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蚁丹羚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乙肝继发慢性肝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是在长期乙肝感染的基础上,经保肝积极治疗亦无法阻止病程进展,乙肝病毒持续复制,最终肝组织出现弥漫性的纤维化的慢性疾病。目前该病尚无标准、特效的治疗方案,但对患者的乙肝病毒复制进行长期抑制可以延缓、中止病程的发展。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肝病毒引发的疾病,多通过血液传播,输血感染导致的丙肝患者占丙肝感染者70%左右,临床多以腹胀、食欲不振、疲劳为主要表现。急性发作期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很容易导致病情发展为慢性肝炎。慢性丙肝在发展过程中会增加患者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利巴韦林是常用治疗慢性丙肝的药物,能够抵抗丙肝病毒DNA、RNA,抑制病毒复制,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但此种方式治疗并不彻底,患者病情稳定性较差,一旦停止治疗很容易导致疾病复发。另外,临床也常用干扰素来治疗丙肝,干扰素能够降低病毒复制率,减少肝损伤,同时降低患者肝硬化发生率。但是,干扰素多采用皮下注射、肌注、脑脊髓腔内或腹腔内、局部灌注给药。一是用药不方便,二是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即寒战、发热和不适。(2)骨髓抑制在用药中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和网状红细胞减少。(3)局部反应部分患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并有压痛,24小时后即可消退。(4)其他脱发、皮疹、血沉加快、嗜睡、一过性肝损伤。偶见过敏性休克,用药前需要作干扰素过敏试验。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蚁丹羚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口服可以抑制乙肝和丙肝病毒的复制,防治乙肝和丙肝病毒造成的肝硬化。一种蚁丹羚胶囊,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黑蚂蚁25-35份、白芍15-25份、芦荟15-25份、牡丹皮15-25份、板蓝根15-25份、丹参15-25份、紫花地丁15-25份、大青叶15-25份、羚羊角25-35份、川芎15-25份、当归15-25份、地黄15-25份、白鲜皮15-25份、枸杞子25-35份、金银花25-35份、枳壳25-35份、槟榔15-25份、龙胆15-25份、甘草5-15份。优选的,上述的蚁丹羚胶囊,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黑蚂蚁28-32份、白芍18-22份、芦荟18-22份、牡丹皮18-22份、板蓝根18-22份、丹参18-22份、紫花地丁18-22份、大青叶18-22份、羚羊角28-32份、川芎18-22份、当归18-22份、地黄18-22份、白鲜皮18-22份、枸杞子28-32份、金银花28-32份、枳壳28-32份、槟榔18-22份、龙胆18-22份、甘草8-12份。更优选的,上述的蚁丹羚胶囊,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黑蚂蚁30份、白芍20份、芦荟20份、牡丹皮20份、板蓝根20份、丹参20份、紫花地丁20份、大青叶20份、羚羊角30份、川芎20份、当归20份、地黄20份、白鲜皮20份、枸杞子30份、金银花30份、枳壳30份、槟榔20份、龙胆20份、甘草10份。本发明的以上组成中,各味中药的重量是以生药计算的,如果以克为单位,如制成制剂,则因制剂的大小不同可制成100-1000剂。所述100-1000剂是指单位剂量的制剂形式,如片剂100-1000片,胶囊剂100-1000粒,颗粒剂100-1000g,口服液100-1000ml,膏剂100-1000g,丸剂100-1000丸等。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kg为单位,或以t(吨)为单位;小规模制剂也可以以g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如重症或轻症,肥胖或瘦小的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量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药效基本不变。本发明的蚁丹羚胶囊,可单独或根据需要可以加入一些药物可接受的辅料,可以采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该药物制剂。在制成药物制剂时可以制成任何可药用的口服剂型,这些剂型选自: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丸剂、散剂,优选为胶囊剂。上述的蚁丹羚胶囊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羚羊角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2)黑蚂蚁、芦荟粉碎成细粉,得药粉A;(3)其余白芍等十六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入药物重量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50-55℃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得药粉B;(4)将药粉A、药粉B与步骤(1)制得的羚羊角细粉混合使均匀,即得本发明蚁丹羚胶囊的活性物质;(5)该活性物质单独或与药物可接受的辅料混合,按照制剂学常规方法制得。所述的药物可接受的辅料选自:淀粉、硬脂酸镁、甘露醇、山梨醇、山梨酸或钾盐、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巯基乙酸、蛋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氮酮、EDTA二钠、EDTA钙钠,一价碱金属的碳酸盐、醋酸盐、磷酸盐或其水溶液、盐酸、醋酸、硫酸、磷酸、氨基酸、氯化钠、氯化钾、乳酸钠、木糖醇、右旋糖苷、甘氨酸、乳糖、甘露糖醇、硅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丙二醇、乙醇、吐温60-80、司班-80、蜂蜡、羊毛脂、液体石蜡、十六醇、没食子酸酯类、三乙醇胺、碱性氨基酸、尿素、尿囊素、碳酸钙、碳酸氢钙、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环糊精、β-环糊精、磷脂类材料、高岭土、滑石粉、硬脂酸钙等。上述的蚁丹羚胶囊在制备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药物中的应用。上述的蚁丹羚胶囊的蚁丹羚胶囊在制备治疗慢性丙肝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蚁丹羚胶囊的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8粒,每日2-3次,或遵医嘱。本方主要是以清肝解毒,提高肝脏的免疫功能,抗乙型肝炎DNA病毒复制、丙型肝炎RNA的方剂,方中故用黑蚂蚁、板蓝根、羚羊角、大青叶、龙胆草为主,加以芦荟、地丁、双花、白鲜皮为辅增强抗病毒作用,因乙肝病毒侵害主要是进入血分,解血中之毒、抗肝脏纤维化,改善络脉血液循环,补血、凉血调理周身及肝脏的血液,枸杞子补肾益肝,枳壳、槟榔片、甘草和中生气健胃、增加后天的功能,使邪得去,正得扶,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之良方。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试验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白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指标水平与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与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蚁丹羚胶囊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水平,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慢性丙肝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7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本发明的蚁丹羚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能够抑制丙肝病毒复制,调剂患者免疫功能,疗效理想,安全性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蚁丹羚胶囊,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黑蚂蚁30份、白芍20份、芦荟20份、牡丹皮20份、板蓝根20份、丹参20份、紫花地丁20份、大青叶20份、羚羊角30份、川芎20份、当归20份、地黄20份、白鲜皮20份、枸杞子30份、金银花30份、枳壳30份、槟榔20份、龙胆20份、甘草10份。该蚁丹羚胶囊的制备方法:(1)羚羊角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2)黑蚂蚁、芦荟粉碎成细粉,得药粉A;(3)其余白芍等十六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入药物重量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50-55℃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得药粉B;(4)将药粉A、药粉B与步骤(1)制得的羚羊角细粉混合使均匀,即得本发明蚁丹羚胶囊的活性物质;(5)该活性物质灭菌,分装,即得。共制备胶囊850粒。实施例2一种蚁丹羚胶囊,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黑蚂蚁32g、白芍18g、芦荟22g、牡丹皮18g、板蓝根22g、丹参18g、紫花地丁22g、大青叶18g、羚羊角32g、川芎18g、当归22g、地黄18g、白鲜皮22g、枸杞子28g、金银花32g、枳壳28g、槟榔22g、龙胆18g、甘草12g。该蚁丹羚胶囊的制备方法:(1)羚羊角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2)黑蚂蚁、芦荟粉碎成细粉,得药粉A;(3)其余白芍等十六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入药物重量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50-55℃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得药粉B;(4)将药粉A、药粉B与步骤(1)制得的羚羊角细粉混合使均匀,即得本发明蚁丹羚胶囊的活性物质;(5)该活性物质灭菌,分装,即得。共制备胶囊850粒。实施例3一种蚁丹羚胶囊,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黑蚂蚁28g、白芍22g、芦荟18g、牡丹皮22g、板蓝根18g、丹参22g、紫花地丁18g、大青叶22g、羚羊角28g、川芎22g、当归18g、地黄22g、白鲜皮18g、枸杞子32g、金银花28g、枳壳32g、槟榔18g、龙胆22g、甘草8g。该蚁丹羚胶囊的制备方法:(1)羚羊角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2)黑蚂蚁、芦荟粉碎成细粉,得药粉A;(3)其余白芍等十六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入药物重量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50-55℃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得药粉B;(4)将药粉A、药粉B与步骤(1)制得的羚羊角细粉混合使均匀,即得本发明蚁丹羚胶囊的活性物质;(5)该活性物质灭菌,分装,即得。共制备胶囊850粒。实施例4一种蚁丹羚胶囊,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黑蚂蚁25g、白芍25g、芦荟15g、牡丹皮25g、板蓝根15g、丹参25g、紫花地丁15g、大青叶25g、羚羊角25g、川芎25g、当归15g、地黄25g、白鲜皮15g、枸杞子35g、金银花25g、枳壳35g、槟榔15g、龙胆25g、甘草5g。该蚁丹羚胶囊的制备方法:(1)羚羊角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2)黑蚂蚁、芦荟粉碎成细粉,得药粉A;(3)其余白芍等十六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入药物重量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50-55℃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得药粉B;(4)将药粉A、药粉B与步骤(1)制得的羚羊角细粉混合使均匀,即得本发明蚁丹羚胶囊的活性物质;(5)该活性物质灭菌,分装,即得。共制备胶囊850粒。实施例5一种蚁丹羚胶囊,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黑蚂蚁35g、白芍15g、芦荟25g、牡丹皮15g、板蓝根25g、丹参15g、紫花地丁25g、大青叶15g、羚羊角35g、川芎15g、当归25g、地黄15g、白鲜皮25g、枸杞子25g、金银花35g、枳壳25g、槟榔25g、龙胆15g、甘草15g。该蚁丹羚胶囊的制备方法:(1)羚羊角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2)黑蚂蚁、芦荟粉碎成细粉,得药粉A;(3)其余白芍等十六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入药物重量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50-55℃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得药粉B;(4)将药粉A、药粉B与步骤(1)制得的羚羊角细粉混合使均匀,即得本发明蚁丹羚胶囊的活性物质;(5)该活性物质灭菌,分装,即得。共制备胶囊850粒。对实施例1制备的蚁丹羚胶囊进行了临床试验,详情如下:蚁丹羚胶囊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资料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28例,其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3.82±12.75)岁,乙肝病程5~28年,平均病程(16.46±5.27)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甲、丙、戊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胆汁淤积性或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伴发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血液性疾病,其他主要器官严重受损或功能障碍患者。1.2方法1.2.1分组将128例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5.07±8.57)岁,乙肝病程6~28年,平均病程(17.42±5.45)年;对照组患者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4.39±12.05)岁,乙肝病程5~27年,平均病程(18.53±5.62)年。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蚁丹羚胶囊口服,每次5-8粒,每日3次,阿德福韦酯10mg/d;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0mg/d。两组患者治疗48周为1个疗程。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其中,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使用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白蛋白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病毒学指标包括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6.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白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指标与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两组患者血清病毒学指标情况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与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对比(x±s)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两组患者的血清病毒学指标情况对比[n(%)]组别例数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观察组6261(98.38)*32(51.62)**对照组6242(67.74)8(12.9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由表1和表2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白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指标水平与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与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蚁丹羚胶囊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水平,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蚁丹羚胶囊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资料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82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5~68岁,平均(45.3±12.7)岁;男50例,女41例;病程平均(5.4±3.5)年。对照组患者年龄36~6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6.7±15.9)岁;男48例,女43例;病程平均(5.6±3.8)年。2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无肝硬化、肝癌。1.2方法对照组予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蚁丹羚胶囊口服,每次5-8粒,每日3次。观察组给予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利巴韦林使用剂量及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派罗欣180μg皮下注射,一周一次,疗程6个月。1.3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丙肝病毒检查结果为阴性;缓解:治疗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有所下降,丙肝病毒呈弱阳性表现;无效: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无明显改善,丙肝病毒检验结果为阳性。有效率=痊愈率+缓解率。1.4统计学方法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数据比较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91例患者中,痊愈82例,有效率90.11%;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率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1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例数痊愈缓解无效痊愈率(%)有效率(%)观察组91825490.11**95.60*对照组9154102759.3470.3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2.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热18例,中性粒细胞下降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