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082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于第3位。我国大肠癌的死亡率约25/10万人,占城市地区恶性肿瘤的第4位。随着国人膳食结构的改善,大肠癌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研究发现,上海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1997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统计,大肠癌发病率男性为37.2/10万,女性为35.5/10万,发病率均居于第3位。从2003年起,大肠癌跃居上海市区内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则明显高于女性,其比例约为1.6:1。目前大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的切除率可达到60%~70%,大宗病例报道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50%~60%左右,属于较低水平。不难发现,继续扩大手术的范围也无法提高患者的受益率。近20年来,大肠癌术后防治研究虽然已有长足的发展,治疗手段不断提高(手术、放疗、化疗、生物反应调节治疗等),但5年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另外,研究发现,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高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在我国,中医治疗已成为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组成部分。大量的临床表明,中医治疗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放化疗的完成率,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在大肠癌的根治术后预防复发和转移以及在提高晚期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药在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中的确切作用及其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联系,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此外,文献报道结肠癌术后证型划分欠规范,经验成分多,治疗方案受医者水平及学术流派等因素的影响而多样化,疗效评价参差不齐。综上所述,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疗大肠癌且防治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药物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治疗大肠癌,特别是对中晚期大肠癌或大肠癌术后脾肾两虚证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该中药复方制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地黄:50~400份女贞子:45~300份肉苁蓉:30~240份蛇莓:50~400份山慈菇:75~420份八月札:15~180份。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临床中晚期大肠癌或大肠癌术后患者的证候表现,采用中药地黄(Rehmanniaglutinosa(Gaetn.)Libosch.exFisch.et)、女贞子(FructusLigustriLucidi)、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Ma)、蛇莓(Duchesneaindica(Andr.)Focke)、山慈菇(AsarumsagittarioidesC.F.Liang)、八月札(FructusAkebiae)等制成中药复方制剂,对中晚期大肠癌或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服用安全可靠,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具体地,大肠癌在中医学中属于“肠覃”、“脏毒”、“锁肛痔”、“下血”、“下痢”、“积聚”、“滞下”等范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对疾病发生的总的概括,大肠癌也不例外。现代中医医家参合前人认识和现代的临床经验,认为素体正气亏虚,加之平素饮食不节(洁),脾肾亏虚,内生痰湿,滞留于肠道,气机受阻,运行不畅,阻于脉络而成瘀积,最终形成大肠癌。大肠癌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虚、肾亏、正气不足乃病之本,湿热、寒湿、瘀滞为病之标,二者互为因果,由虚而致积,因积而益虚,久则积渐大而体更虚。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湿毒瘀滞愈盛,加之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的毒副作用,以及中医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攻伐太过,使患者正气亏虚日甚。因此,脏腑虚弱、正气无力抗邪,是肿瘤转移的根本。目前大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尚不统一,但可分为瘀血阻滞、肝胃不和、肝肾阴虚、肠道湿热和脾肾两虚5型,其中脾肾两虚证是临床上大肠癌的常见的中医证型。有研究报道对目前国内临床肠癌中医证型统计结果认为:正虚是以脾虚(89.66%)、肾虚(63.79%)为主,邪实以热毒(82.76%)、瘀血(75.86%)、湿热(72.4l%)为主。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中方中地黄滋阴凉血,补肾填精为君,女贞子、肉苁蓉补肾固精,温阳化气为臣,二药与地黄配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生化不止。山慈菇清热解毒散结,蛇莓甘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去大肠流窜肝肺之邪毒;八月札理气消滞为使,全方补肾填精,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药简力转,补而不滞,驱邪而不伤正。全方合用,共凑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扶正抗癌之功效。优选地,该中药复方制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地黄:100~200份女贞子:90~150份肉苁蓉:60~120份蛇莓:100~200份山慈菇:150~210份八月札:30~90份。进一步优选地,该中药复方制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地黄:150份女贞子:120份肉苁蓉:90份蛇莓:150份山慈菇:180份八月札:60份。另外,该中药复方制剂制备时还可加入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黄芪100~1000份白术50~200份五谷虫1~100份人参50~250份茯苓50~250份补骨脂50~250份山茱萸50~200份野葡萄藤100~600份藤梨根100~600份。另外,该中药复方制剂为中药内服制剂。具体来说,该中药复方制剂可以是冲剂、粉剂、胶囊剂、片剂、糖浆剂、混悬剂、水煎剂或口服液。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该种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将水煎煮液浓缩至稠厚状;加入无水乙醇使浓缩后的药液沉淀,取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过滤沉淀;将沉淀浓缩至稠膏,干燥后即得粉状中药复方制剂。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加水煎煮的步骤进行3次:第一次加入原料药重量8倍量的水,煮沸后,文火煎煮一定时间后,滤出药液;第二次加入原料药重量7倍量的水,煮沸后,文火煎煮一定时间后,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原料药重量6倍量的水,煮沸后,文火煎煮一定时间后,滤出药液;将上述3次滤出的药液合并,得到水煎煮液。另外,加入无水乙醇的重量与浓缩后的药液的重量相等。另外,加入无水乙醇使药液沉淀、取上清液的方法为:充分混匀,放置过夜,次日取上清液。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验例3中的中药复方制剂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抑制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验例5中的中药复方制剂对HCT-116细胞HIPK2蛋白表达的影响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验例5中的中药复方制剂对HCT-116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原料药材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所收载中药,并符合药典质量要求。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原料药均能通过市场购买获取。实施例1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50、女贞子120、肉苁蓉90、蛇莓150、山慈菇180、八月札60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5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实施例2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20、女贞子90、肉苁蓉60、蛇莓120、山慈菇150、八月札45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60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5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实施例3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80、女贞子150、肉苁蓉120、蛇莓180、山慈菇210、八月札90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5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5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实施例4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75、女贞子60、肉苁蓉45、蛇莓75、山慈菇90、八月札30取上述原料药一半量,加水3倍量,浸泡半小时后,煎煮45min,再加水3倍量,煎煮30min,过滤、合并煎煮液,减压浓缩,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成细粉(过80目)。另一半生药粉碎过80目,用CO60灭菌(辐照剂量8k),与浸膏粉混和,加入以下适量药用辅料:甘露醇、乳糖、蔗糖粉、阿斯巴甜和薄荷脑,混合均匀后用60~70%乙醇作为粘合剂制成颗粒,每袋9克。实施例5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400、女贞子300、肉苁蓉240、蛇莓400、山慈菇300、八月札180将上述原料药加50%乙醇,煎煮1h,以沸腾开始计时,倾出提取液,药渣加50%乙醇,煎煮1h,倾出提取液,合并两次的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加淀粉,微粉硅胶,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均匀,加水,制软材,过18目筛网,制粒,干燥,14目筛整粒,加入以下适量药用辅料: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压制成片剂,每片重500mg,或装胶囊,每粒胶囊0.5克。实施例6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50、女贞子120、肉苁蓉90、蛇莓150、山慈菇180、八月札60将上述原料药用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煎煮加水1500ml,煎煮时间为60分钟,取剩余汁液150ml,第二次煎煮加水1000ml,煎煮时间为45分钟,第三次煎煮加水1000ml,煎煮时间为45分钟,取剩余汁液150ml,每日口服二次,每次150ml。实施例7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50、女贞子120、肉苁蓉90、蛇莓150、山慈菇180、八月札60、人参50、茯苓50、补骨脂50、山茱萸50、野葡萄藤100、藤梨根100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5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实施例8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50、女贞子120、肉苁蓉90、蛇莓150、山慈菇180、八月札60、人参250、茯苓250、补骨脂250、山茱萸200、野葡萄藤600、藤梨根600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5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实施例9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50、女贞子120、肉苁蓉90、蛇莓150、山慈菇180、八月札60、人参150、茯苓150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5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实施例10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50、女贞子120、肉苁蓉90、蛇莓150、山慈菇180、八月札60、补骨脂150、山茱萸150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5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实施例11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50、女贞子120、肉苁蓉90、蛇莓150、山慈菇180、八月札60、野葡萄藤300、藤梨根300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5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实施例12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50、女贞子120、肉苁蓉90、蛇莓150、山慈菇180、八月札60、人参150、补骨脂150、野葡萄藤300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5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实施例13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50、女贞子120、肉苁蓉90、蛇莓150、山慈菇180、八月札60、茯苓250、山茱萸200、藤梨根600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5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实施例14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50、女贞子120、肉苁蓉90、蛇莓150、山慈菇180、八月札60、黄芪100份、白术50份、五谷虫1份。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5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实施例15按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药物原材料(克)地黄150、女贞子120、肉苁蓉90、蛇莓150、山慈菇180、八月札60、黄芪1000份、白术200份、五谷虫100份。将上述中药按比例用量混全在一起置于中药煎煮锅中,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8倍水,煮沸后,文火煎50分钟,滤出药液;第一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7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5分钟,滤出药液;第三次加入药物重量和的6倍水,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所得药液合并,采用文火将药液蒸发浓缩至稠厚状。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后静置24h,使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用旋转蒸发器80℃水浴浓缩至稠膏(相对比重为1.4/25℃),50℃真空干燥,得粉状中药复方提取物,装袋,每袋9克。上述实施例中药物剂量,经试验证实,其药理作用相同。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复方制剂的用量和疗程可根据剂型、患者的年龄、疾病的轻重程度作适当调整,但一般为每日口服2~3次,每次2~4片(粒),每片(粒)0.5克,或每次1袋(9g/袋),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可连续使用2个疗程或更长时间。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中药复方制剂,对抑制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动物和细胞实验中,该中药复方制剂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增殖、侵袭和转移也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经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可有效解决临床上大肠癌的治疗问题,尤其是对中晚期大肠癌或大肠癌术后脾肾两虚证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进一步地,以下通过实验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作进一步的阐述:实验例1临床试验1.病例来源试验病例来自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所有病例均为大肠癌根治术后的mCRC(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共38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给患者编号,应用数字表法按1:1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纳入与排除标准2.1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断参照2009年《实用内科学》中大肠癌的诊断标准;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转移性大肠癌,其分期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大肠癌TNM分期系统(7版)。2.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结合临床经验。2.3纳入标准①既往接受过根治术的大肠癌,有明确的术后病理学诊断;②经病理学证实发生了远处转移,且至少有1个可测量病灶;③试验前6个月未行抗肿瘤治疗或服用其他影响观测结果的药物;④无化疗禁忌证,无心、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年龄≥18岁;⑤符合中医脾虚湿热证辨证标准;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4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血液等系统疾病及骨髓功能异常者;②年龄<18岁;③孕妇或哺乳期妇女。2.5剔除标准①化疗期间出现不能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②观察期间病情恶化者,并不能继续接受化疗者;③治疗期间又接受靶向、放疗等治疗者。3.治疗方法根据大肠癌NCCN最新指南采用常用的FOLFIRI、XELOX、FOLFOX4、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加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中药复方制剂,每日1剂,水煎。4.观察方法4.1临床疗效评价采用RECIST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判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稳定(stabledisease,SD)和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总有效率(CR+PR,ORR),疾病控制率(CR+PR+SD,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survival,PFS)为自治疗开始至肿瘤病灶出现进展的时间。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为治疗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4.2生活质量治疗前后观察生活质量评分(KPS),按Karnofsky标准进行评估。提高:治疗后分值提高10分或以上;降低:治疗后分值减少10分或以上;稳定:治疗后分值增加或减少小于10分。4.3不良反应根据WHO《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的表现和分度标准》评定不良反应。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药联合化疗对mcRC近期疗效的影响治疗组患者无CR,PR61例(30.5%),SD94例(47%);PD45例(22.5%),ORR为30.5%,DCR为77.5%。对照组无CR,PR50例(27.7%),SD68例(37.7%),PD62例(34.4%),ORR为27.7%,DCR为65.6%。两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表1.中药联合化疗对转移性大肠癌近期疗效的影响(例)2.中药对mcRC生存期的影响生存随访除脱落病例外,200例治疗组和180例对照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1.2、7.96个月(P=0.012),200例治疗组和180例对照组中位OS分别为26.3、19.8个月(P=0.027)。治疗组中位PFS和中位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3.KPS变化情况治疗组、对照组KPS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后KPS提高50例,稳定30例,降低15例;对照组治疗后KPS提高24例,稳定29例,降低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例)4.不良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对照中,治疗组、对照组在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两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血液学毒性比较实验例2动物实验按照文献制备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0.25%的胰蛋白酶消化,以0.01mol/LPBS稀释成1×107cell/mL单细胞悬液。取4-6周龄、18-20gBalb/c裸鼠3只,常规消毒裸鼠近右腋侧背部皮肤,用1mL注射器吸取人肠癌HCT-116单细胞悬液,按0.2mL/只(2×106cell),接种到裸鼠右前肢腋部皮下后,用乙醇棉球压迫针孔以防细胞流出,SPF条件下常规饲养,当裸鼠皮下肿瘤长至1cm左右时,选取生长状态佳瘤体无溃破的裸鼠作为供瘤鼠,脱颈处死,无菌条件下剥离瘤体。以生理盐水洗净血污,去除坏死组织和纤维组织,取肿瘤边缘新鲜组织切成2mm3大小,将瘤块接种于裸鼠右前肢腋部皮下,以此法传代3次,3代后取4-6周龄、18-20gBalb/c裸鼠30只,选取生长状态佳、无溃破的瘤体,接种于裸鼠右前肢腋部皮下常规饲养。裸鼠接种皮下瘤后,当肿瘤生长到200-300mm3时,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mg/(kg·d))、5-FU组(1mg/(kg·d)),每组6只,中药灌胃给药,5-FU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给药第14天裸鼠分别取出瘤体,测量肿瘤大小。肿瘤体积(TV)的计算公式为:TV=ab2/2,其中a、b分别表示瘤体的长、宽,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肿瘤体积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肿瘤体积/模型组平均肿瘤体积)×100%。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前各组瘤体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中药和5-FU治疗2W后,计算瘤体体积抑制率,结果如表1所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5-FU组均表现出不同的抑瘤效果,中药低剂量组瘤体体积相对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及5-FU组瘤体体积相对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5-FU组的瘤体体积抑制率分别为28.83%、39.98%、47.67%和54.26%(见表4),并且呈现剂量的依赖性。表4.中药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n=6)*vs模型组p<0.05,**vs模型组p<0.01实验例3细胞实验1取常规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消化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稀释浓度至5×104/mL,每孔100μL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中,常规培养。6h后观察细胞贴壁情况,每孔加入100μL由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配制的不同浓度的中药醇提物,作用浓度为10、20、40、60、80、100、120μg/mL共7个剂量,每个剂量设6个复孔,并设不加药细胞为正常对照组,继续培养。培养48h后,弃96孔板旧培养液,每孔加入180μl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和20μl的CCK溶液(避光),继续培养。1-4h后,在酶联检测仪(双波长490nm/630nm)检测吸光值(OD)。根据检测结果计算中药对人肠癌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GrowthInhibitorRate,GIR),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CCK-8检测结果显示补肾解毒散结方能够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补肾解毒散结方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24h、48h、72h的IC50分别为88.12μg/ml,63.23μg/ml,47.12μg/ml,如图1所示。其中,在图1中,自上到下的曲线依次为在24h、48h、72h下做出的检测结果。实验例4细胞实验2取对数生长期HCT-116细胞5×103铺60mmm培养皿,待细胞贴24h后加入低中高浓度的(20、40、60μg/mL)中药培养14天,每两天更换带中药培养基,培养结束后,弃去培养基,用PBS清洗后加入甲醇,固定15min后,弃去固定液,加入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克隆形成情况。根据CCK-8法实验结果,选择20、40、60μg/mL3个浓度为后续的实验条件。结果显示,随着中药浓度的提高,对HCT-116细胞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呈剂量依赖关系。实验例5细胞实验3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中药处理48h后,进行蛋白提取,并使用BCA试剂盒进行定量;配置SDS-PAGE胶并加入样品及Marker后使用BioRad电泳装置进行电泳分离;转移蛋白质到PVDF膜上,转膜后用5%的BSA封闭2h,加入一抗,4℃孵育过夜;TBST洗3次,每次5-10min后,加入二抗孵育2h,再用TBST洗3次;最后滴加显影液,放入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显影,分析其灰度值。不同浓度中药(20、40、60μg/mL),作用HCT-116细胞48h后,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各组均能上调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中HIPK2蛋白表达量(如图2所示),呈现剂量依赖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在附图2中,A代表模型组;B代表中药低剂量组;C代表中药中剂量组;D代表中药高剂量组。与A组比较*p<0.05,**p<0.01。不同浓度中药(20、40、60μg/mL),作用HCT-116细胞48h后,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各组均能上调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量(如图3所示),呈现剂量依赖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在附图3中,A代表模型组;B代表中药低剂量组;C代表中药中剂量组;D代表中药高剂量组,与A组比较*p<0.05,**p<0.01。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