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3305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胆囊炎、慢性阑尾炎及牙痛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因急性胆囊炎治疗不彻底、胆囊结石、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以往治疗慢性胆囊炎常用单一的西医疗法,西医治疗以消炎、利胆、解痉、止痛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慢性阑尾炎是阑尾疾病中少见的一种,是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中医学认为慢性阑尾炎其病变在肠腑,多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所致。慢性阑尾炎阑容易引起阵发性和持续性疼痛,症状多不严重,但常缠绵难愈。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多以手术治疗,或者抗生素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创伤大,患者难以接受,抗生素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且副作用大。牙痛是口腔科牙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牙周炎、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牙痛首先应考虑药物治疗,很多人常用甲硝唑、芬必得西药等止疼,这类西药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使用有副作用。采用西药治疗上述胆囊炎、慢性阑尾炎和牙痛等炎症性疾病不仅不能彻底治愈,治疗效果差,而且长期服用西药易损伤肝肾,副作用大,给病人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能够治疗胆囊炎、慢性阑尾炎和牙痛等炎症性疾病,可长期服用且不产生副作用,治疗效果显著。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胆囊炎、慢性阑尾炎和牙痛的药物中的用途。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A)地苦胆,20~40份;(B)穿心莲,30~50份;(C)元胡,40~80份;(D)蛹虫草,80~120份。地苦胆的清热泻火解毒之力较大,具有败毒抗癌、消肿止痛的功效,本发明中的地苦胆发挥优良的抗菌及抗炎作用。本发明中,地苦胆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含量例如为20重量份、22重量份、24重量份、26重量份、28重量份、30重量份、32重量份、34重量份、36重量份、38重量份或40重量份。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邪毒内盛、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等病症。本发明中,穿心莲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含量例如为30重量份、32重量份、34重量份、36重量份、38重量份、40重量份、42重量份、44重量份、46重量份、48重量份或50重量份。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本发明中,元胡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含量例如为40重量份、42重量份、44重量份、46重量份、48重量份、50重量份、52重量份、54重量份、56重量份、58重量份、60重量份、62重量份、64重量份、66重量份、68重量份、70重量份、72重量份、74重量份、76重量份、78重量份或80重量份。蛹虫草又叫北虫草,能益肺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可用于治疗肺结核、老人虚弱、贫血虚弱等症,其功效不下于虫草。蛹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虫草素,虫草素为核苷类抗生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蛹虫草中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细胞衰老、抗缺氧、抗心律失常等功能。本发明中,蛹虫草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含量例如为80重量份、82重量份、84重量份、86重量份、88重量份、90重量份、92重量份、94重量份、96重量份、98重量份、100重量份、102重量份、104重量份、106重量份、108重量份、110重量份、112重量份、114重量份、116重量份、118重量份或120重量份。本发明所述的“主要由”,意指其除所述组份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组份,这些其他组份赋予所述中药制剂不同的特性。除此之外,本发明所述的“主要由”,还可以替换为封闭式的“为”或“由……组成”。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通过采用地苦胆、穿心莲、元胡和蛹虫草为原料药,地苦胆抗菌、抗炎,能消灭细菌,抑制炎症,穿心莲清热解毒、泻火,具有清热利胆的功效,元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能够及时止痛,蛹虫草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阴阳,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调节人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这几味药材中的活性成分相辅相成,具有积极的协同作用,利用各原料药的合理搭配和配伍关系,达到治疗胆囊炎、慢性阑尾炎及牙痛的目的,在消炎、清热解毒、止痛的同时提高免疫力,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另外上述中药制剂,其组分均采用中药成分,药效温和不刺激,因为采用中药成分,并经过科学配比,可长期服用,对人体基本无副作用。上述中药制剂可有效治疗胆囊炎、慢性阑尾炎及牙痛等病症。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中药制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A)地苦胆,20~40份;(B)穿心莲,35~45份;(C)元胡,50~65份;(D)蛹虫草,95~105份。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中药制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A)地苦胆,28~32份;(B)穿心莲,38~42份;(C)元胡,56~64份;(D)蛹虫草,98~102份。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A)地苦胆,30份;(B)穿心莲,40份;(C)元胡,60份;(D)蛹虫草,100份。通过更进一步地优化各原料药的配比关系,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治疗效果。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中药制剂为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一种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上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的含量,称取配方量的地苦胆、穿心莲、元胡和蛹虫草,将其粉碎,混合均匀,得到中药制剂。该方法操作简单,非医学人士在购买相应原料药后即可自行制备,无需使用特殊设备和工具。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中,称取前,分别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并于40~50℃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含水率是指清洗后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中水的质量与清洗后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的总质量的比值。在40~50℃的条件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可以防止有效成分的流失,充分发挥原料药的药效。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是:每日饭后半小时服用制剂2~3g,一日三次,二十天为一疗程,胆囊炎、慢性阑尾炎2~3个疗程绝大部分可治愈,牙痛3~9天绝大部分可治愈,平均2小时内可止痛。一种上述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胆囊炎的药物中的用途。一种上述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慢性阑尾炎的药物中的用途。一种上述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牙痛的药物中的用途。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由地苦胆、穿心莲、元胡和蛹虫草组成,这几味药材中的活性成分相辅相成,具有积极的协同作用,通过各原料药的配伍关系,得到的中药制剂副作用小,能够治疗胆囊炎、慢性阑尾炎、牙痛等病症,在消炎、清热解毒、止痛的同时提高免疫力,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在制备过程中通过将特定配方量的原料药进行粉碎混匀即可得到上述中药制剂,另外通过一定温度的干燥能够有效保护原料药的药效。本发明的临床治疗效果:本发明经过临床观察,选择胆囊炎患者和慢性阑尾炎患者各170例,每日饭后半小时服用制剂2~3g,一日三次,二十天为一疗程。疗效:胆囊炎患者和慢性阑尾炎患者用药后2~3个疗程绝大部分可治愈,有效率均在90%以上。本发明经过临床观察,选择牙痛患者340例,每日饭后半小时服用制剂2~3g,一日三次。疗效:3~9天绝大部分可治愈,平均2小时内可止痛,有效率在85%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将结合实施例1-7及对比例1-10对发明的组分及药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7分别采用不同比例地苦胆、穿心莲、元胡和蛹虫草制备中药制剂。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采用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备了原料不同于本发明规定的“地苦胆,20~40份,穿心莲,30~50份,元胡,40~80份,蛹虫草,80~120份”的配比关系的中药制剂作为对比例1-10。具体的各实施例配方组成如表1所示,各对比例配方组成如表2所示。表1各实施例配方组分表2各对比例配方组分实施例1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1中实施例1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20份,穿心莲50份,元胡40份,蛹虫草120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实施例2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1中实施例2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40份,穿心莲30份,元胡80份,蛹虫草80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实施例3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1中实施例3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30份,穿心莲40份,元胡60份,蛹虫草100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实施例4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1中实施例4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28份,穿心莲42份,元胡56份,蛹虫草102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实施例5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1中实施例5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32份,穿心莲38份,元胡64份,蛹虫草98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实施例6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1中实施例6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24份,穿心莲45份,元胡50份,蛹虫草105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实施例7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1中实施例7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34份,穿心莲35份,元胡65份,蛹虫草95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对比例1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和穿心莲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和穿心莲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2中对比例1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20份,穿心莲50份;4)粉碎:将称取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对比例2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穿心莲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穿心莲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2中对比例2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穿心莲30份,蛹虫草80份;4)粉碎:将称取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对比例3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2中对比例3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穿心莲40份,元胡60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对比例4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2中对比例4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28份,穿心莲42份,元胡56份;4)粉碎:将称取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对比例5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和穿心莲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和穿心莲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2中对比例5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32份,穿心莲38份,蛹虫草98份;4)粉碎:将称取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对比例6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2中对比例6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穿心莲45份,元胡50份,蛹虫草105份;4)粉碎:将称取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对比例7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2中对比例7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10份,穿心莲50份,元胡40份,蛹虫草120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对比例8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2中对比例8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40份,穿心莲70份,元胡80份,蛹虫草80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对比例9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2中对比例9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30份,穿心莲40份,元胡20份,蛹虫草100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对比例10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清洗:将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清洗干净待用;2)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地苦胆、穿心莲和元胡在40~5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20%以充分发挥其药效;3)称取:按表2中对比例10所示的组分配方称取各原料药:地苦胆28份,穿心莲42份,元胡56份,蛹虫草150份;4)粉碎:将称取的各原料药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得到制剂,所得制剂为粉末状。根据实用需要可制成颗粒剂、滴丸剂、胶囊剂或片剂。用上述实施例1-7和对比例1-10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胆囊炎临床试验:抽取胆囊炎患者170名,170名患者中,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8年,随机分为17组,每组各10名患者,17组患者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分别用实施例1-7及对比例1-10所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一组患者用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制剂治疗,第二组患者用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三组患者用实施例3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四组患者用实施例4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五组患者用实施例5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六组患者用实施例6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七组患者用实施例7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八组患者用对比例1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九组患者用对比例2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组患者用对比例3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一组患者用对比例4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二组患者用对比例5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三组患者用对比例6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四组患者用对比例7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五组患者用对比例8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六组患者用对比例9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七组患者用对比例10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服用方法为:每次取所得的粉末状制剂2~3克,一日3次,饭后半小时用温水冲服,连服2个月。对胆囊炎临床试验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调查统计中采用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诊断标准:①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或伴右肩胛区疼痛;②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③病程长,病情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④胆囊区刻有轻度压痛和叩痛;⑤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阳性;⑥B超检查可见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⑦胆囊造影可见胆结石,胆囊缩小或变形,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或胆囊显影淡薄。(2)临床治疗评价标准:痊愈:该证候的主、次证候消失,B超检查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恢复正常,胆区疼痛消失,饮食、消化恢复正常。停药3个月无变化,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好转:该证候主、次证候改善占半数以上,B超检查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有明显改善,胆区压痛明显好转,饮食、消化明显好转;无效:经过治疗症状无缓解,B超检查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表3胆囊炎临床试验的统计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患者连服3个月后,第一组到第七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第八组到第十七组的有效率,其中第一组到第七组的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第八组到第十三组与第一组到第七组相比在组成上缺少某一个或某两个组分,不能发挥药效;第十四组到第十七组与第一组到第七组相比在组分含量上相区别,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说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原料配伍对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配伍达不到要求,则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用上述实施例1-7和对比例1-10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慢性阑尾炎临床试验:抽取慢性阑尾炎患者170名,170名患者中,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7岁,随机分为17组,每组各10名患者,17组患者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分别用实施例1-7及对比例1-10所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一组患者用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制剂治疗,第二组患者用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三组患者用实施例3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四组患者用实施例4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五组患者用实施例5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六组患者用实施例6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七组患者用实施例7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八组患者用对比例1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九组患者用对比例2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组患者用对比例3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一组患者用对比例4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二组患者用对比例5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三组患者用对比例6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四组患者用对比例7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五组患者用对比例8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六组患者用对比例9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七组患者用对比例10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服用方法为:每次取所得的粉末状制剂2~3克,一日3次,饭后半小时用温水冲服,连服2个月。对慢性阑尾炎临床试验的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调查统计中采用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诊断标准:①多数具有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发作史;②右下腹局限性固定压痛;③B超示阑尾肿大,血常规白细胞不同程度增加;④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乏力。(2)临床治疗评价标准:痊愈:右下腹疼痛消失,压痛及反跳痛阴性,食欲增加,精神正常,无觉乏力,B超、血常规复查正常;好转:右下腹疼痛明显减轻,时作时止,无压痛及反跳痛,饮食改善,精神好转,B超、血常规有改善;无效:右下腹疼痛,未明显改善,仍有压痛及反跳痛,B超、血常规无明显改善。表4慢性阑尾炎临床试验的统计结果组别总病例数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有效率第一组108190%第二组1091100%第三组1082100%第四组108190%第五组107290%第六组109090%第七组108190%第八组101230%第九组102130%第十组102240%第十一组102240%第十二组103250%第十三组101340%第十四组103250%第十五组103140%第十六组102240%第十七组102350%从表4可以看出,患者连服3个月后,第一组到第七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第八组到第十七组的有效率,其中第一组到第七组的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第八组到第十三组与第一组到第七组相比在组成上缺少某一个或某两个组分,不能发挥药效;第十四组到第十七组与第一组到第七组相比在组分含量上相区别,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说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原料配伍对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配伍达不到要求,达不到对慢性阑尾炎理想的治疗效果。用上述实施例1-7和对比例1-10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牙痛临床试验:抽取牙痛患者340名,在340名患者中,年龄11~69岁,平均年龄37.4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2年,平均1.4年,随机分为17组,每组各20名患者,17组患者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分别用实施例1-7及对比例1-10所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一组患者用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制剂治疗,第二组患者用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三组患者用实施例3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四组患者用实施例4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五组患者用实施例5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六组患者用实施例6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七组患者用实施例7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八组患者用对比例1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九组患者用对比例2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组患者用对比例3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一组患者用对比例4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二组患者用对比例5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三组患者用对比例6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四组患者用对比例7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五组患者用对比例8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六组患者用对比例9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十七组患者用对比例10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服用方法为:每次取所得的粉末状制剂2~3克,一日3次,饭后半小时用温水冲服,连服7天。对牙痛临床试验的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调查统计中采用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诊断标准:牙痛并引起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症状。(2)临床治疗评价标准:痊愈:牙痛引起的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症状消失;好转:上述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需要继续治疗;无效:疼痛症状未见改善。表5牙痛临床试验的统计结果组别总病例数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有效率平均止痛时间第一组2016290%1小时第二组2017295%0.5小时第三组2015285%1.5小时第四组2016395%1小时第五组20182100%0.6小时第六组2015495%0.8小时第七组2016290%1.2小时第八组205235%>24小时第九组204125%>24小时第十组206345%>24小时第十一组203330%>24小时第十二组207245%>24小时第十三组206345%>24小时第十四组204230%>24小时第十五组205235%>24小时第十六组205340%>24小时第十七组207350%>24小时从表5可以看出,患者连服一周后,第一组到第七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第八组到第十七组的有效率,其中第一组到第七组的有效率达到85%以上。第八组到第十三组与第一组到第七组相比在组成上缺少某一个或某两个组分,不能发挥药效;第十四组到第十七组与第一组到第七组相比在组分含量上相区别,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说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原料配伍对治疗牙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配伍达不到要求,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表5可以看出,患者服用中药制剂后对牙痛患者的平均止痛时间进行记录,结果发现第一组到第七组的平均止痛时间明显短于第八组到第十七组的平均止痛时间,第一组到第七组的牙痛患者平均2小时内即可止痛。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