油溶性),测定本发明药物的量,计算游离药物的累积释放率,采用Origin 8.0软件将实验结果处理后作图,结果见图1。由图可知本发明药物制成软膏后,乳剂型软膏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均比本发明过饱和水溶液、油溶性软膏和水溶性软膏慢。本发明药物的3种不同基质软膏中的药物释放规律呈两相过程,无突释现象。在刚开始的12h内释放药物较快,本发明药物乳剂型软膏累积释放率达到61.25%,随后缓慢持续释放,在30h累积释放量达到74.82%,具有良好的缓释性。本发明药物油溶性软膏在12h内释药速率缓慢,累积释放量为21.9%,30h时累积释放量达到28.7%,释放速率过于缓慢,而本发明药物水溶性软膏的释放速率较慢,30h尚有40%的药物不能释放,本发明药物的过饱和水溶液在前6h已释放90%,基本完全释放,由此可知,本发明药物乳剂型软膏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5.体外经皮渗透性实验

5.1体外透皮试验

取雄性大鼠腹部脱毛,禁食12h后,脱颈椎处死,剥离腹部皮肤,小心刮去脂肪组织和粘连物,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于-20℃冰箱中保存。试验前将离体大鼠皮肤用生理盐水解冻,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

采用直立式Franz扩散池均匀涂布在离体大鼠皮肤角质层面,角质层面向供给池,真皮层面向接收液;供给池分别装入本发明药物过饱和水溶液1mL(2.89mg/m L),不同基质类型的本发明药物软膏(M1:乳剂型,M2:水溶性,M3:油溶性)1g(2.89mg/g),接收池中加入2m L含有30%乙醇的接收液,并在接收池中加入磁力搅拌转子;Franz池固定在透皮仪上,未给药前先在(32±0.5)℃水浴恒温1h,以200r/min的速率进行磁力搅拌。分别于0.25、0.5、1、2、4、6、8、10h取接收液1mL,立即补加等量的新鲜接收介质,0.22μm微孔滤膜滤过,HPLC检测接收液中药物的浓度,并计算各处方(M1、M2、M3、S)的累积渗透量(Qn,μg/cm2),结果见图2。

以Qn对时间t进行线性回归,所得到的斜率即透皮速率常数(Js,μg·h-1·cm-2)。因为本发明药物是用于治疗皮肤癌的抗肿瘤药物,临床上的给药方式大部分为局部给药,所以一般常用Js,即透皮速率作为指标来衡量不同制剂的经皮渗透效果。本发明药物乳剂型软膏、本发明药物水溶性软膏、本发明药物油溶性软膏和本发明药物过饱和水溶液的Js分别9.42、5.60、1.18、0.74μg/(h·cm2)。结果表明,3种不同基质的本发明药物软膏经皮渗透吸收有显著区别,乳剂型软膏的Qn和Js均明显高于水溶性软膏、油溶性软膏和本发明药物过饱和水溶液。

6.讨论

本发明药物过饱和水溶液药物释放较快,2h基本释放完全,制成软膏后药物显然释放缓慢,说明本发明药物制成软膏可以作为本发明药物一个理想的载体。在处方中加入了三乙醇胺等脂质材料和表面活性剂,它们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体内可降解性,可作为药物载体。实验证明这些脂质材料和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生物黏附特性,使本发明药物软膏具有缓释性,通过软膏基质将药物包含于其中,从而减少给药剂量,避免副作用。

三、本发明对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效果如下:

1、病例选择

所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糖尿病足(DF)诊断标准及wagner分级标准,两组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1-3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4)。

表4: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2、治疗方法

A组采用前列地尔10微克++0.9%生理盐水+血塞通0.5克静滴,并配以本发明中药药剂。

B组采用前列地尔10微克++0.9%生理盐水+血塞通0.5克静滴。

3、实验结果对比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急性疮疡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创面完全愈合;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创面2/3以上愈合;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创面1/2以上愈合;

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足部溃疡面情况,临床结果如表5所示。

表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4、实验结论

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用本发明的药物进行药浴或湿敷,临床总有效率达94.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疗效差异显著,说明本发明的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疗效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基质类型软膏和本发明药物过饱和水溶液的体外释放结果图(n=3);

图2是本发明药物不同基质软膏及本发明药物过饱和水溶液的经皮渗透曲线图(n=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科夭罗曲480份,车前草350份,仙鹤草335份,山银花335份。所述的科夭罗曲,按重量份计算,由药材新鲜瓜蒌2份、新鲜鸡血藤2份和新鲜垂盆草1份所组成的混合物经压榨取汁后,药渣的干燥细粉再与麦粉2份、麸皮1份混合,加入,药汁,经曲制进行酵解而成。

本实施例的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所述的膏剂为乳膏剂按重量份包括浸膏粉2份、冰片0.02份、硬脂酸2份、单硬脂酸甘油酯0.05份、蓖麻油3份、甘油2份、三乙醇胺0.2ml、尼泊金乙酯0.01份、水7ml。

以上所述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中药提取液:按重量份设定称取科夭罗曲、车前草、仙鹤草和山银花,加8倍量水,浸泡100分钟,煎煮1.5小时,过滤,取滤液备用;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过,浓缩,干燥,粉碎,备用。

(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蓖麻油、尼泊金乙酯加热混匀,70~80℃备用。

(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浸膏粉、三乙醇胺加热混匀,70~80℃备用。

(4)制备合相:将油相加入水相,边加入边搅拌,加完油相后停止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冰片,至室温停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科夭罗曲460份,车前草350份,仙鹤草330份,山银花330份。所述的科夭罗曲,按重量份计算,由药材新鲜瓜蒌2份、新鲜鸡血藤2份和新鲜垂盆草1份所组成的混合物经压榨取汁后,药渣的干燥细粉再与麦粉2份、麸皮1份混合,加入,药汁,经曲制进行酵解而成。

本实施例的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所述的膏剂为乳膏剂按重量份包括浸膏粉2.6份、冰片0.01份、硬脂酸3份、单硬脂酸甘油酯0.06份、蓖麻油2份、甘油2份、三乙醇胺0.1ml、尼泊金乙酯0.01份、水7ml。

以上所述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中药提取液:按重量份设定称取科夭罗曲、车前草、仙鹤草和山银花,加8倍量水,浸泡30分钟,煎煮2小时,过滤,取滤液备用;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过,浓缩,干燥,粉碎,备用。

(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蓖麻油、尼泊金乙酯加热混匀,70~80℃备用。

(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浸膏粉、三乙醇胺加热混匀,70~80℃备用。

(4)制备合相:将油相加入水相,边加入边搅拌,加完油相后停止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冰片,至室温停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科夭罗曲480份,车前草350份,仙鹤草335份,山银花335份。所述的科夭罗曲,按重量份计算,由药材新鲜瓜蒌2份、新鲜鸡血藤2份和新鲜垂盆草1份所组成的混合物经压榨取汁后,药渣的干燥细粉再与麦粉2份、麸皮1份混合,加入,药汁,经曲制进行酵解而成。

本实施例的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所述的膏剂为乳膏剂按重量份包括浸膏粉3份、冰片0.04份、硬脂酸2.4份、单硬脂酸甘油酯0.08份、蓖麻油4份、甘油2份、三乙醇胺0.3ml、尼泊金乙酯0.02份、水10ml。

以上所述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中药提取液:按重量份设定称取科夭罗曲、车前草、仙鹤草和山银花,加8倍量水,浸泡30分钟,煎煮2小时,过滤,取滤液备用;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的清膏,于温度75℃减压干燥,干膏粉碎得浸膏粉。

(2)制备油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蓖麻油、尼泊金乙酯加热混匀,70~80℃备用。

(3)制备水相:将水、甘油、浸膏粉、三乙醇胺加热混匀,70~80℃备用。

(4)制备合相:将油相加入水相,边加入边搅拌,加完油相后停止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冰片,至室温停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