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下肢抬高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7976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下肢抬高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下肢抬高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脑血管意外造成肢体偏瘫的患者明显增多,严重的偏瘫导致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由于忽视良肢位的摆放及早期的按摩和被动活动,导致患侧肢体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各种畸形、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下肢偏瘫需长期卧床的患者临床护理需强调:通过被动活动,以代替肌肉主动收缩,达到挤压静脉血管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改善微循环,纠正患肢的营养代谢障碍。如有水肿注意抬高患肢体位,患侧下肢应垫高10-20厘米,减少因重力对灌注的影响,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患肢肿胀。同时需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部下垂、下肢外旋等畸形。

临床上常常采取的措施有:1、通过摩、揉、捏、按等人工按摩手法以代替肌肉主动活动,对护理者来讲,这是较大工作量和负担。2、用枕头或者棉垫放于足踝下以抬高下肢,这类简易用具有支撑力差,易变形,不能有效保护患者骨突出等软组织,并且,结构设计不合理,与患者的下肢型态不吻合,存在部分部分肢体悬空,患者存在疲劳感,大部分产品仅能解决下肢抬高问题,不能有效防止足下垂、下肢外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多功能下肢抬高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下肢抬高枕,包括设有凹槽的抬高枕本体,所述凹槽一端具有豁口,另一端设有底板,底板与凹槽的两侧壁围成下肢容纳空间;所述凹槽的槽底为斜面,该斜面处于所述底板的一端高于处于所述凹槽豁口的一端;所述凹槽内设有气囊,包括小腿区气囊和大腿区气囊,二者之间设有腘窝枕;在所述凹槽两侧壁上对应所述气囊均设有气囊翻盖;所述小腿区气囊靠近所述底板,且二者之间设有足踏板。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槽底处于所述小腿区气囊和大腿区气囊之间的位置设有子母贴;所述腘窝枕通过该子母贴固定在槽底。

进一步,所述子母贴沿所述凹槽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腘窝枕沿所述凹槽长度方向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腘窝枕上设有用于遮盖住所述子母贴外露部分的棉布。

进一步,所述气囊翻盖及气囊均通过拉链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板与所述槽底表面垂直,在所述足踏板底部设有足跟窝。

进一步,所述抬高枕本体和腘窝枕均采用高密度海绵;所述足踏板采用高弹力海绵。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槽底斜面与水平面呈30°夹角。

进一步,所述气囊翻盖与所述气囊围成裤管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气囊翻盖与所述气囊的外侧均包裹有棉布外套。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肢抬高枕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使患肢自然抬高,没有悬空感,凹槽贴合人体下肢,符合下肢线条走向,防止抬高的下肢滑落,且可预防髋关节外旋。凹槽内安置腘窝枕,使患者膝关节自然弯曲,保持舒适位置,防止膝关节僵直。足踏部位的设计可使足部与小腿垂直及保持中立位,防止足下垂与足外翻。通过自然抬高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及气囊的充气放气对下肢进行加压按摩,达到防止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并有一定程度的促进患肢功能康复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腘窝枕、气囊以及气囊翻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抬高枕本体;2-豁口;3-底板;4-侧壁;5-斜面;6-小腿区气囊;7-大腿区气囊;8-腘窝枕;9-气囊翻盖;10-足踏板;11-子母贴;12-棉布;13-足跟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多功能下肢抬高枕,如图1至4所示,包括设有凹槽的抬高枕本体1,所述凹槽一端具有豁口2,另一端设有底板3,底板3与凹槽的两侧壁4围成下肢容纳空间;所述凹槽的槽底为斜面5,该斜面5处于所述底板3的一端高于处于所述凹槽豁口的一端;所述凹槽内设有气囊,包括小腿区气囊6和大腿区气囊7,二者之间设有腘窝枕8;在所述凹槽两侧壁4上对应所述气囊均设有气囊翻盖9;所述小腿区气囊6靠近所述底板3,且二者之间设有足踏板10。

上述凹槽的槽底处于小腿区气囊6和大腿区气囊7之间的位置设有子母贴11;所述腘窝枕8通过该子母贴固定在槽底,可根据需要方便的拆卸,有选择的使用。

上述子母贴11沿所述凹槽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腘窝枕8沿所述凹槽长度方向的尺寸。上述腘窝枕8上设有用于遮盖住所述子母贴外露部分的棉布12。腘窝枕8的位置可纵向移动,凹槽表面子母贴外露部分用固定于腘窝枕的棉布覆盖,美观大方,对患者的腿部不会造成摩擦,保证使用的舒适度。

上述气囊翻盖9以及气囊均通过拉链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可拆卸的连接,气囊以及气囊翻盖均可以方便的拆卸和安装,使用灵活、方便。需要说明的是,气囊翻盖可以是扣在气囊上的弧状结构,其与气囊组成裤管或圆筒状结构,患者的下肢可以分别置入凹槽两侧壁上的由气囊及气囊翻盖组成的“裤管”内。

上述底板3与所述槽底表面垂直,在所述足踏板10底部设有足跟窝13。患者实际足踏部位位于底板与所述槽底表面垂直夹角处的底面,该位置挖制有内陷的与足形匹配的足跟窝。

需要指出的是,足踏板10可以为L型结构,其长边贴靠在底板上,端部朝向凹槽豁口的一侧设置。

上述抬高枕本体1和腘窝枕8均采用高密度海绵,长久使用,不易变形,使用效果好;所述足踏板10采用高弹力海绵,对足部起到撑托保持功能位的同时减轻对局部的压力。足跟窝使足跟部悬空,减轻局部受压。上述凹槽的槽底斜面与水平面呈30°夹角,该角度能很好的将患者下肢抬高。

本下肢抬高枕可用于瘫痪的下肢、下肢手术后及病情需要抬高下肢的情况。它主要用于仰卧位时下肢的抬高。设计有凹槽和足踏,相较于一般的抬高垫、支架或枕头,其肢体安置稳固牢靠,不会引起足下垂、外翻及髋关节外旋等畸形。通过设置的气囊和气囊翻盖,可进行下肢的充气挤压、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水肿、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上述气囊翻盖9与所述气囊围成裤管形结构。气囊及气囊翻盖由纵向排列的气囊小枕组成,小枕之间通过管道连通,管道出口即是气囊或气囊翻盖的充气口,可外接电动充气泵,通过该充气口上进行充放气。充气口的设置及结构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另外,上述气囊翻盖9与所述气囊的外侧均包裹有棉布外套,干爽卫生,使用舒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肢抬高枕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使患肢自然抬高,没有悬空感,凹槽贴合人体下肢,符合下肢线条走向,防止抬高的下肢滑落,且可预防髋关节外旋。凹槽内安置腘窝枕,使患者膝关节自然弯曲,保持舒适位置,防止膝关节僵直。

足踏部位的设计可使足部与小腿垂直及保持中立位,防止足下垂与足外翻。通过自然抬高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及气囊的充气放气对下肢进行加压按摩,达到防止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并有一定程度的促进患肢功能康复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