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揿针电化学贴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8149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无痛揿针电化学贴膏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中医针灸器械针灸针中的揿针。



背景技术:

已知皮肤厚度因人或部位而异,为0.5毫米~4毫米;而皮肤最外面的一层是表皮,表皮的平均厚度为0.2毫米,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这样5层(从护肤的角度来讲表皮的最外面还有一种起保护作用的皮脂膜)以及毛孔、汗孔;而真皮则位于表皮之下,皮下组织之上,真皮来源于中胚叶,由弹性纤维、结缔组织、毛细血管、淋巴管、末梢神经、皮脂腺、汗腺构成(接近于表皮之真皮乳头称为乳头层,其下称为网状层,乳头层与网状层两者无严格界限);而我国的GB2024-94《针灸针》标准则规定了针灸针可进入人体的针体长度为13——100mm,我国的YY0105-93《揿针》标准规定了揿针的针体长度为1.3mm和2mm,目前市场上出现日本的清玲揿针的长度“根据因人或部位而异的不同皮肤厚度应用分为:0.3mm、0.6mm、0.9mm、1.2mm、1.5mm”,这就体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实施的针灸针(如:针灸针、皮内针、揿针、浮针等)针刺是通过针刺入皮肤或进入皮肤(即刺入有血管、感觉末梢神经的真皮层)后对穴位神经组织刺激从而进行的传统习惯以及认知的治疗。上述的针灸针(如:针灸针、皮内针、揿针、浮针等)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刺入真皮,从而刺及毛细血管、末梢神经并且产生疼痛(例如:按日本清玲揿针规定所用于耳部、面部的最薄皮肤的长度为0.3mm规格的日本清玲揿针,在其刺入耳部、面部小于平均厚度0.2毫米表皮后,即会刺入真皮,同时也应无法避免其刺及毛细血管、末梢神经而产生疼痛;此外其由柄稀酸类树脂块所制作针柄的直径为3毫米、高度大于1毫米,该针柄在治疗中会因胶布的黏贴或其他外力作用挤压皮肤,造成所埋针部位的皮肤变薄、皮肤密度变高,从而使所埋针尖会更深入真皮刺及毛细血管、末梢神经产生疼痛;在足底部如仅贴有该3×1毫米针柄,在活动受压时所产生的疼痛就无法让人接受,更何况在该针柄上还有已刺入0.3mm的揿针);正因为针灸针(如针灸针、皮内针、揿针、浮针等)治疗会产生疼痛,而大部分人(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怕痛,因此(除非万不得已)人们虽然渴望应用中医针刺(如针灸针、皮内针、揿针、浮针等)这类方法进行防病治病,特别是期望能够得到具有24小时/日持续高效治疗的揿针与各种贴膏结合治疗,但是因怕针刺进入皮肤难免会产生疼痛而不敢用,从而阻碍了廉价高效的揿针与各种贴膏结合的疗法广泛的惠及于中国及全世界大众的防病治病之中;同样研制无痛的揿针与各种贴膏结合应用的技术方案也是中医针灸器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因此要克服传统习惯以及认知偏见的制约,研究设计出一种能够成为广大民众渴望得到的无痛揿针与各种贴膏结合应用的技术方案还需付出创造性劳动。

近年来研究证明针刺的原始效应是针刺电化学效应(如:申请号为200610048914.0《一种电化学针灸毫针及皮内针的多头表面特性差异装置》的发明专利;浙江省科技厅成果登记号09001242,成果名称《针刺(含电针)电化学效应的相关实验及其意义》的课题研究)会影响局部组织的电位差、浓度差,针刺穴位神经组织的效应也源于相关的针刺电化学原始效应;为进一步增加针刺电化学效应,研究者提出了申请号为201220273035.9《一种揿针电化学贴膏》实用新型专利,其采用“揿针针具、膏药和/或磁贴以及固定包装材料组成,揿针针具则固定在膏药和/或磁贴上”的技术方案,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揿针与贴膏在治疗中互动、互补作用(并还能长时间与机体活动、生理活动配合互补),使得揿针与贴膏共同所产生的电化学电磁功能远大于分别实施功能的简单相加”;然而上述的技术方案仍受制于“针刺入皮肤或进入皮肤(即刺入有感觉末梢神经的真皮层)后对穴位神经组织刺激”的传统习惯以及传统认知,无法避免该针会刺入真皮,从而刺及毛细血管、末梢神经并产生疼痛,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大部分怕痛的人们对这种高效技术方案的应用;显然研究设计出一种能够无痛的并大幅度提高揿针与贴膏在治疗中具有互动、互补作用的技术方案还需付出创造性劳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究设计出一种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疼痛的无痛揿针电化学贴膏的技术方案,从而克服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即解决揿针电化学贴膏会产生疼痛问题)的技术难题,且使得手掌、脚掌赤白肉际,手指、脚趾小关节等极其敏感部位也能够进行无痛的24小时/日持续高效的揿针电化学贴膏治疗,并将此技术方案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疼痛、各种慢性、顽固性病症的治疗预防以及美容保健的外用贴膏和/或磁贴制作之中,从而能够服务并满足于中国以及全世界广大民众对于各种疼痛、各种慢性、顽固性病症的治疗预防以及美容保健的需求,还能有益于中医针灸文化能在全世界得以更广泛的普及推广。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痛揿针电化学贴膏由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外用贴膏和/或磁贴组成,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固定在外用贴膏和/或磁贴上。外用贴膏和/或磁贴还固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可以按需选择各种符合医用要求的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材料制成(例:不锈钢丝磨尖绕制成、不锈钢片或镀银不锈钢片或铜片冲压成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也可以是数种能符合医用要求的材料制成(如:采用黏接材料将揿针针柄和不锈钢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黏制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以及其与外用贴膏和/或磁贴可分为以下3种组成结构形式:1、上位固定型,揿针针柄固定在外用贴膏和/或磁贴作用面上(该形式揿针针柄上的针体针尖长度只有0.1~0.3毫米,其适用于含药和/或含磁性的医用胶布或不易变形质地密度较高的外用贴膏和/或磁贴上);2、中位固定型,揿针针柄固定在外用贴膏和/或磁贴以及与医用胶布两者之间,也可以是揿针针柄固定在医用胶布以及与外用贴膏和/或磁贴两者之间(该形式揿针针柄上的针体针尖的长度大于0.3毫米,其大于0.3毫米的长度为可套贴膏针体部分,可套贴膏针体部分的长度应与其所套穿外用贴膏和/或磁贴的厚度相适应,在设计中还应该考虑到该外用贴膏和/或磁贴受压时的长度变化,用以确保进皮的针体针尖能够控制在0.1~0.3毫米范围已确定了的长度);3、下位固定型,揿针针柄固定在外用贴膏和/或磁贴作用面以下(该形式揿针针柄上的针体针尖的长度大于0.3毫米,其大于0.3毫米的长度为可套贴膏针体部分,可套贴膏针体部分的长度应与其所套穿外用贴膏和/或磁贴的厚度相适应,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该外用贴膏和/或磁贴受压时的长度变化,用以确保进皮的针体针尖能控制在0.1~0.3毫米范围已确定了的长度),其可适用于其它用于的治疗装置以及其它治疗过程之中(如:治疗中在其外再覆盖其它贴膏)。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揿针进皮针体针尖的长度限定在0.1~0.3毫米之间,这实际上是将刺进皮肤的揿针限定在了表皮层(这是由于表皮的平均厚度为0.2毫米,因此可以根据人体的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的需求将针体针尖的长度选定在不可能刺入真皮层的0.1~0.3毫米之间),确保揿针进皮针体针尖不可能刺入真皮层,不可能刺及毛细血管、末梢神经,从而也不可能产生疼痛。因针刺的原始效应是针刺电化学效应,揿针进皮针体针尖系金属,金属在电解质溶液里呈阳离子状态,然而人体表皮层(由外向内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以及毛孔、汗孔)具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溶液,所以当长度为0.1~0.3毫米的金属揿针进皮针体针尖刺入表皮后,就会与人体表皮的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针刺电化学效应,从而会影响局部组织的电位差、浓度差,进一步影响穴位神经组织产生通经活络、活血祛瘀、调节阴阳平衡的治疗作用;本方案提出可根据需要冲压成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以及本方案所采用具有导电性能的外用贴膏和/或磁贴,也正是为了能够大幅度的增强其间的针刺电化学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外用贴膏和/或磁贴,可分别选配各种医用黏胶及各种所需外用物(例如具有电磁性能的中药、西药、植物、维生素等提取剂或粉状物)和/或磁性物(如具有磁性的粉状物和/或颗粒物等)混合制成;也可以选用现成的(或具有特定功能的)公知的各类外用、外敷、外贴药膏,医用胶布、抗过敏医用胶布、导电医用胶布、磁疗医用胶布、磁疗贴等等予以应用。此外,外用贴膏和/或磁贴外形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星形、多边形等形态,也可以利用现成的各种已知的贴膏和/或磁贴产品的相关结构形态予以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于创造一种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疼痛的无痛揿针电化学贴膏的技术方案,从而克服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即解决揿针电化学贴膏会产生疼痛问题)的技术难题,且使得手掌、脚掌赤白肉际,手指、脚趾小关节等极其敏感部位也能够进行无痛的24小时/日持续高效的揿针电化学贴膏治疗,并将此技术方案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疼痛、各种慢性、顽固性病症的治疗预防以及美容保健的外用贴膏和外用敷料制作之中,从而能够服务并满足于中国以及全世界广大民众对于各种疼痛、各种慢性、顽固性病症的治疗预防以及美容保健的需求,还能有益于中医针灸文化能在全世界得以更广泛的普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痛(不锈钢丝磨尖绕制型)揿针电化学贴膏(上位固定型)构造示意图;

图2是无痛(不锈钢丝磨尖绕制型)揿针电化学贴膏(中位固定型)构造示意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无痛(不锈钢片冲压型)揿针电化学贴膏(中位固定型)构造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1~5中:1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2进皮针体针尖,3外用贴膏和/或磁贴,4揿针针柄,5可套贴膏针体部分,6医用胶布,7不锈钢片经冲压进皮针体针尖后所留的空洞。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无痛(不锈钢丝磨尖绕制型)揿针电化学贴膏上位固定型构造示意图,图2是无痛(不锈钢丝磨尖绕制型)揿针电化学贴膏中位固定型构造示意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无痛(不锈钢片冲压型)揿针电化学贴膏中位固定型构造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1~5中包括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1、进皮针体针尖2、外用贴膏和/或磁贴3、揿针针柄4、可套贴膏针体部分5、医用胶布6、不锈钢片经冲压进皮针体针尖后所留的空洞7。图1在具体实施中可将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1固定在外用贴膏和/或磁贴3上(外用贴膏和/或磁贴3则可按需配方制作),经公知的通用固定设施安置后,再可用密封包装袋(盒)密封包装、灭菌待用;图2、图3具体实施中可将两枚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1的进皮针体针尖2分别从外用贴膏和/或磁贴3上穿出(此时外用贴膏和/或磁贴3已套在可套贴膏针体部分5上,并同时覆盖了可套贴膏针体部分5,从外用贴膏和/或磁贴3的作用面只穿出了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将揿针针柄4固定在外用贴膏和/或磁贴3与医用胶布6的两者之间,其后用公知的通用固定设施安置后,再可用密封包装袋(盒)密封包装、灭菌待用;图4、图5具体实施中可将经不锈钢片冲压后的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1(该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的揿针针具1的揿针针柄4上留有不锈钢片经冲压进皮针体针尖后所留的空洞7)的进皮针体针尖2分别从外用贴膏和/或磁贴3上穿出(此时外用贴膏和/或磁贴3已套在可套贴膏针体部分5上,并同时覆盖了可套贴膏针体部分5,从外用贴膏和/或磁贴3的作用面只穿出了具有0.1~0.3毫米进皮针体针尖),将揿针针柄4固定在外用贴膏和/或磁贴3与医用胶布6的两者之间,其后用公知的通用固定设施安置后,再可用密封包装袋(盒)密封包装、灭菌待用。前述灭菌待用的产品,使用时,打开密封包装袋(盒)即可将其用于揿针电化学贴膏治疗之中。

上面对本专利的实施方式作了示意性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