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保健器具,具体涉及艾灸器。
背景技术: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具体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棒,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为了方便患者和医疗人员进行艾灸,使灸疗养护者更容易、更方便、更安全地使用艾灸,人们研发了多种艾灸器。艾灸器,又称艾疗导入器,基座可随意固定在肢体上的任何部位,受灸者可自行调节艾粒与皮肤的距离。当艾粒(艾棒)在相对密封的基座具内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久久作用于腧穴,火力均衡,渗透力强,作用不中断。器具在治疗中起到了充分利用艾叶燃烧时产生的热效、药效、烟熏等有效成份对穴位和经络进行的刺激,集热效、药效、烟熏三效合一,提高了传统艾灸的疗效。目前艾灸器种类众多,但是最受欢迎的是一种叫做随身灸的艾灸器,艾灸器包括一个基座和艾棒,基座为一个中空、底部开口的锥形台,锥形台的中心轴向设有一段内孔与艾棒相配的插孔,插孔的下端与锥形台联通,随身灸基座上部插孔的外围设有一圈环形护板。使用时,随身灸的底部罩在穴位,点燃艾棒的一端,将另一端向下插在插孔中,艾棒燃烧时产生的烟雾、热效通过艾棒的中心通孔传导至随身灸基座内腔,并由随身灸基座内腔聚集烟雾和热效,对穴位进行热灸,因此效果更好,同时,由于随身灸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所以很受广大患者和医疗人员的欢迎。但是随身灸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由于其上端为敞开式的,因而烟雾和热效仍有较大的损失,导致疗效降低,并且烟灰容易撒落不卫生,不小心还容易烫到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疗效和安全性更高的艾灸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艾灸器,包括基座和艾棒,所述基座中空、底部开口,基座上部中心沿轴向设有一段内孔与艾棒相配的插孔,插孔的下端与基座内腔联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部还设有将艾棒罩在其中护罩,所述护罩的筒壁上分布有多个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器在使用时,护罩将艾棒罩在其中,护罩的筒壁上的多个透气孔保持空气流通提供氧气,同时减缓烟雾和热效的散失,增加了从艾棒的中心通孔传导至基座内腔的烟雾和热效,提高了疗效,并且又避免了烟灰的撒落,避免出现烫伤,更加安全。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基座、护罩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基座、护罩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基座、护罩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基座、护罩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艾灸器包括基座1和艾棒2,所述基座1中空、底部开口,整体形状不限,优选呈锥台形,如圆锥台或多棱锥台形,这样使用时比较稳定,基座1上部中心沿轴向设有一段内孔与艾棒2相配的插孔101,插孔101的下端与基座1内腔联通,艾棒2通常为圆柱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四棱柱或多棱柱型),所述基座1上部还设有将艾棒2罩在其中护罩3,所述护罩3的筒壁301上分布有多个透气孔303,而为了能有更好的效果,所述护罩3内腔的下端(即靠近基座1一端)截面较小,上端即顶部302截面较大。
为了方便使用,所述护罩3优选与基座1分体设置,所述护罩3为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筒状构件,所述护罩3的筒壁301上分布有多个透气孔303,所述护罩3的开口端与基座1相配,并设有与基座1可拆卸连接结构。
对于护罩3与基座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护罩3的开口端与基座1相配的结构有多种,护罩3的连接结构可根据基座1的具体情况设置。在本具体实施例1中,如图1、2所示,在基座1的上端面上、插孔101的外围可以设置环形凹槽构成插槽102,环形凹槽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是圆形或其他正多边形,对于上端表面设有环形凹槽构成插槽102的基座1,可将所述护罩3的开口端截面形状设置与基座1上端表面的插槽102形状相同,且间隙相配构成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
对于上端表面设有连接螺纹的基座1,所述护罩3的开口处内壁(或外壁)设有与基座1上螺纹相配的内(或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具体可以是在基座1的上端面上、插孔101的外围可以设置凸出的环形护板103,在环形护板103的侧壁设置外螺纹或内螺纹,而在所述护罩3的开口处内壁(或外壁)设有与基座1上螺纹相配的内(或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如在本具体实施例2中所示,还可以是在基座1的最上端为一段圆凸台,圆凸台部设有外螺纹,而在所述护罩3的开口处内壁设有与圆凸台部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构成螺纹连接,如图3所示。
此外,还可以在所述基座1上部插孔101的外围设有一圈环形护板103或凸台104,环形护板103和凸台104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是圆形或其他正多边形,所述护罩3的开口形状与基座1上的凸台104横截面轮廓形状或环形护板103的形状相同且间隙相配构成插接的连接结构。对于设有环形护板103或凸台104的基座1,所述护罩3的开口可以是插配在环形护板103或凸台104的外侧壁上,也可以是插配在环形护板103的内侧壁上。在本具体实施例3中所示,如图4、5所示,所述基座1上部插孔101的外围设有凸台104,所述护罩3的开口插配在凸台104的外侧壁上。
本具体实施例4中,基座1中空、底部开口,外形呈锥台形,在插孔101外围设有正五边环形护板103,将所述护罩3的开口形状制成与基座1的环形护板103的形状相同圆形,且与环形护板103间隙相配构成插接的连接结构,即所述护罩3的开口处设一正五边部,所述正五边的内轮廓(也可以是外轮廓)与基座1的正五边环形护板103的外轮廓(内轮廓)尽量相近,间隙配合。为了美观起见,所述护罩3横截面优选为规则形状,如正多边形或圆形,本具体实施例中,护罩3横截面为与基座1截面相同的形状的正五边形,如图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