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空肠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832阅读:1243来源:国知局
胃‑空肠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胃-空肠管。



背景技术:

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经常有既需要抽胃液又需要向空肠内注入营养液的情况,为适应这种情况,出现了胃-空肠管,胃-空肠管设计成相嵌套的两根管,内部的管伸入空肠注入营养液,外部的管神入胃部抽胃液。胃-空肠管设计成相嵌套的两根管,使得外部的管较粗,而儿童的咽部和食管较细,胃-空肠管插入不便,因此该胃-空肠管难以应用于儿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抽胃液又能向空肠内注入营养液且外径较小的胃-空肠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胃-空肠管包括管体,管体两端分别为进口端和出口端,管体包括使用时位于胃内的胃内段和使用时位于空肠内的肠内段;出口端连接有第一单向瓣膜,肠内段上设置有第二单向瓣膜,胃内段上设置有第三单向瓣膜;第一单向瓣膜和第二单向瓣膜能够使液体由管体内向管体外单向流动;第三单向瓣膜能够使液体由管体外向管体内单向流动。

进一步的是:靠近出口端的管体的内壁上连接有水囊,管体内设置有由进口端延伸至水囊的进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向空肠内注入营养液时,第一单向瓣膜和第二单向瓣膜打开,第三单向瓣膜关闭,因此胃液不会进入胃-空肠管,不影响营养液的注入;抽胃液时,第三单向瓣膜打开,第一单向瓣膜和第二单向瓣膜关闭,因此肠内液体不会进入胃-空肠管,不影响抽胃液;综上本实用新型既能抽胃液又能向空肠内注入营养液。

2、由于只有一个管体,本实用新型的外径减小,插入更加容易,并且能够适用于咽部和食管较细的儿童。

附图说明

图1是胃-空肠管轴向剖视图;

图2是带局部剖视的胃-空肠管结构图;

图3是图1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B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进口端1、管体2、第三单向瓣膜3、胃内段4、第二单向瓣膜5、肠内段6、第一单向瓣膜7、出口端8、水囊9、进水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胃-空肠管包括管体2,管体2两端分别为进口端1和出口端8,管体2包括使用时位于胃内的胃内段4和使用时位于空肠内的肠内段6;出口端8连接有第一单向瓣膜7,肠内段6上设置有第二单向瓣膜5,胃内段4上设置有第三单向瓣膜3;第一单向瓣膜7和第二单向瓣膜5能够使液体由管体2内向管体2外单向流动;第三单向瓣膜3能够使液体由管体2外向管体2内单向流动。

向空肠内注入营养液时,第一单向瓣膜7和第二单向瓣膜5打开,第三单向瓣膜3关闭,因此胃液不会进入胃-空肠管,不影响营养液的注入;抽胃液时,第三单向瓣膜3打开,第一单向瓣膜7和第二单向瓣膜5关闭,因此肠内液体不会进入胃-空肠管,不影响抽胃液;综上本实用新型既能抽胃液又能向空肠内注入营养液。由于只有一个管体2,本实用新型的外径减小,插入更加容易,并且能够适用于咽部和食管较细的儿童。

第一单向瓣膜7的具体结构如3和图4所示,包括两个柔性的薄片,两个薄片端部贴合实现密封。液体从管体2内向外流动时,液体的压力撑开薄片;液体从管体2外向内流动时,液体的压力使得两个薄片端部贴合得更紧。因此第一单向瓣膜7能够使液体由管体2内向管体2外单向流动。第二单向瓣膜5和第三单向瓣膜3与第一单向瓣膜7的结构相同,只是尺寸较小。第二单向瓣膜5和第三单向瓣膜3方向相反。第二单向瓣膜5和第三单向瓣膜3不应有凸出管体2的部分。

为了能够便于探测胃管伸入人体的具体位置,靠近出口端1的管体2的内壁上连接有水囊9,管体2内设置有由进口端1延伸至水囊9的进水孔10。由进水孔10注入水至水囊9,通过仪器检测水的位置,即可得知水囊9的位置,从而得知出口端1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