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足外科骨折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足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
背景技术:
手足部骨折多为细小的长管状骨,骨折复位时没有合适的复位钳,手术时一般用血管钳夹持固定骨折,再进行克氏针或钢板、螺钉等固定,而血管钳持物部均为直叶,夹持固定骨折时产生角度较大,两侧受力点不在骨折中心线上,容易造成滑脱,固定不稳定,影响骨折复位内固定质量。另外固定骨折端时必须是双手或两个人维持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足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对手足部骨折复位时可使骨质两侧受力点在骨质中心线上,夹持骨质稳固,不会滑脱,进行内固定操作时骨折端不容易移位,内固定质量高,夹持处分别位于复位后的骨折端两侧,单手即可维持固定,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容易,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内固定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足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包括:上钳、下钳和铆钉;所述上钳包括上钳头、上钳身和上钳柄,上钳头和上钳柄分别固定在上钳身两端,靠近上钳头处的上钳身上开有上铆钉孔;所述下钳包括下钳头、下钳身和下钳柄,下钳头和下钳柄分别固定在下钳身两端,靠近下钳头处的下钳身上开有下铆钉孔;所述铆钉穿过上铆钉孔和下铆钉孔铰接上钳与下钳;所述上钳头包括上V型连杆和一对弧形钳,上V型连杆中间处与上钳身连接固定,两个弧形钳分别固定在上V型连杆两端;所述下钳头包括下V型连杆和一对平钳,下V型连杆中间处与下钳身连接固定,两个平钳分别固定在下V型连杆两端;所述弧形钳与平钳相互对应设置,弧形钳的弧形钳口朝向平钳。
优选的,所述上钳身上靠近上钳柄处固定有上齿条,上齿条位于上钳身上对应下钳身的一侧;所述下钳身上对应上齿条的位置固定有下齿条,下齿条与上齿条啮合。
优选的,所述上钳、下钳、上齿条和下齿条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在夹持骨折端时骨质滑脱,能够分别固定在骨折端的两侧,便于操作者行内固定,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提高骨折复位内固定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足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手足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弧形钳;2、上V型连杆;3、上钳身;4、上齿条;5、平钳;6、下钳身;7、下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手足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包括:上钳、下钳和铆钉;所述上钳包括上钳头、上钳身3和上钳柄,上钳头和上钳柄分别固定在上钳身3两端,靠近上钳头处的上钳身3上开有上铆钉孔;所述下钳包括下钳头、下钳身6和下钳柄,下钳头和下钳柄分别固定在下钳身6两端,靠近下钳头处的下钳身6上开有下铆钉孔;所述铆钉穿过上铆钉孔和下铆钉孔铰接上钳与下钳;所述上钳头包括上V型连杆2和一对弧形钳1,上V型连杆2中间处与上钳身3连接固定,两个弧形钳1分别固定在上V型连杆2两端;所述下钳头包括下V型连杆和一对平钳5,下V型连杆中间处与下钳身6连接固定,两个平钳5分别固定在下V型连杆两端;所述弧形钳1与平钳5相互对应设置,弧形钳1的弧形钳口朝向平钳5,一对弧形钳与一对平钳形成双叶结构。所述上钳身3上靠近上钳柄处固定有上齿条4,上齿条4位于上钳身上对应下钳身的一侧;所述下钳身6上对应上齿条4的位置固定有下齿条7,下齿条4与上齿条7啮合。
对手足部骨折复位时可使骨质两侧受力点在骨质中心线上,夹持骨质稳固,上钳头与下钳头夹持骨折端时,受力方向垂直骨面并通过骨质中心线,使夹持的骨质不会滑脱,进行内固定操作时骨折端不容易移位,内固定质量高,夹持处分别位于复位后的骨折端两侧,单手即可维持固定,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容易,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内固定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