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仰卧抬腿式自助牵引力多功能腰椎病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143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仰卧抬腿式自助牵引力多功能腰椎病治疗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仰卧抬腿式自助牵引力多功能腰椎病治疗床,以中医整脊方法对腰椎病进行治疗和保健。



背景技术:

目前对腰椎病的非手术治疗中,需要用到牵引设备,以对腰椎的病变进行复位和矫正。然而在利用现有的牵引设备牵引时,患者处于仰卧状态,这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因为在仰卧状态下,不是脊柱生理弯曲所需体位的合理状态,这也与中医治疗腰腿疼病推拿按摩的治疗体位相悖。

当前,公知的腰椎牵引设备都是患者仰卧平躺于牵引床上,由约束绑带分别绑在患者的胸部和髋部,通过前后床板的反向移动拉动绑带,或是手动拉动绑带以期达到对脊柱的牵引拉伸,且只有单一牵引或带有捶打和旋转功能。这种牵引方法实际上是错误无效的。从临床统计的治疗效果来看,目前现有的牵引治疗设备对腰椎病治疗基本无效,主要原因是这些牵引床无法有效的使脊柱周围的韧带、肌肉和关节得到符合生理状态的有效的拉伸和放松复位。这些牵引治疗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牵引多使或只使皮肤软组织移动,椎体间隙并未被明显拉伸,牵引不到位,牵引效果不确切;2.由于绑带位置不正确可造成绑带滑动,患者感到不舒服,牵引无力,牵引效果无法保证;3.仰卧位牵引不符合脊柱生理弯曲的生理状态,未能正确理解中医整脊的奥妙所在,强行牵引有害无益;4.无法进行腰骶部的整复;5.无整脊功能,或只有脊柱轴向转动、敲打等与治疗腰椎病无效的操作;6.从根本上说,现有牵引治疗设备因设计缺陷无助脊柱恢复正常曲度,设计思路有悖于中医整脊原理,所以无法实施著名中西医整脊师整脊的正确手法,因此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仰卧抬腿式自助牵引力多功能腰椎病治疗床,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牵引设备所存在的明显不足和错误,能以中医经典治疗腰椎病手法对腰椎病进行治疗与保健。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仰卧抬腿式自助牵引力多功能腰椎病治疗床,包括床架和床板,所述的床板活动式安装在床架上,床板可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沿床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在床板的头端开设有条形的面颊槽,面颊槽两侧的床板上分布有多对插孔,插孔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助力桩;所述的床架的尾端安装有用于固定患者足部的脚踝固定器,脚踝固定器活动式安装在一个用于驱动脚踝固定器上下往复运动的震动架上,且脚踝固定器可相对于震动架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的震动架包括固定在床架上的往复震动器,往复震动器的输出端上安装有驱动杆,驱动杆上固定有架体;所述的架体上安装有可在垂直于床板方向上运动的螺母块,螺母块与所述的脚踝固定器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架体包括间隔设置的上支板和下支板,上支板和下支板通过一对光轴连接;在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设置有螺杆,螺杆的一端活动式安装在下支板上,在架体上部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穿过上支板与所述的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螺母块上开设有螺纹孔,螺母块通过螺纹孔装配在螺杆上,螺母块的两端各自通过联动杆与套装在所述光轴上的滑块连接;所述的脚踝固定器与滑块活动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脚踝固定器包括固定靴,固定靴包括鞋底、鞋头盖、鞋帮和鞋面,其中,鞋帮和鞋面自中部对称分隔成为固定部和活动部,活动部可相对于固定部转动,且活动部能与固定部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部上设置有弧片,弧片上分布有限位齿;所述的活动部上设置有限位扣,固定部与活动部相对固定时,将弧片穿过限位扣,弧片通过弹力使限位齿卡在限位扣上,以进行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脚踝固定器上设置有转套,所述的滑块上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端部通过轴承与转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床架上设置有脚踏牵引机构,脚踏牵引机构通过一个踏板驱动,脚踏牵引机构通过牵引带连接所述的脚踝固定器的上端,在牵引带的牵引下,使脚踝固定器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的脚踏牵引机构包括一个驱动架,驱动架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床架上,驱动架的另一端与床架之间衬有弹簧片;所述的牵引带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设置于脚踝固定器上的挂环上,牵引带的另一端与驱动架连接;所述的踏板通过一个L形的连杆连接在驱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架上方的床架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套,所述的牵引带穿过限位套。

进一步地,所述的床架包括一对床脚,床脚之间通过加固梁连接;所述的床脚上均垂直设置有Y形的立柱,所述的一对立柱之间设置有一对支撑板,在这一对支撑板上均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的床板装配在第一滑槽上;在支撑板之间通过固定梁安装所述的液压装置,液压装置的输出端通过固定板与床板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面颊槽中沿床板的轴向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由上部滑槽和下部滑槽组成,其中,下部滑槽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带,支撑带的两端通过滑轮装配在下部滑槽中;上部滑槽中装配有一个活动板,活动板可在上部滑槽中滑动从而改变面颊槽的大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发明从理论和实践上在恢复脊柱自然生理弯曲的前提下,充分正确地实现了中医手法整脊中经典有效的方法,从本质上改变了现有牵引床的设计思路,解决了公知牵引设备治疗效果欠佳或根本无效的问题;

2.本发明能对腰椎进行正确有效的牵引,进行整脊调曲复位,还能通过助力桩实现在患者可承受的范围内自行加大牵引力,使牵引过程力度由患者自行控制,避免出现牵引力度不够使治疗效果欠佳,或牵引力度过大而造成额外的损伤,从而获得更好的牵引效果;

3.本发明能通过抬高下肢进行下肢抖甩,采用下肢旋髋的中医经典治疗腰椎病手法操作对脊柱进行整复,这是现有的牵引设备无法实现的功能;

4.本发明为腰椎病治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的设备,克服了现有的牵引设备治疗效果差、甚至可能带来继发性损伤的缺陷,并且整个治疗床结构设计合理,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型的患者,适宜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床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震动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脚踝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脚踝固定器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簧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床板,2—立柱,3—床脚,4—滚轮,5—支撑板,6—第一滑槽,7—震动架,8—脚踝固定器,9—往复震动器,10—驱动杆,11—限位板,12—限位套,13—牵引带,14—控制器,15—连杆,16—踏板,17—驱动架,18—弹簧片,19—转轴,20—加固梁,21—面颊槽,22—支撑带,23—第二滑槽,24—助力桩,25—活动板,26—插孔,27—固定板,28—液压装置,29—固定梁,71—调节杆,72—上支板,73—光轴,74—下支板,75—联动杆,76—螺纹孔,77—螺母块,78—螺杆,79—滑块,710—固定杆,81—挂环,82—转套,83—鞋底,84—固定部,85—活动部,86—限位扣,87—限位齿,88—透气孔,89—鞋头盖,810—弧片。

具体实施方式

纵览祖国医学(中医)对腰椎病的整脊等治疗手段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在治疗腰椎病时,患者都是俯卧于床上的,医师所进行的推拿、按摩、牵引等等都是在患者的后背部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更为神奇的是,一些有特别技艺的医师通过在患者腰骶部进行一次推拿后,患者的腰腿痛可立刻消失。结合现代医学对脊柱和脊柱病的解剖、生理病理学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结构性疾病,病因多为扭伤、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炎性反应、正常脊柱腰椎曲度消失变化、后关节的失稳或半脱位、骶髂关节脱位等腰椎小关节病原因引起,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脊柱处于人体的背面,由多条肌肉群、韧带和关节保持其正常形态和功能,当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失正常形态后且没能及时复原的情况下,造成穿行于其间的脊神经受到压迫及关节脱位疼痛,而出现腰腿痛并累及(影响)下肢正常运动。人类进化取得了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站立姿势,但也获得其他动物没有的颈椎病和腰椎病。所以,祖国医学对治疗腰椎病体位和手法的奥妙和合理之处,与现代医学理论是相通的。而现有牵引设备在设计思路和功能方面都忽视了这些,没能想到和做到牵引体位和整脊动作对脊柱整复的作用,故现有设备对腰椎病治疗效果差或完全没有治疗效果。针对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综合了传统中医疗法的治疗床:

一种仰卧抬腿式自助牵引力多功能腰椎病治疗床,包括床架和床板1,所述的床板1活动式安装在床架上,床板1可在液压装置28的驱动下沿床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在床板1的一端开设有条形的面颊槽21,面颊槽21两侧的床板1上分布有多对插孔26,插孔26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助力桩24;所述的床架的端部安装有用于固定患者足部的脚踝固定器8,脚踝固定器8活动式安装在一个用于驱动脚踝固定器8往复运动的震动架7上,且脚踝固定器8可相对于震动架7旋转。

本发明的主要结构包括一个床体,床体是由床架和床板1组成的,为了保持整个治疗床治疗时的稳定性,特别设计了加重的床脚。在床架底部的床脚上设置有带有轮锁的滚轮4,以方便移动整个床体并可通过轮锁对滚轮4进行锁定,以固定床体。本方案中,为了对患者的腰椎进行牵引,设置了活动床板1结构,即床板1是可以在床架上移动的。当患者以俯卧的姿势趴在床板1上以后,患者的足踝通过脚踝固定器8进行固定,然后利用床板1下方的液压装置28推动床板1,使床板1发生滑动,此时患者脚部位置固定,而患者的身体在患者与床板1之间摩擦力的带动下,使患者的身体向液压装置28推动的方向移动,直至患者身体与床板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采用这样的牵引方式,实际牵引力与患者体重、床板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相当,这是一个非常安全、适合牵引的力度,当床板1继续向床板的头端滑动时,牵引力继续增大,将超过患者体重与床板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患者身体将与床板1之间发生滑动,因而不会存在因过度牵引而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情况,当感觉牵引力不够时,患者可以在肘部助力桩的帮助下,阻止身体滑动,以增大身体被拉伸的程度,自助增大或减小牵引力,因此本装置在达到有效牵引的同时,也能对患者进行保护;同时这种牵引方式也不用束缚带等对患者肢体进行绑缚,使患者主观感受更好。为了增大患者与床板1之间的摩擦力,本方案中可在床板1上覆盖摩擦力较大的柔软材料。对于上下往复震动器9的设定和调整,本方案中设置了控制器14,如图1和图3所示,控制器14包括一个控制面板,在无需使用时,固定在床架侧面的固定座上,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可取下,以方便调节液压装置28。

本发明中的床体结构如图2所示。床架包括一对床脚3,床脚3之间通过加固梁20连接;床脚3内部有配重块,这是为了增加床体重量,以避免在进行下肢抖甩时床体不稳;所述的床脚3上均垂直设置有Y形的立柱2,所述的一对立柱2之间设置有一对支撑板5,在这一对支撑板5上均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滑槽6,所述的床板1装配在第一滑槽6上;在支撑板5之间通过固定梁29安装所述的液压装置28,液压装置28的输出端通过固定板27与床板1的底部连接。

利用本发明进行腰椎病治疗时,患者在床板1上采用俯卧的姿态,这种姿态使得患者的脊柱能保持生理弯曲的最佳状态,而获得正确有效的牵引。患者的头面部朝向床板1的一端,而在床板1端部开设了一条面颊槽21,面颊槽21为矩形结构,例如尺寸可以为12cm*40cm;面颊槽21的一端穿出床板1端部。面颊槽21的作用是,使患者位于俯卧状态时,患者的面部两侧支撑在面颊槽21上,这样患者的口鼻部不受压迫,能保证正常呼吸。面颊槽21开设于床板1端部在轴向位置的中心处,也可以辅助使患者摆正体位,保持身体居中。

为了配合上述的腰椎牵引过程,在患者进行腰椎牵引时,如需增加牵引力,患者可根据情况自行调整牵引力度。具体为,在面颊槽21的两侧设置了多对插孔26,插孔26上可拆卸地插装有助力桩24。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将助力桩24插在对应的插孔26中,利用电动液压装置28驱动床板1进行牵引时,如患者自身感觉牵引力度可再继续加大,则可用双肘分别环绕两个助力桩24,以避免身体与床板1之间发生滑动,从而增大身体脊柱被拉伸程度,也即牵引的力度;而当患者感觉不适时,则只需肘部松开助力桩24即可,这样患者可自行调整牵引力度,在保证牵引效果更好的同时,也对患者进行了更为有效的保护。

面颊槽21中沿床板1的轴向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23,第二滑槽23由上部滑槽和下部滑槽组成,其中,下部滑槽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带22,支撑带22的两端通过滑轮装配在下部滑槽中;上部滑槽中装配有一个活动板25,活动板25可在上部滑槽中滑动从而改变面颊槽21的大小。即,面颊槽21中两侧的第二滑槽23均是上下两段,上段安装活动板25,作用是调整面颊槽21的大小,以对患者的胸前部进行支撑;而支撑带22可以滑动到合适的位置,用以支撑患者的额部,使患者的头面部有更多的支撑点,减小面颊两侧的压力。

本方案中的脚踝固定器8,作用是固定患者的足部,尤其是脚踝部,使其在做腰椎牵引时,作为固定支撑点。并可选择固定单侧或双侧脚踝固定,进行单侧或双侧下肢牵引治疗。然而除了对患者的腰椎进行牵引之外,本发明的治疗床还可以进行下肢抖甩和下肢旋髋的中医经典整脊疗法。具体地,本发明在床架上设置了震动架7结构,震动架7可在垂直于床板1的方向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脚踝固定器8上下震动,以进行下肢抖甩的治疗;震动的频率和幅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而脚踝固定器8又是可以旋转的,使患者的下肢可做90度的内旋动作,以进行骶髂关节的整复复位。

具体地,如图3所示,给出了震动架7的结构示意图。震动架7包括固定在床架上的往复震动器9,往复震动器9在现有技术中已多有应用,在此不赘述。往复震动器9的输出端上安装有驱动杆10,打开往复震动器9并调节好震动频率、幅度后,往复震动器9将带动驱动杆10在竖直方向上以固定的频率和幅度进行运动;所述的驱动杆10上固定有架体;所述的架体上安装有可在垂直于床板1方向上运动的螺母块77,螺母块77与所述的脚踝固定器8联动;即,当驱动杆10运动时,将通过架体带动脚踝固定器8同步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下肢的抬高和复位,留出下肢甩动空间。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架体包括间隔设置的上支板72和下支板74,上支板72和下支板74通过一对光轴73连接;在上支板72和下支板74之间设置有螺杆78,螺杆78的一端活动式安装在下支板74上,在架体上部设置有L形的调节杆71,调节杆71穿过上支板72与所述的螺杆7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螺母块77上开设有螺纹孔76,螺母块77通过螺纹孔76装配在螺杆78上,螺母块77的两端各自通过联动杆75与套装在所述光轴73上的滑块79连接;所述的脚踝固定器8与滑块79活动式连接。这种架体的设计目的是,由于不同的患者体型不同,当患者处于俯卧姿态时,双足的最佳牵引、抖甩高度不同,由此设计了这种架体以手动调整脚踝固定器8的最佳位置。在进行调节时,只需要正向或反向摇动调节杆71,调节杆71将带动螺杆78正向或反向旋转,则螺母块77就会在螺杆78上上下移动。螺母块77上下移动时,将通过联动杆75带动滑块79上下移动,由此带动脚踝固定器8上下调整位置,可以抬高下肢使与躯干处于合适的角度,恢复生理腰曲,并保障了进行下肢甩动治疗的空间。这种结构使用、调节非常简单,而当螺杆78的螺距比较小时,也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

脚踝固定器8与滑块79采用活动的连接方式,这是为了保证脚踝固定器8可以旋转,以进行下肢旋髋疗法。具体的一种安装方式可以是,脚踝固定器8上设置有空心的圆形转套82,所述的滑块79上连接有固定杆710,固定杆710的端部通过轴承与转套82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保证脚踝固定器8可以旋转即可。本实施例中,转套82位于脚踝固定器8的鞋底83的中心位置。

如图4和图5所示,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脚踝固定器8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脚踝固定器8包括固定靴,固定靴包括鞋底83、鞋头盖89、鞋帮和鞋面,其中,鞋帮和鞋面自中部对称分隔成为固定部84和活动部85,活动部85可相对于固定部84转动,且活动部85能与固定部84相对固定。固定部84和活动部85,使得患者的足部能很方便地穿到固定靴中。固定靴内部衬有蓬松软质材料,如海绵等,以抱紧患者脚踝,并避免摩擦对皮肤造成损伤。对于不同的患者,可通过增加或减少固定靴内部的衬垫材料,来使得足部能与固定靴内部尽可能贴合固定。固定靴的表面上分布有很多透气孔88,避免在进行治疗时足部过热而带来不适。考虑到卫生问题,患者在做治疗之前,脱掉鞋后,可先在患者足部套上一次性的鞋套,之后再穿进脚踝固定器8中。

为了对固定靴的固定部84和活动部85进行有效的固定,本方案中设置了弹簧卡扣结构。具体地,固定部84上设置有弹性的弧片810,自然状态下,弧片810具有向两侧张开的弹性趋势;弧片810上分布有限位齿87;所述的活动部85上设置有限位扣86,固定部84与活动部85相对固定时,将弧片810穿过限位扣86,弧片810通过弹力使限位齿87卡在限位扣86上,以进行相对固定。患者穿好固定靴以后,按下并推动弧片810,使限位扣86卡在合适的限位齿87上,这样就能使活动部85紧紧与固定部84连接。而做完治疗之后,只需按下弧片810,使限位齿87和限位扣86脱离接触,再抽出弧片810即可。

上述的下肢旋髋疗法,需要用脚踝固定器牵制脚踝内旋以带动患者的下肢进行内旋。为了便于这一过程的实现,本方案中在床脚3上设置有脚踏牵引机构,脚踏牵引机构通过一个踏板16驱动,脚踏牵引机构通过牵引带13连接所述的脚踝固定器8的上端,在牵引带13的牵引下,使脚踝固定器8旋转。具体地,如图3所示,脚踏牵引机构包括一个驱动架17,驱动架17的一端通过转轴19连接在床架上,驱动架17的另一端与床脚之间固定垫有用于复位的弹簧片18;所述的牵引带13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设置于脚踝固定器8上的挂环81上,牵引带13的另一端与驱动架17连接;所述的踏板16通过L形的连杆15连接在驱动架17上。驱动架17上方的床架上设置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上设置有限位套12,所述的牵引带13穿过限位套12;限位套12的作用是用于限定牵引带13的位置,使牵引带13能保证竖直向下的状态,以利于牵引过程。本实施例中,驱动架17安装在床脚3上,而限位板11固定在立柱2上。

在进行下肢旋髋疗法时,医生用脚部不断踩踏踏板16,踩踏过程中,驱动架17在踏板16的带动下往复运动,则就通过牵引带13带动固定靴旋转,使得固定于其中的患者脚踝发生内旋。本方案中,限位套12的轴向与挂环8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即限位套12不在挂环81的正下方,而在略偏一些的位置。对于本方案中的两个固定靴,以量化的方式表述就是,两个固定靴上的挂环81的间距小于立柱2两侧限位套12之间的间距。那么,在牵引带13向下运动时,受到限位套12的导向,使得拉力的方向为挂环81的斜下方,这样有利于使固定靴发生旋转。在一次髋旋过程中,通过踩下踏板16,使足部产生内旋,然后松开踏板16,弹簧片18使驱动架17复位,而下肢则会自然带动脚踝固定器8复位,完成一次髋旋过程。在进行下肢抖甩时,可将牵引带13的上端从挂环81上拆下,不影响抖甩过程。

利用本发明进行腰椎病治疗、保健的过程如下:

1.患者俯卧位,用脚踝固定器8固定患者单侧或双侧脚踝部;通过控制手动脚踝升降的调节杆71调整下肢抬起到合适高度,通过控制器14启动固定在床架上的电动液压装置28,使床架上的可滑动的床板1牵引躯干向头侧移动,使脊柱得到拉伸。因患者下肢被抬高,腰椎曲度加大,可使前纵韧带被牵拉程度多于对后纵韧带的牵拉,使椎间隙增宽,产生负压虹吸作用,吸入突出的髓核。拉宽椎间隙从而达到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椎间盘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椎间隙的增大,关节突关节的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的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

2.可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固定单侧或双侧脚踝,实现单侧或双侧分别进行牵引整脊治疗,这也是目前现有牵引设备所无法完成的;

3.牵引结束后,腰背肌肉得以放松,脱位、错位的关节被拉开。此时医生通过控制器14打开往复震动器9,设置好震动的时间、频率和幅度然后启动,此时患者的双下肢在往复震动器9的带动下做上下高频低幅抖动,使脊柱错位、半脱位关节复位,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并解除肌肉痉挛;

4.整脊结束后,进行手动双下肢内旋动作治疗,对骨盆骶髂关节进行整复。医生通过不断踩踏踏板16,由分别扣挂在左右脚踝固定器8足跟端上的牵引带13,向下牵引,使双足做最大内旋动作,带动下肢内旋,使外旋力量传导至腰骶部,迫使骶髂关节得以拉伸放松复位,完成旋髋复位。通过复合治疗后可使腰椎间盘内的髓核回纳,解除椎旁软组织痉挛,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各腰椎部脊柱小关节复位,骶髂关节整复复位。

本发明床板1移动设最大行程,下肢抬高的最大角度也受到震动架的限制,下肢上下甩动为高频低幅,双下肢最大内旋90度。确保各治疗操作是在人体各部位肌肉、韧带、关节可承受的,确保无损伤的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治疗步骤为先牵引、后甩动再内旋。只需一位医生操作,简单易学,操作方便。

在临床工作中,发明人综合各种中医整脊手法,设计的这套牵引整脊治疗床,治愈了许多临床明确诊断的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肌劳损,骶髂关节综合症等患者。很多患者通过一次治疗,症状立刻缓解或治愈,当即就可下地行走,疗效非常显著。本发明利用机械代替人力,在充分理解和体现了中医整脊的理论、原理及手法的基础上,用机械设备完成几个人力手法治疗的关键规范的整脊动作,可实现统一规范治疗操作,极大地减轻了人力劳动,解决现有牵引设备在理论上、原理上和方法上的不足和错误,并可推广到医疗单位使用,让可保守治疗的广大腰疾患者得到统一、规范、正规的真正有效的治疗,并有益于推广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