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癌症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530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中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癌症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发生率在晚期癌症中占70%,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癌症疼痛患者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止痛治疗,患者有可能长期忍受疼痛的煎熬,并极大影响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诸如活动、睡眠、以及心情等。目前常用"三阶梯药物止痛法"对癌痛进行治疗,即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按阶梯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物。此方法所用非甾体类和阿片类等药物,虽然疗效比较确切,但存在不良反应较多,成瘾性强,患者耐受性不高的缺陷,同时还产生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致使部分病人止痛效果欠佳,同时部分对药物不敏感病人止痛效果欠佳,对止痛疗效产生影响。中医认为癌性疼痛的主要多由于气滞、血瘀、热毒闭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导致不通则痛,主要病因病机是气滞血瘀、经脉闭阻,治疗上重在调理人体阴阳脏腑经络之气血,从而达到止痛之效。中医以扶正祛邪,调气和血为治则,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对癌性疼痛进行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可知,中药煎剂在治疗肿瘤患者癌痛的疗效并不明显,特别是患者剧烈疼痛时,其起效缓慢,其治疗周期较长,因此临床使用中药煎剂治疗癌痛受限。而中医理疗,主要以中医外治法为主,在不影响西药的止痛疗效的前提下,对药物的止痛效果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痛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癌性疼痛60余例取得较好疗效。避免口服药物引起的不适反应,充分突出了中医特色,增强不同体质对该综合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其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不同程度的癌性疼痛,均已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癌症痛中药组合物,主要由重量份的乳香300-100份、莪术300-100份、川芎300-100份和肿节风300-100份组成。优选的,本发明的治疗癌症痛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乳香200份、莪术200份、川芎200份、肿节风200份、冰片100份组成。上述本发明的治疗癌症痛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乳香200g、莪术200g、川芎200g、肿节风200g、冰片100g组成。上述本发明的治疗癌症痛中药组合物,其制剂形式为酊剂,由重量份的乳香300-100份、莪术300-100份、川芎300-100份和肿节风300-100份的乙醇浸取物和冰片200-100份组成,所述乙醇为50%-95%的乙醇,优选为75%的乙醇。在一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癌症痛中药组合物,由重量份的乳香200g、莪术200g、川芎200g和肿节风200g的50%-95%的乙醇(优选75%乙醇)浸取物和冰片2-1份组成,所述组合物为酊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痛中药组合物的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为酊剂,其方法包括将中药乳香、莪术、川芎、肿节风、冰片各粉碎成粗粉,乳香、莪术、川芎和肿节风用50%-95%乙醇,优选75%乙醇,用量为中药(乳香、莪术、川芎和肿节风)重量的6-10倍量,优选8倍量,冷浸10-35天,优选15天,或渗滤24-48小时、优选48小时,或加热回流两次,每次0.5-2小时,过滤后加冰片即得。上述本发明的方法,优选的所述中药乳香、莪术、川芎、肿节风各、为200g,冰片100g。本发明的治疗癌症痛中药组合物,由乳香200份、莪术200份、川芎200份、肿节风200份、冰片100份组成,其中,乳香为君药,味辛苦,性温,行气活血、止痛生肌,是伤科和外科的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莪术、川芎共为臣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川芎活血祛瘀,加强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功;肿节风为佐药,通络止痛,活血散结;冰片为使药,加入冰片气味芳香,起到透皮吸收促进剂之用,使药物直达病所,全方共奏行气破血,散瘀止痛之功。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也称为止痛酊,制备止痛酊的方法,将中药乳香、莪术、川芎、肿节风各200g、为冰片各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用量以没过中药为度)冷浸12天,过滤后加冰片100g,分装为100ml每瓶,密封保存。止痛酊该为外敷使用:取药汁外用涂擦疼痛部位,每天涂擦2次。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外擦用于癌性疼痛的治疗,避免了其他口服药物引起的不适反应,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增强不同体质对止痛酊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其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经临床试验证实,对于不同程度的癌性疼痛,均已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进一步理解和说明本发明的实质,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组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工艺要点:乙醇浓度可以为50%-95%范围,优选75%;乙醇6-10倍量;提取方法:1.加热回流2-3次,每次0.5-2小时,优选加热回流2次,每次1小时,乙醇6-10倍量,优选8倍量;2.8倍量75%乙醇冷浸,10-35天,浸泡期间每天搅拌1-2次,以15天为宜,静置,取上清液,过滤,灌装;3.渗滤法:药材粉碎为粗粉,加50%-95%的乙醇,6-10倍量,冷浸24-48小时后,缓缓渗漉,速度1-5mL/min/kg,收集渗漉液,静置,滤过,灌装,即得。优选75%乙醇,10倍量,冷浸48h,渗滤速度3mL/min/kg。注:本文中所述倍量是乳香、莪术、川芎、肿节中药材的总重量的倍量。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酊剂)处方:由乳香200g、莪术200g、川芎200g、肿节风200g、冰片100g组成。酊剂的制备工艺:将中药乳香、莪术、川芎、肿节风各200g、冰片100g各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乙醇用量为中药重量8倍量,冷浸15天,过滤后,滤液加冰片100g,混合均匀后分装为100ml每瓶,密封保存。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酊剂)处方:由乳香200份、莪术200份、川芎200份、肿节风200份、冰片100份组成。酊剂的制备工艺:将中药乳香、莪术、川芎、肿节风、冰片各粉碎成粗粉,将粉碎的乳香、莪术、川芎、肿节风用75%乙醇,乙醇用量为中药重量的6倍量,冷浸15天,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冰片100份,混合均匀后分装为100ml每瓶,密封保存。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酊剂)处方:由乳香300份、莪术300份、川芎300份、肿节风100份、冰片200份组成。酊剂的制备工艺:将中药乳香、莪术、川芎、肿节风、冰片各粉碎成粗粉,在粉碎的乳香、莪术、川芎、肿节风中加入75%乙醇,乙醇用量中药10倍量,加热回流2-3次,每次0.5-2小时,优选加热回流2次,每次1小时,冷却后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冰片100份,混合均匀后分装为100ml每瓶,密封保存。实施例4中药组合物(酊剂)处方:由乳香100份、莪术100份、川芎100份、肿节风300份、冰片100份组成。酊剂的制备工艺:将中药乳香、莪术、川芎、肿节风、冰片各粉碎成粗粉,将粉碎的中药乳香、莪术、川芎、肿节风用75%乙醇,乙醇用量为中药10倍量,冷浸48h,渗滤,渗滤速度3mL/min/kg,收集渗漉液,静置,滤过,向滤液中加冰片100份,混合均匀后分装为100ml每瓶,密封保存。临床病例:将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予以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mgq12h,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以下称为止痛酊)外敷疼痛部位,每天涂擦2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n)两组治疗期间VRS(疼痛程度分级法)评分比较,两组治疗第7天比较,经成组t检验,t=2.421,P=0.017<0.05,有统计学差异,由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见表2),故表明治疗组控制疼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两组VRS评分比较(分,)见表2。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7天对比组别治疗第1天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t治疗组5.67±0.313.27±0.211.45±0.57*#3.699对照组5.77±0.223.57±0.272.45±0.58△1.546典型病案1患者范xx,男,因“前列腺癌术后1年余,全身乏力1天”于2016年8月9日就诊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排尿困难,点滴而下,于2015年6月在大坪医院就诊,行彩超及CT检查提示:前列腺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行手术治疗,病理活检示:前列腺癌。出院后患者出现全身骨骼疼痛不适,呈针刺样疼痛,以右侧为甚,右侧肘关节麻木,寒冷及行走后疼痛加重,不能自行缓解。行右手臂DR示:右肱骨头、肱骨颈、肩胛骨、关节盂及喙突、右侧多根肋骨骨质改变,胸廓多发骨骼密度增高,考虑骨转移,结合患者病史,考虑成骨性转移可能性大,予以口服盐酸吗啡缓释片10mgq12h止痛治疗。现在症见:精神较差,全身乏力不适,右侧肘关节及双膝关节以下部位疼痛麻木,双下肢轻度水肿,食欲及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查体:KPS评分80.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部查体均无异常。右侧肘关节、双膝关节以下部位压痛明显,右侧肘关节活动受限,双下肢轻度水肿。舌质暗红,苔黄,脉细涩。诊断:中医诊断:淋证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前列腺术后伴骨转移治疗:1、中医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2、疼痛部位予以适量止痛酊擦剂,一日三次。3日后患者水肿、疼痛逐渐缓解,已停服盐酸吗啡缓释片,5日后双下肢水肿完全消退,患者继续予以止痛酊擦剂治疗,10日右侧肘关节活动自如,双膝关节以下部位疼痛消失,仍有轻微麻木感,精神明显好转。典型病案2患者邓xx,男,53岁,因“右下肢疼痛4月,加重伴跛行10天”就诊。患者因2016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以髋关节疼痛为主,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同年6月初,患者自觉症状加重,伴右下肢麻木,不能站立,不能上抬,仅能平移。于重庆市医院行腰椎MRI示:1、右侧髂骨、髋臼改变,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骨转移,累计右侧臀小肌;2、右侧股骨头及左侧耻骨联合结节影,骨岛转移行肺部X片示:双侧上肺占位,原因待定。考虑为肺部恶性肿瘤,骨恶性肿瘤,给予奥施康定30mgq12h止痛,但疼痛控制不佳,同时予以唑来磷酸抗骨转移治疗。患者为求中西医综合治疗,就诊于我科。刻下症见:一般情况差,精神差,右下肢疼痛、麻木,行走困难,双拐跛行,全身乏力,饮食、睡眠欠佳,大便干结,小便正常。查体:KPS评分60.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部查体均无异常。右侧髋关节压痛明显,不能站立,不能上抬,仅能平移。舌质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瘀曲,脉细涩。诊断:中医诊断:肺积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1、肺恶性肿瘤;2、骨继发恶性肿瘤(临床诊断)治疗:1、中医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2、疼痛部位予以适量止痛酊擦剂,一日三次。1周后患者右侧髋关节压痛较入院时减轻,患者继续予以止痛酊擦剂治疗,目前口服奥施康定20mgq12h疼痛即可控制,全身乏力及精神状态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典型病案3患者龚xx,女,59岁,因“双侧卵巢癌术后4月,末次化疗后半月”于2016年8月18日就诊。2016年3月因腹在五洲医院进行彩超显示:子宫右侧及子宫左上方实行为主混合型包块,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大,立即于重医附一院进行相关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双侧卵巢>低分化癌,符合浆液性癌。<右侧>输卵管浆膜面见癌组织。<大网膜、膀胱腹膜反折、回肠、阑尾>浆膜面见癌累及。<右侧>淋巴结见癌转移(2/3)。<左侧>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6)。免疫组化结果:ER弱(+),PR部分(+),CA125(+),WT-1(+),P53(-),P16(+),ki6730%,CEA(-),Vim(-)。术后分别于2016年4月12日、5月5日、5月26日给予TPA(紫杉醇240mg静脉化疗+顺铂170mg腹腔化疗),2016年6月18日、7月10日、8月4日给予TP方案(紫杉醇240mg+奈达铂140mg)化疗。患者术后化疗后出现全身乏力,伤口处时有牵扯样疼痛,按摩后可稍缓解。现在症见:精神欠佳,全身乏力,手术伤口处牵扯样疼痛,时轻时重,饮食欠佳,恶心欲吐,失眠多梦,大小便正常。查体:KPS评分70,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部查体无异常。腹部可见一长约15cm手术疤痕,愈合良好,无红肿渗出。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腹部伤口处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四肢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稍暗,苔薄白,脉细涩。诊断:中医诊断:癥瘕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双侧卵巢低分化浆液性癌IIIC期术后化疗后治疗:1、中医治以益气活血,健脾合胃,口服八珍汤合六君子汤加减;2、疼痛部位予以适量止痛酊擦剂,一日三次。3天后患者伤口处牵扯样疼痛逐渐缓解,一周后疼痛明显减轻,饮食增加,精神状态良好。典型病案4患者熊xx,男,66岁,因“食管癌术后3年,喘累气促1天”于2014年11月就诊入院。患者于2012年8月出现进食梗阻,吞咽困难,在重医附二院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立即于重医附一院行手术治疗,术中病理提示:食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食管壁外膜。术后行一疗程化疗,因不能耐受停止。2014年10月患者肩背部疼痛加剧,逐渐出现前胸壁疼痛,咳嗽时疼痛加重,于2014年11月19日就诊于我院住院治疗,入院后行胸部CT示:1、食管癌术后改变,吻合口下方胃壁增厚,提示病灶复发可能,C7、T8、T9及胸骨下部、右侧第8肋骨、左侧第9肋骨质破坏改变,提示转移可能。考虑患者出现胸骨疼痛与肿瘤骨转移有关,于我院伽马刀中心行伽马刀治疗,并行唑来膦酸抗骨转移治疗。现在症见:精神较差,全身酸软乏力,面色苍白,前胸部、右侧胸部及颈部、腰部疼痛,不思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查体:KPS评分50,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左侧胸部近腋中线处,可见一长约10cm手术疤痕,预后良好,左侧第4-5肋间靠正中线可见直径约4X5cm包块,突出皮面,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心肺、腹部查体均无异常。胸骨部、右侧第8肋骨、左侧第9肋骨及颈部下段、腰部压痛明显。舌质淡紫,苔薄白,舌下络脉瘀曲,脉沉细弱。诊断:中医诊断:噎膈气血两虚证西医诊断:食管高分化鳞癌(IV期)伴颈椎、腰椎、胸骨转移伽马刀放疗后;治疗:1、中医治以益气补血,健脾开胃,通络止痛,口服八珍汤加减;2、疼痛部位予以适量止痛酊擦剂,一日三次。10日后患者全身多处疼痛较入院时明显缓解,患者继续予以止痛酊擦剂治疗,疼痛控制良好,纳食增加,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典型病案5患者徐xx,男,72岁,因“左侧胸背部游走性疼痛2月”于2016年8月20日就诊入院。患者于2016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患者未予重视,后因疼痛症状加重,于2016年7月于重庆市急救中心,行胸片提示:左上肺占位,再行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尖后段占位病变,约31*25cm,考虑肺癌,伴双肺转移,双侧多根肋骨,多个椎体转移,右胸病理性骨折可能。2016年7月6日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提示:肺腺癌。患者拒绝行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患者为求中西医综合治疗,故于我科就诊。刻下症见:精神较差,消瘦,左侧胸背部游走性疼痛,食欲、睡眠欠佳,大便干结,小便量少,起病一来体重下降约10kg。查体:KPS评分70。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部查体均无异常。左侧中背部压痛明显。四肢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关节无红肿,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中医诊断:肺积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左肺腺癌IV期伴肺内、骨转移治疗:1、中医治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健运脾胃,方选血府逐瘀汤合四君子汤加减;2、疼痛部位予以适量止痛酊擦剂,一日三次。3天后患者左胸背部疼痛较入院时逐渐缓解,继续予以止痛酊擦剂治疗,一周后左胸部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精神较前好转。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