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腔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管,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膀胱疾病的药物灌注治疗,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膀胱药物灌注是常用的膀胱疾病治疗方法,可用于膀胱癌灌注化疗、膀胱炎抗生素灌注治疗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膀胱疾病需膀胱灌注冲洗的治疗。目前市场上尚无专用的膀胱灌注治疗管,各医院均采用常规的导尿管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而常规的导尿管并非专用的灌注治疗管,它的主要用途为保留在膀胱内持续导尿。用现有导尿管进行灌注治疗时,先将导尿管插入膀胱,然后将导尿管开口与集尿袋连接,引流膀胱内的尿液,然后将注射器与导尿管的开口连接,将药物注入膀胱。这种操作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由于导尿管主管的开口是一个喇叭状的开口,开口较大而注射器的注射口较小,且导尿管壁柔软,灌注治疗时操作者需将喇叭状的开口与注射器用手捏紧才能保持相对的密闭,才能将药物注射入膀胱,常有药物从二者的缝隙中流出;而且,如果操作者手法不当,或者注射器推进时压力稍大,注射器极易从导尿管开口中掉出来,造成药物流出或者喷射出来,导致药物与患者正常皮肤接触,甚至喷溅到操作者的面部。由于所用的药物多数为化疗药物,会对接触者正常皮肤造成刺激症状,还可能发生皮肤黏膜损伤、腐蚀,长期反复接触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不适;反复吸入化疗药物气溶胶,也会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同时,由于药物不能完全注入膀胱,也会导致药物非必要的损失,达不到治疗剂量,患者治疗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利用导尿管进行灌注治疗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双腔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管体的前端开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尿液引出的孔,在管体外包裹有药液囊,沿药液囊的周向分布有多排小孔,每排小孔沿轴向分布,设于管体内的第一通道的一端与药液囊相通,在管体的后部设有分支管,分支管的主体部分与管体平行,在分支管内设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道相通,在第二通道的端口设有单向阀。
优选地,还包括扎紧圈,扎紧圈将所述单向阀嵌紧在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孔中。
优选地,所述单向阀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单向阀陷入所述第二通道内的轴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能解决现有导尿管灌注药液时的泄漏问题,提高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腔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管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腔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管单向阀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腔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管,包括管体1,管体1前端有一孔8,通过孔8可将尿液引出。在管体1内开有第一通道5。结合图1及图2,第一通道5的一端经出口6连接药液囊7,药液囊7包裹在管体1外,药液囊7的周向分布有三排以上的小孔9,一排小孔9以轴向分布;第一通道5另一端与第二通道4相通,在第二通道4的端口设有单向阀2。结合图1及图3,在第二通道4外有一扎紧圈3,扎紧圈3将单向阀2嵌紧在第二通道4的内孔中,单向阀2的一端有轴肩,使单向阀2在受轴向力时不会陷入第二通道4内。
结合图1至图3,使用时,先将管体1插入尿道至膀胱,引流出尿液,接入尿液袋。将存有药液的针筒的头部插入单向阀2,使单向阀2打开,药液进入第二通道4后,流入第一通道5,经出口6撑开药液囊7,通过针筒加压,使药液通过药液囊7上的小孔9喷射到膀胱壁上,注射完药液,拔出针筒,单向阀2依靠橡胶的弹性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