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约束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种约束状态的手术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工作场所。术中因麻醉药的作用患者肢体失去知觉,适当的约束既可防止患者坠床的发生,又能维持体位的稳定性。同时,术后患者的搬运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完毕后,如何将患者从手术床上安全、合理、省力地搬运至推车上是长期困扰医务人员的一个问题。
目前,手术床多使用普通床单,单层布单或一次性台布,此类床单只有铺垫手术床之作用,功能单一,术中需另备布巾固定上下肢。此外,目前部分医院使用的是“过床易”搬运病人,“过床易”是由特殊材料(尼龙滑材)制成的一种搬运患者时使用的辅助用具,但在使用过程中病人是直接躺在过床易上面,再将患者推移至转换床上,这种方法虽然省力,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患者直接接触过床易,分泌物污染床面,给清洗带来困难;第二,在推拉患者的过程中,容易损伤皮肤形成压疮。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手术约束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约束装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实现不同状态下切换不同的约束方式,包括手术过程中的体位约束以及搬运时的体位约束,集约束与搬运等功能为一体,降低成本,减少人力,同时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约束装置,用于约束患者的身体,该手术约束装置包括:底单,该底单平铺于手术床上,该底单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上布单和第二上布单,该第一上布单和该第二上布单对称设置于该底单中上部的该第一边和该第二边;以及第一下布单和第二下布单,该第一下布单和该第二下布单对称设置于该底单中下部的该第一边和该第二边;其中,于第一约束状态时,该第一上布单和该第二上布单分别以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包裹该身体的双上肢并固定至该手术床上,该第一下布单和该第二下布单包裹该身体的双下肢并与该手术床固定连接;于第二约束状态时,该第一上布单和该第二上布单分别以该第二方向和该第一方向包裹该双上肢和该身体的躯干以固定该双上肢和该躯干,该第一下布单和该第二下布单包裹该双下肢以固定该双下肢。
优选地,该第一上布单通过第一上连接部连接于该底单上,该第二上布单通过第二上连接部连接于该底单上。
优选地,该第一上连接部距该第一边的距离及第二上连接部距该第二边的距离为10cm~20cm。
优选地,该第一上布单和该第二上布单于远离该底单的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上固定部和与该第一上固定部配合固定的第二上固定部,该第一下布单和该第二下布单于远离该底单的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下固定部和与该第一下固定部配合固定的第二下固定部。
优选地,该第一上布单和/或该第二上布单与该底单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口袋,该第一口袋的开口朝向远离该第一下布单和该第二下布单的一侧,于该第二约束状态时,该第一口袋用于容置手术导管。
优选地,该第一下布单通过第一下连接部连接于该底单上,该第二下布单通过第二下连接部连接于该底单上。
优选地,该第一上布单和该第二上布单连接为一体;和/或该第一下布单和该第二下布单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当该第一下布单和该第二下布单连接为一体时,该第一下布单和该第二下布单均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底单上。
优选地,于该第一约束状态时,该第一上布单和该第二上布单分别以该第一方向和该第二方向包裹该双上肢后,再将该第一上布单和该第二上布单塞于该手术床的床垫下;于该第二约束状态时,该第一上布单和该第二上布单分别以该第二方向和该第一方向包裹该双上肢和该躯干后藉由该第一上固定部和该第二上固定部的配合而固定。
优选地,于该第一约束状态时,该第一下布单和该第二下布单分别绕过该手术床两侧的固定杆后再包裹该双下肢并藉由该第一下固定部和该第二下固定部的配合而固定;于该第二约束状态时,该第一下布单和该第二下布单直接包裹该双下肢并藉由该第一下固定部和该第二下固定部的配合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约束装置,于第一约束状态时,第一上布单和第二上布单分别包裹双上肢并固定至手术床上,同时第一下布单和第二下布单包裹双下肢并与手术床固定连接,适用于根据手术需要将四肢稳定固定;于第二约束状态时,第一上布单和第二上布单以方向包裹双上肢和躯干,同时第一下布单和第二下布单包裹双下肢,适用于将患者全身固定以稳固地搬运,本实用新型的手术约束装置集约束与搬运等功能为一体,降低成本,减少人力,同时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术约束装置100A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手术约束装置100B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手术约束装置100C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术约束装置于第一约束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术约束装置于第二约束状态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术约束装置100A的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术约束装置于第一约束状态时的正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术约束装置于第二约束状态时的正视图。手术约束装置100A用于约束患者的身体,包括底单110、第一上布单1201、第二上布单1202、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其中底单110 平铺于手术床上,底单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对称设置于底单110中上部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下布单1301 和第二下布单1302对称设置于底单110中下部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于第一约束状态时,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分别以第一方向S1和与第一方向 S1相反的第二方向S2包裹身体的双上肢1411、1412并固定至手术床上,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包裹身体的双下肢1421、1422并与手术床固定连接;于第二约束状态时,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分别以第二方向S2和第一方向S1包裹双上肢1411、1412和身体的躯干1400以固定双上肢 1411、1412和躯干1400,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包裹双下肢1421、 1422以固定双下肢1421、1422。本实用新型的手术约束装置于第一约束状态时将双上肢1411、1412与双下肢1421、1422固定并与手术床连接以加强稳定效果,适用于根据手术需要将四肢稳定固定的各种情形;于第二约束状态时,将四肢与躯干均固定,适用于将患者全身固定以稳固地搬运等情形,本实用新型的手术约束装置集约束与搬运等功能为一体,降低成本,减少人力,同时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方向S1和第二方向S2是沿着底单110 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方向,其中,第一方向S1为第二边指向第一边的方向,第二方向S2为第一边指向第二边的方向。
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第一上布单1201通过第一上连接部1211连接于底单110上,第二上布单1202通过第二上连接部1212连接于底单110上,同时,第一下布单1301通过第一下连接部1311连接于底单110上,第二下布单1302 通过第二下连接部1312连接于底单上11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上连接部1211、第二上连接部1212、第一下连接部1311和第二下连接部1312是以线缝的方式连接于底单110上,如图1所示,这些缝制的部位位于底单110的正面侧,当然也可以位于背面侧,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上连接部1211、第二上连接部1212、第一下连接部1311和第二下连接部1312也可以以其他的方式例如系带的方式连接于底单110上,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正面侧是指将手术约束装置平铺于手术床上可视的一侧,即正视图中视角的一侧,相应地,背面侧是指该正面侧的相反侧,即将手术约束装置平铺于手术床上时与手术床相接触的一侧。
当患者平躺在手术约束装置100A上时,患者的双上肢紧靠躯干两侧放置,于第一约束状态时,第一上布单1201以第一方向S1包裹双上肢中一个胳膊,第二上布单1202以第二方向S2包裹双上肢中另一个胳膊,因此第一上布单1201 第一上连接部1211距第一边的距离d1与第二上布单1202的第二上连接部1212 距第二边的距离d2应与胳膊的宽度相近。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上连接部1211 距第一边的距离d1及第二上连接部1212距第二边的距离d2的取值范围为10cm ~20cm,较佳地,d1和d2的取值均为15cm。
当患者平躺在手术约束装置100A上时,患者的双下肢相互紧靠,为了加强双下肢的约束固定效果,第一下连接部1311和第二下连接部1312之间的距离 d3可与双腿的宽度相近,当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一下连接部1311设置于邻近底单110的第一边,第二下连接部1312设置于邻近底单110的第二边。
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于远离底单110的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上固定部1221和与第一上固定部1221配合固定的第二上固定部1222,同样地,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于远离底单110的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下固定部1321和与第一下固定部配合固定的第二下固定部1322。因此,当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以相向方向包裹时,第一上固定部1221和第二上固定部1222可配合以固定,同样地,当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 以相向方向包裹时,第一下固定部1321和第二下固定部1322可配合以固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上固定部1221、第二上固定部1222、第一下固定部1321 和第二下固定部1322为魔术贴,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固定结构如搭扣等,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上固定部1221和第一下固定部1321的魔术贴设置于正面侧,而第二上固定部1222和第二下固定部1322的魔术贴设置于背面侧,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其他方式,只要相对设置的固定部能够配合即可。
第一上布单1201和/或第二上布单1202与底单110相对的侧面(背面侧) 上设有第一口袋1231,第一口袋1231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的一侧,于第二约束状态时,第一口袋1231用于容置手术导管。具体地,当手术结束后需要搬运患者转换床位时,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以相对方向包裹患者固定后,此时第一口袋1231随着第一上布单1201 和/或第二上布单1202的翻转由原来的背面侧转至正面侧,护士将患者身上的各管路理顺并固定妥当,即可将手术导管如引流袋等放置于第一口袋1231中,再将患者连同手术约束装置100A一同搬至转换床上,防止了导管滑脱的发生。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上布单1201与底单110相对的侧面(背面侧)上设有第一口袋1231,第二上布单1202与底单110相对的侧面(背面侧)上设有第二口袋 1232,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口袋的数量及位置。
请一并参照图4和图5所示,于第一约束状态时,患者平躺于手术底单110 上,患者的双上肢1411、1412放置于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之下 (即底单110与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形成的容置空间),由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分别以第一方向S1和第二方向S2包裹双上肢1411、1412后,再将多余的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固定于手术床上例如均塞于手术床的床垫下,此约束方式可以适用于如手术中等需要对患者的双上肢进行固定的情形;在需要第二约束状态的情形下如需要搬运患者时,此时只需解除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与手术床的固定,例如将塞入床垫下的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抽出,再将患者的双上肢1411、 1412放置于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之上,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由患者的双上肢1411、1412的外侧分别以第二方向S2和第一方向S1包裹双上肢1411、1412和躯干1400后藉由第一上固定部1221和第二上固定部1222的配合而于患者的大致胸前位置固定妥当,同时,第一上布单1201的第一口袋1231和第二上布单1202的第二口袋1232位于正面侧,可用于放置手术导管,此时患者稳定固定于手术约束装置上。如需搬运患者,站在手术床侧的人员抓住手术约束装置周边即可将患者协同手术约束装置一起搬运至转换床;当然也可配合“过床易”来搬运,具体地,只需将转换床与手术床平齐,站在手术床侧的人员抓住床单侧边协助患者侧卧,对侧人员将“过床易”插入患者身体下方,然后放平患者,两侧的搬运人员一人推送,另一人拉移,即可平稳地将患者移到转换床上。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所示,于第一约束状态时,患者平躺于手术底单110 上,患者的双下肢1421、1422放置于底单110上,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包裹双下肢1421、1422并与手术床固定连接,例如第一下布单1301 和第二下布单1302分别绕过手术床两侧的固定杆后再包裹双下肢1421、1422 于大致膝部位置会合并利用第一下固定部1321和第二下固定部1322配合固定妥当,其中与手术床的连接加强了固定效果,此约束方式可以适用于如手术中等需要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稳固固定的情形;在需要第二约束状态的情形下如需要搬运患者时,此时只需解除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与手术床的固定,即将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从固定杆上绕回,只需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直接包裹双下肢1421、1422并于大致膝部位置会合并藉由第一下固定部1321和第二下固定部1322配合固定妥当即可。
请一并参照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手术约束装置100B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手术约束装置100C的正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具有相同或相近标号的结构及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连接为一体,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 连接为一体,也就是说,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是由整块的上布单120固定至底单110上后形成的两侧活动部分,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是由整块的下布单130固定至底单110上后形成的两侧活动部分。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仅有第一上布单1201和第二上布单1202 连接为一体,或者仅有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连接为一体。
其中,当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连接为一体即为下布单130 时,第一下布单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下布单130)可以通过第一下连接部 1311和第二下连接部1312连接于底单110上,如图2所示,当然,第一下布单 1301和第二下布单1302(下布单130)也可均通过第一连接部131连接于底单 110上,即第一下连接部1311和第二下连接部1312为同一个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31)。
以下示例性地给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术约束装置的具体制作方法,但并不限于此。首先,选择优质的内含薄膜、韧性强的一次性无纺布;再将一次性无纺布制成3条不同规格的双层垫单,分别为长约215厘米,宽约80厘米的长方形床单(即用于平铺手术床上的底单110)、长约150厘米,宽约50厘米的宽无纺布带(即用于固定患者双上肢的上布单120)、长约180厘米,宽约20 厘米的宽无纺布带(即用于固定患者双下肢的下布单130);接着在距离上布单 120两宽侧顶端约20厘米处各缝制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的布袋(用于搬运患者时放置引流袋),在距离底单110宽侧顶端约60厘米处,将上布单120垂直平分缝制于底单110上面(注意口袋朝向外侧);接着在距离上布单120约10 厘米处,将下布单130垂直平分缝制于底单110上面,至此,即可制作出本实用新型的手术约束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约束装置,于第一约束状态时,第一上布单和第二上布单分别包裹双上肢并固定至手术床上,同时第一下布单和第二下布单包裹双下肢并与手术床固定连接,适用于根据手术需要将四肢稳定固定;于第二约束状态时,第一上布单和第二上布单以方向包裹双上肢和躯干,同时第一下布单和第二下布单包裹双下肢,适用于将患者全身固定以稳固地搬运,本实用新型的手术约束装置集约束与搬运等功能为一体,降低成本,减少人力,同时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