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5793发布日期:2018-06-15 21:27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

(二)

背景技术:

过敏性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近十余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中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者。

过敏性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现有技术中多以西药治疗为主,西药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长期使用对患者产生耐药性以及多种副作用,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一种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制成:

荆芥3-9克、白芷3-11克、薄荷5-9克、蝉蜕3-9克、甘草3-7克、灯芯草3-9克,金丝草3-7克,鹰不泊3-9克,萹蓄6-9克,地肤子3-11克,白苏子3-12克,牵牛子3-9克,火麻仁5-13克,千金子0.5-3克,益母草3-9克,丝瓜络5-11克,白花丹5-13克,儿茶3-11克,马蔺子3-9克,血竭3-11克,茜草5-11克,槐花3-9克。

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荆芥3克、白芷3克、薄荷5克、蝉蜕3克、甘草3克、灯芯草3-克,金丝草3克,鹰不泊3克,萹蓄6克,地肤子3克,白苏子3克,牵牛子3克,火麻仁5克,千金子0.5克,益母草3克,丝瓜络5克,白花丹5克,儿茶3克1,马蔺子3克,血竭3克,茜草5克,槐花3克。

本发明所述中药为散剂、丸剂或煎剂,将各种原料清洗干净后,打粉混合,制成散剂、丸剂,或使用常规方法水煎制成汤剂,定量服用。

其中各原料的药用性能为:

荆芥: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肝经。发表散风、透疹。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用治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具有抑菌、解热、解痉、促进汗腺分泌、消炎和止血作用。具有解热和降温作用;镇静、镇痛;具有明显抗炎作用;止血作用明显;小剂量使心脏心率减慢和心肌收缩力代偿性增强,大剂量能明显抑制心脏收缩直至停搏,停药后可恢复;具有抑制十二指肠平滑肌、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祛痰和平喘作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及抗微生物作用;对磷酸二酯酶和腺苷酸环化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弱的抑制癌细胞作用。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柠檬烯。另含异薄荷酮、薄荷酮、胡薄荷酮、荆芥苷等成分。

白芷:性温,味辛。归胃经、大肠经、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用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尤其对头痛等有良好的效果,并有解毒、消炎作用。近来发现,对心脏冠脉有扩张作用,可考虑用治冠心病。水煎剂还对多种细菌如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有抗辐射作用。另外还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缩短凝血时间、扩张冠状血管、降血压;光敏作用;具有抗微生物等作用。

薄荷:性凉,味辛。归肺经、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用治感冒风热、头痛、目赤、咽喉红肿疼痛、皮肤瘙痒、麻疹透发不畅等。具有发汗、解热、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兴奋中枢神经、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具消炎及解痉等作用;还能刺激神经末梢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向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对革兰氏阻性、革兰氏阴性球菌、杆菌及多种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保肝利胆作用、抗早孕及子宫的作用;对心血管,可麻痹心脏,扩张血管;对呼吸系统,具有祛痰作用及良好的止咳作用;促进透皮吸收,可用于抗微生物。薄荷中主要含挥发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本品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0.80%(毫升/克)。另含左旋薄荷醇、异薄荷酮、胡薄荷酮、乙酸薄荷酯、异瑞福灵、薄荷异黄醐苷、迷迭香酸等成分。

蝉蜕:性寒,味甘。归肺经、肝经。散风除热、利咽透疹、解痉、退翳。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用治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主含角蛋白、24种氨基酸和大量的甲壳质、壳聚糖。本品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等作用;尚有一定的抗癌、免疫抑制及抗过敏作用。实验表明,本品对机体免疫功能和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水提液在体外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显示出高度抗肿瘤活性。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痈疽疮毒、腹中挛急作痛、缓和药物烈性、解药毒。清热应生用,补中宜炙用。实证中满腹胀者忌服。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抗炎、抗溃疡、抗过敏反应,抗癌,抗菌,抗病毒,促进胰液分泌,对离体肠有抑制,调节免疫功能,镇咳祛痰,抗突变,解毒,抗氧化,保护耳前庭功能、利尿,保肝、防止动脉硬化,抗脑缺血,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本品主要含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甜素、子丁香烯氧化物、甘草萜醇、18a-羟基甘草次酸、异甘草次酸、甘草香豆精、刺芒柄花素、新甘草查耳酮D、光果甘草苷元、异甘草黄酮醇、三萜皂苷、香豆素等成分。

灯芯草:性微寒,味甘、淡。归心经、肺经、小肠经。清心火、利小便。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用治热淋、石淋、血淋、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肾炎水肿、心烦不眠、小儿夜啼等。具有利尿、止血、抗氧化和抗微生物的作用。其水提液在试管内,浓度500毫克/毫升以下时,对人癌细胞株(JIC-26)有抑制作用,对正常人胚细胞(HEI)以同样药物浓度,也有抑制作用,故推断灯心草对癌细胞的抑制无选择性。

金丝草:性凉,味甘。归经无。清热、解暑、利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用治感冒高热、中暑、尿路感染、肾炎水肿、黄疸型肝炎、糖尿病、小儿久热不退等。

鹰不泊:性微温,味苦、辛。归肺经、胃经。祛风消肿、行气止痛,利湿退黄。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用治风湿骨痛、胃气痛、跌打瘀痛、湿性水肿。根皮含筋榄碱、二氢筋榄碱、白屈菜红碱、两面针碱、木兰碱、坎狄辛、藤泊它任碱、橙皮苷、地澳明、鹰不泊内酯醇。

萹蓄:性微寒,味苦。归膀胱经。利尿通淋、杀虫、止痒。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治疗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外用适量,煎洗患处。具有利尿、降压、抗菌作用,有轻度收敛作用。能加速血液凝固,增强子宫张力。对人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对大鼠和犬有利胆作用等。煎剂对大白鼠的,尿量及钠、钾排出量均增加,其灰分亦有同样效果;水及醇提物能加速血液凝固,使子宫张力增高,可用作流产及分娩后子宫出血的止血剂;水及醇提物静脉注射对猫、兔、狗有降压作用;1∶10的浸出液,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此外,本品能增强呼吸运动的幅度及肺换气量,有轻度收缩作用,可作创伤用药。毒性:萹蓄作为牧草是有毒的,可使马、羊产生皮炎及胃肠紊乱,鸽对此植物的毒性作用最敏感。猫、兔口服浸剂(10%~20%)或煎剂(1∶40)的最小致死量为20毫克/千克,静脉注射水提取物(1∶50)为2毫克/千克。

地肤子:性寒,味甘、苦。归肾经、膀胱经,清利湿热、止痒。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用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小便不利。煎汤内服,干品用量9~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地肤子1∶3水浸剂试管内对许兰氏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0%煎剂还对伤寒杆菌有较弱抑制作用;水提液有抗炎、利尿、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水煎剂有抗炎、利尿、免疫抑制作用。

白苏子:性温,味辛。归肺经、大肠经。下气消痰、润肠通便。属泻下药分类下的润下药。用治咳逆、痰喘、肠燥便秘。种子含脂肪油,主要是甘油三亚油酸酯和甘油三棕榈酸酯,挥发油主要是左旋紫苏醛、白苏烯酮、松茸醇和左旋芳樟醇。

牵牛子:性寒,味苦。归肺经、肾经、大肠经。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润下药。用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具有泻下、利尿、兴奋平滑肌、驱虫等作用。含牵牛树脂苷(又称牵牛子素),是牵牛子泻下的有效成分。另含牵牛子苷、巴豆酸、裸麦角碱、赤霉素、亚油酸、牵牛子酸C、咖啡酸等成分。孕妇禁服,体质虚弱者慎服。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剧烈腹痛腹泻,心率加快,心音低钝,语言障碍,突然发热,血尿,腰部不适,甚至高热昏迷,四肢冰冷,口唇发绀,全身皮肤青紫,呼吸急促短浅等中毒反应。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火麻仁:性平,味甘。归脾经、胃经、大肠经。润燥通便、补虚。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攻下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肺气肿、胆石症、胆道蛔虫、高血压、口歪斜等症。特别用于老人、妇女产后血虚津亏、大便秘结。用量9~15克。降血压;降低胆固醇。内服后在肠道内分解产生脂肪酸,能刺激肠黏膜,使分泌增加,蠕动加快,减少大肠的水分吸收而致泻。不良反应:火麻仁含蕈毒素,胆碱,脂肪等,食入量超过50克,1~2小时内即可致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痉挛、昏迷、瞳孔放大等。

千金子:性温,味辛。归肝经、肾经、大肠经。逐水消肿、破血消癥。属泻下药下分类的峻下逐水药。治疗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经闭;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治顽癣、疣赘。含脂肪油约48%,其中含油酸等的甘油酯及多种二萜醇酯等。此外,含有游离的二萜醇、甾类、香豆精类、黄酮类、千金子固醇、巨大戟二萜醇、a-檀香萜醇、千金子固醇、β-谷固醇、七叶树内酯、马栗树皮苷、瑞香素等成分。体弱便溏者及孕妇忌服。

益母草: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心经、膀胱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用治妇女血瘀的痛经、闭经、经行不畅、产后瘀阻腹痛;水肿、小便不利等。具有兴奋子宫、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及降低血压等作用,还有利尿及抑制皮肤真菌等作用。具有收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能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肌冠脉流量及减慢心率;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小剂量兴奋呼吸中枢,大剂量抑制;小剂量能使离体肠管紧张性弛缓,振幅扩大,大剂量则振幅变小,而频率增加;治疗缺血型初发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显著效果,可见尿量显著增加。对神经肌肉标本呈箭毒样作用。在试管内具有一定的抑制皮肤真菌作用。

丝瓜络:性平,味甘。归肺经、胃经、肝经。活血、通络、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用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瘀滞、脉络不通的胸胁疼痛、腹痛、腰痛、睾丸疼痛、妇人经痛、乳汁不通等;肺热咳嗽、痔瘘、崩漏等。镇痛;抗炎;镇静。煎剂、鲜汁及甲醇提取物都有止咳作用;甲醇提取物有明显增加呼吸道排泌酚红的作用;煎剂与酒精浸剂对肺炎球菌及呼吸道常见细菌有抑制作用。

白花丹:性温,味辛、苦、涩。有毒。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主治风湿痹痛,心胃气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跌打扭伤,痈肿瘰疬,疥癣瘙痒,毒蛇咬伤。有抗生育作用。对离体小肠及子宫,小量兴奋,中量先兴奋后麻痹,大量则一开始即呈麻痹作用,尤其妊娠子宫;有抗微生物作用。对家兔的呼吸、血压有经度抑制,对离体蛙心有直接麻痹作用,心跳停于扩张期。有抗凝血活性。小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儿茶:性微寒,味苦、涩。归肺经、心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收敛止血药。用治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有保肝利胆、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抗病原微生物、降低血糖、抑制胃肠道运动、抗腹泻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组织耗氧量,尤其是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儿茶有一定镇痛、抗放射、升高白细胞和抗肿瘤作用,并因能抑制瘤细胞与纤微蛋白粘连而阻止瘤细胞扩散。药理实验表明,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且能促进盲肠的逆蠕动,而有止泻作用。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马蔺子:性平,味甘。归肝经、胃经、脾经、肺经。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血。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治疗黄疸型肝炎、痢疾、吐血、衄血、血崩、白带、咽炎、痈肿、疝痛。外用适量捣敷。治疗骨结核:马蔺子置铁锅内炒干研粉,内服,每日3次,每次5~7克,小儿酌减。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并有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有抗辐射作用,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具有抗生育、抗着床等作用。马蔺子甲素腹腔注射或灌服,对小鼠官颈癌、淋巴肉瘤、腹水型肝癌等有显著抗癌作用;马蔺子甲素和马蔺子乙素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抗癌作用与放射增敏作用均无骨髓抑制副作用;马蔺子甲素与阿霉素和三尖杉酯碱合用可阻断白血病瘤株耐药性;马蔺子甲素腹腔给药或灌服给药,对正常小鼠或荷瘤小鼠迟发超敏反应均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亦有非特异性免疫吞噬功能作用。毒性:马蔺子甲素小鼠腹腔LDso为(25.4±1.9)克/千克。

血竭:性平,味甘、咸。归心经、肝经。祛瘀定痛、止血生肌。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化瘀止血药。用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临床用治妇女月经过多、痛经、咳血、便血。有抗炎、抑菌、抗血栓作用,对环核苷酸有影响,影响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等。含红色树脂90%以上,为血竭树脂鞣醇与苯甲酸及苯甲酰乙酸的化合物。经成分初步分析,含有血竭红素、血竭素、去甲基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素、松脂酸、异松脂酸、松香酸、血竭黄烷A、去氢松香酸、异海松酸、海松酸、血竭二氧杂庚醚等成分。

茜草:性寒,味苦。归肝经。凉血、止血、祛瘀、通经。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治疗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阏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具有缩短出血时间、抗血小板聚集、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具有镇咳祛痰、抗菌、抗癌作用,能防止实验性肾和膀胱结石的形成,尤其对碳酸钙结石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对实验性心肌梗死有治疗作用;对抗乙酸胆碱所致的离体肠痉挛,有解痉作用。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具有扩张血管、抑制皮肤结缔组织通透性的作用。小鼠口服根煎剂有明显止咳和祛痰作用,但加酒精沉淀后,滤液即无效;根煎剂能对抗离体兔回肠的收缩作用;根水提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口服亦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根温浸液能扩张蛙足蹼膜血管,并稍能缩短家兔的血液凝固时间;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品主要含紫茜素、茜草色素、齐墩果酸乙酸酯、齐墩果醛乙酸酯、茜草萜三醇、羟基茜草素、茜草素、异茜草素、二氢大叶茜草素、1-羟基-2-羧基-3-甲氧基葸醌、2’-甲氧基大叶茜草素、大叶茜草素等成分。

槐花: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用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抗菌,凝血,止血。药理研究表明,所含芸香苷及其苷元槲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的正常张力,降低其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弹性。槲皮素可以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循环,增强心的收缩力和输出量;并减少心率。有抗炎、解痉和抗溃疡作用,以及对细菌、病毒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含芸香苷(芦丁)10%~28%。以花蕾中含量最高,开放后含量减少。另含三萜皂苷、葡萄糖、葡萄糖醛酸、鼠李糖、异鼠李糖-3-芸香糖苷、山柰酚-3-芸香糖苷、槲皮素、赤豆皂苷、槐花皂苷、槐花二醇等成分。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荆芥9克、白芷11克、薄荷9克、蝉蜕9克、甘草7克、灯芯草9克,金丝草7克,鹰不泊9克,萹蓄9克,地肤子11克,白苏子12克,牵牛子9克,火麻仁13克,千金子3克,益母草9克,丝瓜络11克,白花丹13克,儿茶1克,马蔺子9克,血竭11克,茜草11克,槐花9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散剂、丸剂,或使用常规方法水煎制成汤剂。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散剂、丸剂每次2~5g,煎剂每次200毫升,饭后服用。

实施例2:

取荆芥3克、白芷3克、薄荷5克、蝉蜕3克、甘草3克、灯芯草3-克,金丝草3克,鹰不泊3克,萹蓄6克,地肤子3克,白苏子3克,牵牛子3克,火麻仁5克,千金子0.5克,益母草3克,丝瓜络5克,白花丹5克,儿茶3克1,马蔺子3克,血竭3克,茜草5克,槐花3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散剂、丸剂,或使用常规方法水煎制成汤剂。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散剂、丸剂每次2~5g,煎剂每次200毫升,饭后服用。

实施例3:

取荆芥6克、白芷9克、薄荷7克、蝉蜕7克、甘草5克、灯芯草7克,金丝草5克,鹰不泊7克,萹蓄7克,地肤子9克,白苏子9克,牵牛子7克,火麻仁7克,千金子1.5克,益母草7克,丝瓜络9克,白花丹11克,儿茶7克,马蔺子7克,血竭9克,茜草9克,槐花7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散剂、丸剂,或使用常规方法水煎制成汤剂。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散剂、丸剂每次2~5g,煎剂每次200毫升,饭后服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