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件型限深经皮椎弓根植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175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件型限深经皮椎弓根植骨器。



背景技术:

目前,植骨术主要通过手术将骨组织移到病人体内骨骼缺损、需要加强或融合的部位。现有椎弓根植骨漏斗均为开放式手术设计,无法限制其进入椎弓根深度。使植入椎体内的植骨材料有进入椎体前方风险,或植骨漏斗突破椎体前方,造成腹腔内组织损伤发生。对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而言,该植骨漏斗的使用风险更大,且操作困难。同时现有椎弓根植骨漏斗远端为直出口,其植骨范围小,靠压力使材料向周围扩散,导致植骨材料破碎失去原有价值。并且植骨深度难以把握,容易造成植骨量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椎弓根植骨漏斗均为开放式手术设计,无法限制其进入椎弓根深度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组件型限深经皮椎弓根植骨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组件型限深经皮椎弓根植骨器包括:内套筒、漏斗、手柄、螺纹、外套筒、斜槽出口、激光标记线、植骨材料推入器;

内套筒的近端安装有漏斗,漏斗部连接有手柄;内套筒的近端通过螺纹与外套筒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内套筒的下端连接有斜槽出口,内套筒与外套筒上均设有激光标记线。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内套筒与外套筒的材质均为金属材料、或内套筒为一次性高分子合成材料。

所述的内套筒直径6.0mm、6.5mm,长度80mm-120mm。

所述的内套筒近端带有间隔1mm长约4mm螺纹两处。

所述的外套筒与之匹配,近端带有内螺纹。

所述的槽式出口长度约为10mm。

所述的手柄上设有防滑条纹。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组件型限深经皮椎弓根植骨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开放式手术植骨漏斗限深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解决了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植骨的难点和避免并发症;植骨材料推入器直径5.5mm至6.0mm,长度与内套筒长度匹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件型限深经皮椎弓根植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套筒;2、漏斗;3、手柄;4、螺纹;5、外套筒;6、槽式出口;7、激光标记线;8、植骨材料推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型限深经皮椎弓根植骨器包括:1、内套筒;2、漏斗;3、手柄;4、螺纹;5、外套筒;6、槽式出口;7、激光标记线;8、植骨材料推入器。

内套筒1的上端连接有植骨材料推入器8,内套筒1的近端安装有漏斗2,漏斗2的处连接有手柄3;内套筒1的近端通过螺纹4与外套筒5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内套筒1的下端连接有式槽出口6,内套筒1与外套筒5上均设有激光标记线7。

所述的内套筒1与外套筒5的材质均为金属材料、或或内套筒为一次性高分子合成材料。

所述的内套筒1内套筒直径6.0mm、6.5mm,长度80mm-120mm。

所述的内套筒1近端带有间隔1mm长约4mm螺纹4两处。

所述的外套筒5与之匹配,近端带有内螺纹4。

所述的槽式出口6长度约为10mm。

所述的手柄3上设有防滑条纹。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先将内外套筒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后观察激光标记线应在直线上,将其对准棘突后,通过椎弓根将组件前部分内套筒置入椎体内,外套筒卡于椎弓根开口处,手持握住手柄,通过植骨材料推入器将骨组织或人工骨经推送至椎体空腔,满意后对皮肤进行缝合;内套筒与外套筒可通过设置的螺纹进行调节,解决了漏斗限深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