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4472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疳积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疾病。疳积是积滞和疳证的总称,积滞是指宿食不化,停滞中脘所致的一种慢性消化功能障碍的综合证。当今的家长爱子心切,缺乏小儿喂养知识,盲目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胃的运行负荷,伤害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脾和胃,清热消积杀虫,祛风通窍除湿的药物,宜于治疗小儿因脾运受阻,消化不良,积滞胸满,湿热聚结,虫缠卵积的疳积与虫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由以下原料和重量分组成:鹅不食草 30-50克、塘虱鱼30-50克、茶海棠12-30克、川谷根20-40克、五谷虫6-15克、牙疳药12-30克,黄荆子10-25克、甘蔗汁适量、EM原露适量按需使用。

将适量甘蔗汁与适量EM原露拌匀,静置24小时以上,成为甘蔗-EM混合汁。

将塘虱鱼放入稀释的EM原露液中浸泡10-15分钟,分解其腥异味,捞起待用。

将鹅不食草、茶海棠、黄荆子、川谷根、五谷虫和牙疳药筛选,净化,然后放入陶瓷锅中,加入待用的塘虱鱼、加入适量水,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熬30-40分钟,离火,捞出塘虱鱼、倒滤出汤汁,晾凉至常温加入甘蔗-EM混合汁拌匀,即成为治疗小儿疳积的药液。塘虱鱼可和药液一起食用。

注:1. EM原露为微生物群体,宜于常温以下使用或保存。2.EM原露与水的比例为1:150倍,能消炎杀菌,分解毒素,消除腥、臭异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是:

1.鹅不食草祛风通窍,解毒消肿,散瘀去翳膜,同药原理及长期治疗经验,也能有助于排除小儿疳积。塘角鱼养血补虚,兴阳,适宜治疗久病体虚的疳积。川谷根和五谷虫清热凉血,健脾,消积杀虫,特别善治小儿腹大、青筋暴露的疳积与虫积。茶海棠和牙疳药和胃健脾除湿,应用于湿滞积聚的疳积疾病得心应手,诸药配伍成为健脾和胃,清热消积杀虫,祛风通窍除湿的药物,宜于治疗小儿的疳积与虫积。

2.黄荆子理气消食,养肝,利窍,聪耳明目,对小儿生长发育有利。加入塘虱鱼补虚扶正,防预药物对人体的损害,调节药液滋味及添加营养。

3. 小儿肠道抵抗力弱,并易染虫证,采用益生菌微生物EM原露加强肠胃道杀灭有害微生物,最大程度地增强抵抗疾病能力,使之身体更快地康复。甘蔗汁的糖分正适宜EM原露菌体的生长繁殖,二者合用获得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由以下原料和重量分组成:鹅不食草 30-50克、塘虱鱼30-50克、茶海棠12-30克、川谷根20-40克、五谷虫6-15克、牙疳药12-30克,黄荆子10-25克、甘蔗汁适量、EM原露适量按需使用。

将适量甘蔗汁与适量EM原露拌匀,静置24小时以上,成为甘蔗-EM混合汁。

将塘虱鱼放入稀释的EM原露液中浸泡10-15分钟,分解其腥异味,捞起待用。

将鹅不食草、茶海棠、黄荆子、川谷根、五谷虫和牙疳药筛选,净化,然后放入陶瓷锅中,加入待用的塘虱鱼、加入适量水,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熬30-40分钟,离火,捞出塘虱鱼、倒滤出汤汁,晾凉至常温加入甘蔗-EM混合汁拌匀,即成为治疗小儿疳积的药液。塘虱鱼可和药液一起食用。

实施例1

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由以下原料和重量分组成:鹅不食草 30克、塘虱鱼30克、茶海棠12克、川谷根20克、五谷虫6克、牙疳药12克,黄荆子10克、甘蔗汁适量、EM原露适量按需使用。

将适量甘蔗汁与适量EM原露拌匀,静置24小时以上,成为甘蔗-EM混合汁。

将塘虱鱼放入稀释的EM原露液中浸泡10-15分钟,分解其腥异味,捞起待用。

将鹅不食草、茶海棠、黄荆子、川谷根、五谷虫和牙疳药筛选,净化,然后放入陶瓷锅中,加入待用的塘虱鱼、加入适量水,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熬30-40分钟,离火,捞出塘虱鱼、倒滤出汤汁,晾凉至常温加入甘蔗-EM混合汁拌匀,即成为治疗小儿疳积的药液。塘虱鱼可和药液一起食用。

实施例2

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由以下原料和重量分组成:鹅不食草 40克、塘虱鱼40克、茶海棠20克、川谷根30克、五谷虫12克、牙疳药20克,黄荆子18克、甘蔗汁适量、EM原露适量按需使用。

将适量甘蔗汁与适量EM原露拌匀,静置24小时以上,成为甘蔗-EM混合汁。

将塘虱鱼放入稀释的EM原露液中浸泡10-15分钟,分解其腥异味,捞起待用。

将鹅不食草、茶海棠、黄荆子、川谷根、五谷虫和牙疳药筛选,净化,然后放入陶瓷锅中,加入待用的塘虱鱼、加入适量水,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熬30-40分钟,离火,捞出塘虱鱼、倒滤出汤汁,晾凉至常温加入甘蔗-EM混合汁拌匀,即成为治疗小儿疳积的药液。塘虱鱼可和药液一起食用。

实施例3

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由以下原料和重量分组成:鹅不食草 50克、塘虱鱼50克、茶海棠30克、川谷根40克、五谷虫15克、牙疳药30克,黄荆子25克、甘蔗汁适量、EM原露适量按需使用。

将适量甘蔗汁与适量EM原露拌匀,静置24小时以上,成为甘蔗-EM混合汁。

将塘虱鱼放入稀释的EM原露液中浸泡10-15分钟,分解其腥异味,捞起待用。

将鹅不食草、茶海棠、黄荆子、川谷根、五谷虫和牙疳药筛选,净化,然后放入陶瓷锅中,加入待用的塘虱鱼、加入适量水,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熬30-40分钟,离火,捞出塘虱鱼、倒滤出汤汁,晾凉至常温加入甘蔗-EM混合汁拌匀,即成为治疗小儿疳积的药液。塘虱鱼可和药液一起食用。

使用方法:内服,每天2-3次,每次药液约25--75毫升,1月为1个疗程。

应用对照组:

1、1-5岁疳积与虫积的患儿20人,采用西药治疗,经2个疗程后,痊愈的5人,好转的6人,显效的5人,无效的4人.

2、1-5岁疳积与虫积的患儿20人,采用实施例3内服药物治疗,经2个疗程后,痊愈的12人,好转的5人,显效的2人,无效1人。(其中有5人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

食欲正常、脸色红润,体重增加,毛发光泽,粪检查无虫卵等为痊愈,病情减轻一半以上为好转,病情减轻1/5以上为显效,病情无向好方面改善为无效。

其中,部分原料的功效及作用如下:

鹅不食草:又名野园荽、鸡肠草,辛,温。归肺、肝经。功用祛风通窍,解毒消肿。主治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咳嗽,哮喘,喉痹,耳聋,目赤翳膜,疟疾,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去目翳,挼塞鼻中,翳膜自落。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宣肺气,散瘀,祛风消肿,治黄疸肝炎,高热,跌打通脉。

塘虱鱼:又名塘角鱼、角鱼,甘平。功用益肾,调中,养血,止血。主治久病体虚,腰膝酸痛,小儿疳积,哮喘,衄血,倒经。养血补虚,兴阳,治黄疸,虚火及助伤口愈合。

川谷根:又名必提珠根,甘、淡,微寒。归脾、膀胱经。功用清热凉血,利水通淋,消积杀虫。主治热淋,血淋,膏淋,白带,水肿,湿热黄疸,食积腹胀,蛔虫病。消积聚癥瘕,通利二便,治胸痞满,行气活血,治劳力内伤,肺痈咳嗽,肾炎,乳糜尿,尿路感染,癫痫病。

五谷虫:又名谷虫、水仙子,甘、咸,性寒。归脾、胃经。功用健脾消积,清热除疳。主治疳积发热,食积泻痢,疳疮,疳眼,走马牙疳。消疳积腹大,翳膜遮睛,治小儿诸疳积,热病谵妄,毒痢作呕。

茶海棠:又名湖北海棠,酸,平。功用消积化滞,和胃健脾。主治食积停滞,消化不良,痢疾,疳疾。健胃消积食,可作健胃药。

牙疳药:又名节节花、对坐叶、酒药草,辛、甘、微苦。平。功用清热凉血,健脾除湿。主治牙疳,小儿疳积,泄泻,痢疾,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瘙痒,祛风湿,健脾胃,治结膜炎,慢性头晕痛,治久泻,慢性肠炎。

黄荆子:又名布荊子、黄金子,辛、苦,温。归肺、胃、肝经。功用理气消食,祛痰镇咳,祛风止痛。主治肝胃气痛,食积,便秘,疝气,咳嗽,哮喘,感冒发热,风湿痹痛。消食下气,养肝,利窍,坚齿,聪耳明目,止带浊,疗风痹。

EM原露:属酸性,EM原露是微生物益菌剂,有广泛的优良作用,可以消炎杀菌,除腥臭异味,防腐保鲜,分解有毒有害物质,还帮助动物植物消除病害健康生长,人们可以内服外用,防病治病优点多不胜数。EM原露是良性的功能菌群体,在众多领域所具有特殊的功能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用于家庭及人体保健:治疗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癌症、风湿、类风湿、妇科病、外科等疾病,也可用于消炎、治疗烫伤、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等。内服或外擦,见效。可用于蔬菜、水果保鲜、清洗及去污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