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血压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高血压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慢性病,现有的家庭和医院常用的血压测量装置,往往将气囊设置在绷带中,依靠绷带的充气膨胀使血压测量装置与皮肤之间的间隙减小,进而使压力传感器与皮肤接触,这样一来,一方面,气囊的体积设置较大,不便于操作、携带,另一方面,通过充气后的绷带与皮肤的挤压达到压力传感器与皮肤接触的目的,这使得对压力传感器与皮肤的接触压力的控制较为困难,而且,使用者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压检测装置,能够对压力传感器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行较好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测量的准确性,同时,佩戴舒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血压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检测结构和袖带,所述袖带与所述检测结构相连接,构成环形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
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手腕处的脉搏波信号;
气囊,所述气囊用于支撑所述压力传感器,使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人体皮肤相接触,所述气囊的数量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量相同;
气囊固定装置,所述气囊固定装置的数量与所述气囊的数量相同,所述气囊固定装置穿过所述气囊的中心将所述气囊固定于所述检测结构的壳体内壁上,所述气囊固定装置由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和圆柱轴构成,所述圆柱轴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所述第一固定端的半径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的半径均大于所述圆柱轴的半径,所述圆柱轴与所述气囊的中心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固定端能够将所述气囊固定装置卡在所述检测结构的壳体上,所述第二固定端能够将所述气囊卡在所述气囊固定装置上,所述气囊充气后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固定端运动,所述第二固定端的端面上安装有所述压力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心电信号的电极,所述电极的数量为3个,分别为位于袖带接口处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第二电极和位于所述壳体底部的第三电极。
可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压电薄膜传感器,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布置方式为3×2点阵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前置放大电路、第一带通滤波电路、第一主放大电路、第一50Hz陷波电路和第一电平调整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测得的信号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前置放大电路、所述第一带通滤波电路、所述第一主放大电路、所述第一50Hz陷波电路和所述第一电平调整电路的处理后,进入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前置放大电路、第二带通滤波电路、第二主放大电路、第二50Hz陷波电路和第二电平调整电路,所述电极测得的信号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前置放大电路、所述第二带通滤波电路、所述第二主放大电路、所述第二50Hz陷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平调整电路的处理后,进入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充气泵和阀门,所述充气泵用于向所述气囊中充气,所述阀门用于将所述气囊中的气体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检测装置,气囊充气膨胀后,直接带动压力传感器运动,使其与皮肤接触,即气囊可以通过充放气以及调整充放气的多少直接对传感器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行控制,能够很容易的获得所需的压力,使压力传感器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压力更加的可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血压测量的准确度,同时,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并不是采用袖带与皮肤之间的挤压原理来实现压力传感器与皮肤的接触,因而佩戴舒适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血压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血压检测装置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血压检测装置的气囊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压检测装置,能够对压力传感器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行较好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测量的准确性,同时,佩戴舒适。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血压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血压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结构和袖带104,袖带104与检测结构相连接,构成环形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105、电极、气囊106和气囊固定装置。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手腕处的脉搏波信号,气囊106用于支撑压力传感器105与皮肤接触,气囊固定装置用于将气囊106固定在检测装置上,电极用于测量心电信号的电极,所述电极的数量为3个,分别为位于袖带接口处的第一电极103、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第二电极101和位于所述壳体底部的第三电极102,当气囊106充气后,第一电极103和第三电极102与皮肤接触,这时,用手指接触装置上的第二电极101,即能够得到心电信号。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血压检测装置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气囊具有六个,分别为气囊202、气囊204、气囊206、气囊207、气囊209和气囊211,呈3×2点阵式排布,圆形的气囊固定装置从气囊的中心穿过,将气囊固定于检测结构的壳体内壁上,六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位于气囊固定装置201、203、205、208、210、212的端面上,压力传感器为压电薄膜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手腕处的脉搏波信号。气囊固定装置可上下活动,随着气囊的充放气,气囊固定装置能够上下移动一定的距离,带动粘贴于气囊固定装置端面上的压力传感器上下移动,实现压力传感器与手腕处皮肤的接触、离开以及与皮肤接触压力的调整。气囊的充放气由充气泵213和阀门214实现,充气泵213用于向气囊中充气,阀门214用于将气囊中的气体排出。充气泵213和阀门214能够控制压力传感器与皮肤之间的压力,例如在脉搏波波形不稳定时(如:绷带不紧,运动中等情况下),加大充气量,使得装置更好的与手腕接触;在绷带过紧导致无法进行脉搏检测时,可通过放气阀门214降低压力传感器(PVDF压力传感器)与手腕接触的压力。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血压检测装置的气囊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气囊固定装置由第一固定端305、第二固定端301和圆柱轴303构成,圆柱轴303位于第一固定端305与第二固301定端之间,第一固定端305的半径和第二固定端301的半径均大于圆柱轴303的半径,圆柱轴303与气囊的中心孔间隙配合,第一固定端305能够将气囊固定装置卡在检测结构的壳体304上,第二固定301端能够将气囊卡在气囊固定装置上,气囊充气后能够带动第二固定端301运动,第二固定端301的端面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此种设置方式气囊能够直接作用于压力传感器上,带动压力传感器与皮肤接触,使得压力传感器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压力更加可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检测装置装置还包括:第一前置放大电路、第一带通滤波电路、第一主放大电路、第一50Hz陷波电路和第一电平调整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测得的脉搏波信号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前置放大电路、所述第一带通滤波电路、所述第一主放大电路、所述第一50Hz陷波电路和所述第一电平调整电路的处理后,进入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经过控制器的分析计算得到血压值。
血压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前置放大电路、第二带通滤波电路、第二主放大电路、第二50Hz陷波电路和第二电平调整电路,所述电极测得的心电信号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前置放大电路、所述第二带通滤波电路、所述第二主放大电路、所述第二50Hz陷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平调整电路的处理后,进入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心电信号R波与脉搏波信号特征点之间的时间差与人体动脉压之间的相关性,得到血压的校准值。
本实用新型采用阵列式传感器为PVDF压电薄膜,压电常数大,变力响应灵敏度高,膜轻且柔韧,易于制备,与人体组织的阻抗耦合性好,机械品质因素低,阻尼小,密度低,能满足脉搏信号的频率特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结构可以保证完全采集到寸、关、尺三个位置的信息,可以更加精确的定位,排除了人为的误差;可以对手腕位置进行逐渐加压测量,有效解决目前脉搏传感器难以定位、难以定标浮、中、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检测装置,气囊充气膨胀后,直接带动压力传感器运动,使其与皮肤接触,即气囊可以通过充放气以及调整充放气的多少直接对传感器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行控制,能够很容易的获得所需的压力,使压力传感器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压力更加的可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血压测量的准确度,同时,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并不是采用袖带与皮肤之间的挤压原理来实现压力传感器与皮肤的接触,因而佩戴舒适度较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