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眼出血的外用湿敷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422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眼出血的外用湿敷药物。



背景技术:

结膜下出血多由于结膜下小血管的破裂或通透性明显增强,血液进入结膜下组织间隙所致。球结膜是一层菲薄的结膜,表面光滑,质地透明,与眼球筋膜疏松相连。球结膜周围组织疏松,血管外压力较低,因此,在血管内压力升高或血管、血液因素异常时易发生出血。多与外伤、出血性结膜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液性疾病、血管脆性增加等有关,有些则原因不明显,是眼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

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是针对原发病,对于出血本身并没有特效方案。中医认为眼出血属于暴盲、视瞻、昏渺等范畴,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的证候。该病表现类似,但是究其病因,却是复杂多变,治疗方法更是要辩证论治,火盛则凉血止血;气伤则收敛止血;瘀血内蕴之变证则要活血止血;而气虚不能敛摄则要益气止血。目前发现有止血作用的中草药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不一,如果把活血止血的药物用于气伤、气虚出血患者则会雪上加霜,反之收敛止血的药物用于瘀血内蕴之变证,则又背道而驰。但是,患者并没有辨证论治的能力分辨发病的病机,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于出血性疾病患者体表内出血,且患者无需辩证论治,而可以自行使用的外用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用于眼部出血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眼部出血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包括:糕菜15~25份,盐肤子15~25份,碗花草5~15份,昆布5~15份,母猪草6~10份,侧耳3~10份,葛谷6~12份,莼3~10份,秋木瓜6~12份,蕨萁2~5份,总状土木香1~3份。

组方中:糕菜,为仙菜科植物三叉仙菜及波登仙菜的藻体。功能主治化痰;软坚;缓泻通便。

盐肤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果实。性味酸,咸,凉;功可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

碗花草,为爵床科植物碗花草的茎叶。性味辛,微酸,平;功可健胃消食,解毒消肿。

昆布,为海带科植物海或翅藻科植物昆布(鹅掌菜)的干燥叶状体。性味咸,寒;功可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母猪草,为毛茛科植物耳状人字果的根。性味苦,寒;功可清热除湿,解毒散结,止咳化痰。

葛谷,为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种子。性味甘,平;功可健脾止泻,解酒。

侧耳,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侧耳,以子实体入药。性味微咸,温;功可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莼,为睡莲科植物莼菜的茎叶。性味甘,寒,无毒;功可清热,利水,消肿,解毒。

秋木瓜,为蔷薇科植物秋木瓜的果实。性味,酸苦,温;功可舒肝和胃,除湿止痛。

蕨萁,蕨类阴地蕨科蕨萁属植物蕨萁以全草入药。性味苦,涩,凉;功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总状土木香,为菊科植物总状土木香的根。性味温,辛,苦;功可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

组方原理:结膜下出血多由于结膜下小血管的破裂或通透性明显增强,血液进入结膜下组织间隙所致。原因多变,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例如出血性结膜炎和血液病造成的出血,和致病病毒毒力及个体免疫状况有关。由于起病原因是病毒感染,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主要为支持治疗,无特效药物。通过使用抗病毒滴眼液炎症控制比较容易,但是出血恢复时间却明显较长。而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的出血则多与血管脆性改变相关。虽然病因变化多样,但近年来,随着血管微观病理研究的深入,上球结膜出血性恢复不良,其主要原因在于血管壁的不稳定性。血管壁的不稳定性指的是病毒抗原特异性吸附于毛细血管内膜表面,继之与抗体相结合,所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者高脂血症、高血糖造成血管内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久之血管脆性增加,所产生的结果除了容易出血外,还在出血后不容易闭合,造成持续渗血,造成恢复缓慢,自然病程比较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组方机理独特,并未选用止血药物,而是从血管内膜刺激入手,因此适用于眼部结膜出血,无需辩证表里虚实,便于患者自行使用。

2、糕菜、盐肤子的药对作用:基础药理研究取200mg/L的糕菜、盐肤子1:1水提液用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干预,干预组较对照组免疫荧光检查结果比较表明,糕菜、盐肤子1:1水提液可以有效的拮抗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沉积,其抗沉积机理与改变局部电荷有关。

3、碗花草、昆布、母猪草辅助糕菜、盐肤子,同样拮抗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沉积。

4、葛谷、侧耳、莼、秋木瓜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游离基酸和缩氨酸,其目的在于增加局部营养,促进快速修复。

5、蕨萁剂量明显小于常规剂量,其目的在于与总状土木香配合,增加皮肤通透性,使药物更好的进入深层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比例为:糕菜20g、盐肤子20g、碗花草10g、昆布10g、母猪草8g、侧耳6g、葛谷8g、莼7g、秋木瓜10g、蕨萁3g、总状土木香1g。

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是:糕菜、碗花草、昆布、母猪草、侧耳、葛谷、莼、秋木瓜、蕨萁、总状土木香、盐肤子,洗净去杂,放入煎药砂锅内。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60min,武火煎至沸腾,后改文火慢煎30min,一共煎煮2次,纱布过滤合并煎液,浓缩至60ml,微波灭菌后,取适量无菌纱布眼睑部湿敷。

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比例为:糕菜25份、盐肤子25份、碗花草5份、昆布15份、母猪草6份、侧耳3份、葛谷12份、莼10份、秋木瓜6份、蕨萁2份、总状土木香3份。

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比例为:糕菜20份、盐肤子20份、碗花草10份、昆布10份、母猪草8份、侧耳6份、葛谷8份、莼7份、秋木瓜10份、蕨萁3份、总状土木香1份。

实施例4,原料药重量比例为:糕菜15份、盐肤子15份、碗花草15份、昆布5份、母猪草10份、侧耳10份、葛谷6份、莼3份、秋木瓜12份、蕨萁5份、总状土木香1份。

实施例2~4采用的外用药物为:

(1)取处方量的糕菜和盐肤子,粉碎后加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煎液,静置,过滤后滤液备用;

(2)取处方量的碗花草、昆布、母猪草、侧耳、葛谷、莼、秋木瓜、蕨萁、总状土木香,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混合后加水至漫过药面2cm,浸泡0.5~1h后,加总药材10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煎液,静置,然后往煎液中加入3~4倍药液的95%的乙醇,静置15分钟,然后离心,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得到精制液;

(3)将步骤(1)中所得滤液和步骤(2)中所得精制液混合,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3g/cm3,杀菌,5*6cm无菌纱布浸泡后为终产品眼贴,密封保存。

上述药物有效组合,互相协调,有效达到治疗眼球结膜出血的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病例选择:2011年8月~2016年1月门诊诊断为球结膜出血患者124例(167眼),男性患者95眼,女性患者72眼;年龄在20~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7岁;病程1 ~12天,平均5.3天;其中高血压患者58眼,糖尿病患者46眼,血液性疾病患者12眼,出血性结膜炎患者16眼,无明显并发症者35眼。排除合并其他部分出血、心功能不全、精神问题患者。

1.1.2 分组:分为对照组56眼、湿敷组56眼和眼贴组55眼。三组患者给药前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生理盐水湿敷眼部每日2次,湿敷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得汤药微波灭菌后眼部湿敷,每日2次;眼贴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得眼贴,每日2次。三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

1.2.2观察指标:记录临床疗效、球结膜出血情况、并发症及用药相关不良反应。

1.2.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眼底出血完全吸收;显效:结膜下出血大部分吸收;有效:结膜下出血开始吸收,结膜下开始由红变黄白色;无效:结膜下出血未见明显吸收。

1.2.4统计学分析: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三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湿敷组与眼贴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χ2=4.26,P<0.05;χ2=8.00,P<0.01),湿敷组、眼贴组治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χ2=5.74,P<0.05;χ2=9.14,P<0.01),证实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药物治疗球结膜出血效显著,可以将原有10~12天的自然病程大大缩短。

2.2 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给药过程中,三组均无明显局部不良反应发生。

3.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本发明的湿敷组和眼贴组可以有效治疗球结膜出血,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药物在治疗出血性疾病引起的球结膜出血方面拥有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