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多功能麻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082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多功能麻醉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医疗用多功能麻醉车。



背景技术:

在进行麻醉时,当穿刺进针时,由于疼痛,病人很容易自然放松移动,从而影响进针,必要时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束缚,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疗用多功能麻醉车,方便麻醉师进行麻醉。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医疗用多功能麻醉车,包括麻醉台,其特征是:所述麻醉台两端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环套在第一丝杠上,每个所述第一丝杠下端穿过齿轮箱上的第一轴承连接从动锥齿轮,所述齿轮箱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一组滚轮,每个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有主动锥齿轮,两个所述主动锥齿轮均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的齿轮箱的第二轴承连接电机的电机轴,所述麻醉台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分别设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前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伸缩杆末端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上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底部的连接杆穿过所述槽口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环套在第二丝杠上,所述第二丝杠通过第三轴承穿过L型板连接有旋转头,所述L型板固定在所述伸缩杆上,所述第二滑杆上端连接有器械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伸缩杆前端设有第一螺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滑杆上设有第二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电机正反转,带动一组丝杠在齿轮箱上正反转,带动滑块上下移动,第一滑块中间固定的麻醉台可以调节高度,方便麻醉师就行操作;麻醉台一侧的器械槽连接第二滑杆,实现滑动,方便取用麻醉器械,第二螺栓对第二滑杆起到固定的作用;麻醉台另一侧的伸缩杆连接在第一滑杆上,可以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伸缩杆可调节长度,伸缩杆前端设置的固定板和活动板可以对麻醉部位进行加持,第一螺栓能够对伸缩杆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上的槽口俯视图。

图中:1、麻醉台,2、第一滑杆,3、第一丝杠、4、第一滑块,5、第一轴承,6、齿轮箱,7、第二轴承,8、电机轴,8A、电机,9、底座,9A、滚轮,10、从动锥齿轮,11、主动锥齿轮,12、转轴,13、第二滑杆,14、器械槽,15、滑槽,16、伸缩杆,17、第一螺栓,18、固定板,19、活动板,20、L型板,21、旋转头,22、第二螺栓,23、第三轴承,24、第二滑块,25、第二丝杠,26、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麻醉台1,所述麻醉台1两端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滑块4,所述第一滑块4环套在第一丝杠3上,每个所述第一丝杠3下端穿过齿轮箱6上的第一轴承5连接从动锥齿轮10,所述齿轮箱6设置在底座9上,所述底座9下方设有一组滚轮9A,每个所述从动锥齿轮10啮合有主动锥齿轮11,两个所述主动锥齿轮11均连接在转轴12上,所述转轴12穿过所述的齿轮箱6的第二轴承7连接电机8A的电机轴8,所述麻醉台1两侧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内分别设有第一滑杆2和第二滑杆13,所述第一滑杆2连接有伸缩杆16,所述伸缩杆16前端设置有固定板18,所述伸缩杆16末端设有槽口26,所述槽口26上侧设置有活动板19,所述活动板19底部的连接杆(图中未示出)穿过所述槽口26连接有第二滑块24,所述第二滑块24环套在第二丝杠25上,所述第二丝杠25通过第三轴承23穿过L型板20连接有旋转头21,所述L型板20固定在所述伸缩杆16上,所述第二滑杆13上端连接有器械槽14。

所述伸缩杆16前端设有第一螺栓17。

所述第二滑杆13上设有第二螺栓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底座9下方设置的滚轮9A可以使麻醉台1在麻醉师的推动下任意移动到合适位置,电机8A转动,电机轴8连接的转轴12带动主动锥齿轮11转动,从动锥齿轮10带动第一丝杠3在齿轮箱6上转动,第一滑块4在第一丝杠上移动,将第一滑块4中间固定的麻醉台1调节到合适高度,方便麻醉师就行操作,移动麻醉台1一侧滑槽15内的第二滑杆13,将器械槽14移动到合适位置,用第二螺栓22固定,方便取用麻醉器械,再移动麻醉台1另一侧的第一滑杆13,调节伸缩杆16的长度至麻醉部位,转动旋转头21,带动第二丝杠25转动,第二滑块24沿第二丝杠25移动,第二滑块24带动活动板19移动,通过调整活动板19离固定板18的位置可以对麻醉部位进行加持,调整完毕,第一螺栓17能够对伸缩杆16进行固定。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