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纳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2048阅读:1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纳肛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纳肛器。



背景技术:

排便反射是一种反射动作,粪便下降到直肠,刺激直肠壶腹部的直肠壁,通过反射作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等发生一系列的蠕动运动,同时又使肛管内、外括约肌收缩,将粪便排出。

目前在对便秘患者治疗时,临床上通常运用开塞露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协助排便,目前通常是直接将开塞露瓶的瓶颈植入患者肛内注入开塞露药液或用软管植入肛内配合注射器注入开塞露药液,在使用开塞露药瓶的瓶颈注入时,药液不容易到达直肠壶腹部,药液还没有发挥作用已经流出体外;在使用软管配合注射器注入时,软管端部的棱角容易刮伤患者肛肠的表皮,并且在往传统注射器内盛装开塞露药液时也非常不方便。从而传统的方法治疗时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还会使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用于治疗便秘的纳肛器,它解决了用开塞露瓶颈注入时药液不容易到达直肠壶腹部,还没有发挥作用就流出体外的问题和使用软管配合注射器注入时软管端部容易刮伤患者肛肠内皮肤,还解决了往传统注射器盛装开塞露药液不方便的问题,使治疗效果更好,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医护人员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由针筒左部和针筒右部构成,所述针筒右部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右端设有针栓,所述针筒左部由连接段和设置在连接段左侧的植入管组成,所述连接段和所述针筒右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段和植入管为一体结构,所述植入管长度大于7cm,所述植入管的左端为封闭端,所述植入管的左端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周边的管壁向内凹陷形成光滑的弧形坡面。

进一步,所述植入管的左端为子弹头形状。

进一步,所述植入管上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所述植入管上设置有管帽。

进一步,所述针筒上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所述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植入管的横截面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所述植入管长度大于7cm,直肠壶腹部到肛门的距离为7cm,在植入时直接就能将药液送到直肠壶腹部,刺激直肠壁,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所述植入管的封闭端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周边的管壁向内凹陷形成光滑的弧形坡面,在植入时减少了植入管上的棱角对患者肛肠内皮肤的擦刮,减少了植入时患者的痛苦;由于连接段和针筒右部螺纹连接,拧开针筒左部和针筒右部就能直接往针筒内注入开塞露药液,使开塞露药液的盛装更加方便。从而使治疗效果更好,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医护人员操作更加方便。

2、由于所述植入管的封闭端为子弹头形状,在植入时减小了植入的阻力,减少对患者肛肠表面的摩擦,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3、由于所述植入管上设置有刻度,在植入时方便观察植入深度。

4、由于所述植入管上设置有管帽,在没有使用时可以保护植入管不受污染。

5、由于所述针筒上设置有刻度,在注射开塞露药液时可以清楚的观察注入量。

6、由于所述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植入管的横截面积,在注入药液时可以减小注入压力,减小对直肠壁的冲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弧形坡面结构图。

图中,1、针筒;2针筒左部;3、针筒右部;4、活塞;5、针栓;6、植入管;7、连接段;8、开口;9、管帽;10、弧形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针筒1,所述针筒1由针筒左部2和针筒右部3构成,所述针筒右部3内设有活塞4,所述活塞4右端设有针栓5,所述针筒左部2由连接段7和设置在连接段7左侧的植入管6组成,所述连接段7和所述针筒右部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段7和植入管6为一体结构,所述植入管6长度大于7cm,所述植入管6的左端为封闭端,所述植入管6的左端的侧壁上设有开口8,所述开口8周边的管壁向内凹陷形成光滑的弧形坡面10。

由于所述植入管6长度大于7cm,直肠壶腹部到肛门的距离为7cm,在植入时直接就能将药液送到直肠壶腹部,刺激直肠壁,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所述植入管6的封闭端的侧壁上设有开口8,所述开口8周边的管壁向内凹陷形成光滑的弧形坡面10,在植入时减少了植入管上的棱角对患者肛肠内皮肤的擦刮,减少了植入时患者的痛苦;由于连接段7和针筒右部3螺纹连接,拧开针筒左部2和针筒右部3就能直接往针筒1内注入开塞露药液,使开塞露药液的盛装更加方便。从而使治疗效果更好,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医护人员操作更加方便。

如图1所示,所述植入管6的左端为子弹头形状,在植入时减小了植入的阻力,减少对患者肛肠表面的摩擦,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如图1所示,所述植入管6上设置有刻度,在植入时方便观察植入深度。

如图1所示,所述植入管6上设置有管帽9,在没有使用时可以保护植入管6不受污染。

如图1所示,所述针筒1上设置有刻度,在注射开塞露药液时可以清楚的观察注入量。

如图1所示,所述开口8的面积大于所述植入管6的横截面积,在注入药液时可以减小注入压力,减小对直肠壁的冲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