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学普通外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
背景技术:
在结直肠恶性肿瘤以及结直肠穿孔的治疗中,外科手术往往成为最为有效的,最为直接的治疗方式。然而作为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的肠瘘或吻合口瘘使得术后病人的恢复受到极大的影响,严重者需要再次手术。为了预防结直肠手术后肠瘘的发生,临床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条件,择其不佳者行近端结肠双腔造瘘术,使得结肠吻合口或修补口处肠腔内的压力明显降低,降低肠瘘的发生率。同时,双腔造瘘术使得二期造瘘还纳术的肠管吻合难度降低,有利于患者肠蠕动功能和排便功能的恢复。为了使得双腔造瘘口在术后不会缩回腹腔,临床普遍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术中对肠管进行加固缝合,使得造瘘口肠管牢牢固定于腹壁,这种方法利用针线固定肠管,虽然有效的防止肠管回缩,但是增加了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的几率,也造成了造瘘口与腹壁的严重粘连,致使二期手术难度增加;另一种方法是在初步缝合肠管后,利用橡胶管支撑于双腔造瘘口下方腹壁的外侧。这使得肠管不容易回缩,而且不会引起严重粘连。但目前无专用橡胶支撑管,仅依靠裁剪其他手术用品于术中临时制作,其制作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在结肠双腔造瘘手术中,用于腹壁上双腔造瘘口的装置,以达到对双腔造瘘口良好的支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包括支撑管本体、一对端部连接头及医用引流管;所述的支撑管本体为中空圆管状结构,所述的支撑管本体弯曲呈弧形结构;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支撑管本体的两端,构成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本体;所述的支撑管本体与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之间设有圆弧过渡,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为内侧宽、外侧窄的中空圆台形结构,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分别与所述的支撑管本体的两端同轴连接;所述的支撑管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与所述的医用引流管的两端适配插接,使所述的支撑管本体位于造瘘口的下方。
上述的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其中,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的外表面上分别间隔设有多圈防滑环,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通过所述的多圈防滑环与所述的医用引流管连接。
上述的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其中,所述的支撑管本体的表面平整无锐角,所述的支撑管本体由弹性材质制成。
上述的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其中,所述的医用引流管为橡胶材质制成。
上述的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其中,所述的医用引流管位于造瘘口平面的上方2cm处。
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同时不需要缝合,可有效减小瘘口周围皮肤感染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的使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包括支撑管本体1、一对端部连接头2及医用引流管3;所述的支撑管本体1为中空圆管状结构,所述的支撑管本体1弯曲呈弧形结构;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2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支撑管本体1的两端,构成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本体;所述的支撑管本体1与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2之间设有圆弧过渡,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2为内侧宽、外侧窄的中空圆台形结构,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2分别与所述的支撑管本体1的两端同轴连接;所述的支撑管本体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2与所述的医用引流管3的两端适配插接,使所述的支撑管本体1位于造瘘口的下方。
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2的外表面上分别间隔设有多圈防滑环4,所述的一对端部连接头2通过所述的多圈防滑环4与所述的医用引流管3连接。
所述的支撑管本体1的表面平整无锐角,所述的支撑管本体1由弹性材质制成,质韧,有弹性,但不易弯曲。
所述的医用引流管3为橡胶材质制成。
所述的医用引流管3位于造瘘口平面的上方约2cm处。
在初步逐层缝合固定结肠双腔造瘘口后,使用止血钳穿过双腔造瘘口下方,夹住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本体的一端,拖拽,使得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本体的支撑部本体1位于双腔造瘘口正下方,一对端部连接头2位于结肠造瘘口纵轴的两侧。取质软的医用引流管3一根,剪取合适长度,分别套入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本体的两端,旋转挤压,使得医用引流管3和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本体的两端充分接合,起到对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本体良好的固定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两端”、“之间”、“内侧”、“外侧”、“同轴”、“下方”、“上”、“外”、“表面”、“上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插接”、“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和“下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大于或小于第二特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同时不需要缝合,可有效减小瘘口周围皮肤感染的几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