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102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广泛用于外科诊断治疗的医疗器械,其主要由转接组件、光源接入构件、光学系统、目镜系统等构成。光学系统前部大都包括外镜管、内镜管和与内镜管相匹配的成像传导镜体。目前市面上多采用成像传导镜体直接与内窥镜内镜管密封的方式。由于内镜管内壁和成像传导镜体外壁之间的间隙很小,所以间隙内的胶水量很少,在组装过程中易造成局部没有胶水的状态,胶水分布不均,有缝隙,密闭性差;在内窥镜高温高压灭菌时密封性较差,易漏水或进入水汽。

近年来,三管镜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三管镜需要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灭菌,并且对防水性能要求较高。为了避免水汽或水蒸气进入镜体内部,需在镜体内设置吸潮结构,现有技术中虽然采取了一些吸潮措施,吸潮结构设计千差万别,吸潮性能良莠不齐,但不具备通用性,且效果欠佳。同时,由于三管内窥镜需满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灭菌,灭菌过程中要保证镜体完全密封,形成密闭腔体,然而现有内窥镜的密封结构密封效果欠佳,并且在胶合、焊接等密封过程中,操作不便,生产效率较低。

并且,由于镜片及一些结构件加工过程中带来的误差,或者装配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能会导致光学系统与目镜中心产生偏离,降低了内窥镜清晰度等光学性能,最终影响成像质量,虽然市面上出现了调节目镜与棒状镜轴向距离的内窥镜,但其仍不能有效解决光学系统与目镜中心产生偏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提高内窥镜光学系统的密封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窥镜,包括转接组件以及与转接组件相连的光源接入构件、光学系统、转接组件和目镜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内镜管和设置在内镜管内的成像传导镜体,所述成像传导镜体与内镜管之间同轴地设置有至少两段物镜镜管,相邻两段物镜镜管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区域内设置有密封介质。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相邻物镜镜管之间留出间隔区域,并在间隔区域内设置或填充密封介质,将相邻两段物镜镜管之间密封,防止高温高压灭菌过程中液体、水或水汽的由内镜管前端渗入。

进一步,所述物镜镜管设置在内镜管前部、中部、后部、或前部和中部、或前部和后部、或中部和后部、或物镜镜管沿整个内镜管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物镜镜管与内镜管和成像传导镜体胶合、过盈配合或焊接。密封介质为填充在所述间隔区域内的胶水、橡胶或硅胶,或所述密封介质为密封圈。

通过在相邻物镜镜管之间留出更多的容纳密封介质的间隙,在加热冷却过程中补偿物镜镜管与成像传导镜体之间以及物镜镜管与内镜管之间密封介质的流失,使得物镜粘接更牢固,防止高温高压灭菌过程中液体、水或水汽的渗入,耐高温高压的密闭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

物镜镜管设置在内镜管前部、中部、后部中的一处或两处,也可以沿整个内镜管长度方向设置。密封介质可采用胶水、密封圈、橡胶或硅胶等。

进一步,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座以及安装在转接座内的目镜连接座,所述内镜管后部与目镜连接座前部满焊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转接组件还包括安装在转接座前端的物镜连接座,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套设在内镜管外的外镜管,所述外镜管后部与物镜连接座满焊密封连接。

在光学系统与转接组件的结合处进行密封,隔断了水汽或水蒸气的来路,保证了镜体内部的干燥。提高了密封性能,以满足高温高压环境下或手术过程中避免水汽或液体进入镜体的要求。

进一步,所述目镜系统包括目镜座和安装有目镜的目镜筒,目镜筒设置在目镜座内,所述目镜座与转接组件连接并形成内窥镜镜体,所述目镜筒与目镜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镜体内设置有用于调节目镜筒径向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为沿目镜筒周向分布的顶压调节件。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为间接或直接地抵在目镜筒外壁的顶压调节件;所述顶压调节件为多个,优选为至少3个,以保证在顶压调节件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实现径向全方位的调节;

所述转接座内安装有定位环,所述目镜筒固定有锁套,所述锁套伸入所述定位环并与所述定位环之间留有径向间隙,所述顶压调节件穿设在定位环上,并抵在锁套外壁;

或所述转接座内安装有定位环,所述目镜筒伸入所述定位环并与所述定位环之间留有径向间隙,所述顶压调节件穿设在定位环上,并抵在所述目镜筒外壁。

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为直接或间接的沿目镜筒周向设置的顶压调节件;

所述转接座内安装有定位环,所述目镜筒固定有锁套,所述锁套外套于所述定位环并与所述定位环之间留有径向间隙,所述顶压调节件穿设在锁套上,并抵在定位环外壁;

或所述转接座内安装有定位环,所述目镜筒外套于所述定位环并与所述定位环之间留有径向间隙,所述顶压调节件穿设在目镜筒上,并抵在所述定位环外壁。

具体地,所述顶压调节件为调节螺钉,所述定位环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调节螺钉的螺纹孔。通过定位环支撑调节螺钉,通过拧紧或拧松调节螺钉的方式调节径向位置。所述锁套外壁沿周向开设有一圈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顶压调节件位置对应。

进一步,所述镜体内设置有用于调节目镜筒轴向位置的调节组件。

具体地,所述锁套沿轴向开设有缝隙,缝隙可单独开设在锁套后部与目镜筒对应的位置,也可以贯穿锁套前后段,所述锁套后部套在目镜筒上,并通过锁紧机构紧固。当松开锁紧机构时,目镜筒与锁套能在轴向相对移动。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环和锁紧螺钉,锁环外套在锁套上,所述锁紧螺钉穿过锁环顶在锁套外壁上;所述定位环前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转接座上安装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伸入固定槽内将定位环支撑固定。

进一步,所述目镜系统包括目镜座和安装有目镜的目镜筒,目镜筒设置在目镜座内,所述目镜座与目镜筒之间设置有容纳槽和遮挡结构,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吸潮体,所述遮挡结构部分地挡住吸潮体,使吸潮体保持在容纳槽内,所述遮挡结构上或遮挡结构与容纳槽之间形成吸潮开口。

在保证吸潮体不会脱离容纳槽的情况下,使吸潮体通过吸潮开口尽可能多的暴露于目镜座的内腔中,容纳槽与目镜筒之间、或容纳槽与目镜座之间留有间隙,从而更好地吸附水汽或水蒸气,吸潮开口可以为连续的也可以为间隔的。吸潮体采用满足生物相容性的吸潮材料。

进一步,所述容纳槽设置在目镜筒外壁上,所述遮挡结构挡在容纳槽外侧,容纳槽与目镜座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或所述容纳槽设置在目镜座内壁上,所述遮挡结构挡在容纳槽内侧,容纳槽与目镜筒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具体地,所述容纳槽由设置在目镜座内壁的至少两个凸环围成;或所述容纳槽由设置在目镜座内壁的一个凸环与遮挡结构围成;或所述容纳槽为开设在目镜座内壁上的环槽;所述遮挡结构与目镜座内壁和/或凸环连接,可采用胶合或焊接的方式。

所述遮挡结构为衬套,所述衬套一端与目镜座内壁固定,另一端部分地挡住吸潮体,使吸潮体部分地暴露于内窥镜的内腔中。

所述衬套一端设有凸台,凸台与目镜座内壁和/或其中一个凸环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凸环之间留有吸潮缝隙。通过凸台便于与目镜座内壁或凸环的安装定位。

所述遮挡结构为镂空结构或网状结构。即镂空结构或网状结构形成吸潮开口。

所述吸潮开口为沿容纳槽周向的环缝或弧形缝或网孔,以增大吸潮体与目镜座内腔空气的接触面积。所述吸潮体为珠状或块状。该结构便于安装和固定。

进一步,所述目镜系统包括目镜保护片、目镜座和套设在目镜座上的目镜罩,所述目镜保护片密封地安装在目镜座和目镜罩后端,所述目镜保护片的外周与目镜座和目镜罩端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通过目镜保护片与目镜座和目镜罩的密封连接,保证目镜端的密封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成像传导镜体与内镜管之间设置分段式物镜镜管,相邻两物镜镜管之间形成间隔区域,该间隔区域内设置密封介质,将相邻两段物镜镜管之间密封,提高了光学系统的密封性能,避免了物镜组在高温高压灭菌时漏水或进入水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目镜组件及调节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成像传导镜体与内镜管的安装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目镜系统

11目镜座

12目镜罩

13目镜筒

14目镜

15目镜保护片

16第一密封圈

2转接组件

21转接座

22目镜连接座

23物镜连接座

3光学系统

31成像传导镜体

32内镜管

33间隔区域

34外镜管

35物镜镜管

41定位环

42锁套

43定位槽

44顶压调节件

45锁环

46锁紧螺钉

47螺纹孔

48固定槽

49缝隙

51调节套

52弹簧

53第二密封圈

54容纳槽

55遮挡结构

56凸台

57凸环

58吸潮体

6光源接入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内窥镜,包括光源接入构件6、光学系统3、转接组件2和目镜系统1,转接组件2用于安装光源接入构件6、光学系统3和目镜系统1,光源接入构件6用于连接冷光源,为内窥镜成像提供照明作用,光学系统3部分将内窥镜前端所成的像传递到目镜系统1。

其中,转接组件2包括转接座21以及胶合地安装在转接座21内的物镜连接座23和目镜连接座22,物镜连接座23外套在目镜连接座22前部,物镜连接座23外壁与转接座21胶合密封,目镜连接座22外壁与物镜连接座23内壁胶合密封。

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4,光学系统3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成像传导镜体31、内镜管32和外镜管34。其中成像传导镜体31包括位于前端的物镜组件和位于中、后部的棒状镜,外镜管33伸入物镜连接座23内,外镜管33外壁与物镜连接座23满焊密封,内镜管32和棒状镜后部伸入目镜连接座22内,内镜管32的外壁与目镜连接座22满焊连接;所述光源接入构件6与转接座21螺纹连接,并打胶密封。上述结构,将外镜管33、内镜管32分别与物镜连接座23和目镜连接座22焊接,光源接入构件6、转接座21、物镜连接座23和目镜连接座22构成密闭空间,供照明光路的传导,使光源的接入部分以及光学系统3的照明部分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为了进一步保证光学系统3的内镜管32轴向的密封性能,在成像传导镜体31与内镜管32之间设置有物镜镜管35,物镜镜管35与内镜管32同轴,物镜镜管35外壁与内镜管32胶合,物镜镜管35内壁与成像传导镜体31胶合,其他实施方式中,物镜镜管35与内镜管32和成像传导镜体31之间也可采用焊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其中物镜镜管35沿轴向布置为至少两段,相邻两段物镜镜管35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在该间隔区域33内填充有密封介质,该密封介质可为粘接剂,如胶水等。在相邻两段物镜镜管35之间留出更多的容纳粘接剂的间隔区域33,在加热冷却过程中补偿物镜镜管35与成像传导镜体31之间以及物镜镜管35与内镜管32之间粘接剂的流失,在粘接牢固程度上以及耐高温高压密闭可靠性上均有很大的提升;并且该环形间隔区域33内填充的粘接剂进一步保证了密封效果。其他实施例中,可在间隔区域33内设置密封圈或填充橡胶、硅胶等密封介质实现密封。

本例中优选地只设置两段物镜镜管35,且两段物镜镜管35设置在内镜管32前部,即间隔区域33靠近内镜管32前端,使整个光学系统在前端就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内镜管32中部和后部可不再设置间隔区域33。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多段物镜镜管35,形成多个填充有胶水的间隔区域33,进一步防止漏水。在其他实施例中物镜镜管35也可以只设置在内镜管32的中部或后部,或设置在整个内镜管32的长度方向上,或选择在前部、中部、后部中的任意两个部位设置物镜镜管35,避免液体或水汽从内窥镜前端进入到后端。

进一步,所述目镜系统1包括目镜座11、目镜罩12、目镜筒13、目镜14和目镜保护片15,目镜座11前部套在目镜连接座22后部,通过螺纹连接,并经第二密封圈53和打胶密封,形成镜体,目镜14设置在目镜筒13内,目镜筒13安装在目镜座11内,目镜罩12套在目镜座11外,目镜罩12前部与目镜座11打胶密封,所述目镜保护片15安装在目镜座11和目镜罩12后端内,目镜保护片15的外周与目镜座11和目镜罩12端部内壁胶合,且在目镜保护片15与目镜座11和目镜罩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4。目镜座11与目镜连接座22之间密封连接,目镜保护片15与目镜罩12和目镜座11密封连接,保证了镜体内腔的密封性能,防止水汽从两端连接处渗入。

本实施例,可目镜座11后端端面和目镜罩12后端对应开设有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圈14安装在密封槽内,密封住目镜座11后端与目镜罩12的结合处,以及目镜保护片15与目镜座11后端的结合处,形成双重密封。

通过密封、焊接、胶合等方式,从根本上隔断了水汽或水蒸气的来路,保证了镜体内部的干燥。无论从目镜端、物镜端还是转接座21部分,都对可能进入水汽的地方加以密封,密封效果佳。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目镜14光轴的调节,所述目镜筒13与目镜座1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镜体内设置有用于调节目镜筒13径向位置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可支撑于转接座21上或目镜座11上。调节机构为沿目镜筒13周向分布并间接或直接地抵在目镜筒13外壁的顶压调节件44,或间接或直接的沿目镜筒13周向设置顶压调节件44。所述顶压调节件44为多个,当为两个时只能调节一个方向上的径向运动,因此,为了实现整个周向上的径向调节,所述顶压调节件44至少为3个,优选为沿周向均布,以最少的顶压调节件44实现对目镜筒13全方位的径向调节。通过调节机构调整目镜筒13中心的位置,确保其与光学系统3的光轴同轴,保证成像清晰度。

本例中,优选地将调节机构设置在转接座21上;转接座21内安装有定位环41,定位环41位置相对于转接座21固定,目镜筒13一端固定在锁套42一端,锁套42另一端伸入定位环41的端部,锁套42另一端的外径小于定位环41端部的内径,锁套42与定位环41之间有径向间隙,顶压调节件44穿设在定位环41上,并抵在锁套42外壁。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将锁套42另一端的内径设计为大于定位环41端部的外径,将定位环41的端部伸入锁套42另一端,顶压调节件44穿设在锁套42上,并抵压定位环41外壁。本实施例仍然以图1为例,顶压调节件44优选为调节螺钉,定位环4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调节螺钉的螺纹孔47。由于定位环41是固定的,可通过调整调节螺钉从螺纹孔47伸出的长度,来顶压锁套42径向移动,实现对锁套42的径向位置的调节,锁套42与定位环41之间的径向间隙就是用来为锁套42的径向移动留有余量。当锁套42径向移动时,锁套42带动目镜筒13径向调节,实现目镜筒13光轴的有效调节,确保目镜14的光轴与光学系统3的光轴同轴,有效地调节偏心距。在本实施例中,顶压调节件44通过抵压锁套42实现对目镜筒13的间接抵压和调节;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采用锁套42,而是将目镜筒13一端延长并伸入定位环41的端部,目镜筒13与定位环41之间有径向间隙,顶压调节件44直接抵压目镜筒13外壁,通过调节顶压调节件44的伸出长度来实现对目镜筒13的径向调节,进而实现目镜筒13光轴的有效调节。

所述锁套42外壁沿周向开设有一圈定位槽43,定位槽43与顶压调节件44的位置对应,顶压调节件44顶在定位槽43内,并能限制锁套42的轴向移动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锁套42与目镜筒13之间的抱紧和松开,以适应目镜筒13在轴向的调节,所述锁套42沿轴向开设有缝隙49,锁套42一端套在目镜筒13上,并通过锁紧机构紧固。当松开锁紧机构时,目镜筒13与锁套42能在轴向相对移动,可实现目镜14与光学系统3的棒状镜在轴向距离的调节,确保成像的清晰度。由于锁套42通常由金属、塑料等制成,开设缝隙49使锁套42具有一定弹性,能够适应抱紧和松开。

其中,锁紧机构包括锁环45和锁紧螺钉46,锁环45外套在锁套42上,所述锁紧螺钉46穿过锁环45顶在锁套42外壁上,拧紧锁紧螺钉46可使锁套42将目镜筒13抱紧,拧松锁紧螺钉46,锁套42夹持目镜筒13较松,可手动调整目镜筒13相对于锁套42的轴向距离,实现目镜14轴向调节。

为了便于定位环41的安装,在目镜连接件22上安装有固定螺钉(未示出),定位环41前部开设有固定槽48,固定螺钉伸入固定槽48内将定位环41支撑并固定。定位环41内设置有调节套51,所述光学系统3的棒状镜后端安装在调节套51内,调节套51外套有弹簧52,调节套51前端具有凸起,弹簧52前后两端分别抵在凸起和定位环41上,弹簧52在轴向处于压缩状态,可以弥补光学系统在加工过程中引入的长度误差,通过调节弹簧52,保持对棒状镜的轴向支撑和压紧。同时,在高温高压灭菌,消毒液浸泡消毒过程中,该结构可以减小在镜片上的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镜体内部的吸潮效果,在目镜座11内壁设置有容纳槽54,容纳槽54内填充或放置有吸潮体58,容纳槽54位于目镜筒13外围,并与目镜筒13之间有较大的间距;目镜座11内壁还设置有遮挡结构55,遮挡结构55部分地挡住吸潮体58,使吸潮体58保持在容纳槽54内。所述遮挡结构55上形成吸潮开口,或遮挡结构55与容纳槽54之间形成吸潮开口,使吸潮体58暴露于目镜座11内,并与目镜座11内腔空气充分接触,以达到有效地吸收目镜座11内部的水汽或水蒸气。吸潮体58与目镜筒13外壁之间有较大空隙,水汽或水蒸气在该空隙内流动时,能够快速被吸潮体58吸纳。

其中,容纳槽54由设置在目镜座11内壁上的至少一圈凸环57围成,遮挡结构55挡在容纳槽54的开口侧。在一个实施例中,目镜座11内壁上设置一圈凸环57,遮挡结构55的一个侧壁与凸环57组合形成容纳槽54。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目镜座11内壁上设置两圈凸环57,形成一个容纳槽5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目镜座11内壁上可设置多圈凸环57,形成多个容纳槽54,可容纳更多的吸潮体58。

本例中,为了便于装配,遮挡结构55为衬套,该衬套一端外壁设有凸台56,凸台56与目镜座11内壁或其中一个凸环57胶合固定,也可以与目镜座11内壁和凸环57均固定,衬套另一端部分地挡住吸潮体58。本例中所述部分地挡住吸潮体58是指:在保证吸潮体58不会脱离容纳槽54的情况下,使吸潮体58尽可能多的暴露于目镜座11的内腔中,从而更好地吸附水汽或水蒸气。其中衬套的凸台56便于衬套安装时轴向的止位,通过改变衬套的长度可调节遮挡容纳槽54的宽度,为了保证吸潮效果,通常使衬套挡住容纳槽54宽度的一半以下。

具体地,实现遮挡结构55部分地挡住吸潮体58的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直接在遮挡结构55上形成吸潮开口,遮挡结构55可直接跨接在一个或多个凸环57上,遮挡结构55上形成的吸潮开口的尺寸应保证吸潮体58不会脱离容纳槽5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将遮挡结构55与其相对侧的凸环57之间留有吸潮缝隙,形成位于遮挡结构55与容纳槽54之间的吸潮开口。吸潮开口可为弧形缝、网孔或环缝,当吸潮开口为一圈环缝时,可以增大与目镜座11内腔空气的接触,减少死角,提高吸潮效果。吸潮开口的朝向可朝前、朝后或朝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纳槽54可通过部件支撑在目镜筒13外壁,容纳槽54也可以为直接开设在目镜座11内壁上的环槽;衬套可固定在目镜座11内壁,衬套为镂空结构或网状结构,直接遮挡在容纳槽54内侧,通过镂空或网状结构使吸潮体58暴露于目镜座11内腔。为了便于将吸潮体58保持在容纳槽54内,吸潮体58的形态可以为珠状或块状,本例中优选为吸潮珠。

采用吸潮体58吸潮方式,在结构上进行合理规划,通过一个遮挡结构55,一方面将吸潮体58挡住不掉落,另一方面留有开口缝隙,使吸潮体58表面尽可能多的暴露于目镜座11的空间中,从而更好地吸附水汽或水蒸气。

本发明从光学系统、目镜系统与转接组件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以及光学系统和目镜系统自身结构的合理密封,通过焊接、胶合等密封方式,从根本上隔断了水汽或水蒸气的来路,保证了镜体内部的干燥。无论从目镜端、物镜端还是转接座部分,都对可能进入水汽的地方加以密封,密封效果佳。通过镜体内设置的调节机构调整目镜中心的位置,确保其与光学系统棒状镜的光轴同轴,有效地调节偏心距,保证成像质量。通过轴向调节,保证了系统的清晰度。设置吸潮结构,使吸潮体表面尽可能多的暴露于目镜座的空间中,从而更好地吸附水汽或水蒸气。在不改变外部尺寸的情况下,内窥镜内部留出了足够大的空间,适当减少了死角,当水汽或水蒸气从目镜端进入时,吸潮效果更好。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