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纸尿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784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婴幼儿纸尿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幼儿纸尿裤。



背景技术:

纸尿裤是一种常用的卫生用品。一般来说,纸尿裤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表面包覆层、吸收芯层和底布。表面包覆层也可以称为包覆层或透水性表层,包覆层紧贴使用者的身体,能够促使尿液快速渗透并有效阻止回渗,使尿裤表层保持干爽。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纸尿裤的包覆层基本上是无纺布面层,透气无纺布能提升尿 裤内部的透气程度,水蒸气可以流通至尿裤以外,及时排出湿气及热气,有效减少尿疹发生的机会,柔软舒适不刺激皮肤。吸收芯层也可以称为中间吸收芯层或者吸收体,吸收芯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俘获并快速吸收尿液、分散尿液或能通过毛细作用把它扩散到整个芯层中、最终吸收并储存尿液。底布,是纸尿裤最外层的结构,具有不透水性,可以防止吸收芯层中的水分渗出,因此也可称为不透水性底层。

现有的纸尿裤,尤其是初生婴儿纸尿裤相应于使用者臀部的一面均为平面,初生婴儿每天排便次数多,每次排便量少且稀,家长不可能每次均能够得知婴幼儿排便,导致纸尿裤更换不及时。即使是能够即时得知婴幼儿排便,但是由于排便极少,出于节约纸尿裤的目的,家长们在认为不影响宝宝的情况下会延迟更换纸尿裤。这样导致了宝宝易感染细菌、宝宝感受不好,宝宝本身皮肤极嫩,只要感受到一点不舒服的就会产生情绪大哭等等,若不及时更换纸尿裤,还易造成红疹等皮肤问题。综上,如何提供一种在排便少、又能满足可以不及时更换纸尿裤时,宝宝又感受不到异样的纸尿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在排便少、又能满足可以不及时更换纸尿裤时,宝宝又感受不到异样的婴幼儿纸尿裤纸尿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种婴幼儿纸尿裤,包括纸尿裤主体、分别纵向设于纸尿裤主体两侧的腿部防漏弹性部件和防漏片材、设于纸尿裤主体上的腰围弹性部件、固定腰贴以及固定腰贴配合件,所述纸尿裤主体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性表层、吸收芯层以及不透水性底层,所述吸收芯层包括下吸收芯层以及复合于所述下吸收芯层上且与下吸收芯层形状相匹配的上吸收芯层,在所述上吸收芯层上相应于使用者肛门的位置处开设有从厚度上贯穿该上吸收芯层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下吸收芯层相应于该穿孔的位置配合形成排便接收区。

作为优化,还包括分别设于腿部防漏弹性部件的外后侧相应于使用者臀部位置处的臀部防漏弹性部件。

作为优化,所述臀部防漏弹性部件呈弧度与所述纸尿裤主体外侧弧形边相匹配的弧形。

作为优化,所述不透水性底层包括第一底层片材以及复合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上的第二底层片材,所述第二底层片材的宽度小于第一底层片材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二底层片材的两侧边至第一底层片材上相应的侧边的距离相等。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底层片材通过第一粘胶层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相粘合。

作为优化,所述下吸收芯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二粘胶层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的上表面粘合,上吸收芯层的上表面通过第三粘胶层22与透水性表层的下表面粘合,所述第二底层片材还通过所述第二粘胶层与透水性表层靠近两侧边的下表面相粘合,还通过第二粘胶层与防漏部件相应的部位相粘合。

作为优化,所述透水性表层的宽度大于所述吸收芯层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的宽度,所述吸收芯层的两侧边至透水性表层相应的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吸收芯层的两侧边至第二底层片材相应的侧边的距离相等;

所述第二粘胶层包括相互间隔的左位粘胶体、中位粘胶体以及右位粘胶体,所述左位粘胶体至右位粘胶体的总宽度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的宽度相等;

所述中位粘胶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的宽度、大于透水性表层的宽度,并且中位粘胶体的两侧边至第二底层片材的两侧边之间的距离相等,左侧腿部防漏弹性部件设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上相应于左位粘胶体和中位粘胶体之间的位置处,右侧腿部防漏弹性部件设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上相应于右位粘胶体和中位粘胶体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左位粘胶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的左侧边与第一底层片材的左侧边的距离,所述左位粘胶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上外露于第二底层片材的左侧位置和第二底层片材的左侧相应部位粘接配合,上表面与所述左侧防漏片材相应于该左位粘胶体的部位粘接配合以使左侧防漏片材的相应部位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相粘合;所述右位粘胶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的右侧边与第一底层片材的右侧边的距离,所述右位粘胶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上外露于第二底层片材的右侧位置和第二底层片材的右侧相应部位粘接配合,上表面与所述右侧防漏片材相应于该右位粘胶体的部位粘接配合以使右侧防漏片材的相应部位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相粘合;

两防漏片材分别通过两第四粘胶层粘接于所述透水性表层的上表面。

作为优化,所述防漏片材具有与所述透水性表层粘胶配合的粘合部、由所述粘合部的内侧边向上且向外翻折的防漏挡片以及设于粘合部与防漏挡片的折叠空间内的防漏弹性部件组成,所述粘合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粘胶层的宽度,并且,所述粘合部的内侧向内突出于第四粘胶层的内侧;左侧防漏片材的相应部位为其防漏挡片的下表面相应于左位粘胶体的部位,右侧防漏片材的相应部位为其防漏挡片的下表面相应于右位粘胶体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婴幼儿纸尿裤,吸收芯层采用双层芯体结构,上层芯体相应于使用者肛门位置处开设穿孔,下层芯体脱模为平整芯体,上、下层芯体复合形成排便接收区,尤其适用于排便次数多、排便频繁且量少、稀的初生婴儿使用,这样,在量稀少的情况下,大便被排便接收区所容纳,不会与初生婴儿的臀部直接接触,婴儿不会有不舒适的感受,避免了直接与大便接触而发生的细菌感染、起红疹、红屁股等情况,能够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婴幼儿纸尿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婴幼儿纸尿裤的制作工艺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幼儿纸尿裤,包括纸尿裤主体10、分别纵向设于纸尿裤主体10两侧的腿部防漏弹性部件11和防漏片材12、设于纸尿裤主体10上的腰围弹性部件13、固定腰贴14以及固定腰贴配合件15,所述纸尿裤主体10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性表层101、吸收芯层102以及不透水性底层103,所述吸收芯层包括下吸收芯层102a以及复合于所述下吸收芯层102a上且与下吸收芯层102a形状相匹配的上吸收芯层102b,在所述上吸收芯层102b上相应于使用者肛门的位置处开设有从厚度上贯穿该上吸收芯层102b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下吸收芯层102a相应于该穿孔的位置配合形成排便接收区102c。所述透水性表层101在复合于吸收芯层102上后,与吸收芯层102的上表面紧贴,也就是说,相应于排便接收区102c的部位亦与排便接收区102c的个各面紧贴,如此以使得纸尿裤主体10相应于使用者肛门的一面具有一个向下的排便接收凹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孔长度为4-8cm,宽度2-5cm。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穿孔的宽度和长度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群体作相应的变化,只要它与下吸收芯层102b之间形成能够接收大便的排例接收区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腿部防漏弹性部件11为弹性筋。作为一种较优的方案,所述婴幼儿纸尿裤还包括分别设于纸尿裤主体10上位于腿部防漏弹性部件11的外后侧、且相应于使用者臀部位置处的臀部防漏弹性部件(图未示出)。所述臀部防漏弹性部件亦为弹性筋,为了增加包裹和防漏效果,所述臀部防漏弹性部件呈弧度与所述纸尿裤主体10外侧弧形边相匹配的弧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臀部防漏弹性还可以呈与腿部防漏弹性部件11平行的直线状。增加臀部防漏弹性部件可以使得纸尿裤包臀效果更好,使纸尿裤的结构与内裤的结构更相似,增加了纸尿裤的舒适性。当纸尿裤被穿戴后,纸尿裤主体10靠近固定腰贴14的两侧边具有收缩弹性,使得该两侧边与婴幼儿的左右臀部更贴合,可以防止尿液侧漏,避免了因尿液侧漏引起的衣、裤被浸湿的情况,减少了衣、裤更换的频率,减少了婴幼儿因着凉而引发的感冒等疾病。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纸尿裤主体10的各层以及它们的宽度尺寸、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详细阐述,以凸显本实施例的纸尿裤主体10与现有技术中的纸尿裤主体10的区别之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不透水性底层103包括第一底层片材103a以及复合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103a上的第二底层片材103b,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为防水膜,第一底层片材103a可为无纺布。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宽度小于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两侧边至第一底层片材103a上相应的侧边的距离相等(即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左侧边至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左侧边的平行距离与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右侧边至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右侧边的平行距离)。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通过第一粘胶层20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103a相粘合。

所述下吸收芯层102a的下表面通过第二粘胶层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上表面粘合,上吸收芯层102b的上表面通过第三粘胶层22与透水性表层101的下表面粘合,该第三粘胶层22的宽度小于透水性表层101的宽度,并且该第三粘胶层22的两侧边至透水性表层101对应的侧边的距离相等(即第三粘胶层22的左侧边至透水性表层101的左侧边的平行距离与第三粘胶层22的右侧边至透水性表层101的右侧边的平行距离相等),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还通过所述第二粘胶层与透水性表层101靠近两侧边的下表面相粘合,还通过第二粘胶层与防漏部件相应的部位相粘合。其中:

所述透水性表层101的宽度大于所述吸收芯层102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宽度,所述吸收芯层102的两侧边至透水性表层101相应的侧边的距离相等(即吸收芯层102左侧边至透水性表层101左侧边的平行距离与它们的右侧边之间的平行距离相等),所述吸收芯层102的两侧边至第二底层片材103b相应的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粘胶层包括相互间隔的左位粘胶体211、中位粘胶体213以及右位粘胶体215,所述左位粘胶体211至右位粘胶体215的总宽度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宽度相等;所述中位粘胶体21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宽度、大于透水性表层101的宽度,并且中位粘胶体213的两侧边至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两侧边之间的距离相等,左侧腿部防漏弹性部件11设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上相应于左位粘胶体211和中位粘胶体213之间的位置处,右侧腿部防漏弹性部件11设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上相应于右位粘胶体215和中位粘胶体213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左位粘胶体2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左侧边与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左侧边的距离,所述左位粘胶体21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103a上外露于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左侧位置和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左侧相应部位粘接配合,上表面与所述左侧防漏片材12相应于该左位粘胶体211的部位粘接配合以使左侧防漏片材12的相应部位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103a相粘合;所述右位粘胶体215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右侧边与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右侧边的距离,所述右位粘胶体21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103a上外露于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右侧位置和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右侧相应部位粘接配合,上表面与所述右侧防漏片材12相应于该右位粘胶体215的部位粘接配合以使右侧防漏片材12的相应部位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103a相粘合;两防漏片材12分别通过两第四粘胶层23粘接于所述透水性表层101的上表面。

所述防漏片材12具有与所述透水性表层101粘胶配合的粘合部121、由所述粘合部121的内侧边向上且向外翻折的防漏挡片123以及设于粘合部121与防漏挡片123的折叠空间内的防漏弹性部件125组成,所述粘合部12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粘胶层23的宽度,并且,所述粘合部121的内侧向内突出于第四粘胶层23的内侧;左侧防漏片材12的相应部位为其防漏挡片123的下表面相应于左位粘胶体211的部位,右侧防漏片材12的相应部位为其防漏挡片123的下表面相应于右位粘胶体215的部位。

使该第三粘胶层22的宽度小于透水性表层101的宽度,使所述透水性表层101的宽度大于所述吸收芯层102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宽度,将第二粘胶层设计为相互间隔的左位粘胶体211、中位粘胶体213以及右位粘胶体215,且所述左位粘胶体211至右位粘胶体215的总宽度与所述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宽度相等,且所述中位粘胶体21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宽度、大于透水性表层101的宽度。这样设计的目的和好处在于:一、中位粘胶体213上表面能够与透水性表层101的下表面外露于第三粘胶层22的部分粘合,下表面与不透水性底层103粘合,达到使秀水性表层的中位与吸收芯层102粘合、两侧与第二底层片材103b粘合的目的,使得它们的粘合性、牢固性、稳定性、一致性更好,不容易出现现有产品中容易起层的问题,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二、满足第一条的同时,还分别通过左、右位粘胶体215将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左、右侧压于左、右位粘胶体215与第一底层片材103a之间,左、右位粘胶体215的上表面还分别与左、右侧防漏片材12的防漏挡片123的下表面的相应部位粘合,防漏挡片123除了粘合部121与透水性表层101粘合外,左、右侧相应部位分别通过左、右位粘胶体215与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左、右侧粘合(并将第二底层片材103b压于左、右位粘胶体215与第一底层片材103a之间,再分别通过左、右侧防漏挡片123复合于其上),使得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两侧边与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粘合性、稳定性更好,防止起层现象发生,同时增加了左、右侧防漏挡片123与不透水性底层103的粘合技术,增加了挡片的粘合性、牢固性、稳定性、一致性,同时,虽然增加了粘接部位,但是并没有多增加粘胶层数及粘胶工序,仅仅是将第二粘胶层设计为间隔的左、中、右位,以及改变了它们的宽度,即可实现上述功能,在不增加制作复杂度的情况下又能实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更好,解决现有产品易起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防漏挡片123相应部分内凸于第四粘胶层23,这样可以使防漏挡片123的相应部分没有被固定死,具有可活动空间,带给使用者更舒适更柔软的感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收芯层采用双层芯体结构,上层芯体相应于使用者肛门位置处开设穿孔,下层芯体脱模为平整芯体,上、下层芯体复合形成排便接收区102c,尤其适用于排便次数多、排便频繁且量少、稀的初生婴儿使用,这样,在量稀少的情况下,大便被排便接收区102c所容纳,不会与初生婴儿的臀部直接接触,婴儿不会有不舒适的感受,避免了直接与大便接触而发生的细菌感染、起红疹、红屁股等情况,能够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度。

请参见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婴幼儿纸尿裤一实施例的制作工艺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一种婴幼儿纸尿裤的制作工艺,将复合有防漏片材12、透水性表层101、固定腰贴14的上复合层,复合有腰围弹性部件13、固定腰贴配合件15、腿部防漏弹性部件12511、不透水性底层103的下复合层,以及复合有上吸收芯层102b和下吸收芯层102a的中间吸收芯层102分别输送至第五复合机构处进行总复合工序,以复合形成纸尿裤后进行折叠、分切,最终形成若干单个纸尿裤;其中:在所述上吸收芯层102b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穿孔,在将上吸收芯层102b复合于下吸收芯层102a上形成吸收芯层102后,所述穿孔与所述吸收芯层102上相应于穿孔的表面形成排便接收区102c;在对总复合后所形成的纸尿裤进行分切工序以形成单个纸尿裤工序后,所述排便接收区102c位于纸尿裤上相应于使用者肛门的位置处。

具体地,本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01、同步输送步骤,将上复合层、下复合层、中间吸收芯层102向第五复合机构位置的前方同步输送步骤;

以下分别对三个层的形成及输送进行详细阐述:

a、上复合层形成及输送:

a1、挡片片材纵向分切工序:利用第一输送装置将挡片片材持续向纵向分切机构处输送,使持续经过纵向分切机构的部分均被纵向分切机构一分为二,分切成两块宽度相等的左侧防漏片材12和右侧防漏片材12;

a2、固定腰合贴合工序:继续向前持续输送左侧防漏片材12和右侧防漏片材12,在输送过程中,利用位于纵向分切机构前方的固定腰贴14贴合机构将左腰贴和右腰贴对称贴于左侧防漏片材12和右侧防漏片材12的外侧面;

a3、透水性表层101复合工序:继续向前持续且同步的输送贴有左腰贴和右腰贴的左侧防漏片材12和右侧防漏片材12,在输送过程中,利用位于固定腰贴14贴合机构前方的第一复合机构将透水性表层101粘合于左侧防漏片材12和右侧防漏片材12上,从而使得透水性表层101上表面的左侧与左侧防漏片材12的右侧粘合(即与左侧防漏片材12的粘合部121粘合),使得透水性表面上表面的右侧与右侧防漏片材12的左侧粘合(即与右侧防漏片材12的粘合部121粘合),最终形成上复合层,并将上复合层持续输送至第五复合机构处。

b、中间吸收芯层102形成及输送:

b1、上吸收芯层102b复合工序:利用第二输送装置将带有包裹层的下吸收芯层102a持续向第二复合机构的位置处输送,同时利用第三输送装置将脱模后的上吸收芯层102b(也即,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穿孔的上吸收芯层102b)同步输送至第二复合机构处,以使脱模后的上吸收芯层102b复合于下吸收芯层102a上,以形成吸收芯层102;

b2、吸收芯层102包裹工序:继续向前持续输送复合后的吸收芯层102,在向前输送过程中,利用位于第二复合机构前方的包裹机构对吸收芯层102进行包裹,然后再将包裹后的吸收芯层102继续向前且与上复合层同步输送以输送至第五复合机构位置处;

c、下复合层形成及输送:

c1、第二底层片材103b与第一底层片材103a复合:利用第四输送装置将第一底层片材103a向第四复合机构的位置处输送,同时利用第五输送装置将第二底层片材103b输送至第四复合机构的位置处,使第二底层片材103b复合于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上表面,以形成不透水性底层103,所述第一粘胶层20可以通过喷胶装置喷于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复合面(下表面),也可以通过喷胶装置喷于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上表面;

c2、固定腰贴配合件15粘接:继续向前持续输送复合后的不透水性底层103,在向前输送过程中,利用位于第四复合机构前方的固定腰贴配合件15粘接机构将固定腰贴配合件15粘接于第一底层片材103a上,然后再切断;本步骤中,每隔一预定时间则向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下表面进行固定腰贴配合件15粘接切断操作,如此使若干固定腰贴配合件15沿未切断的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的粘接于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下表面上;

c3、腰围弹性部件13粘接:继续向前持续输送粘接有固定腰贴配合件15的不透水性底层103,在向前输送过程中,利用位于固定腰贴配合件15粘接机构前方的腰围弹性部件13粘接机构将腰围弹性部件13粘接于第一底层片材103a上,然后再切断,以使得每一腰围弹性部件13与对应的一固定腰贴配合件15的间隔距离相同,每一定腰贴配合件与相邻的后方的固定腰贴14弹性部件的间隔距离相等;同样的,本步骤中,每隔所述预定时间则向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下表面进行腰围弹性部件13粘接切断操作,如此使若干腰围弹性部件13沿未切断的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的粘接于第一底层片材103a的下表面上;

c4、腿部防漏弹性部件12511粘接:继续向前持续输送粘接有固定腰贴配合件15、腰围弹性部件13的不透水性底层103,在向前输送过程中,利用位于腰围弹性部件13粘接机构前方的腿部防漏弹性部件12511粘接机构将左、腿部防漏弹性部件12511分别粘接在第二底层片材103b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然后再将复合有第二底层片材103b、固定腰围配合部件、腰围弹性部件13以及左、右侧腿部防漏弹性部件12511的下复合层同步输送至第五复合机构位置处。

可理解的,上述c2步骤和c3步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对换。

S102、整体复合步骤,将上复合层、下复合层、中间吸收芯层102复合成纸尿裤整体;

S103、折叠步骤,将纸尿裤整体的两侧分别向中间折叠;

S104、分切步骤,将纸尿裤整体按照预定的分隔长度切断,以形成单个的独立的纸尿裤。

为了避免重复赘述,由于在纸尿裤的结构实施尩中对每一层的宽度、配合关系等作了详细描述,因此在上述工艺中省略对每一层的宽度、形状进行详细描述,工艺中的各个层的形状结构直接参照结构实施例中的描述。

本制作工艺,只需要改变一下粘胶体的喷胶方式,喷洒出形状结构如同上述各个粘胶层的形状结构,并且使各个层的宽度设计为上述结构实施例中的宽度即可,上吸收芯层102b脱模后形成具有排便接收区102c的穿孔,从而使最终成形后的纸尿裤相应于使用者肛门的位置处具有排便接收区102c。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