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腑积热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817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胃腑积热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牙龈炎是指发生于牙龈组织临床以刷牙和咀嚼食物时牙龈出血为特征的炎症,多由口腔不洁、牙菌斑、牙石堆积、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及牙颈部龋的刺激所致;部分患者存在全身诱发因素,如慢性血液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维生素C及某些药物影响等。中医认为多因胃腑积热或肾阴亏虚、相火上炎所致。而由胃腑积热所致牙龈炎的患者常表现为牙龈肿痛、出血、口渴、大便干结、烦热,若不及早治疗则可能引发牙周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由胃腑积热所致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石膏20-30份、蔓荆子3-9份、淡竹叶3-7份、金银花6-15份、鱼腥草15-25份、蒲公英15-25份、马齿苋9-15份、麦冬5-10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石膏22-28份、蔓荆子4-7份、淡竹叶4-6份、金银花7-13份、鱼腥草17-23份、蒲公英17-23份、马齿苋10-14份、麦冬6-9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石膏25-26份、蔓荆子5-6份、淡竹叶5-6份、金银花9-11份、鱼腥草19-20份、蒲公英19-20份、马齿苋12-13份、麦冬7-8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取石膏、蔓荆子、淡竹叶、金银花、鱼腥草、蒲公英、马齿苋和麦冬煎煮,过滤,取滤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的煎煮的次数为1-2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的煎煮的时间为20-30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2):将步骤1)所得的滤液,浓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牙龈炎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牙龈炎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准备方法和应用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配伍合理,诸药合用,共奏治疗牙龈炎之效,尤其是可显著改善由胃腑积热导致的牙龈肿痛、出血、口渴、大便干结、烦热症状。

2)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石膏25g、蔓荆子6g、淡竹叶5g、金银花10g、鱼腥草20g、蒲公英20g、马齿苋12g、麦冬7g。

上述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取石膏、蔓荆子、淡竹叶、金银花、鱼腥草、蒲公英、马齿苋和麦冬煎煮2次,过滤,取滤液,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石膏20g、蔓荆子9g、淡竹叶7g、金银花6g、鱼腥草15g、蒲公英25g、马齿苋10g、麦冬5g。

上述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石膏28g、蔓荆子4g、淡竹叶4g、金银花13g、鱼腥草23g、蒲公英17g、马齿苋14g、麦冬9g。

上述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以下结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观察胃火炽盛致牙龈炎的患者,实验内容如下:

1、诊断依据:

a、以牙龈出血或龈齿间溢脓,牙齿松动,影响咬嚼为主要症状。

b、缓慢起病,逐渐加重,严重者发展为全口牙齿松动。病程中可有急性发作的牙周脓肿,局部红肿热痛,脓液量多,伴有发热。

c、口腔检查:牙龈红肿或萎缩,易出血,牙根宣露,牙齿松动。牙齿上附着牙垢、牙石。龈齿间有逐渐扩大的牙周袋,袋内溢脓。有口臭。

d、牙根周围X线片,示牙槽嵴吸收、牙间隙增宽等表现。

2、证候分类:

胃火炽盛:牙龈作痛、出血,口气热臭,可喜冷饮,大便干结。牙龈红肿疼痛,溢出脓血。舌红,苔黄,脉数。

3、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中均符合上述胃火炽盛证候分类,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1:男26例,女24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2周至8周。

治疗组2:男25例,女25例,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3周至8周。

治疗组3:男28例,女22例,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2周至8周。

对照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3周至8周。四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4、治疗方法:

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分别服用实施例1-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对照组服用:石膏28g、蔓荆子4g、淡竹叶4g、金银花13g、鱼腥草23g、蒲公英17g,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用。2周为一疗程,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和对照组均治疗一个疗程。

5、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

(2)好转: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

(3)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6、治疗效果

四组治疗三个疗程疗效比较,治疗组1(50例),其中治愈33例(66%),好转12例(24%),未愈5例(10%);治疗组2(50例),其中治愈30例(60%),好转11例(22%),未愈9例(18%);治疗组3(50例),其中治愈28例(56%),好转10例(20%),未愈12例(24%);对照组(50例),其中治愈22例(44%),好转7例(14%),未愈21例(42%)。

比较可知:治疗组1、治疗组2和治疗组3的治愈率、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