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储存氧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吸氧终端的氧气瓶。
背景技术:
氧气是某些医疗治疗手段、急救治疗的必备气体,因此,在医院每一张病床的床头都配备一个用于供养用的氧气终端;同时移动式氧气筒也是必备的补充设备,以补充加床病患吸氧使用,或者为需吸氧治疗患者转运时提供氧疗。而现有的移动式氧气瓶使用流程是,先打开氧气筒总开关使氧气从气门吹出,吹去灰尘,再用扳手安装氧气流量表,关闭小开关,打开总开关确定有无漏气,消毒输氧装置金属螺口,安装管芯,安装湿化瓶,加蒸馏水 后才可以使用。因此,整个氧气瓶在使用的时候操作不方便,尤其在抢救患者紧急使用氧气情况下导致用氧更不便捷,在支持转运呼吸机使用时无法使用,院感管理方面也存在弊端。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吸氧终端的氧气瓶,旨在解决现有氧气瓶供病人使用前,需要安装氧气流量表和湿化瓶,不能支持转运呼吸机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吸氧终端的氧气瓶,其包括氧气瓶、减压装置和墙壁式吸氧终端,所述减压装置包括氧气减压器、用于测量输出氧气压力的第二压力表和用于测量氧气瓶总压力的第一压力表;所述氧气瓶与氧气减压器连接,所述第二压力表安装在氧气减压器上,所述氧气减压器与墙壁式吸氧终端相接,使得氧气瓶的氧气在经过氧气减压器降压后,再与墙壁式吸氧终端连通。
所述的带吸氧终端的氧气瓶,其中,所述氧气瓶的顶部还安装有一个氧气瓶总开关,且总开关与第一压力表和氧气减压器连接。
所述的带吸氧终端的氧气瓶,其中,还包括一个移动车架。
所述的带吸氧终端的氧气瓶,其中,所述移动车架包括倒“U”形的拖拉手柄、移动车轮和移动座,所述移动车轮安装在移动座的底部,所述拖拉手柄安装在移动座的一侧,且拖拉手柄上还安装有用于固定氧气瓶的固定绑带 。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氧气减压器与氧气瓶相接,使得氧气瓶内的氧气可以调整到被病人呼吸的压力,通过氧压力表可以清楚的知道减压后的氧气压力,同时在氧气减压器的输出端接有墙壁式吸氧终端,使得氧气瓶的氧气能够直接快速的与供氧设备连接,让氧气瓶内的氧气可以直接被病人使用,只需要调整好氧气减压器,便可以快速连接供氧设备,吸氧操作和安装日常墙壁设备带吸氧装置流程一致,并且吸氧只装可以在不用氧气的时候送供应室消毒备用,无需对氧气筒吸氧终端进行消毒处理。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通过氧气瓶减压后,为病人提供氧气,整个过程更加快捷,简化了医护人员使用氧气瓶供氧的操作流程,和连接供氧设备的麻烦,缩短了氧气瓶与供氧设备连接的时间,实现快速供氧的效果;整个供氧管道密闭也防止使用氧气时感染几率;所以整个结构使用氧气更加简便、快捷,安全、卫生。此外,还可以通过移动车架来实现快速运转氧气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吸氧终端的氧气瓶,其包括氧气瓶1、减压装置2和吸氧终端3,所述减压装置2包括氧气减压器21、用于测量输出氧气压力的第二压力表22和测量氧气瓶总压力的第一压力表4(两个表中的一个是显示输出给患者的所需压力,另一个是显示瓶内氧气压力,当显示氧气瓶内压力的氧压表的氧气量到5以下就要更换了);所述氧气瓶1与氧气减压器21连接,所述氧气减压器21分别与第二压力表22和吸氧终端3相接,使得氧气瓶1的氧气在经过氧气减压器21降压后,再与吸氧终端3连通。
进一步说,所述氧气瓶1的顶部还安装有一个氧气瓶总开关11,且总开关11与第一压力表4和氧气减压器21连接。
在实际工作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移动车架5;所述移动车架5包括倒“U”形的拖拉手柄51、移动车轮52和移动座53,所述移动车轮52安装在移动座53的底部,所述拖拉手柄51安装在移动座53的一侧,且拖拉手柄51上还安装有用于固定氧气瓶的固定绑带6 。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氧气减压器与氧气瓶相接,使得氧气瓶内的氧气可以调整到被病人呼吸的压力,通过氧压力表可以清楚的知道减压后的氧气压力,同时在氧气减压器的输出端接有墙壁式吸氧终端,使得氧气瓶的氧气能够直接快速的与供氧设备连接,让氧气瓶内的氧气可以直接被病人使用,只需要调整好氧气减压器,便可以快速连接供氧设备,吸氧操作和安装日常墙壁设备带吸氧装置流程一致,并且吸氧只装可以在不用氧气的时候送供应室消毒备用,无需对氧气筒吸氧终端进行消毒处理。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通过氧气瓶减压后,为病人提供氧气,整个过程更加快捷,简化了医护人员使用氧气瓶供氧的操作流程,和连接供氧设备的麻烦,缩短了氧气瓶与供氧设备连接的时间,实现快速供氧的效果;整个供氧管道密闭也防止使用氧气时感染几率;所以整个结构使用氧气更加简便、快捷,安全、卫生。此外,还可以通过移动车架来实现快速运转氧气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