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式安全针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513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推拉式安全针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针筒,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增加使用便利性的推拉式安全针筒。



背景技术:

针筒是一种用来配合针头将药液、血液或营养液等液体注射于人体内的器具。在注射完毕后,由于针头已经沾附有人体的血液,所以必须将使用过后的针头进行安全处理,以避免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发生被针头刺伤的情况。早期的安全处理方式是将针头插设于一针头套内进行收纳,但是在插设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因为本身的不小心或受到其他外力推挤的状况下,造成针头意外刺入医护人员的手部,进而提高医护人员遭到意外感染的风险,这样的问题也就衍生出了所谓的安全针筒来减少医护人员用手直接接触到针头的机会。

就传统安全针筒的使用方式来说,首先将注射推杆塞入外筒内开始进行注射,在注射完毕之后,注射推杆会跟连动座卡接在一起,此时通过回拉注射推杆,使连动座被注射推杆所拉动而与针头座之间形成卡合,接着持续拉动注射推杆即可通过连动座将针头座连同针头一起退回至外筒内。然而在前述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注射推杆施以较大的推力,才能让注射推杆与连动座之间形成卡接,如此不但会造成医护人员在使用上的困扰,而且如果施力过大,也可能会导致结构方面的损坏。因此,传统安全针筒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拉式安全针筒,其能增加使用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推拉式安全针筒包含有一外筒、一针头座、一连动座及一推杆。该外筒具有一筒身与一固定端部,该筒身的一端的内周面具有一承靠凸缘,该固定端部连接于该筒身的一端上且邻接于该筒身的承靠凸缘;该针头座可拆卸地且不可转动地设于该外筒的固定端部,该针头座具有一第一轴孔与一内凸缘,该内凸缘设于该第一轴孔的孔壁,该针头座的一端具有多个弹性翼片;该连动座设于该外筒内且具有一推抵部、一轴部与一贯穿该推抵部与该轴部的第二轴孔,该推抵部推抵于该针头座的各该弹性翼片上,使该针头座的弹性翼片能抵接于该外筒的筒身的承靠凸缘,该轴部穿设于该针头座的第一轴孔内,该轴部的一端连接该推抵部,该轴部的另一端具有多个弹性定位片与一剖沟,该多个弹性定位片自该第二轴孔的孔壁沿着该第二轴孔径向凸伸而出,该剖沟自该轴部远离该推抵部的一端面沿着该第二轴孔轴向凹陷而成且邻接于各该弹性定位片,使各该弹性定位片能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此外,该轴部的外周面具有一外凸缘,该外凸缘卡接于该针头座的内凸缘;该推杆可沿着该外筒的轴向移动地设于该外筒内且具有一杆头,该杆头穿设于该针头座的第一轴孔与该连动座的第二轴孔内,而且,该杆头的外周面具有一卡接槽,该卡接槽卡接于该连动座的轴部的弹性定位片上。

由上述可知,当医护人员对该推杆施以拉力时,通过该推杆的卡接槽与该连动座的弹性定位片之间的卡接关系,使该连动座在受到该推杆的拉力时能同步移动,在该连动座的移动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该连动座的推抵部释放对该针头座的弹性翼片的推顶力量,使该针头座的弹性翼片脱离该外筒的承靠凸缘,另一方面通过该连动座的外凸缘与该针头座的内凸缘的卡接关系,使该针头座随着该连动座一起跟着该推杆移动,如此即可将该针头座连同设于该针头座的一针头一起拉回至该外筒内,以增加在注射完毕后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连动座的推抵部的外径朝远离该连动座的轴部的方向逐渐增加,使得该连动座在与该针头座完成组装之后会通过该推抵部对该针头座的弹性翼片施以往外推顶的力量,使该针头座的弹性翼片往外扩张而抵接于该外筒的承靠凸缘。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外筒的固定端部的一端具有一锥形槽,该锥形槽邻接于该筒身的承靠凸缘,且该锥形槽的外径朝远离该承靠凸缘的方向逐渐减少,使得该针头座的弹性翼片在往外扩张时会同时容纳于该锥形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外筒的固定端部的内周面具有多个凸肋,该针头座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凸肋槽,该凸肋与该凸肋槽之间相互卡接,使该针头座只能沿着该外筒的轴向移动而无法相对该外筒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推杆的杆头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一锥形部与一连接该第一锥形部的第二锥形部,该第一锥形部的外径朝该第二锥形部的方向逐渐增加,该第二锥形部的外径朝该第一锥形部的方向逐渐减少,使得该第一、第二锥形部的交界处形成该卡接槽。由此,该推杆的杆头会利用该第一锥形部撑开该连动座的弹性定位片,一旦该第一锥形部通过该连动座的弹性定位片之后,该连动座的弹性定位片会利用本身的弹性回复力嵌卡于该卡接槽中,同时该连动座的弹性定位片会抵靠于该第二锥形部的表面,如此的结构配合可以提供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并且让残液量降到最低。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推拉式安全针筒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在后续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这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推拉式安全针筒的平面组合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推拉式安全针筒的平面分解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针头座与连动座的平面剖视图;

图4类似于图1,主要显示注射推杆开始往内推动;

图5类似于图4,主要显示推杆的第一锥形部撑开连动座的弹性定位片;

图6类似于图5,主要显示针头座被拉回至外筒内的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针头座的平面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推拉式安全针筒的平面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1实施例]

10 推拉式安全针筒 12 第一防漏垫圈

14 第二防漏垫圈 20 外筒

21 筒身 22 固定端部

23 承靠凸缘 24 锥形槽

25 凸肋 30 针头座

31 座体 32 管部

33 第一轴孔 34 凸肋槽

35 嵌槽 36 容槽

37 内螺纹部 38 内凸缘

39 弹性翼片 40 连动座

41 推抵部 42 轴部

43 第二轴孔 44 弹性定位片

45 剖沟 46 外凸缘

50 推杆 51 杆身

52 杆头 53 第一锥形部

54 第二锥形部 55 卡接槽

[第2实施例]

60 针头座 61 座体

62 管部 63 第一轴孔

64 凸肋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推拉式安全针筒10包含有一外筒20、一针头座30、一连动座40,以及一推杆50。

外筒20具有一筒身21与一固定端部22,筒身21的底端的内周面具有一承靠凸缘23,固定端部22连接于筒身21的底端,固定端部22的顶端的内周面具有一锥形槽24,锥形槽24邻接于筒身21的承靠凸缘23,而且,锥形槽24的外径朝远离承靠凸缘23的方向逐渐减少,固定端部22的底端的内周面具有多个凸肋25,这些凸肋25以外筒20的轴向为中心呈环状间隔排列,而且,每一个凸肋25沿着外筒20的轴向延伸。

如图2及图3所示,针头座30具有一座体31、一管部32及一贯穿座体31与管部32的第一轴孔33。座体31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凸肋槽34与一嵌槽35,这些凸肋槽34以第一轴孔33为中心呈环状间隔排列,而且,每一个凸肋槽34沿着第一轴孔33的轴向延伸,嵌槽35邻设于凸肋槽34,用以嵌卡一第一防漏垫圈12,座体31具有一容槽36,容槽36自座体31的底端面往内凹陷而成,容槽36的槽壁具有一内螺纹部37,使得针头座30可以通过内螺纹部37跟一螺合式针头(图中未示出)进行结合;管部32的一端连接座体31且位于座体31的容槽36内,管部32的另一端位于容槽36外,用以输出药液至前述螺合式针头中。此外,针头座30更具有一内凸缘38与多个弹性翼片39,内凸缘38自第一轴孔33的孔壁沿着第一轴孔33径向凸伸而出,弹性翼片39连接于座体31的顶端且以第一轴孔33为中心呈环状间隔排列。

在组装时,针头座30设于外筒20的固定端部22内,并且通过凸肋槽34跟外筒20的固定端部22的凸肋25形成卡合,使得针头座30只能沿着外筒20的轴向移动而无法相对外筒20转动。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配合不同形式的针头,针头座可以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如图7及图8所示,针头座60具有一座体61、一管部62及一贯穿座体61与管部62的第一轴孔63,座体61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凸肋槽64,座体61的顶端连接各弹性翼片65,管部62连接座体61的底端且位于外筒20外,使得针头座60可以通过管部62跟套接式针头(图中未示出)进行结合。

如图2及图3所示,连动座40具有一推抵部41、一轴部42与一贯穿推抵部41与轴部42的第二轴孔43。推抵部41的外径朝远离轴部42的方向逐渐增加,轴部42的顶端连接推抵部41,轴部42的底端具有多个弹性定位片44与一剖沟45,弹性定位片44自第二轴孔43的孔壁沿着第二轴孔43径向凸伸而出且以第二轴孔43为中心呈环状间隔排列,剖沟45自轴部42远离推抵部41的一端面(也即轴部42的底端面)沿着第二轴孔43轴向凹陷而成且邻接于弹性定位片44远离第二轴孔43的一端,使得弹性定位片44在受到外力推顶时能通过剖沟45产生良好的变形能力,此外,轴部42的底端的外周面具有一外凸缘46。

在组装时,连动座40通过轴部42穿设于针头座30的第一轴孔33内,使连动座40的外凸缘46通过针头座30的内凸缘38即完成两者之间的组装,此时连动座40的推抵部41会对针头座30的弹性翼片39施以往外推顶的力量,使针头座30的弹性翼片39往外扩张至外筒20的锥形槽24内,并且抵接于外筒20的承靠凸缘23,如此即完成针头座30与外筒20之间的固定。

推杆50具有一杆身51与一连接杆身51的杆头52,杆头52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一锥形部53与一连接第一锥形部53的第二锥形部54,第一锥形部53的外径朝第二锥形部54的方向逐渐增加,第二锥形部54的外径朝第一锥形部53的方向逐渐减少,使得第一、第二锥形部53、54的交界处形成一卡接槽55。此外,杆头52的外周面套设有一第二防漏垫圈14。

在开始使用推杆50进行注射的过程中,如图4及图5所示,推杆50的杆头52会伸入连动座40的第二轴孔43内且同时通过第一锥形部53撑开连动座40的弹性定位片44,直到推杆50的杆头52的第一锥形部53通过连动座40的弹性定位片44之后,连动座40的弹性定位片44会通过本身的回复弹力而卡接于推杆50的杆头52的卡接槽55内,并同时抵靠于推杆50的杆头52的第二锥形部54,如图1所示,此时推杆50的杆头52会穿入针头座30的第一轴孔33内而完成注射,这时候即可开始对推杆50施以回拉力量。

在回拉推杆50的过程中,如图6所示,由于推杆50是通过杆头52的卡接槽55与连动座40的弹性定位片44卡接在一起,使得连动座40会被推杆50所带动而朝远离针头座30的方向移动,在连动座40移动的过程中,连动座40的推抵部41会释放对针头座30的弹性翼片39的推力,使针头座30的弹性翼片39通过本身的弹性回复力脱离外筒20的承靠凸缘23,以解除针头座30的定位状态,在此情况下,只要再持续回拉推杆50,连动座40即可通过外凸缘46与针头座30的内凸缘38之间的卡接关系带动针头座30,使针头座30能够在连动座40的拉力之下连同针头一起退回至外筒20的筒身21内,以达到收纳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推拉式安全针筒10通过连动座40的剖沟45让连动座40的弹性定位片44产生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使推杆50在注射过程中可以轻易地跟连动座40的弹性定位片44完成卡接,在完成卡接之后,通过推杆50的第一、第二锥形部53、54与连动座40的弹性定位片44的配合,不但能够让推杆50跟连动座40之间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度,同时还可以将针头座30内部的残液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另外在注射完毕之后再通过连动座40将针头座30连同针头一起拉回至外筒20内,以防止针头刺伤他人而落实一次性使用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