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掌指关节僵硬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9905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掌指关节僵硬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具,尤其涉及一种掌指关节僵硬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双手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一个器官,大多数情况下手部没有得到太多的保护,同时又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工具和物件,当发生摔倒或撞击的时候,双手会反射性地扶持、支掌,也使得它成为全身中最容易受伤的一部分。如何正确地处理手部的外伤,使其得到更快、更完全的功能和外观的恢复,也就成为广大患者和医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手部关节僵硬是手外伤后一个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手功能恢复。康复治疗目的是帮助伤手恢复良好的活动功能。

目前针对手部关节僵硬的综合的康复治疗手段包括蜡疗,中频电疗,手法关节松动,冷疗,单纯超声波治疗,水疗等。渐进性牵拉康复支具又名渐进性静止支具(progressive static splinting)是一种比较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在国外被运用于改善僵硬关节的被动活动度(PROM)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它是利用物理的力学原理来矫正、预防和辅助身体异常组织结构的治疗工具。

其制作及使用方法如下:所需材料:(1)3.2mm厚度经典型低温热塑板材;(2)普通棉布布料;(3)粘扣带(Velcro)。制作方法:(1)将低温热塑板材裁剪软化后放置在手掌侧塑形,制作成从掌横纹近端至腕上8~10cm的掌侧支掌夹板,2~3cm高度的支架用紧固件固定在夹板远端;(2)棉布布料裁剪成3cm×30cm的布条制作成环形手指牵引带,在牵引带的近端缝上粘扣带毛面,掌侧支掌夹板的近端贴上粘扣带的刺面,以供牵引带固定。使用方法:(1)将掌侧夹板穿好,再将环形手指牵引带套入患指近节,向近端牵拉手指牵引带,固定在掌侧夹板上;(2)指导患者学会调整牵引带的拉力和方向,拉力大小以患者能够耐受的轻微疼痛为宜,拉力方向指向舟状骨;(3)指导患者尽可能地延长治疗时间,当疼痛或麻木感加重,可适当调整牵引带的拉力,以缓解疼痛或麻木感。

但是,该现有牵伸支具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不能有效控制力的方向使之满足治疗需求,患者的第2-5掌指关节受限的角度往往大小不同,现有的支具无法分别调节支架的高度,使牵伸力垂直于近节指骨的同时指向舟状骨;2、制作布料牵引带需要裁剪布料,缝纫机缝合、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缺点与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掌指关节僵硬牵伸装置,解决现有掌指关节僵硬牵伸装置不能有效控制力的方向使之满足治疗需求,以及存在制作过程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掌指关节僵硬牵伸装置,包括掌侧支掌夹板、捆绑件、手指牵引组件以及拉力导向件,所述掌侧支掌夹板通过捆绑件固定于前臂及手掌部掌侧上,所述手指牵引组件包括指套、牵引线以及卡位件,所述拉力导向件为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固定于掌侧支掌夹板的下表面,另一端相对于掌侧支掌夹板向下延伸,所述调节板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的导向孔,一个导向孔对应一个力的方向,所述指套用于套接于掌指关节僵硬的手指上,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与指套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孔与卡位件相连接,所述卡位件与调节板卡位固定。

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包括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支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卡位件为轴形体,包括依次沿着轴向分布的操作部、卡位部、缠绕部以及凸台部,所述卡位部与卡槽卡位配合,所述凸台部与定位孔相配合,所述缠绕部上设有通孔,所述牵引线穿过导向孔后穿入通孔缠绕于缠绕部上。

所述调节板包括固定部和调节部,所述固定部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掌侧支撑夹板的下表面,所述调节部为弧形并与固定部固定连接并向下延伸,所述导向孔分布于调节部上,所述定位支架固定于固定部上。

所述捆绑件为粘扣带,所述掌侧支掌夹板通过粘扣带固定于手腕上。

所述牵引线为强力鱼线或延展性低的线。

所述调节板为铝板,所述调节部与固定部以及定位支架一体成型。

所述卡位件为铝材一体成型。

所述紧固件为铆钉,调节板通过铆钉将固定部铆接于掌侧支撑夹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掌指关节僵硬牵伸装置能有效控制力的方向使之满足治疗需求,避免由于患者的各掌指关节僵硬角度大小不同而影响治疗效果,使拉伸力方向垂直于近节指骨的同时指向舟状骨,以有效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穿戴更加轻便透气,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以及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卡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掌侧支掌夹板1,捆绑件2,前臂及手掌部掌侧3,指套4,牵引线5,卡位件6,调节板7,固定部71,调节部72,导向孔8,掌指关节僵硬的手指9,第一支板10,第二支板11,卡槽12,定位孔13,操作部14,卡位部15,缠绕部16,凸台部17,通孔18,铆钉19,定位支架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包括掌侧支掌夹板1、捆绑件2、手指牵引组件以及拉力导向件,所述掌侧支掌夹板1通过捆绑件2固定于前臂及手掌部掌侧3上,所述手指牵引组件包括指套4、牵引线5以及卡位件6,所述拉力导向件为调节板7,所述调节板7的一端固定于掌侧支掌夹板1的下表面,另一端相对于掌侧支掌夹板1向下延伸,所述调节板7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的导向孔8,一个导向孔8对应一种力的方向9,所述指套4用于套接于掌指关节僵硬的手指9上,所述牵引线5的一端与指套4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孔8与卡位件6相连接,所述卡位件6与调节板7上的定位支架A卡位固定。掌侧支掌夹板通过捆绑件固定在前臂及手掌部掌侧上,指套套入掌指关节并通过牵引线穿过调节板的导向孔后与卡位件相连接,通过卡位件进行固定,调节板上的导向孔能够满足不同掌指关节僵硬角度所需牵伸力方向,使用时,通过卡位件拉动牵引线以带动指套动作,通过与各掌指关节的相对应的导向孔的调节作用以实现治疗的目的。根据上述方案,该掌指关节僵硬牵伸装置能有效控制力的方向使之满足治疗需求,避免由于患者的各掌指关节僵硬受限角度大小不同而影响治疗效果,使拉伸力方向垂直于近节指骨的同时指向舟状骨,以有效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穿戴更加轻便透气,制作流程简单,成本低以及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板7上设有定位支架A,所述定位支架A包括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一支板10和第二支板11,所述第一支板10上设有卡槽12,所述第二支板11上设有定位孔13,所述卡位件6为轴形体,包括依次沿着轴向分布的操作部14、卡位部15、缠绕部16以及凸台部17,所述卡位部15与卡槽12卡位配合,所述凸台部17与定位孔13相配合,所述缠绕部16上设有通孔18,所述牵引线5穿过导向孔8后穿入通孔18缠绕于缠绕部16上。卡位牵引线时,牵引线穿入通孔18缠绕于缠绕部16上,然后把卡位件6卡位在定位支架上,通过操作部把卡位部卡入卡槽内,凸台部卡入定位孔内,卡位件旋转直到合适位置实现卡位。卡位效果好,使用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板7包括固定部71和调节部72,所述固定部7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掌侧支撑夹板1的下表面,所述调节部72为弧形并与固定部71固定连接并向下延伸,所述导向孔8分布于调节部72上,所述定位支架分布于固定部71上。调节部72呈弧形,增加了调节力可选的方向范围以适应更加严重的掌指关节僵硬患者。采用上述结构,使得调节板便于安装,牢固性强,稳定性高,方便患者独立调节牵伸力的大小,提高治疗效果。所述紧固件为铆钉19,所述调节板7通过铆钉19将固定部71铆接于掌侧支撑夹板1上,安装牢固,稳定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捆绑件2为粘扣带,所述掌侧支掌夹板1通过粘扣带固定于手腕3上。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牵引线5为强力鱼线或延展性低的线。工序简单,透气性强,舒适性高,结构简化,更加合理,使用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板7为铝板,所述调节部72与固定部71以及支架A一体成型。

调节板为铝板,而调节部与固定部为一体式结构,强度高,加工方便,提高使用性。且所述卡位件6为铝材一体成型。强度高,加工方便,使得该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提高治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