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超选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315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导丝超选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胆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以往胆道疾病的治疗偏重于外科手术。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很多胆管结石、胆管良恶性狭窄等疾病,都可以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来治疗。内镜下治疗胆道疾病主要包括三方面:1.胆管结石的取出;2.解除胆道或胰腺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3、解除胆道良性狭窄如医源性胆道损伤等所致的胆道狭窄。所谓内镜取石,一般通过网篮或气囊取石。所谓内镜下解除胆道或胰腺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就是内镜下导丝选择性插入胆总管狭窄段,导丝通过狭窄段后,在导丝引导下置入胆管支架引流胆汁来解除梗阻。解除胆道良性狭窄就是导丝通过狭窄段后,在导丝引导下以扩张探条逐级扩张狭窄胆管,并可以扩张球囊扩张狭窄胆管,从而解除胆道狭窄。但临床上存在选择性插管困难的情况,即导丝反复进入非目标腔道,尤其是对于狭窄腔隙位于偏心位置,或对于肝门部胆管狭窄,导丝反复进入目标腔道以外的一条腔道。那么无疑会产生以下问题:1.手术时间延长;2.降低成功率;3.增加手术感染的机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能够调整引导方向的导丝超选球囊导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它的主体为一管体,在管体的外侧壁面上固设有两个球囊,所述球囊为与管体中轴线不同轴的偏心囊体,且两个球囊的偏心方向不同,在管体上还设有2条分别与两个球囊联通的充盈腔。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有效迅速的将导丝的方向调整到指定管道入口,方便导丝进入,减少了手术的时间,提高了导丝超选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伸入后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伸入后的且球囊充气后的使用状态图;标号说明:1管体、11中轴线、2球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它的主体为管体1,在管体的外侧壁面上固设有两个球囊2,所述球囊为与管体1中轴线11不同轴的偏心囊体,且两个球囊的偏心方向不同,在管体上还设有2条分别与两个球囊联通的充盈腔。充盈腔的结构为现有常规技术,故在附图中进行省略。其中,以两个球囊的偏心方向相反为佳。能够最好的判断导管倾斜的方向。一般来说,两个球囊均位于管体靠近前端头的外侧壁面上,两个球囊间距1cm至2cm。管体为四腔结构,包括两个球囊充盈腔、导丝腔和注射腔。在管体上设置球囊,且球囊联通充盈腔,是现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例如在进行胆管结石的取石手术时,用来取石的取石球囊导管,在制造方面并没有特别难的地方,本申请与现有技术最大的区别点在于,采用了两个球囊,球囊均做了偏心设计,且球囊主要的目的并非用来取石,而是用来引导管头端的朝向。其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3所示:以实际操作为例,在手术过程中,完成十二指肠主乳头深插管后,当导丝的头端到达狭窄段胆管或左右肝管交界处时,需要导丝偏左侧或偏右侧进入目标管道通常有运气的成分,如果反复尝试导丝未能进入目标管道,故此时需要将导丝的尾端从本实用新型的导丝腔插入,并经导丝一直插入直到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前端部基本与导丝齐平。之后,根据目标腔道的方向,如果需要导管头端偏向左侧,对位于管体前端部的第二个球囊进行充气,确保导管整体向左侧偏移,此时管体连同导丝更靠近左侧;如果需要导管头端偏向右侧,需对位于管体前端部的第一个球囊进行充气,使得管体前半部向右偏移。如果目标管道为左肝管,可对两个球囊同时充气,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两个球囊之间的管体向右侧(目标管道的入口处)发生了倾斜(弯折),而管体的前端头也直接朝向了目标管道的入口处,从而使得导丝能够顺利进入左肝管。这里的重点在于:2个球囊能够让管体发生弯斜,而如果只有一个球囊的话,管体只会整体发生偏移,而管体的前端头依然还是朝向前方,而非向左或向右。另外还设计有不透射线的标记环结构,以明确球囊导管的位置。尽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解,只要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因此,应当理解除了受随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条件的限制外,本实用新型不受任何意义上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