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VB12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6657阅读:13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营养素补充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叶酸VB12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叶酸是一种重要的不耐热、低分子量的B族水溶性维生素,它在被发现后曾被命名为:维生素M、维生素Bc、R因子等,1941年从菠菜中分离而出,因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而得名,又名喋酰谷氨酸,其母体化合物是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3种成分结合而成。叶酸是一种暗黄色物质,不易溶解于水,含有1个或多个谷氨酰基,天然存在的叶酸大都是多谷氨酸形式,不能完整被吸收到血液中去。

叶酸在体内有主动吸收和扩散被动吸收两种方式,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上部。还原型叶酸的吸收率较高,谷氨酰基愈多吸收率愈低,葡萄糖和维生素C可促进吸收。叶酸在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与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正常红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缺乏时可致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细胞成熟受阻,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当吸收不良、代谢失常或长期使用肠道抑菌药物时,可造成叶酸缺乏。叶酸不能由人体合成,必须从动物植物性食物中摄取,以肝脏、绿叶蔬菜、豆类、水果等食物中含量最为丰富。但叶酸遇光、热极易破坏。在食物贮存、加工过程中损失率达80%,食物中叶酸的吸收率为70%,生物利用率仅为口服叶酸制剂的1/2~2/3。多数天然叶酸都是多谷氨酸形式,而参与代谢的叶酸需是单谷氨酸形式。孕妇很难从食品中摄取到足够的叶酸。因此,人工合成的叶酸制剂较天然叶酸的生物利用度更佳。

人体不能合成叶酸,因此必须完全依赖外源性供给。进入人体的叶酸在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为四氢叶酸就能作为一碳单位(-CH3、CH2、COH)的传递体,参与人体许多重要的生化代谢反应,成为促进机体细胞生长和分裂所必需的物质。叶酸缺乏对神经管畸形的发生不仅在于影响了许多生化反应的进行,使胚胎早期细胞的生长、分裂减缓,还可使血浆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teine,Hcy)升高,大约有95%的叶酸缺乏者都有血浆Hcy升高。Hcy是一种有潜在毒性的代谢产物,怀孕早期体内蓄积较多时,就可诱发神经管畸形。近年来,人们对Hcy与神经管畸形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验证明,Hcy能穿透胚胎的外胚膜,直接攻击胚胎,使神经系统的原基细胞增生、分化、空间移位和组合速度受阻,进而导致胚胎空间结构异常,对神经胚形成期和器官形成期胚胎均有显著的致畸作用。叶酸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Hcy水平,因此孕前孕期适当补充叶酸可以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病风险。

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动植物不能制造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惟一的一种需要一种肠道分泌物(内源因子)帮助才能被吸收的维生素。有的人由于肠胃异常,缺乏这种内源因子,即使膳食中来源充足也会患恶性贫血。植物性食物中基本上没有维生素B12。它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大约需要三小时(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只需要几秒钟)才能被吸收。维生素B12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制造骨髓红细胞,防止恶性贫血;防止大脑神经受到破坏。维生素B12是B族维生素中迄今为止发现最晚的一种。维生素B12是一种含有3价钴的多环系化合物,4个还原的吡咯环连在一起变成为1个咕啉大环(与卟啉相似),是维生素B12分子的核心。所以含这种环的化合物都被称为类咕啉。维生素B12为浅红色的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和乙醇,在pH值4.5~5.0弱酸条件下最稳定,强酸(pH<2)或碱性溶液中分解,遇热可有一定程度破坏,但短时间的高温消毒损失小,遇强光或紫外线易被破坏。普通烹调过程损失量约30%。

叶酸、维生素B12在体内代谢及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由于人体内血清和肝脏存在的主要为非活性的甲基叶酸,而产生具有活性的四氢叶酸(Tetrahydroforlate,THF)的过程必需依赖维生素B12。THF缺乏使合成DNA的必需物质脱氧胸苷酸(Deoxythymidylicacid,TMP)生成不足,维生素B12缺乏可先后导致TFH和甲烯基THF生成不足,间接影响TMP生成不足,故二者缺乏均使DNA合成的最后途径产生相同的缺陷,而导致DNA合成障碍。叶酸、维生素B12在代谢上的相互依赖可解释它们缺乏时造成相同的血液学改变,它们在功能上的作用也有重叠,因为二者均是DNA及核蛋白的辅酶,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及氨基酸的转化,临床上共同用于恶性贫血的治疗,且神经系统的许多甲基化反应需要二者辅助,这种甲基转移反应在核糖核酸的合成及在碱性髓鞘蛋白合成神经系统的髓鞘中是必需的,故它们在维护神经系统的完整性上起共同的作用。维生素B12缺乏时,叶酸的利用率降低,造成叶酸的相对缺乏,从而影响核苷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B12缺乏与无脑儿的发生有关。人体内维生素B12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动物性食物及海产类等,如肝脏和肌肉类。正常人每日约需维生素B121~2μg,孕妇每日2~5μg,如果饮食结构不当,长期摄入不足,当孕期需要量增加时,则会出现维生素B12的不足。故在纠正叶酸缺乏的同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叶酸与维生素B12从多种途径促进胚胎对有害因素的抵御能力及对操作的修复能力,进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因此开发一种新制剂,既含小剂量叶酸又含有维生素B12,可给孕产期妇女及缺乏叶酸、维生素B12的人群多提供一种营养素补充剂选择。

根据《叶酸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原著:Lynn B.Bailey,主译:郝玲季成叶,出版日期:2014年7月)一书中介绍,叶酸和VB12在人体中存在协同作用,需要同时存在才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所以叶酸和VB12的体内暴露量要相对准确,才能达到好的效果。现有的维生素片一般采用传统的湿法制粒方法制备,但制备过程会引起热降解和损耗,容易导致药效降低,操作控制要求高,制剂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制备既含小剂量叶酸又含有微量维生素B12(VB12)片剂的过程中发现:一方面由于叶酸及维生素B12本身性质的不稳定,遇热均会降解,导致其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和/或杂质升高;另一方面,由于相对于填充成分或其他非有效成分而言,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占比极小,含量均匀度很难保障,并且这种小剂量的叶酸和微量维生素B12在制备过程中容易损失,也容易造成有效成分的降低。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叶酸/VB12重量比=400:1.3,大于300倍,且填充成分/功效成分=24450:40.13,大于600倍,含量均匀度很难保证。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酸VB12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既可以避免叶酸和维生素B12遇热降解对含量或杂质造成的不利影响,又可解决由于功效成分间及其与辅料比例差异过大带来的含量均匀度问题,还可解决功效成分损失问题。

为此,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叶酸VB12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VB12、叶酸与比表面积为0.30~2.0m2/g的微观多孔结构的辅料混合均匀,将混合后物料压制成片状物,压制过程中控制该片状物的硬度为2~4Kg,将该片状物破碎成细粒后将其与稀释剂混合均匀,使用粘合剂进行湿法制粒得湿粒;其中,叶酸、VB12与所述微观多孔结构的辅料的重量比为40:0.06~0.2:800~40000;

(2)将步骤(1)所得湿粒进行沸腾干燥;

(3)对沸腾干燥后的物料进行整粒,加入润滑剂,压片得所述叶酸VB12片。

本发明选用安全、惰性、比表面积大、微观多孔结构的辅料使叶酸和VB12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后物料压制成片,压制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力,控制该片的硬度为2~4Kg,配合沸腾干燥技术,意料之外的成功解决了小剂量叶酸VB12片的功效成分用量小、辅料量多、均匀度难以保证、原料稳定性差、难以干燥颗粒的技术问题。使制备出的片剂有效成分、杂质以及均匀度均满足要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微观多孔结构的辅料包括但不限于麦芽糖糊精、环糊精、羟丙基环糊精、聚维酮、交联聚维酮、微晶纤维素、N-甲基吡络烷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叶酸VB12片中叶酸的规格通常为0.4mg/片,可以存在正负50%的偏差。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稀释剂包括但不限于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乳糖、淀粉、磷酸氢钙、甘露醇和羟丙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稀释剂与所述叶酸的重量比为63252:40~2325:4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稀释剂为微晶纤维素与预胶化淀粉,或乳糖与预胶化淀粉。优选地,所述微晶纤维素或所述乳糖与所述叶酸的重量比为63252:40~2325:40,所述预胶化淀粉与所述叶酸的重量比为63252:40~2325:40。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的粘合剂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淀粉浆和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例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聚乙烯吡咯烷酮-K90(PVPK90)。

在步骤(1)的湿法制粒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所述粘合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使用。优选地,所述的粘合剂为质量分数为2%~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水溶液或羟丙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或羟丙甲基纤维素与所述叶酸的重量比为80:1~5:1。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步骤(1)中利用干法制粒机或压片机将所混合后物料压制成片。根据实际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制得叶酸、VB12与辅料的混合物料后,还可加入适量的水,使物料略潮,方便压制。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利用快速湿法制粒机进行湿法制粒。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步骤(2)中,采用流化床对所得湿粒进行沸腾干燥,干燥温度为40~60℃。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所述的润滑剂包括但不限于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硅酸镁铝和聚乙二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硬脂酸镁与所述叶酸的重量比为50:40~1000:40。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步骤(3)压片得到所述叶酸VB12片之后还可包括对其进行包衣的步骤。所述包衣操作按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的技术手段进行即可。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叶酸VB12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酸VB12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成功解决小剂量叶酸VB12片的功效成分用量小、辅料量多、均匀度难以保证、原料稳定性差、难以干燥颗粒的技术问题。使制备出的片剂有效成分、杂质以及均匀度均满足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表1所示组分作为原辅料先采用特定湿法制粒工艺制得湿粒,然后再采用流化床干燥的方法制备叶酸VB12片,其中以1000片计的原辅料用量如表1所示。

本实施例叶酸VB12片按如下工艺制备:

(1)按处方量称取叶酸和VB12,以等量递加的方式和麦芽糖糊精混合均匀,具体地为将VB12与部分叶酸混合后再加入余下的叶酸,再混合,加入等量的麦芽糖糊精混合,再加入不超过混合物3倍的麦芽糖糊精再混合,以此类推,直至将麦芽糖糊精用完,加入约0.4g水,使粉末略潮,用干法制粒机或压片机将混合粉末压制成片状,片硬度控制在2~4Kg,搅碎成细粒,过30目筛,和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混合均匀,用快速搅拌制粒机制粒(粘合剂为质量分数5%PVPK30水溶液)得湿颗粒;

表1

(2)将所得湿颗粒在流化床中干燥,压力控制在2KPa左右,温度控制在50℃±5℃,整粒,过20目筛,然后加入硬脂酸镁总混,压片,压制片硬度控制在7~12Kg,包薄膜衣。

检测结果(按中国药典相应检测方法):叶酸含量99.4%,其含量均匀度:A+1.8S=5<15,总杂:2.14%;VB12含量99.2%,其含量均匀度:A+1.8S=6.6<15。

上述结果表明先采用特定湿法制粒工艺制得湿粒,然后再采用流化床干燥,既有利于保持片剂含量准确,又对含量均匀度有利,在流化干燥环节避免使粉末中的微量有效成分被热空气带走,造成药效成分损失,从而保证了产品含量准确,也不会引起杂质显著升高。

对比例1

本对比例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种类以及用量的原辅料,按除使步骤(1)中片硬度控制为4.1Kg,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制备叶酸VB12片,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测得:叶酸含量98.4%,含量均匀度:A+1.8S=16>15,总杂:2.14%;VB12含量100.8%,含量均匀度:A+1.8S=14<15。

本对比例结果表明在实施例1特定湿法制粒工艺过程中,当使片硬度大于4Kg时,尽管药效成分以及总杂能达到要求,但含量均匀度数值均偏大,不合格。

对比例2

本对比例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种类以及用量的原辅料,按除使步骤(1)中片硬度控制为1.9Kg,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制备叶酸VB12片,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测得:叶酸含量97.3%,含量均匀度:A+1.8S=7<15,总杂:2.14%;VB12含量95%,含量均匀度:A+1.8S=8.6<15;

本对比例结果表明在实施例1特定湿法制粒工艺过程中,当使片硬度小于2Kg时,尽管有利于保持含量均匀度的稳定及总杂达到要求,但药效成分损失,叶酸及VB12含量均偏低。

对比例3粉末直压工艺法

本对比例以表2所示组分作为原辅料采用粉末直压工艺法制备叶酸VB12片,其中以1000片计的原辅料用量如表2所示:

表2

本对比例叶酸VB12片按如下工艺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叶酸和VB12,以等量递加的方式和预胶化淀粉混合,具体为将VB12与部分叶酸混合后再加入余下的叶酸,再混合,加入等量的预胶化淀粉混合,再加入不超过混合物3倍的预胶化淀粉再混合,以此类推,直至将预胶化淀粉用完,再加入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硬脂酸镁总混,压片,片硬度控制在7~12Kg,包衣。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测得:叶酸含量100.5%,含量均匀度:A+1.8S=16>15,总杂:1.88%;VB12含量99.1%,含量均匀度:A+1.8S=22>15。

本对比例表明采用粉末直压工艺,尽管有利于保持片剂含量准确且不会引起杂质升高,但对含量均匀度不利。

对比例4干法制粒工艺

本对比例采用与对比例3相同种类以及用量的原辅料,按干法制粒工艺制得叶酸VB12片。

本对比例叶酸VB12片按如下工艺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叶酸和VB12,以等量递加的方式和预胶化淀粉混合,具体为将VB12与部分叶酸混合后再加入余下的叶酸,再混合,加入等量的预胶化淀粉混合,再加入不超过混合物3倍的预胶化淀粉再混合,以此类推,直至将预胶化淀粉用完,再加入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用干法制粒机进行干法制粒(压片、打碎成粒),然后加入硬脂酸镁总混,压片,片硬度控制在7~12Kg,包衣。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测得:叶酸含量97%,含量均匀度:A+1.8S=13≤15,总杂:1.88%;VB12含量95%,含量均匀度:A+1.8S=18>15。

本对比例表明采用干法制粒工艺,尽管不会引起杂质升高且相对地含量均匀度能满足要求,但不利于保持片剂叶酸及VB12含量准确。

对比例5普通湿法制粒工艺(流化床干燥)

本对比例以表3所示组分作为原辅料采用普通湿法制粒工艺(流化床干燥)制备叶酸VB12片,其中以1000片计的原辅料用量如表3所示:

表3

本对比例叶酸VB12片按如下工艺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叶酸,以等量递加的方式和预胶化淀粉混合,再加入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用快速搅拌制粒机制粒,粘合剂为含处方量VB12的质量分数为5%的PVPK30水溶液,流化床干燥(温度控制在50℃±5℃),整粒,然后加入硬脂酸镁总混,压片,片硬度控制在7~12Kg,包衣。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测得:叶酸含量96%,含量均匀度:A+1.8S=6<15,总杂:2.12%;VB12含量93%,含量均匀度:A+1.8S=7<15;

本对比例说明采用普通湿法制粒工艺(流化床干燥),尽管对均匀度有利且不会引起杂质显著升高,但不利于保持片剂叶酸及VB12含量准确。

对比例6普通湿法制粒工艺(烘箱干燥)

本对比例采用与对比例5相同种类以及用量的原辅料,按普通湿法制粒工艺(烘箱干燥)制得叶酸VB12片。

本对比例叶酸VB12片按如下工艺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叶酸,以等量递加的方式和预胶化淀粉混合,再加入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用快速搅拌制粒机制粒,粘合剂为含处方量VB12的质量分数为5%的PVPK30水溶液,烘箱干燥(温度控制在50℃±5℃),整粒,然后加入硬脂酸镁总混,压片,片硬度控制在7~12Kg,包衣。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测得:叶酸含量99.1%,含量均匀度:A+1.8S=5<15,总杂:3.24%;VB12含量97.8%,含量均匀度:A+1.8S=7<15。

本对比例说明采用普通湿法制粒工艺(烘箱干燥),尽管对含量均匀度有利,但不利于保持片剂含量准确,且容易造成杂质显著升高,不利于产品长期保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表4所示组分作为原辅料先采用特定湿法制粒工艺制得湿粒,然后再采用流化床干燥的方法制备叶酸VB12片,其中以1000片计的原辅料用量如表4所示:

表4

本实施例叶酸VB12片按如下工艺制备:

(1)按处方量称取叶酸和VB12,以等量递加的方式和环糊精混合均匀,具体地,将VB12与部分叶酸混合后再加入余下的叶酸,再混合,加入等量的环糊精混合,再加入不超过混合物3倍的环糊精再混合,以此类推,直至将环糊精用完,加入约0.4g水,使粉末略潮,用干法制粒机或压片机将混合粉末压制成片状,片硬度控制在4Kg,搅碎成细粒,过30目筛,和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混合均匀,用快速搅拌制粒机制粒(粘合剂为质量分数为5%羟丙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得湿颗粒;

(2)将所得湿颗粒在流化床中干燥,压力控制在8KPa左右,温度控制在50℃±5℃,整粒,过20目筛,然后加入硬脂酸镁总混,压片,片硬度控制在7~12Kg,包薄膜衣。

检测结果(按中国药典相应检测方法):叶酸含量99.4%,其含量均匀度:A+1.8S=5<15,总杂:2.14%;VB12含量99.2%,其含量均匀度:A+1.8S=6.6<15。

上述结果表明先采用特定湿法制粒工艺制得湿粒,然后再采用流化床干燥,既有利于保持片剂含量准确,又对含量均匀度有利,在流化干燥环节避免使粉末中的微量有效成分被热空气带走,造成药效成分损失,从而保证了产品含量准确,也不会引起杂质显著升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表5所示组分作为原辅料先采用特定湿法制粒工艺制得湿粒,然后再采用流化床干燥的方法制备叶酸VB12片,其中以1000片计的原辅料的用量如表5所示:

表5

本实施例叶酸VB12片按如下工艺制备:

(1)按处方量称取叶酸和VB12,以等量递加的方式和交联聚维酮混合均匀,具体地,将VB12与部分叶酸混合后再加入余下的叶酸,再混合,加入等量的交联聚维酮混合,再加入不超过混合物3倍的交联聚维酮在混合,以此类推,直至将交联聚维酮用完,加入约0.4g水,使粉末略潮,用干法制粒机或压片机将混合粉末压制成片状,片硬度控制在2~4Kg,搅碎成细粒,过30目筛,和乳糖、预胶化淀粉混合均匀,用快速搅拌制粒机制粒(粘合剂为5%PVPK30水溶液)得湿颗粒;

(2)将所得湿颗粒在流化床中干燥,压力控制在20KPa左右,温度控制在50℃±5℃,整粒,过20目筛,然后加入硬脂酸镁总混,压片,片硬度控制在7~12Kg,包薄膜衣。

检测结果(按中国药典相应检测方法):叶酸含量99.4%,其含量均匀度:A+1.8S=5<15,总杂:2.14%;VB12含量99.2%,其含量均匀度:A+1.8S=6.6<15。

上述结果表明先采用特定湿法制粒工艺制得湿粒,然后再采用流化床干燥,既有利于保持片剂含量准确,又对含量均匀度有利,在流化干燥环节避免使粉末中的微量有效成分被热空气带走,造成药效成分损失,从而保证了产品含量准确,也不会引起杂质显著升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以表6所示组分作为原辅料先采用特定湿法制粒工艺制得湿粒,然后再采用流化床干燥的方法制备叶酸VB12片,其中以1000片计的原辅料用量如表6所示:

表6

本实施例叶酸VB12片按如下工艺制备:

(1)按处方量称取叶酸和VB12,以等量递加的方式和麦芽糖糊精混合均匀,具体地,将VB12与部分叶酸混合后再加入余下的叶酸,再混合,加入等量的麦芽糖糊精混合,再加入不超过混合物3倍的麦芽糖糊精在混合,以此类推,直至将麦芽糖糊精用完,加入约0.4g水,使粉末略潮,用干法制粒机或压片机将混合粉末压制成片状,片硬度控制在2~4Kg,搅碎成细粒,过30目筛,和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混合均匀,用快速搅拌制粒机制粒(粘合剂为质量分数为5%PVPK30水溶液)得湿颗粒;

(2)将所得湿颗粒在流化床中干燥,压力控制在40KPa左右,温度控制在50℃±5℃,整粒,过20目筛,然后加入硬脂酸镁总混,压片,片硬度控制在7~12Kg,包薄膜衣。

检测结果(按中国药典相应检测方法):叶酸含量99.4%,其含量均匀度:A+1.8S=5<15,总杂:2.14%;VB12含量99.2%,其含量均匀度:A+1.8S=6.6<15。

上述结果表明先采用特定湿法制粒工艺制得湿粒,然后再采用流化床干燥,既有利于保持片剂含量准确,又对含量均匀度有利,在流化干燥环节避免使粉末中的微量有效成分被热空气带走,造成药效成分损失,从而保证了产品含量准确,也不会引起杂质显著升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和特点,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