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助行车。
背景技术:
在医院、家庭还是养老院,尤其是像医院这样的康复医疗机构,会有一些长期卧床或行走不便的病人;随着快速康复理念越来越被接受,加之长期卧床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鼓励下床、早期下床活动已经成为促进健康的一项有效手段,为了能够使得因为身体无力、腿脚不方便等原因而无法下床行走的病人下床锻炼,中国专利CN201353279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助行车,患者可通过该助行车下床行走,但其存在的问题是,如果患者处于治疗阶段,身上携带一些治疗设备及导管时,将无法使患者更方便的下床行走,传统做法中为了避免各类导管易缠绕,一般需要多人协助,如此,即浪费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的时间,也降低了患者下床行走的康复效率,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助行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行车,解决现有行走不便的患者存下床活动不便及康复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助行车,包含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含若干支撑架(2)和若干横梁架(3),所述横梁架(3)与支撑架(2)构成呈框架状的车架;所述车架顶部设有扶手架(1),车架上还设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含耐磨橡胶底座(51)和行走轮(52),所述耐磨橡胶底座(51)和行走轮(52)分别设在不同支撑架(2)的底部;所述车架上设有置物架(31)和/或输液架固定管(21),所述置物架(31)设置在所述横梁架(3)上;所述输液架固定管(2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上。
所述扶手架(1)呈15°倾斜,所述15°为行走轮(52)方向向耐磨橡胶底座(51)方向向下倾斜。
作为改进,所述输液架固定管(21)上设有螺柱(211),所述螺柱(211)用于将输液架(6)固定在所述输液架固定管(21)内。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架(2)包含外套管(22)和至少一内套管(23),所述内套管(23)套接在所述外套管(22)内,且所述内套管(23)在所述外套管(22)内可伸缩移动;所述内套管(23)上设有调节孔(231),所述外套管(22)上设有与所述调节孔(231)相配合的固定销(221)。
作为改进,设有坐板(4),所述坐板(4)铰接设置在支撑架(2)上;所述坐板(4)包含内套板(41)和外套板(42),所述内套板(41)可推拉的设置在所述外套板(42)内。
实际使用时:患者可以扶着该助行车行走,行走机构包含耐磨橡胶底座(51)和行走轮(52),耐磨橡胶底座(51)和行走轮(52)分别设在不同的支撑架(2)底部,当需要刹车时,只需向下按压扶手和车架,即可增大耐磨橡胶底座(51)与地面的摩擦实现减缓速度。
采用本申请中的助行车,可使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尤其在其携带输液、吸氧及监护等治疗设备时,仍然可以下床行走,便于康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助行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助行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2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2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扶手架1,耐磨套11,支撑架2,输液架固定管21,螺柱211,外套管22,固定销221,内套管23,调节孔231,横梁架3,置物架31,坐板4,内套板41,外套板42,耐磨橡胶底座51,行走轮52,输液架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助行车,参见图1,该助行车包含车架,所述车架包含支撑架2和横梁架3,所述横梁架3与支撑架2构成了框架状车体;所述车架顶部设有扶手架1,底部设有行走机构;所述车架上设有置物架31和/或输液架固定管21。
该框架状车体可以为封闭框架结构,也可以为半封闭框架结构,本实施例优选为半封闭框架结构。
本实施例优选所述扶手架1、横梁架3及支撑架2均为不锈钢材质。
所述扶手架1和行走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上,具体地,所述支撑架2的一端焊接、螺接或套接在所述扶手架1上,另一端连接行走机构;所述横梁架3焊接、套接或螺接在相邻两支撑架2之间,所述扶手架1上设有耐磨套11。
所述置物架31套接或焊接在所述横梁架3上,其用于放置治疗设备或导管等,该置物架31呈凹槽状结构,优选所述置物架31平行设置在相邻或相对的两横梁架3上,当然,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也可以将置物架31与横梁架3以一定角度设置。
所述输液架固定管2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上,优选该输液架固定管21固定在支撑架2的轴向位置,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将输液架固定管21相对于支撑架2以一定角度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输液架6进行固定,优选输液架固定管21上设有螺柱211,通过旋转该螺柱211,可将输液架6固定在输液架固定管21内,方便输液患者使用助行车。
本实施例中,患者可通过该助行车协助行走,当患者携带治疗设备时,患者可将治疗设备及使用的导管等放置在置物架31内、或将输液用的输液架6及输液设备固定在输液架固定管21内,患者手扶扶手架1,推动车体行走,如此可使得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尤为在其携带输液、吸氧及监护等治疗设备时,仍然可以下床行走,便于康复。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该助行车适用于各种身高的患者,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支撑架2包含外套管22和至少一内套管23,所述内套管23套接在所述外套管22内,且所述内套管23在所述外套管22内可伸缩移动;所述内套管23上设有调节孔231,所述外套管22上设有与所述调节孔231相配合的固定销221,也即通过固定销221与调节孔231的配合,可调节内套管23在外套管22内的长度使得助行车的高度可调,进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高度需求。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助行车行走的同时便于固定,防止患者跌倒,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两轮设计,具体的,所述行走机构包含前端行走机构和后端行走机构,所述前端行走机构为耐磨橡胶底座51,所述后端行走机构为行走轮52,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和后端是相对于患者站立的角度而言的,也即前端行走机构是相对于患者距离最近的一对行走机构,后端行走机构是相对于患者距离较远的一对行走机构。
如此,患者在推动助行车行走时,可仅在前端行走轮52的滚动下缓慢行走,如果需要停止,仅需给耐磨橡胶底座51一个力,避免现有四轮均为行走轮52时存在患者行走不变及停车固定不便的问题。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为了方便患者在行走时累了坐下休息,优选设有坐板4,所述坐板4铰接在相邻两支撑架2之间;所述坐板4包含内套板41和外套板42,所述内套板41可推拉的设置在所述外套板42内,参见图2-4。
正常时,坐板4平行于支撑架2,当患者需要坐下休息时,将坐板4旋转至与支撑架2垂直的方向,并根据需要抽拉坐板4至合适长度。
该实施例中,患者可推动助行车缓慢行走,在累时,可通过耐磨橡胶底座51停下,然后旋转下坐板4,并坐下休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