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针吊带导入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346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针吊带导入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针吊带导入钳。



背景技术: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已成为当代社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尿道中段悬吊手术,在会阴部经阴道切口如图6所示将一条无针吊带20植入尿道中段下方到耻骨10后方穿过耻骨闭孔30,无针吊带的两端穿过泌尿生殖膈和阴道吊筋膜的肌韧带结构,运用船锚原理固定,对尿道下方和阴道壁前方起到增强作用,增强了尿道下韧带的功能,在受压时为尿道提供支撑。

但由于没有专用的无针吊带导入钳,用普通医用钳做手术时,会发生无针吊带损坏、不能准确固定吊带位置、手术时间加长的情况,有时还会造成患者创伤面积的增大和二次伤害。发明人经过长期的临床分析和研究,终于发现是由于普通医用钳的钳头夹合面都设置有齿牙,又由于无针吊带为大孔径、单纤维、两端T型袋设计,夹齿会损坏无针吊带,并且当纤维丝挂在夹齿上,就不能准确的固定吊带位置,加长了手术时间,在拉扯调整过程中,还有可能造成手术切口的撕裂。另外,如图6所示,采用现有的医用钳将无针吊带绕过耻骨导入耻骨闭孔,操作难度大也是造成手术时间长、不易准确固定吊带位置的原因之一,而且容易操作耻骨附近的动脉血管。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针吊带导入钳,以方便手术,缩短手术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无针吊带导入钳,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钳头、钳身和手柄,两个所述钳头的夹合面为无齿牙的光面,所述钳头为弧形弯曲设置,该钳头弯曲部与钳身部的夹角为80-90度。

进一步地,所述钳头的顶端到钳身的水平距离为3.5-4.5cm。

进一步地,所述钳身包括中空套管,所述钳头通过钳头铰接轴连接在所述套管一端,所述手柄通过手柄铰接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另一端;在所述套管内有连接杆,其两端分别通过钳头连杆机构与所述钳头铰接以及通过手柄连杆机构与所述手柄铰接,以在打开或闭合手柄时带动钳头的打开或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两端上设置有让钳头和手柄打开时通过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钳头的弧形底端到所述钳身底端的距离为5-6cm。

进一步地,所述钳身底端到所述手柄底端的距离为4-5cm。

进一步地,所述钳头顶部为圆头锥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上还设置有固定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会损坏无针吊带,能够准确固定吊带位置,减少手术时间,避免对患者创伤的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是无针吊带植入位置的示意图;

图中:1-钳头;2-钳头铰接轴;3-钳身;4-手柄铰接轴;5-手柄;6-固定齿;7-钳头连杆机构;8-手柄连杆机构;9-连接杆;10-耻骨;20-无针吊带;30-耻骨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一种无针吊带导入钳,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钳头1、钳身3和手柄5,两个所述钳头1的夹合面为无齿牙的光面。由于夹合面是光面的,夹持时就不会损坏无针吊带,也不会造成纤维丝的钩挂,导入到位后不会在导入钳收回或移动时被带离预定位置,减少了手术时间。

如图4和5所示,所述钳头1为弧形弯曲设置,该钳头弯曲部与钳身部的夹角为80-90度。以使其能够方便绕过耻骨,便于手术操作并不易碰到耻骨附近动脉血管,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钳头1的顶端到钳身3的水平距离最好为3.5-4.5cm。该长度使得在钳身接近耻骨10时钳头位置刚好位于无针吊带端部的锚固位置,便于比较准确地定位。参照图6所示,将钳头1设置为80-90度的弧形,并突出一定的长度,更方便医生手术时植入无针吊带20的操作,而不会遇到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直钳或小弧度医用钳的角度问题,在通过耻骨10后方植入无针吊带20时,当手柄末端受到患者腿部的阻挡,拉扯无针吊带20时撕裂手术切口30的情况,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如图2所示,所述钳身3包括一个中空套管以及内部的连接杆9,该中空套管的纵截面为长方形,因此所述钳身3为直柄,与传统手术钳的钳头、钳身和手柄为一体的八字形钳身比,其宽度更小,所述钳头1的弧形底端到所述钳身3底端的距离最好为5-6cm,所述钳身3底端到所述手柄5底端的距离最好为4-5cm。由于现有的医用钳的钳身都是由钳头往下就向外倾斜设置了,当在手术过程中,无针吊带20受到患者体内肌肉的阻隔,当位置比较深的时候,由于钳身向外倾斜,越深入宽度越大,又会对手术切口30造成伤害。因此,本实用新型将钳身3的宽度和两个钳头1闭合时的宽度大体保持一致,并保留一定的长度,因此不会扩大患者的创伤,也方便医生手术时的操作。

如图2和3所示,为实现钳身的直柄设置在钳头和手柄开合时钳身宽度不变化,现提供其中一种连接实现方式:钳身包括一个套管,在所述钳身3的套管内有连接杆9,钳头1通过钳头铰接轴2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上,连接杆9一端通过钳头连杆机构7分别铰接到钳头1的两个尾端。两个手柄通过单独的手柄铰接轴4分别铰接在套管另一端上,并且与所述手柄5铰接的手柄连杆机构8铰接在所述连接杆9另一端。所述钳头连杆机构7与手柄连杆机构8由连接杆9连接,打开或闭合手柄5可以带动钳头1的打开或闭合。

其中,由于钳头相对于钳身为左右交叉式连接设置,所述手柄相对于钳身为左右镜像式连接设置,如图2、3所示,打开或闭合手柄5,手柄连杆机构8就推动或拉动连接杆9,连接杆9进而推动或拉动钳头连杆机构7,从而使钳头1同步打开或闭合。而钳身宽度不会发生变化,避免传统手术钳打开时钳身变宽使手术创面变大。相应地,也可以钳头1采用两个钳头铰接轴2成左右镜像铰接在套管一端,手柄通过一个手柄铰接轴4呈左右交叉状铰接在套管上,即钳头和手柄与套管的铰接方式按图2、3所示方式对换。这两种方式都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实现在手柄打开时钳头同步打开,与现有手术钳使用方式一致。而如果钳头和手柄与套管铰接方式相同时,则手柄打开时钳头关闭,同样可使用但需要改变传统使用习惯;或者连接杆9一端的连杆机构采用更复杂的结构实现与传统相同的使用方式。

如图2、3、4所示,所述钳身3两端两侧上设置有可以让钳头和手柄打开时通过的缺口。设置缺口,钳身就不需要增加容纳钳头和手柄打开状态时的空间,可以进一步缩小宽度。

如图4和5所示,所述钳头1顶部为圆头锥形设置。在准备植入吊带的步骤时,两个钳头1需要插入无针吊带20端部的T型袋,每个钳头1插入T型袋的一个角,合拢手术钳,折叠T型袋后进行植入,钳头1的圆头不会损坏无针吊带20和手术部位人体组织,锥形设置可以使钳头1包裹T型袋后,易于穿过组织向前导入。

如图1至3所示,所述手柄5上还设置有固定齿6,通过固定齿6相互咬合使手术钳保持在某一状态。在本实用新型上设置现有医用钳的技术特征,可以不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反复更换不同医疗器械,让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多的用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